1. 程式人生 > >靈性領悟的四個階段-肯·威爾伯

靈性領悟的四個階段-肯·威爾伯

而且 並不是 嘗試 在那 發展方向 都是 文字 發的 過去

靈性領悟的四個階段-肯·威爾伯

靈性上的修行主要分成四個階段:信仰、信心、直接的體悟和永不退轉的成就——你可以信仰神,你可以對神性有信心,你可以直接體悟到神,你也可以變成神。

   

一、信仰是靈修最初的階段(也是最普遍的情況)。信仰屬於心智的次元,因為它涉及的是意象、象征以及概念。但是心智在這個階段的發展也會經歷好幾個轉化的過程——從奇想到神話到理性到統觀邏輯——它們都是不同階段的靈性發展或宗教信仰。

   

奇想式的信仰是自我中心的,主體與客體經常混淆不清,它以為個人可以通過一廂情願的想法戲劇化地影響到物質世界或他人——巫術與文字的魔力都是眾人皆知的範例。神話式的信仰(通常以社會和種族為中心。因為不同的種族有不同的神話傳說,所以它們通常是彼此排斥的。如果耶穌是人類唯一的救主,那麽克裏希那就毀了)往往將它的靈性直覺投在一位或多位脫離肉體的神或女神身上,這些神或女神對於人類的行為擁有終極的掌控權。理性的信仰則企圖除去神話性,它不再將神或女神描繪成擬人化的神性,而是存在的終極基體。到了統觀邏輯的信仰出現時,理性的發展便達到了巔峰,譬如系統理論這樣的科學經常被用來解釋偉大的整體系統、蓋婭、女神、生態神靈、生命之網等存在的基體。

   

這一切都是頭腦的信仰,通常會伴隨著強烈的情緒或感覺,但這並不一定是體悟了上智的心靈實相。它們只是各種轉譯的形式罷了——因為你絲毫不必改變目前的意識層次就可以擁有這些詮釋。不過這些詮釋開始成熟時,高層的意識就會不斷地驅迫自我,這時信仰就會讓位給信心。

   

二、當信仰失去了它的強制力之後,信心就會開始出現。任何一種頭腦中的信仰遲早都會失去說服力,例如不論你有多麽相信生命之網,你還是覺得自己是孤立的、被希望和恐懼糾纏的自我,即使你加強自己的信仰仍然無效。信仰也許能提供你一種詮釋方式和意義,但這並不是轉化,這樣的認識會越來越清楚得令人心痛(如果你所涉及的是奇想或神話期的信仰,那麽你的情況就會更糟,因為這些信仰不但無法轉化你,而且會令你的覺知退化,使你無法朝著超理性的方向進展)。

   

在蓋婭或生命之網的信仰背後,時常存在著超越心智的靈性直覺,直觀到眾生的一體性。但只要信仰占據著意識,這份直覺就無法被充分體悟,因為所有的信仰都會造成界分和二元對立。即使相信的是整體觀,從終極來看,它仍然和分析式的信仰一樣會造成二元對立,因為兩者都必須否定對方才能使自己合理。“整體”不該是被“思想”出來的,而是要“活在”這樣的狀態中,只要你執著於眾生一體的信仰,它就永遠不會發生。信仰只能提供靈魂紙上談兵的營養,它無法供給靈魂熱量,它所帶來的安慰與鼓舞遲早會消除。

   

在放棄信仰和發現直接體悟的過渡期,信心是唯一能支撐我們的東西。如果對一體的信仰已經不能帶來太多的慰藉,人們還有對一體的信心在遠遠召喚著他們。當信仰變得無法置信時,信心就開始攻上心頭,因為信心聽到了更高實相的直接召喚——神性、神、女神或眾生一體——這更高的實相是超越心智的,因此也超越了信仰。信心正站在超個人經驗或上智的門檻上靜待著你。缺少了教條式的信仰,你的心得不到安全感;直接的體悟還沒有發生,你的心又沒有一份確定感。因此信心就像是一片無人的荒地——問題成千上萬,卻沒有任何答案——只能憑著一份決心去發現靈魂的居所,由隱藏的直覺來領路,也許終究會發現那直接的體悟。

   

三、直接的體悟很確切地回答了信心所帶來的喋喋不休的問題。直接的體悟通常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高峰經驗和高原經驗。

   

高峰經驗通常是比較短暫、強烈與不請自來的,而且經常造成生命的巨大轉變。它們是進入超個人和上智層次的最高點。譬如通靈階段的高峰經驗乃是瞥見大自然的神秘境界(屬於粗鈍次元的一體感),精微光明次元的高峰經驗是瞥見本尊神秘境界(屬於精微光明次元的一體感),自性階段的高峰經驗是瞥見空性(自性次元的一體感),不二境界的高峰經驗則是瞥見一味。如同羅傑· 沃爾什所指出的:高峰經驗的層次越高,就越是罕見(這就是為什麽大部分的“宇宙意識”神秘經驗,其實只是瞥見了粗鈍次元的大自然神秘境界,屬於最低的神秘次元。許多人都以為這就是體悟了一味。這樣的誤解在生態理論圈十分普遍)。

   

大部分的人都停留在信仰和信心的階段(通常是奇想和神話式的)。偶爾,人們也會進入強烈的超個人高峰經驗,這種經驗會徹底震撼當事人而帶來更好或更壞的改變。但至少你可以看出他們不再重復一些從書本中得到的信仰,或是說出一些轉譯式的清談;他們是真的瞥見了較高的次元,並且永遠不會再退轉到舊有的模樣。

   

這種高峰經驗並不全然是好事。譬如處在具體運思神話階段的人,可能突然體會到精微光明次元的高峰經驗,這麽一來,精微光明次元的權威感就會進入神話式的信仰中,其結果是變成了一名再生的基本教義派信徒—— 他們信奉的神話式的神乃是整個世界的唯一救主,為了拯救你的靈魂,不惜燒死你的軀體。處於統觀邏輯次元的人可能會爆發通靈次元的高峰經驗,這麽一來,他們的新生態典範就成了拯救地球的唯一真理,為了拯救你,他們十分樂於變成生態法西斯主義者。這個類型的宗教法西斯主義是幾乎不可能被解除的,因為其中混合了高層的真理與低層的幻覺。高層的真理通常是非常真實的靈性體悟,屬於高層次的高峰經驗。正因為它是短暫的經驗—— 不是持續不斷而穩定清晰的覺知—— 所以很快就會轉譯成一種低層次的信仰,從而造成無法動搖的甚至可能是最醜惡的信念。

   

高峰經驗通常是短暫的——幾分鐘到幾小時不等,高原經驗則是比較具有持續性的,並且逐漸會變成永不退轉的成就。高峰經驗通常都是自發的,如果要把高峰經驗變成高原經驗——從意識轉換的狀態進入持續不斷的覺知——長時間的練習就是必要的。幾乎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年齡都可以進入短暫的高峰經驗,我就知道有好幾位從未涉及長期靈修的人曾經進入高峰經驗。如果信仰和信心是最常見的靈修導向,高峰經驗則是罕見但真實的靈性體悟,那麽接下來的靈修境界我們發現只有那些長期專心修持的人才能進入。

   

高原經驗如同高峰經驗一樣,可能發生在通靈次元、精微光明次元、自性次元或不二境界任何一個階段。讓我舉一個禪宗的例子來說明這四種境界。一般人在習禪靜坐時,通常都是從數息開始,從一數到十,重復數上三十分鐘。如果能數得沒有任何遺漏,法師就可能派給他一個公案參究(我的第一個公案是“無”這個字),於是接下來的三年到四年時間,他每天都得花好幾個小時專註於“無”,讓自己努力專註於“無”這個字而不分心(也就是全神貫註地參究“無”的意義是什麽,是誰在專註於“無”)。每一年他們都必須參加好幾次的禪七,從早到晚精進地修行。

   

學生如果能在白天清醒的時刻不間斷地專註於“無”字公案,第一次重要的高原經驗就可能因此而引發。“無”這時已變成你意識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你變成了“無”——你開始能一整天毫不間斷地維持你對“無”



這個字的覺知。換句話說,你已經擁有了在白天清醒時刻持續目睹的能力。接著禪師就會告訴學生,如果他們想洞穿這個公案,必須在睡眠時繼續參究下去。(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以為禪師是在說笑話,一種下馬威式的幽默,“如果你想參加第一步兵團,就先吞下三條活蛇。”我以為他們是在嚇唬我,後來才發現他們是要幫助我。)接下來的兩三年,真正用功的學生就可以將這份“無”字公案的細微專註力持續到夢中。那時即使處在精微光明次元的夢境中,你都能維持目睹。

  

顯然,夢境只是精微次元的現象之一,典型的精微境界是具妄念三摩地—— 有相的不二定境,它能引導你在清醒時進入精微次元。夢境也被視為精微次元的附屬狀態,在夢境中只有一些意象和影像,而沒有粗鈍的物質現象。因此能清醒地進入夢境,一向被認為是成就了具妄念三摩地,因為清醒時的阿爾法波與夢境的西塔波會同時出現。你必須在白天清醒時清楚地覺知到精微次元的活動,你才有能力觀察自己的夢境,然後它就會失去掌控你的力量,因為你已經轉化了它,而且開始朝著自性次元發展。

   

止念三摩地是典型的自性次元的意識狀態:無相、無聲、完全止念——某一類型的空寂,它能讓你在白天清醒時進入自性的次元。止念三摩地純熟之後,就會進入真知三摩地或純然無相的境界,某些傳統稱之為滅盡定,也就是所有客體的活動全都止息了。具妄念三摩地等同於澄明的夢;在深睡無夢中維持覺知,則等同於止念三摩地。在止念三摩地和澄明的深睡中,阿爾法波和德爾塔波會同時出現。因為你已經將覺知延長到無相的次元,於是就解脫了那個次元的意識,而朝著不二的境界發展。自性的次元一旦被轉化,自然無念就會取代止念三摩地和真知三摩地,而進入毫不費力的、自發的、恒在當下的“一味”境界。

   

在修行上想要有巨大的進展,澄明的夢或澄明的深睡並不是必要的,因為具妄念三摩地和止念三摩地都可以在白天清醒時證得。換句話說,當修行人證得具妄念三摩地時,他們通常會開始進入澄明的夢,因為這兩種狀態是等同的。同樣的,證得止念三摩地,也通常會達到澄明的深睡。反過來看,如果能夠將覺知延續到夢境和深睡,你就很容易進入具妄念三摩地、止念三摩地以及自然無念的境界。修行人如果想進入精微光明和自性次元的高原經驗,夢瑜伽應該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它會使你很快地轉化這些次元,並達到永不退轉的境界。

   

當學生逐漸趨近自性次元時,他們已經接近開悟的邊緣了——也就是從自性次元的全然專註狀態進入一味的大解脫。起先這個一味也是一種高峰經驗,如果繼續修持下去,就會進入高原經驗,那時就永不退轉了。





永不退轉地成就自性、止念三摩地、涅盤,然後進入永不退轉的一味,這些階段被稱為後涅盤期,通常有三到四個階段。這些階段雖然會產生某些變化,但主要的狀態是持續不斷的覺知,或是對醒時、夢境與深睡持續不斷的目睹—— 首先出現的是高峰經驗,然後是高原經驗,最後是永不退轉地成就一味。

   

一味的體悟一旦永不退轉,後解脫期的境界就會出現。據說這個境界的成果是存有三摩地或是徹底將肉身轉化成虹光身。另外還有一種解釋是“將所有的事物徹底止息之後轉入法性”。[ 請參閱《靈性之眼》有關後涅盤與後解脫期的解釋。]

   

後涅盤期—— 大乘和金剛乘的精髓是不僅主張涅盤,還必須統合整個現象界—— 的觀點一向對我具有說服力。以我親身的經驗來看,我可以證明持續不斷的覺知與一味是真實存在的,兩者都會重復發生,而且有過持續一段時間的高原經驗,有時甚至持續二十四到三十六個小時—— 有一次,日夜不斷的覺知一共維持了十一天。在我的經驗中,這些體悟還不到永不退轉的程度,不過我認識的好幾位老師已經達到這樣的成就,文獻裏也充滿這類記載。這所有的後涅盤期的境界應該是合理的,因為它們只是單純地成就了不二的覺知—— 涅盤即是輪回,神性即是萬有的顯化,真空即是妙有。再加上亞歷山大和其他研究員所搜集的腦波證據,我們似乎掌握了確鑿的佐證,可以證實這些境界的存在。

   

但是後解脫期對我而言卻沒有多大的道理,而且我從未遇見任何人處在這種境界中。人們對這些境界的形容總讓我覺得像是落幕後的魔術演出—— 譬如一個人化成一道光走了,或是展現不可思議的奇跡—— 這些都沒有可信的或可以重復證明的證據。而所謂“將所有的事物徹底止息轉入法性”這樣的概念,聽起來和真知三摩地或滅盡定並沒有什麽差別—— 一種從一味退轉下來的狀態,而不是超越一味的發展。我的意思並不是說這些境界完全不存在,我指的是相較於傳統提供的其他境界,後解脫期的證據實在太少了—— 也許很難找到證據,也許根本沒發生過。)

   

四、永不退轉的成就意味著持續不斷地永遠處在一種意識的層次。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已經演化到物質、肉體、心智的次元(這也就是為什麽你可以隨心所欲地進入這三個次元)。另外有一些人則進入了超個人的次元(通靈次元、精微光明次元、自性次元、不二境界),而爆發了高峰經驗。通過實修,我們可以進入這些高等次元的平原經驗,這些平原經驗又會因為持續不斷的修煉而變成永不退轉的成就——隨時可以進入通靈次元、精微光明次元、自性次元,偶爾也會出現不二境界。也就是說,隨時可以進入自然神秘境界、本尊神秘境界、無相神秘境界以及整合神秘境界,如同你現在能覺知到物質、肉體和心智一樣輕而易舉。同樣的,你也可以在醒時、夢境(具妄念三摩地)與深睡(止念三摩地)這三種狀態維持不間斷的覺知(自然無念的一味)。這時你就會越來越清楚“在深睡無夢中不存在的,就不是真實的”的這句話。實相在三種境界都持續存在著,包括在深睡無夢時,這純然的覺知是唯一能持續存在於三種境界的東西。你一旦能安住於那無形無相的覺知,你就能如如不動地看著這三種情境的自然生滅過程,這時你就能體悟到真空即是妙有的一味。





讓我再重復一遍這幾個主要的靈性演化階段:信仰階段(奇想期、神話期、理性期、整合期),信心階段(只是一種對高等次元的直覺,而不是直接的體悟),高峰經驗階段(可能發生在通靈次元、精微光明次元、自性次元和不二境界,沒有一定的次序,因為高峰經驗通常只出現一次),高原經驗階段(可能發生在通靈次元、精微光明次元、自性次元和不二境界,高原經驗幾乎永遠按照以上的順序而發生,因為你必須具足上一個次元的能力,才能演化到下一個更高的次元),永不退轉的成就(同樣可以發生在通靈次元、精微光明次元、自性次元和不二境界,發生的先後順序同上,為什麽是按照這個順序的理由也同上)。

   

以下是幾點重要的補充:



你可能在靈性的發展上有相當高的進展,但是在其他的發展上還停留在很低的階段(換句話說,深層的意識雖然得到發展,前意識卻受到了阻礙)。我們都認識一些人,在靈修上發展得很高,在性關系、情感的親密或肉體的健康上,卻顯得十分的不成熟。即使你能隨時進入一味的境界,你的肌肉也不會因此而強壯,你也不會因此而找到新工作或新女友,你的神經官能癥也不會因此而被治愈。你仍有可能埋藏了一些尚未被挖掘的心理陰影面(因為冥想並不像一般人認識的那樣具有揭露的效果,如果有的話,那些教冥想的老師就不需要心理治療了,事實上,他們像大部分人一樣都需要接受心理治療。冥想並不是用來揭露被壓抑的無意識的陰影面的,它是要讓更高的次元出現。因此那些被壓抑的屬於低等次元的問題還原封不動地停留在那裏)。所以即使你在靈修上已經有了進展,你還是應該結合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因為靈修的練習無法妥當地揭露無意識的心理動力(譯註:心理動力指的是由動機與情緒所組成的心理歷程。心理動力學就是從對動機和情緒的研究來解釋心理歷程的心理學,其中包括了前意識及潛意識,所以類同深類心理學)。當然靈修也無法讓肉體得到妥當的鍛煉——因此請嘗試一下舉重之類的練習。同樣的,靈修也無法鍛煉到身體的氣脈——請嘗試太極拳。同理,靈修也無法增長團體或社區的動力。所以,我的重點當然是要采取整合修煉的途徑,這才是穩健而又均衡的靈性發展方向。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以個人為中心的民間宗教(和415 典範)強調的都是信仰階段的一體觀。為了讓大部分的人都能超越這些心智上的轉譯活動,我們就必須進行真正的轉化修煉。整合修煉可能是最有效的實修途徑。它不只強調四大象限中的主觀象限,同時也包含了其他的象限——也就是我、我們和它——其中包括自我的轉化、人際關系、社區的互動及與大自然的關系(請參閱6 月18 日的日記),這些都是發生在意識次元中的改變,而不是信仰的改變。

.

我曾說過這些高層的境界通常是在五六年的精進修煉之後才發生的(要想達到最高的境界,則需要三十年或更長的時間)。如果你是一名初學者的話,請不要被我的話嚇到而打消修行的念頭,因為五六年一眨眼就過去了,如果你持續修煉,一定會有豐富的收獲。反之,如果你聽信那些只推銷信仰的老師(無論他推銷的是奇想式的、神話式的、理性的還是一體觀的信念),五六年後你可能只長了幾歲而一無所獲(一體觀的信念其實很正確,可惜它只是心智次元的產物。而靈修卻屬於超心智次元、上智次元或超意識的次元。無論你再怎麽詮釋,你都無法因此而超越心智的次元,沒有任何一種以個人為中心的民間宗教信仰能令你超越你自己)。因此你必須采取深思默觀、超個人、屬於上智的修煉方法。不論修煉有多麽令人畏懼,你還是必須開始。有一個古老的笑話是這麽說的:你如何才能吃掉一頭大象?一口一口地吃。



事實上,這頭大象你只要吃了幾口之後,就會感覺自己獲益不少。譬如你可以每天進行二十分鐘回到覺知中心的祈禱,這個方法是由托馬斯· 基廷神父所教導的。許多人用了這個方法之後,很快就發生以下變化:變得祥和、開放、充滿關懷,傾聽的能力也因此而加強——因為你的心被軟化了,你整個人也跟著柔軟了。另外,你還可以嘗試每天半小時的蘇菲動禪,四十分鐘的內觀練習,一天兩次的瑜伽練習、密宗觀想,每天早上起床之前十五分鐘的數息。不管哪一種方法,只要對你有效,你都可以開始練習。



我們需要對自己溫柔一點,同時也需要對自己強硬—點。你必須以真正的慈悲而非愚蠢的慈悲來對待自己,因此你要開始向自己挑戰,並驅策自己——開始修煉。



當這些行持的功夫開始穩定了,你就必須參加一年一度的閉關或禪七,這樣才有機會將高峰經驗變成高原經驗。一年又一年過去了,至少你會隨著這些修煉而轉化自己不足的面向,朝著更高的層次發展。有一天當你回顧過往時,你會發現那只不過是南柯一夢,而你很快就會從夢中覺醒。



其實重點很簡單:如果你對實修有興趣,你就應該開始找一位貨真價實的靈修老師,並且開始修行。缺少了實修經驗,你永遠不可能超越信仰、信心和隨意自發的高峰經驗。換句話說,你不可能進入高原經驗或永不退轉的成就。你只可能成為真我的過客,一名曾經到此一遊的觀光客罷了。

=================== End

靈性領悟的四個階段-肯·威爾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