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未來簡史》八、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

《未來簡史》八、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

開放 自己 成了 ati top 必須 對象 後來 mac

前情回顧 先回顧下之前說了些什麽?我們要討論未來,想知道未來比我們高級的人工智能和神人與我們之間的關系會是什麽樣的?就請先看看今天我們是怎麽和周圍的動物相處的。很遺憾,我們對於動物夥伴就是血腥統治和殘忍的殺戮。那既然我們現在可以這般對待其他的動物,那未來的人工智能和神人為什麽不能這樣對待我們呢?如果說不應該或者不會的話,我們人類身上是不是擁有某種特質?讓我們區別於其他動物以及區別於人工智能呢?

很高興我們找到了,答案是我們人類從認知革命開始學會了講故事的能力,而大量的人類相信同一個虛擬故事,就把大家全部裹挾在一起,朝一個目標共同努力,這就構成了秩序。秩序使得我們人類可以形成大規模靈活協作,所以我們統治了地球,成為萬物之靈長。

於是虛擬的故事也就成為了人類社會的基礎和最重要的支柱。

現代契約 在前現代社會,采集狩獵時代的泛神論,我們相信萬物有靈,農業時代的一神論,我們相信上帝。而到了現代社會,我們相信的東西肯定又不一樣了。用赫拉利的話說,就是我們當代的每一個人其實都簽訂了一個現代契約,其中的條款就一句話,那就是我們同意放棄意義,換取力量。

這句話什麽意思呢?我們生來就是現代人,要理解所謂的意義還真是又點困難。

就是說在前現代社會中,多數文化都相信人類是某個偉大宇宙計劃中的一部分。世界是上帝創造的,那麽這世間的一切都是按照某種既定的規律在進行著。我們人類呢?就像是舞臺上的演員,上帝的腳本讓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所掉的每一滴眼淚,所做的每一個手勢都具備了某種意義。同時,也就對我們的表演進行了嚴格的限制。

比如說,我們相信宗教,相信有天堂或者地獄,認為人世間的種種都是對我們的考驗,我們如果按照上帝的指示去做,就可以去到天堂,獲得永恒的幸福,反之就要被投到地獄裏面去受苦。

當我們相信了這樣的意義之後,就會引發一個結果。如果在人世間發生了什麽可怕的事情,像是饑荒、瘟疫或者戰爭,我們都會告訴自己,這些都是某個偉大計劃中的事件。他們是有意義的,我們大可以放心的去接受它,而這一切一定是為了故事最後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就算現在看不到,來世也一定會看到的。現在我們聽到這樣的說法是不是覺得挺不可理喻的,但是情況就是如此。

而到了現代,我們都不再相信什麽偉大宇宙計劃的存在。我們根本就不是活在什麽高於日常生活的戲劇之中。上帝也沒給我們寫劇本,更沒有制片人和導演,而且,科學的進步讓我們知道,整個宇宙就是一個盲目而且沒有目的的過程,這其中的一切都並沒有什麽意義。我們人類只不過居住在茫茫多的行星中的其中一個,占據著再小不過的一點位置,存在著在短不過的一段時間,在自己的舞臺上得意或者失意了那麽一小會,就再也悄無聲息了。

那既然沒有劇本,我們肯定也就沒有扮演什麽重要角色,沒有上帝對我們的人設,除了自己的無知以外,並沒有什麽能夠限制我們的力量的。瘟疫災難背後沒有什麽宇宙意義,我們就應該消滅它。戰爭也不是通往美好未來的必經之路,我們應該創造和平!我們死後去不了天堂,那好我們就在地球上把天堂給親手創造出來!

依賴經濟增長 因此我們說,現代契約就是我們放棄意義,而換取力量!我們之所以選擇力量,是因為我們開始相信未來,相信了一個新的概念,叫做經濟增長。赫拉利的這個角度很有意思。

他說,前現代化的人類社會,習慣於把世界看做一張靜態的大餅,這張餅是不會變的,明天所創造的財富並不會比今天要多。但是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希望能生活的更好,如果經濟不增長的話,我們想給窮人多一點,就必須選擇從富人那裏拿走一點。此消彼長,大家都在做零和博弈。而到了現代社會呢?我們相信這張餅是會越攤越大的,而且是必須要讓他越來越大。所以現代契約讓我們選擇力量的背後道理是:“如果想解決問題,就需要更多東西;那為了擁有更多東西,我們就要生產的更多!”

所以在今天,不論是政治、經濟或者是宗教都在依靠把這張餅越做越大,依靠經濟增長來解決幾乎所有的問題。信奉經濟增長,這可不單單是我們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想法,其實全世界都是一樣的。

無知的革命 那我們會問,為什麽幾千年來我們沒法用科學來推動經濟增長呢?為什麽最近幾百年卻可以呢?為什麽到了現在我們才發現原來餅是可以變大的?是因為在科學革命之前大家認為各種宗教經典和古老傳統已經提供了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重要知識。你需要學習的東西全部都在聖經裏,或者是在四書五經裏,你就去學這些就可以了。如果這些裏面沒有你需要的答案,比方說為什麽蝴蝶的翅膀是彩色的。這個問題在古人的智慧裏沒有,那麽就說明這些問題並不重要,你不需要關心。這個感覺,就像是如果石油公司相信自己已經開采出了全球所有的石油,就不可能再浪費時間和金錢去做勘探一樣。我們人類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所有該知道的知識,那就自然沒有去探究新知識的必要。

而500年前開始的科學革命打破了我們這種天真的信念,科學最大的發現正是我們人類自己的無知。所以科學革命他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一場承認自己無知的革命。從此才開啟了科學推動人類進步的道路,開啟了現代社會。

那我們再說回來,現代社會讓我們放棄意義來換取力量。但是別忘了我們之前說的,這麽幾千年來宗教所提供的是秩序,他不但能促成人類的大規模靈活協作,還給我們提供道德判斷的指引。作用可以說是不可替代。但是現在我們選擇了科學的力量,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相信互為主觀的上帝。那上帝已死之後我們的道德約束從哪裏來呢?為什麽我們人類社會沒有就此崩潰,從此變得混亂呢?

人文主義 很簡單啊,因為死掉的是上帝,死掉的並不是宗教。我們創造了新的道德判斷標準,我們建立了新的秩序,我們給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義,我們建立了新的宗教,他叫做人文主義,或者說直接叫他人本主義都可以。因為他的教義就是一句話,以人為本,我們自己就是這世間一切意義和權威的來源。為這個本來無意義的世界,創造意義。

在前現代社會我們碰到問題,我們會去向上帝或者神靈尋找答案,現在呢?我們只聽從我們自己內心的聲音,遵從自己的感受,唯一能給答案的只有我們自己。

權利

比如說權利,之前的權威來自於上天,皇權天授,現在呢?民主選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人文主義的政治學認為選民是知道好壞的,知道誰應該來治理我們的國家。所以選民賦予權利就是人文主義政治學的核心觀念。

經濟

再說經濟,人文主義的經濟學當中最重要是什麽?是顧客永遠是正確的,我們判斷一個產品好不好,一個公司是不是成功。誰說了算?客戶啊,人啊。是客戶用錢當做選票為你投票啊。所以如果一個公司想要取得成功的話他必須要滿足客戶的需求和感受。如果一家公司不顧顧客的選擇和願望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這就是是人文主義的經濟學。

藝術

同樣在藝術、在審美依然如此。之前會有客觀的標準來評判什麽是美什麽是醜。但是人文主義的審美和藝術呢?美就存在於欣賞者的眼睛裏,所有人都覺得是藝術的東西,那麽他就是藝術。

最典型的例子是1917年,法國藝術家杜尚,去商店裏買了一個小便器,把他命名為《噴泉》,然後簽上自己的名字。就作為藝術品送到了博物館裏。這發引了無數的爭論,爭論這個有簽名的小便器到底算不算藝術。說這個破玩意兒可就是一個工業產品啊,把他放在神聖的教堂當中完全就是一種褻瀆。但是,作為人文主義者,我們覺得他是藝術,是美,那麽他就是,世界上已經沒有任何權威可以直接告訴我們是不是藝術。所以美不再由絕對的權威來判斷,而是有欣賞者判斷。

倫理

還有,人文主義的倫理學。比如說一位妻子,跟別人發生了性關系,就是他出軌了。她不知道這樣做對還是不對。於是他就去咨詢心理醫生。

現代的心理醫生就和中世紀牧師作用其實是一樣的。牧師呢會根據聖經告訴她上帝的判斷。而心理醫生會問你,那你對這件事情感受怎麽樣呢?也許這位妻子自己的感受蠻好的,但是心理醫生會提醒他,她老公如果知道了這件事情,那她老公的情感一定會受到傷害。如果你們兩個因為這件事情離婚了,那你們的孩子一定會受到傷害。這件事到底是好還是壞是把你自己的感受,你老公的感受和你孩子的感受,甚至是周圍人的感受都考慮進去來評判的。但是無論如何,這裏考察的都是人的感受,和上帝的說法無關,和所謂的天理無關。

再有,我們現在主流的意識形態都已經接受了同性戀,之前在歐洲大家都覺得這是一件玩全無法容忍的事情。比如說被譽為計算機之父的圖靈。在人工智能領域非常有名的圖靈測試就是用他提出的,也是用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但是因為他是同性戀,1952年被起訴。當時在英國同性戀那可是刑事犯罪。為了能繼續科研工作,他只能被迫接受註射雌激素代替牢獄之災,但這就是化學閹割嘛。結果兩年之後,備受迫害生無可戀的圖靈吃了泡過氯化物的蘋果自殺了。

所以對於蘋果公司的LOGO的解讀,就是那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有人就認為是為了紀念圖靈的。雖然我知道這都是意淫的,你成功了之後,自然有人給你強行添加所謂的意義。就像是魯迅寫個錯別字,老師都告訴我們這是通假字,但是為什麽我們說自己也寫通假字就要被扣分呢?對吧?像圖靈這樣一個天才,因為性取向而被迫害自殺,世界科技遭受了多麽巨大的損失,只能空留給後人感嘆不已了。

現代的歷史學家研究,歷史上有很多名人都極有可能是同性戀者,蘇格拉底、柏拉圖、亞歷山大、凱撒、達芬奇、米開朗基羅、莎士比亞、培根。在維基百科上著名同性戀者總共列舉了400多名人,涵蓋了政界、商界、文化圈和科技圈。

當時他們肯定都不敢承認自己是同性戀的,因為在歷史上絕大多數時間裏,同性戀都是無法接受的,都是被迫害的對象。尤其是在西方教會時期,同性戀者那可是要被當做異端給活活燒死的。到了近現代就像圖靈一樣,要被判刑,或者是像處置強奸罪犯一樣的被化學閹割。

我想說的是我們中國歷史上對於同性戀還是比較開放的,許多文人雅士都有心愛的“男侍”。尤其是明末的時候,無論是官僚商賈還是富家子弟,他們攀比的往往都不是誰有個貌美的姬妾,而是再比誰有俊美的男孩子。即便後來隨著觀念越來越保守,民間的歧視還是存在的,但是從來都沒有官方對同性戀大規模迫害的事情。

到了現在,我們的想法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現在我們只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如果兩個男人有性行為感覺很開心,那大可去做。只要他們的行為不會傷害到別人,那就是一件好事。當然了有的時候會產生一些沖突,當某一件事情我自己感覺很好,但是讓你感覺不好怎麽辦?比如說我偷了你的錢包,我自己感覺很好啊,但是你感覺不好。那這樣就會有沖突和爭論了。不過最終來說,在人文主義倫理學中的所有爭論都是基於人的感受,這是唯一的行為準則,而不會再有比如上帝之類的權威來約束我們的行為。

其他宗教

而且有趣的是,今天就算是宗教狂熱分子,當他們想煽動大眾的時候,也學會了使用人文主義的論調。比方說,過去每年都會有一天,大量的同性戀者聚集到耶路撒冷舉行盛大的遊行。在這個充滿了沖突的城市,這一天難得顯得如此和平,因為無論是當地的猶太教徒、穆斯林還是基督徒,在這一天都有了共同的敵人,就是在這些同性戀者。而有趣的就是他們面對這件事情發出的聲音,並不是說這些該死的罪人怎麽能違背上帝的旨意搞同性戀呢?他們是通過鏡頭用人文主義的方式發出自己的聲音,這些同性戀者穿過聖城的中心,這嚴重的傷害了我們的感情。同性戀者希望我們尊重他們的感受,但是他們同樣也應該尊重我們的感受。你看,這可是宗教分子說的話,即便是在耶路撒冷這樣的地方,依然在不斷發出人文主義的聲音。

教育

最後在說說人文主義的教育,過去的幾千年人們覺得智慧的來源是上帝,是聖經,或者是過去的智者。所以在世界上大多數的文明當中,都是在教育孩子們學習這些。像是蘇格拉底或者是老子說過的話。而人文主義的教育在當今社會已經完全不同。我們的老師都在告訴我們,他教給我們的是歷史、是數學、是化學,而最最重要的是他交給我們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

這就是我們現在的世界觀,人文主義,倡導我們對於人性的崇拜,用人性取代過去宗教裏神的位置,我們人類本身,才是這個世界一切意義和權威的來源。

上帝

現在就連上帝也是被人本主義所支配的。如果我相信上帝,是因為我選擇相信。如果內心叫我要信上帝,我就信。我相信是因為自己感覺到了上帝的存在,我的心告訴我,他就在那裏。但如果我不再感覺到上帝的存在,如果我的心突然告訴我世上沒有上帝,我也就不再相信。不管是哪一種,權威的本源都在於我自己的感覺。所以,就算有人說自己信上帝,其實他更信的,是自己內心的聲音。

人文主義就像是我們看過的一個童話故事,叫做《綠野仙蹤》。童話故事講的是女主角桃樂絲和他的朋友們的一場奇幻旅程,幾個小夥伴當中鐵皮人想擁有愛心,稻草人想擁有智慧而獅子想擁有勇氣。為了要得到想要的東西,他們需要和桃樂絲克服困難一起到達旅途的終點,大巫師就可以幫他們實現願望。但是,最後他們發現,所謂的大巫師只不過就是個騙子罷了,沒有辦法實現他們的夢想。但是於此同時,他們發現了更重要的事情,他們所希望得到的一切,早已經在他們自己的心中了。無論是需要智慧、需要勇氣還是需要愛心,從來都不需要什麽大巫師的魔法,他們一直都在,只需要屏氣凝神審視自己,敞開心胸迎接挑戰,就可以感知到它的存在。

這就是我們現代的宗教,人文主義。

優雅的探戈 還記得上期節目裏,我說的關於我們建設三峽大壩的例子嗎?宗教和科技總是跳著一支優雅的探戈。雙方相互推動,相互依賴。我們依靠科技獲取力量,但是我們也他同樣需要宗教保障秩序和指引方向。我們在19世紀的時候,工程師發明了火車、無線電和內燃機。而在20世紀的時候,事實告訴我們,運用同樣的工具,可以創造出西方自由主義民主政權,可以創造出東方社會主義政權,也可以放出法西斯主義這樣的魔鬼。所以,如果沒有信仰,火車就不能決定要開往哪個方向。

現在,人文主義宗教確實擊敗了互為主觀現實的上帝,我們自己的感受成為了世間一切意義和權威的來源。但是,人文主義成功的同時,可能播下了敗亡的種子。人文本的理想,正在推動人類走向永生、永遠幸福並且化身成神。科學家們義無反顧的投入這些人文主義的計劃當中。但是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正在親手暴露出人文主義世界觀自身的不足。等到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徹底發揮潛力,也就意味著自由、民主之類的概念即將過時。

《未來簡史》一書,過去和現在的部分講到今天已經差不多了,我們終於要開始說未來了。在後面的節目中我們就要說到為了實現這些人文主義的夢想,將會出現新的科技,這反而在顛覆人文主義的根基。我們還能繼續掌控世界嗎?誰會代替我們人類的角色?什麽新的宗教可能取代人文主義呢?

《未來簡史》八、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