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數學文化——數論之美

數學文化——數論之美

題目:數論中的文化之美

摘要:數論,又名高等算術,早期稱為算術,直到20世紀初,才開始使用數論的名稱,數論是數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一類特殊的數的性質,更具體的說,主要是在整數領域內,涉及整數的整除性理論、同餘理論和一元高次方程的整數解理論。以素數和同餘的研究為重心,探尋其相關性質及其應用,我們知道,任何一個整數都可以通過唯一分解定理分解為多個素數的乘積,那麼深入研究素數,並以此為跳板,使得整數的研究更加容易。初等數論主要研究特殊數、素數、同餘式等,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廣泛,比如對於資訊的加密處理、資訊保安等領域有深遠的影響。數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之前,在此期間,人們對數論的研究從未間歇過,在歷史的長河裡,一位位偉大的數學家投身於數論的研究,使這段文化旅程大放光彩。

關鍵詞:數論 文化 素數 同餘 密碼學

 

正文:

       “數學不僅揭示真理,也給人極度的美感——如同雕塑般的冷豔與嚴肅,這種美不需要利用人性的弱點,也不需要繪畫或音樂那樣華麗的包裝。它是極其純潔的,就完美型而言只有最偉大的藝術才能與之相比。”

       1902年著名哲學家、數學家寫下這句話,數學的美是純潔的,是完美的,是抽象的。它不像繪畫、音樂一般可以用感官體會,它更傾向於精神領域,給人以更神聖的洗禮。在歷史上,數學與哲學其實是分不開的,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從小受到宗教文化的薰陶,在他成年之後,建立了畢達哥拉斯兄弟會,這是一個集宗教、政治、學術為一體的團體,受到當地權勢的贊助,兄弟會日益興盛。兄弟會的成員有著共同的信仰,對數學、數論有著非常深入的研究,但是,畢達哥拉斯兄弟會認為組織內所產出的成果絕不能透露到外界,否則將嚴懲透露者。由於這種制度的存在,兄弟會遭到外界的學術研究者的不滿,後來兄弟會受到民主運動的衝擊,流傳下來的學術成果少之又少。一段數學的繁榮就此結束。

       在數論的研究過程中,還出現了許多數學家,比如被譽為“業餘數學家之王”的費馬,在《算術》一書的空白處留下了一個困惑了世間智者長達358年的謎——費馬大定理,準確的說應該是費馬的一個猜想,因為當時費馬並未給出詳細證明,只留下一句戲劇性的話,“我有一個完美的證明,但這裡空白太小,我寫不下”。之後的358年裡,許多的數學家日夜奮戰,只為還原那一個完美的證明,直到1995年,安德魯·懷爾斯面對世界說道:“我想我就在這裡結束”,為費馬大定理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曾在數論領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發現新的素數是現在出名最快的方式”,素數有無窮多個,但至今為止,仍沒有人可以給出素數的一般規律。一個數值較小的素數我們可以用整除性檢驗,但一旦涉及的數值較大,這種方法便不可取了,複雜度太高,耗時太長,那麼如何去判斷一個大素數呢?各位數學家發現了許多可靠的方法,應用比較多的有拉賓-米勒測試,還有多種方法應用了整數的階和原根進行素性檢驗。素數之下,又有許多分支,如梅森素數(形如2^p-1的素數),我們現在還不能確定是否存在無窮多個梅森素數,通過GIMPS網站我們可以知道,現在已發現50位梅森素數,最大的梅森素數已達到23249425位數。與梅森素數緊密相關的另一類數——完全數,其真因數之和等於該數,即σ(n)=2n ,由歐幾里得完全數公式可以知道,如果2^p-1是素數(即梅森素數),則2^(p-1)*(2^p-1)是完全數,那麼一個梅森素數對應一個完全數。目前發現的完全數都是偶數,至於是否存在奇完全數仍是一個謎。

       初等數論的研究中,發現了許許多多有趣的數,這些數為廣大數學愛好者增添了無窮的趣味。下面簡要介紹幾種較為常見的特殊數:烏拉姆數,定義數列前兩項為1和2,對於n>2,第n個數當且僅當唯一地寫成兩個不同的烏拉姆數之和,比如3=1+2是烏拉姆數,4=1+3也是烏拉姆數,但5=1+4=2+3則不能稱為烏拉姆數。斐波那契數列,由一群兔子繁殖而發現的一個數列,目前斐波那契數列的研究已經十分深入了。與斐波那契數列相似的是盧卡斯數,盧卡斯數定義Ln=Ln-1+Ln-2,與斐波那契數列不同的是它的前兩項是確定的,為1和3。

       數論的另一大研究方向——同餘。同餘的應用較為廣泛,比如整除性的檢驗、萬年曆、迴圈賽賽程、雜湊函式(雜湊函式)、校驗位、資訊加密等。整除性的檢驗可以通過一條條的規律性質將複雜的整除性簡單化,例如要檢驗n能否被2j整除,只需檢驗n的最後j位數字能否被2j整除,類似的還有5^j、7、11、13等;雜湊函式h(k)≡k(mod m)在計算機儲存方面有很大作用,後續為解決衝突和堵塞問題,又提出雙重雜湊,其中應用了孿生素數;校驗位應用在檢驗資料串的誤差上。

       由同餘而衍生出來的一門學科——密碼學,同樣有著很長的歷史了,從簡單的字元密碼開始,到分組密碼和流密碼,又到後來的指數密碼,無不應用著同餘的理論。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凱撒密碼——C≡P+k(mod 26),其中C為密文,P為明文,它的實質就是利用移位變換來加密,但這種密碼僅有26種變換形式(算上不進行變換的情況)。

       初等數論的研究並不止於此,原根的性質及應用、莫比烏斯反演、丟番圖方程、二次互反律、尤拉函式……

       對於數論的研究也從未止步,我們證明了一個個猜想,又繼續發現了一個個猜想,我們在數論的征程中,從未止步,一代又一代的數學家前赴後繼,他們既是為了自己的信仰,也是為了人類的文明,他們在數論中發現了美,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文化魅力,這種魅力吸引著後人,推動著後人。

       “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將會知道”。

 

參考文獻:

[1]謝紅梅. 《初等數論》課程滲透數學文化教學研究與實踐[J]. 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3,23(01):39-43.

[2]西蒙·辛格[英],薛密[譯],《費馬大定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鄒青,《數論中的美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4]Kennegh H.Rosen《初等數論及其應用》.機械工業出版社

[5] 約瑟夫 H.西爾弗曼[美],《數論概論》.機械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