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看不清的融資迷局 二線玩家位元組跳動在打什麼主意?

看不清的融資迷局 二線玩家位元組跳動在打什麼主意?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網際網路似乎對離經叛道者總是多一分關注,吃瓜心態隨著時間的推進越來越濃烈。

 

其中,今日頭條成了“看熱鬧”時代最佳的“演員”之一,供看客消遣:其母公司位元組跳動一個融資傳聞從8月炒到了10月,即便是媒體通過信源確認這輪融資已經結束,位元組跳動方面仍然“不予置評”,留下輿論遐想空間。

 

 

諱莫如深,750億美元的高估值卻不願意多談,今日頭條這次的融資事件可能不是投錢佔股那麼簡單的事,還有著一些外人看不透的迷霧。

 

750億美元估值,一場迷局

 

雷布斯折戟港股估值的事還歷歷在目,今日頭條這會兒就來了個“要多少有多少”,媒體報道今日頭條8月份啟動融資時就是按750億美元操作,最終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完成估值目的,看來資本與今日頭條十分地默契。

 

不過,這其中也有些令人費解的地方。

 

首先是融資額。

 

此前市場傳聞融資額高達40億美元,一位“接近交易的投資人”對此言之鑿鑿“40億美元的概率很大”。而最終結果出來後,這個數字只有25億美元,比具備可信度、至少不是空穴來風的40億美元少了整整40%,如果說一般融資會在過程中根據市場反應進行動態調整,那今日頭條這個調整也未免有點太大了。

 

其次是融資比例。

 

25美元只佔到750億美元龐大估值的區區3%,這3%還要給軟銀、春華、KKR等被“知情人士”披露的領投方、參投方所瓜分,最終到手的恐怕不太夠看。一家估值這麼高的企業,拿這麼點融資顯得有些怪異,理論上,如果“生意做得好”,自己隨便也能拿出不少現金,超小比例融資的意義讓人看不懂。

 

當然,一些時候融資本身的意義不在於錢,而有著相互合作、參與度、儀式感等目的,證明自己的存在和發展程序,“意思一下”。只不過與位元組跳動類似,參與投資的幾方也回絕了對融資的正面迴應,似乎不願意多談。

 

事實上,這場融資結束的檔口,正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定性的時候:國家版權局對現代快報起訴勝今日頭條表態,認為“是一個很好的判例”。雖然只賠了10萬,但這可能是今日頭條今後數之不盡麻煩的開始。

 

在這個時候,今日頭條丟擲750億美元估值,同時資本卻縮量、縮佔股比例,令人看不清真相。

 

鐵打的BAT,流水的“第二級”

 

若論網際網路創業者能有多大雄心,恐怕首要的是要衝擊BAT陣營,自己爬到巔峰上,而不是被認為是“新進的後生”。

 

今日頭條的“偉大理想”可能亦是如此,750億估值如果坐實了,它似乎真的一舉進到前三甲,擺脫野蠻生長的創業者形象,真正登上朝堂。在不少吃瓜輿論裡,這種論調也甚囂塵上,畢竟,看熱鬧不嫌事大。

 

只不過,讓人看不清的估值本身就帶有主觀臆斷性,與股市上的市值經過充分博弈完全不同,這樣的估值拿去與市值比明顯不在一個頻道上,不具參考性。況且,在重重迷霧下,750億美元能不能坐穩還是一個未知數。

 

至少目前來看,今日頭條明顯不足以衝擊BAT。

 

而過去人民群眾豎起大拇指贊今日頭條不站隊BAT的壯舉,也隨著這次的融資煙消雲散。知情人士稱,此次資方中包括阿里系的代言人云鋒基金,這意味著今日頭條的不站隊只能是笑談,最終仍然向BAT屈服。

 

回過頭來看,如果說BAT是鐵打的第一級公司,那今日頭條無論如何只能算是第二級公司,與之相同命運的還有網易、京東等曾經在真正的市值上差點摸到BAT屁股的公司。雖然最近的時候就差那麼一點,但隨後差距拉大一去不復返。

 

第二級的公司們來來回回,確切地說,多數有抱負的都只是在爭搶第四名罷了,差一點鑽進BAT陣營,最後距離越拉越遠,只能說根本上缺乏衝擊BAT的資源和能力,也就沒有維持高位的持久力。

 

現在有今日頭條、有美團,以後第二級的“流水”還會有更多。

 

沒有自己“優勢資源”的今日頭條,只能是第二級

 

BAT雄踞前三的邏輯並不複雜,每個人都有自己賴以生存的優勢資源並澆灌整個生態,搜尋、社交、電商帶來大佬級企業非凡的能量來源。

 

之所以能成為“鐵打的”第一級,優勢資源是核心。反言之,任何網際網路企業要衝擊第一級,必須拿出自己恆定的優勢資源,否則估值、市值再高,或只是曇花一現。

 

而今日頭條雖然風頭正勁,但缺乏這種優勢資源。

 

長久以來,今日頭條懷揣著“資訊類”標籤,難以為自己的社交或社群正名,其有流量無粉絲的境況難以改變。

 

多數人到今日頭條諸產品上的目的都是為了簡單地獲取快資訊,今日頭條系產品有著龐大的流量,但奈何總是無法培養自己的“使用者”。一個簡單的事實是,今日頭條內容賬號的粉絲數的價值並不如想象中的大,粉絲與內容創作者關聯並不緊密,這或導致內容方和使用產品的人對今日頭條系產品的忠誠僅限於日常習慣。

 

這本沒什麼不對,只要有使用習慣、有大流量,怎麼都好說,沒使用者、沒粉絲那都不叫事。只不過,對今日頭條這種擺出750億美元估值的企業來說,保證估值的含金量還是差那麼點勁。

 

流量的價值不如使用者大,已經是公認的事實。況且,今日頭條連使用者時長這個最“驕傲”的東西也出現了疲態,在狂奔突襲中已經增長乏力甚至出現後退。根據QuestMobile的最新研究報告,在總使用者時長佔有方面,今日頭條系產品已經由7月份的9.8%佔有率,下降到9月份的9.7%的佔有率,雖然只有0.1%的下降率,但其意義和影響卻是根本性的,一向標榜高速增長的今日頭條系不再向上了,故事的空間還有多少?

 

如今,今日頭條費盡心機、大張旗鼓做電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其大流量的尷尬和商業價值、估值的焦慮。

 

要想再往上走,在估值上多點含金量,電商這種優勢資源明顯比一堆流量數字來得靠譜,主要靠資訊流打廣告掙錢沒有講故事的空間,找不到優勢資源的今日頭條註定只能在第二級待著。

 

盛世隱憂,潮起潮落或在一瞬間

 

從正向看,是往上的衝擊力不足,而從負向看,今日頭條系還面臨諸多不容小覷的風險,體量可觀的企業在全盛時期,也可能因為某些事在一瞬間潮起又潮落。

 

1、 政策風險揮之不去

 

今日頭條式帶著原罪上崗的,最初的野蠻生長讓今日頭條身上有著揮之不去的、與主流價值觀和政策導向形成衝突的內容。儘管主觀上今日頭條在努力整治,但誰也不能保證在巨大商業利益下,內容參與方不會整出什麼么蛾子。

 

最近,人民網連發評論《讓那些“臭髒黑”的自媒體賬號沒有市場》,《讓“沒底線”的謠言無法蠱惑人心》,很明顯,那些藏在大平臺下偷食的所謂的自媒體面臨清洗,營銷號、低俗自媒體將被擊中敲打。

 

而今日頭條系產品不論是圖文還是短視訊都存在著大量隱患,今日頭條9月的自查中一封就是幾千的賬號。而資本市場最難認可的就是高政策風險的企業,它的興衰太不可預料。

 

2、 版權風險是個大坑

 

由於搬運黨的大量存在,不論是圖文還是富媒體領域,今日頭條對自己的作者們防不勝防,現代快報的事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藏在下邊的版權問題還有一大堆,只是在版權意識還沒到位的當下,少有人去挖。

 

如果版權問題真的爆出來一大堆,今日頭條能賠多少個10萬?

 

說白了,這是一個系統性風險,不是單一的、可以短期內解決的風險。好在,這個系統性風險當前還算可以穩住,多數人不會太去追究,畢竟,版權的事,尤其是經過搬運和洗稿的,真的要定性有點麻煩,現代快報就得通過起訴解決。但是,風險始終是風險。

 

3、 業務風險默默呈現

 

今日頭條的業務風險也揮之不去。

 

在內容領域,百度的Feed快速增長形成直接對壘,其中,短視訊上,被今日頭條威脅到生存安全的騰訊更是咬牙切齒,巨頭圍剿下今日頭條生存環境更為艱難。

 

而阿里雖然投資了今日頭條,但肯定無法容忍其“值點”電商的崛起,阿里的目的不過在於相互導流,一個拼多多就把阿里搞得很緊張,今日頭條想掀起什麼波瀾,阿里恐怕不會顧及投資方的身份,況且佔股比可能壓根沒多少。

 

退一萬步,即便沒有人來圍剿今日頭條,張一鳴如此開疆拓土搞電商,在電商機會視窗已經近乎沒有、最後一塊地被拼多多拿走後,這樣的業務多元化本身的風險是不容忽視的,成則罷,不成,電商投入的損失可不是小打小鬧。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商業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 AI新媒體“智慧相對論”創始人;

4作家:【移動網際網路+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5《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誌撰稿人;

6鈦媒體、介面、虎嗅等近80家專欄作者;

7“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8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慧公司傳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