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南京區域賽之後

南京區域賽之後

南京的比賽過去一個星期裡,一直在忙著補作業,沒來得及寫點東西。
12號中午出發,下午到了入住的酒店,之後我們三個人去南航校區那邊吃了飯順便轉了轉校園,不得不感嘆有超多塑膠籃球場...晚上回了酒店之後看了兩道題之後就睡了。
第二天熱身,沒想到賽場的電腦居然寫程式碼會卡死,最後也就做了簽到的B和C。B是一個幾何+kruskal,C是個帶限制的格路問題。當時一看C覺得思路沒什麼問題,但是居然忘了格路的組合數,還是隊友打表讓我找規律的。A和全場過的隊很少,所以之後就不考慮開了。晚上回去之後並沒有怎麼看題,掃了一眼模板早早地就睡了。13號早上5點多就醒了,然而濤哥居然還是遲到了一會兒...
熱身的時候還有蔡隊的粉絲過來問蔡隊來打了沒。
比賽上來A一個對稱博弈猜結論,一開始理解錯了題意猜錯了一發之後,楊老師馬上推出了正確的結論。之後第二道就是J題的分解質因子求貢獻,我上來就去碼按照每一位的貢獻碼,發現思路有問題,之後和濤哥交流了一發,發現他讀錯了題意。經過了5分鐘左右的調整,我覺得就是求每一位的質因子對結果的貢獻,上去碼了一會兒,過了樣例就交了,結果智障陣列開小了RE一發,改了下就過了。這時,比賽過去一個小時。
在碼J的時候,楊老師告訴我I是個網路流裸題,J過了我就馬上讀題然後碼板子,建模非常簡單,多加一個次源點即可,也很順利地過了。碼I的時候,濤哥和楊老師交流了一下D題。D是個計算幾何,給n個三維的點,求一個點使得它到其他點的最大距離最小。非常幸運,楊老師不久前就做過原題還帶了板子來,只是這題把二維改成了三維,碼完過了樣例之後嘗試交了一下,沒想到一發就過了。
這時候還沒到12點,排名一百零幾名,我們不想只打銅,此時G過的人比D多,決定一起推G的式子。但是這一推就是2個多小時,我朝著錯誤的方向推到了最後,想手動找出規律。答案應該是個四次方的多項式。應該採取打表解多項式係數的方法,但是我們確沒想到這麼做,吃了經驗的虧,我本人深感自責。
最後結束的時候,我們三個人都很難過,雖然這是我們第一次打區域賽,但也是離銀牌最近的一次。

再來說說我們隊,我們可都大三了,開始ACM的時候已經是大二下學期了,真正訓練的時間也就6-9這四個月,但是訓練的質量還是蠻高的,每天早上起來就來實驗室,一直訓練到晚上10點。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意識到,每個人都掌握所有知識點時間肯定不夠,所以就每個負責一些知識點,我就去搞了圖論和數學。暑假裡的多校賽和開學後的網路賽,我們隊的成績也不算最好,大都會邀請賽也只是憑手速打銅。最後去比賽的時候,談不上精通什麼知識點,隊伍實力也一般,教練還是給了機會讓我們去打區域賽。
這次打完南京回來,之後也只有個人賽了。大家都有考研的打算,可能以後也不會有作為一隻隊伍出去的機會了。但是一直說著打完馬上退役的楊老師,回來又馬上開啟VJ做題...那是真的熱愛吧。

再說說我為什麼大二下才開始打ACM,以及為什麼這麼晚了還要選擇打ACM。我大一併不在計算機學院,在偏遠的嘉定校區學著水水的資訊管理。本來也沒什麼不好的,但是這個嘉定校區,它沒有空調!這當然不能忍,於是我轉來了計算機學院,當初也不知道為什麼就選了計算機,大概是看旁邊的人都想轉通訊,我還是避開熱門吧。
來了計算機以後呢,要補很多大一的課,雖然對ACM早有耳聞,但是已經沒有精力去搞競賽了。冬季學期上了ACM課,聽沈教練講課頓時覺得這玩意兒太難了。後來一次上機突然說要選拔了,我就去試了試,雖然第一次被刷了,但第二次就入選了。但說是入選了,除了每週日的做題,我也沒有更多地投入訓練,那時還什麼都不懂,也沒有補題的習慣,平時的時間都花在了課內學習,實力沒有進步。
暑期集訓開始之後,便毫無顧慮地投入了訓練,中間病倒了一場,但是我沒想因為訓練的辛苦就放棄。在實驗室外面的人看來,花那麼多時間苦練ACM,價效比太低。人們打ACM或是為了漂亮的簡歷,或是為了保研的加分,而對於我,ACM就像是藥,讓我專注在實驗室做題,不受外界打擾。雖然這個大學這個遊戲有很多的玩法,但是對我來說其他的事物早已失去了吸引力,唯有坐在電腦前思考演算法的過程能讓我感受生活的快樂。

南京站不會是終點,而是新階段的開始,為了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