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沒有前戲,簡明扼要的進入主題——什麼是模組化開發?

沒有前戲,簡明扼要的進入主題——什麼是模組化開發?

模組化開發,一個模組就是一個實現特定功能的檔案,有了模組我們就可以更方便的使用別人的程式碼,要用什麼功能就載入什麼模組。

模組化開發的4點好處:

  1 避免變數汙染,命名衝突

  2  提高程式碼複用率

  3 提高維護性

  4 依賴關係的管理

 

前端模組化規範從原始野蠻階段現在慢慢進入“文藝復興”時代,實現的過程如下:

一 函式封裝

我們在講到函式邏輯的時候提到過,函式一個功能就是實現特定邏輯的一組語句打包,在一個檔案裡面編寫幾個相關函式就是最開始的模組了

複製程式碼

  function m1(){
    //...
  }

  function m2(){
    //...
  }

複製程式碼

這樣做的缺點很明顯,汙染了全域性變數,並且不能保證和其他模組起衝突,模組成員看起來似乎沒啥關係

 

二 物件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了新方法,將所有模組成員封裝在一個物件中

複製程式碼

var module = new Object({

   _count:0,

   m1:function (){  ```  },

   m2:function (){   ```  }                
  
})    

複製程式碼

 

這樣 兩個函式就被包在這個物件中, 嘿嘿 看起來沒毛病是嗎 繼續往下:

當我們要使用的時候,就是呼叫這個物件的屬性

module.m1()

誒嘿 那麼問題來了 這樣寫法會暴露全部的成員,內部狀態可以被外部改變,比如外部程式碼可直接改變計數器的值

//壞人的操作

module._count = 10;

 

最後的最後,聰明的人類找到了究極新的方法——立即執行函式,這樣就可以達到不暴露私有成員的目的

 

複製程式碼

var module = (function (){

    var _count = 5;
     
    var m1 = function (){  ```   };

    var m2 = function (){  ```   };

    return{
         m1:m1,
         m2:m2
    }

})()    

複製程式碼

 

以上就是模組化開發的基礎中的基礎,以後會說道其他更深層次的模組化開發。

接下來了解一下兩種模組化規範。

 

先了解一下commonJS。

commonJS由nodeJS發揚光大,這標誌著js模組化正式登場。

一 定義模組

根據commonJS規範,一個單獨的檔案是一個模組,每一個模組都是一個單獨的作用域,也就是說,在該模組內部定義的變數,無法被其他模組讀取,除非為global物件的屬性。

 

二 模組輸出 

模組只有一個出口,module.exports物件,我們需要把模組希望輸出的內容放入該物件。

 

三 載入模組

載入模組用require方法,該方法讀取一個檔案並且執行,返回檔案內部的module.exports物件。

複製程式碼

var name = 'Byron';  
  
function printName(){  
    console.log(name);  
}  
  
function printFullName(firstName){  
    console.log(firstName + name);  
}  
  
module.exports = {  
    printName: printName,  
    printFullName: printFullName  

複製程式碼

然後載入模組

var nameModule = require('./myModel.js');
nameModule.printName();

 

AMD

Asynchronous Module Definition,中文名是一步模組。它是一個在瀏覽器端模組化開發的規範,由於不是js原生支援,使用AMD規範進行頁面開發需要用到對應的函式庫,也就是大名鼎鼎的RequireJS,實際上AMD是RequireJS在推廣過程中對模組定義的規範化的產出。

requireJS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1 多個js檔案可能有依賴關係,被依賴的檔案需要早於依賴它的檔案載入到瀏覽器。

2 js載入的時候瀏覽器會停止頁面渲染,載入檔案愈多,頁面失去響應的時間愈長。

複製程式碼

//定義模組

define(['dependency'],function(){
  
  var name = 'Byron';
  function printName(){
     console.log(name);
}
  
  return {
     printName:printName
   }

})

//載入模組

require(['myModule'],function(my){
   my.printName();
})

複製程式碼

 

語法:

requireJS定義了一個函式define,它是全域性變數,用來定義模組。

define(id,dependencies,factory)

——id  可選引數,用來定義模組的標識,如果沒有提供該引數,指令碼檔名(去掉拓展名)

——dependencies  是一個當前模組用來的模組名稱陣列

——factory 工廠方法,模組初始化要執行的函式或物件,如果為函式,它應該只被執行一次,如果是物件,此物件應該為模組的輸出值。

 

在頁面上使用require函式載入模組;
require([dependencies], function(){});
require()函式接受兩個引數:
——第一個引數是一個數組,表示所依賴的模組;
——第二個引數是一個回撥函式,當前面指定的模組都載入成功後,它將被呼叫。載入的模組會以引數形式傳入該函式,從而在回撥函式內部就可以使用這些模組

 

AMD推崇的是依賴前置,被提前羅列出來並會背提前下載並執行,後來做了改進,可以不用羅列依賴模組,允許在回撥函式中就近使用require引入並下載執行模組。

 

 

CMD

即common module definition

就像AMD有個requireJS,CMD有個瀏覽器實現的sea.js,sj要解決的問題和rj一樣,只不過在模組定義方式和模組載入時機上有所不同。

cmd是sea.js在推廣過程中的規範化產出,sea.js是另一種前端模組化工具,它的出現緩解了requireJS的幾個痛點。

複製程式碼

define(id, deps, factory)

因為CMD推崇一個檔案一個模組,所以經常就用檔名作為模組id;
CMD推崇依賴就近,所以一般不在define的引數中寫依賴,而是在factory中寫。

factory有三個引數:
function(require, exports, module){}

一,require
require 是 factory 函式的第一個引數,require 是一個方法,接受 模組標識 作為唯一引數,用來獲取其他模組提供的介面;

二,exports
exports 是一個物件,用來向外提供模組介面;

三,module
module 是一個物件,上面儲存了與當前模組相關聯的一些屬性和方法。

demo
// 定義模組  myModule.js
define(function(require, exports, module) {
  var $ = require('jquery.js')
  $('div').addClass('active');
});

// 載入模組
seajs.use(['myModule.js'], function(my){

});

複製程式碼

 

AMD與CMD區別

總結如下:

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在模組定義時對依賴的處理不同。

AMD推崇依賴前置 在定義模組的時候就有宣告其依賴的模組

CMD推崇就近依賴 只有在用到某模組的時候再去require

 

AMD和CMD最大的區別是對依賴模組的執行時機處理不同,注意不是載入的時機或者方式不同。


很多人說requireJS是非同步載入模組,SeaJS是同步載入模組,這麼理解實際上是不準確的,其實載入模組都是非同步的,只不過AMD依賴前置,js可以方便知道依賴模組是誰,立即載入,而CMD就近依賴,需要使用把模組變為字串解析一遍才知道依賴了那些模組,這也是很多人詬病CMD的一點,犧牲效能來帶來開發的便利性,實際上解析模組用的時間短到可以忽略。
為什麼我們說兩個的區別是依賴模組執行時機不同,為什麼很多人認為ADM是非同步的,CMD是同步的(除了名字的原因。。。)
同樣都是非同步載入模組,AMD在載入模組完成後就會執行改模組,所有模組都載入執行完後會進入require的回撥函式,執行主邏輯,這樣的效果就是依賴模組的執行順序和書寫順序不一定一致,看網路速度,哪個先下載下來,哪個先執行,但是主邏輯一定在所有依賴載入完成後才執行。
CMD載入完某個依賴模組後並不執行,只是下載而已,在所有依賴模組載入完成後進入主邏輯,遇到require語句的時候才執行對應的模組,這樣模組的執行順序和書寫順序是完全一致的。
這也是很多人說AMD使用者體驗好,因為沒有延遲,依賴模組提前執行了,CMD效能好,因為只有使用者需要的時候才執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