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華為釋出兩款AI晶片之後還會做什麼?

華為釋出兩款AI晶片之後還會做什麼?

640?wx_fmt=gif


這兩天最大的新聞莫過於華為釋出兩款AI晶片。這是在上海HC2018大會中釋出的。新聞出來之後,簡直是刷爆整個產業圈。有興奮者說華為晶片將吊打某某品牌,還有說華為藉此轉型等等,紛紛擾擾,好不熱鬧。

 

不過,冷靜思考就會發現,華為釋出AI晶片是順其自然的事情,是市場推動也是自身需求。在以下的文字中,不會討論HC2018為期三天的熱鬧場景和具體釋出,也不說上萬人蔘與的展會和具體的內容(這應該是HC規模和影響力的見證),只說AI這件事對華為有多重要。


640?wx_fmt=jpeg


有多重要?抓住AI,就會讓華為往前邁進一大步,開啟新局面。如果抓不住這個機會…

 

本文的邏輯是,華為為什麼要做AI,華為的AI(全棧全場景)是什麼,這對華為有什麼價值?在這個邏輯中,時不時穿插著技術和商業兩大維度。

 

想清楚之後的大投入


華為HC2018大會的主題是“+智慧 見未來”,展會也圍繞該主題展開,基本能在所有的區域看到人工智慧的“存在”。由此可見,華為想向外界透露的資訊和自我的定位。


640?wx_fmt=jpeg


從產業角度來說,人工智慧熱了兩三年,整個產業都被攪動起來;新舊公司藉此找到新的增長點,紛紛展開搶佔制高點的戰略舉措。比如英偉達藉助GPU晶片重新回到大眾視野,谷歌、IBM、FaceBook等巨頭紛紛從晶片、開發框架等角度入手,樹立標準和生態。

 

可以說,人工智慧是比雲、大資料還能直接刺激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正在從產業的發展期進入實質階段,這也是華為所判斷的“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從廣泛質疑到與社會各個層面融合,正在發揮重要作用。華為對當前人工智慧的判斷是,10個重要方向正在改變:模型訓練、算力、AI部署、演算法、AI自動化、實際應用、模型更新、多技術協同、平臺支援、人才獲得等。

 

在這一場關乎未來的競爭中,華為怎能缺席?不過,從任何一項技術發展中,華為的戰略都是想清楚了再打,時間上可能會滯後一些。這種“想清楚了”主要基於技術的成熟度和商業上的考慮,尤其是商業變現角度。按照華為對技術的儲備和2012實驗室的預研,基本上任何一項主流的技術都不會錯過,都有可能在祕密研究,然後通過紅藍軍的對抗,內部的反覆驗證才決定做還是不做。

 

一旦決定做,就是華為式的戰略和執行,集中所有力量,形成市場認可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最大化商業變現。回想一下華為做IT產品線、企業業務和華為雲的時候,哪一項業務不是滯後業內三兩年?最後不都是做到了前幾名?

 

所以,華為做AI絕對是考慮清楚的事情,因為AI是撬動下一個產業的核心技術,能讓華為實現“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慧世界”的遠景。

 

在大會中,華為也正式公佈了人工智慧發展戰略是:投資基礎研究、打造全棧方案、投資開放生態和人才培養、解決方案增強、內部效率提升,可以說是非常全面。

 

晶片:究竟有多厲害?


這一次華為釋出兩款產品,單晶片計算密度最大的華為昇騰910和高效計算低能耗的華為昇騰310,以及面向不同的場景5個系列。


640?wx_fmt=jpeg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華為採用“達芬奇”架構。目前關於這個架構的更多資訊並沒有披露,只是說了浮點數和能耗方面。通常來說,AI晶片架構脫離不了GPU、FPGA和ASIC三類,華為“達芬奇”竟然採用自研架構,可想而知背後付出的努力。

 

可能由於是自研,這才引起業內震動。畢竟,一談到晶片,會就自動腦補各種背景。從實踐中來說,晶片的產業鏈太長,需要一個公司消耗數十年精力、投入大量資源(人力、財力等)還不一定研發成功。就算研發成功沒有產業鏈應用,也相當危險。再加上當前中美貿易的特殊時間段,讓國人很興奮。

 

國內自研AI晶片也較多,也多是基於以上三種架構擴充套件而來。但是隻能解決某一型別場景,支援某一類演算法,應用場景單一。顯然,這種晶片滿足不了華為的需求。

 

自研的好處是,統一架構,統一指令集,適應不同場景,擁有不同的功耗和計算能力,在安全、成本、統一管理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這樣,就能支援華為邊緣計算、物聯網、資料中心、雲等各個場景,真正做到無處不在。

 

從商業應用角度說,華為也不會固步自封。華為說的很清楚,會根據業務場景和其他廠商的晶片配合起來使用,也就是說,哪家符合客戶需求就使用哪家。這樣做的好處是,促使內部自由競爭,保持產品活力。

 

當然,也不必太過於神話AI晶片,它的使用範圍有限,一些場景中也需要配合通用CPU使用。這也是華為強調的,晶片不會單獨銷售,打包成產品、解決方案或者是服務銷售。

 

有了晶片,等於華為真正將AI能力攥在手中。

 

全棧全場景:核心技術全掌握

 

說完了晶片,再說華為的AI全棧方案,這就是“全棧全場景”。


640?wx_fmt=jpeg


全棧指,從底層晶片到中間演算法、框架和應用平臺,華為均有解決方案;全場景則指面向所有的業務場景。

 

技術視角來看,人工智慧之所以能發展起來,與演算法、算力和資料相關。資料是指具體場景,和客戶有關。華為要做的事情是,將演算法和算力做到極致。

 

全棧方案包括四層。


  • 最底層是Ascend,解決的是算力,以上晶片為核心;

  • 第二層是CANN,是晶片運算元庫和高度自動化運算元開發工具,可以理解成各類演算法,包括主流的CNN等;

  • 第三層是MindSpore,支援端、邊、雲獨立的和協同的統一訓練和推理框架;與業內的TensorFlow、Caffe、Keras、CNTK等類似。華為認為,日後會隨著產品的發展決定是否開源。

  • 第四層是應用使能:提供全流程服務(ModelArts),分層API和預整合方案,方便開發者使用和整合。

 

從“全棧全場景”來說,華為已經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除了能節約一大筆資金之外,在開發和使用方面更具有主動權。想想華為的各類硬體盒子哪一個不是這樣的思路?歷經多年,最終擁有自己的手機晶片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另外從應用角度來說,擁有自主全棧技術之後,系統之間的協同處理能力會增強,提高效率。比如像華為雲可以提供從平臺基礎服務、通用API、高階API以及預整合解決方案服務,全面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所以,無論從技術角度還是從商業變現角度,擁有“全棧全場景”之後,將支援華為將AI能力成為平臺,進入所有的產品中,無所不在。

 

AI商業變現的邏輯

 

有了AI能力之後,華為接下來會怎麼做?

 

按照華為的思路,有了基礎的技術平臺之後,就會做大生態,進入全行業,這也是之前戰略的一貫延續。畢竟,華為是一家平臺型公司而非簡單的產品銷售公司。

 

生態方面。華為認為要以具體的場景為起點,加上行業智慧,才能夠進入到不同的行業中;同時,AI不僅僅要具有技術價值,也要帶來商業價值、產業價值和社會價值。所以,未來將是平臺+AI+行業智慧+生態的打法。

 

在開發者方面。華為計劃3年發展100萬名AI開發者和合作夥伴,並希望通過沃土開發者使能計劃,搭建一個技術交流、人才培養的通道,幫助開發者、高校、合作伙伴等快速使用AI。華為也有全套的AI全流程開發平臺與工具,全面降低AI使用門檻。

 

由此可見,華為的AI戰略並不是單純的以晶片為噱頭,而是包括一整套的戰略規劃和打法。它將不遺餘力,集合全公司上下之力,大力推出從晶片到框架到平臺到生態的路線,走的是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全棧產品——平臺——生態——各行業解決方案——360行(全場景)——實現商業變現這一條路線。

 

在這個路徑中,每一級做好之後就會為下一級提供倍增的力量,從而讓最後的商業變現最大化。反著推,這個商業變現的原點是什麼?當然是晶片了,這就是最大的競爭力,也是本次華為HC2018最大的亮點。

 

正如在第一天大會中所說,AI對華為的價值太大了。對內,支援內部管理優化和效率提升;對電信運營商業務,通過SoftCOM AI 促進運維效率提升;對消費者業務,通過HiAI,讓終端走向智慧;對企業市場,通過各類雲讓各個組織使用更好的AI。

 

換句話說,如果華為的AI與ICT產品和解決方案結合,就會形成新的生產力,重新定義生產關係,甚至是重新定義生產資料,那麼,這個世界會變成怎麼樣,華為的商業價值又會如何呢?

 

未來的想象力無限。


640?wx_fmt=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