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三十以後,四十以後怎麼辦 關注未來,才能持續發展

三十以後,四十以後怎麼辦 關注未來,才能持續發展

分享一下我老師大神的人工智慧教程!零基礎,通俗易懂!http://blog.csdn.net/jiangjunshow

也歡迎大家轉載本篇文章。分享知識,造福人民,實現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過去”是所有人的未來。沒有人能夠改變。計劃好了“死法”,就是計劃好了“活法”。最終的歸宿是決定今天要做什麼事情的著眼點。企業也是如此,好像也有“命”。IT正在死去,就像自然界生命的故去,最終滋潤萬物一樣,滲透到了每一個行業、生活的方方面面。

和佛家的觀點相像,佛家就是在關注自己死後去哪裡這個問題。由此來決定自己應該怎麼個活法兒。

每個企業都必將死去,好像正規的說法應該叫做“資本退出”。上市、被收購都是很好的資本退出方式。

資本可以退出,創業者也可以退出,只怕到時候欲罷不能啊!還有,員工怎麼辦呢?中國的IT起步晚,都比較年輕,作為企業發展需要肯定要“推陳出新”,四十歲以後在外企很難繼續混下去,所以HW也有個全體辭職的做法。有的可以創業、有的可以做管理、有的可以做諮詢,這都算是比較好的,大部分恐怕沒有這個機會。IT尤其是軟體人員早晚會過剩,象現在國外一樣,這對於企業和員工都是一個噩夢。解決員工的發展問題,解除後顧之憂,也就真正解決了企業的發展問題。最近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這對於現在很多事情做法的選擇有很大的關係,不知這裡的“大家”有何高見?

"IT大潮中的浮游植物,將會漂流到哪裡呢?",這句話涉及的就是職業規劃問題。 只有對自己人生有個好的規劃,同時再根據現實情況調整,才能適應未來的發展。

如果被入股收購也算死,那我們已經死了.呵呵.

咱現在還是處於生存狀態,發展空間還很大,所以還沒考慮“死去”後的事情......

如果想解決所有IT人員的四十後問題,確實不太可能。我能想到的幾個比較好的出路:
1.走向管理。雖然計算機技術發展極快,換代迅速,但管理知識五千年來一直是相通的。做管理無疑是可以做一輩子的工作。
2.走向講堂。學校/培訓機構講述的知識一般都要落後於實際一代兩代乃至三代,學生渴求實際經驗豐富的人。進了學校就是另外的評價指標了。
3.諮詢,包括售前諮詢等,或者當顧問。
4.喜歡鑽研架構的,可以做架構師
5.創業,需要商業頭腦。不過,中國的創業環境不太好。
隊伍很穩定嗎?我第一發愁的是技術人員跳槽轉行的問題呢。還沒等你說的問題浮現,相當部分的人已經不在IT開發行業做了....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機遇,IT及各種軟體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巨集觀地說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會,問題是:我們是否抱著探索者的態度去看了,或者都看到了嗎?IT、網路或說軟體時代的輝煌才剛剛到來,我們需要持開放的態度面對未來。一個很簡單的方式可以驗證我們是否足夠開放:你知道Stanford,MIT,CMU,以及IEEE、ACM這些學術研究機構裡面的人都在幹嗎?IT領哪些前沿的標準化組織正在做什麼?為什麼歐美能掌控IT和軟體業?就是因為他們總是遊刃有餘地把握了最新和最尖端的技術,而我們在低端,吃著那麼些微不足道的麵包屑,很難走向國際市場,保障公司和產品的利潤率。

我覺得國內軟體真正要走向國際化,必須依靠三十後,至少十年以上幹開發的技術人員撐起來。沒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不太可能承擔難度和複雜度高的產品設計開發工作。像微軟、IBM裡面的傑出工程師,基本上都是四十以上的,少說也得三十好幾的。所以我覺得精英技術人員會在三十幾以後從普通技術人員中脫穎而出,成為國內軟體業真正的中堅,而大部分技術人員只能依靠原有資本在相關領域裡“混”。關於外企年齡大了不好混的事,我覺得關鍵在於很多外企國內的“技術高管”技術含量太低,所以被選掉的隨意性就比較大了,微軟會花幾千萬美元的年薪去聘請一個四十幾歲的平臺開發主管,足可以說年齡不是主要問題。另外大部分外企在國內設的研發部門都是比較“次級的”,其真正原因無非是國內的軟體"人才"數量雖然幾乎世界第一,但達到精英級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中國研發部始終無法達到和歐美公司同等級別的水準。

人活著為了什麼呢?我們這樣苦苦創業又是在追求什麼呢?只是為了更多的錢嗎?個人認為,人所能追求的無非是兩方面:生時的幸福感,與死後生命的延續.

當我們談起intel會不由提起Gates;當我們談起apple會不由談起Jobs;當我們談起臺塑會不由談起王永慶;當我們畢生的努力聚集於某一個事業中的時候;即使有一天我們死去了,但我們畢生的精力注入其中且得到發揚光大,這便是生命得到了延續.

確實,我也見過國外像Oracle、Microsoft的,確實有很多人年齡不老小了,還在做技術,或者說還在寫程式碼。國內好像這個難度非常大。聽到有的人經常討論是否還在寫程式碼,好像到了一定年齡,還在寫程式碼,說明就沒有出息...其實我倒是喜歡寫程式碼,現在確實是因為沒有時間,有時候寫點程式碼當成休閒了。雖然年輕人寫程式碼可能論行數更快一些,但經驗豐富的人寫出的程式碼和經驗較少的人寫出來的程式碼質量、效率方面差別其實是很大的。但無論怎麼說,沒有老闆願意僱傭一個四十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包括在座的各位,也會這樣的吧?

其實每一個人(上至老闆下至最基層員工)每時每刻肯定都會考慮這個問題的,只是解決的方法不同,解決了未來發展的問題,員工是不會離職的。我們也在做職業規劃,但離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還有一定的距離。這有客觀環境的原因、也有員工本身意願的問題。我覺得很多人不再繼續這個行業裡做,就是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了,而且感覺在現有的狀態下難以改變,所以選擇了其它的道路。如果能夠持續發展,就沒有理由跳槽轉行了。我們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總體上還比較年輕,這個問題也不突出,但是下一步如果我們不提前考慮的話,這肯定會成為一個大的問題,這也是向各位討教的原因。


我喜歡用三十以後的弟兄做技術負責人,主要原因是:
1.三十以後的人都是過來人了,心比較穩,遇到點挫折和不順的事情自己都能抗過來;
2.三十以後的人在架構設計,需求理解,以及程式設計經驗上比較老道,年輕些的很難搞定,所謂“誰吃的鹽比誰吃的飯還多”,對於上進的老程式設計師,年輕人是很難短時間望其項背的

至於四十以後的程式設計師,我覺得回顧實際國情,他們更像是半道出家的,而非職業程式設計師。國內軟體業有一定普及基本上是97-98年以來的事,也就是說四十歲以上的大部分程式設計師是在失去年輕優勢,揹著家庭的重擔情況下,土學土長出來的(他們那是網際網路沒普及,又由於年齡和家庭壓力因素,接受速度慢),這種情況下,四十歲的程式設計師職業素質甚至很難達到現在二十幾歲新生代程式設計師的水平。

我嘗試引進四十多歲的程式設計師,雖然是著名跨國公司出來的,但是發現他們的職業水準相當低(相對來說為人處事是很老成的,但這對開發來說不是關鍵能力)。

我們現在網際網路資訊這麼發達,事實上我們完全具備通過搜尋學習,達到國際同行最前端技術水平的條件。如果技術水準達到國際前沿水平,恰巧遇到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匯聚一批優秀管理人才,那就會在國內誕生國際一流的軟體公司了。在這一點上,無論社會輿論上說華為如何有問題,我是十分敬佩任正非的。

           

給我老師的人工智慧教程打call!http://blog.csdn.net/jiangjunshow

這裡寫圖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