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跟我學Flask(七)-flask工作原理

跟我學Flask(七)-flask工作原理

在對Flask程式碼基本結構有一定了解之後,為了以後學習的順利,我們需要進一步瞭解Flask工作的基本原理

*本文轉載自孫華強部落格:*https://blog.csdn.net/sunhuaqiang1/article/details/72808619


所有的 Python Web框架都要遵循 WSGI 協議,在這裡還是要簡單回顧一下 WSGI 的核心概念。
  WSGI 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每個Python Web應用都是一個可呼叫(callable)的物件。在 flask 中,這個物件就是 app = Flask(name) 創建出來的 app,就是下圖中的綠色Application部分。要執行web應用,必須有 web server,比如我們熟悉的apache、nginx,或者python中的gunicorn,我們下面要講到的werkzeug提供的WSGIServer,它們是下圖的黃色Server部分。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Server和Application之間怎麼通訊,就是WSGI的功能。它規定了 app(environ, start_response) 的介面,server會呼叫 application,並傳給它兩個引數:environ 包含了請求的所有資訊,start_response 是 application 處理完之後需要呼叫的函式,引數是狀態碼、響應頭部還有錯誤資訊。
  WSGI application 非常重要的特點是:它是可以巢狀的。換句話說,可以寫個application,它做的事情就是呼叫另外一個 application,然後再返回(類似一個 proxy)。一般來說,巢狀的最後一層是業務應用,中間就是 middleware。這樣的好處是,可以解耦業務邏輯和其他功能,比如限流、認證、序列化等都實現成不同的中間層,不同的中間層和業務邏輯是不相關的,可以獨立維護;而且使用者也可以動態地組合不同的中間層來滿足不同的需求。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Flask基於Werkzeug WSGI工具箱和Jinja2 模板引擎。 Flask使用BSD授權。 Flask也被稱為“microframework”,因為它使用簡單的核心,用extension增加其他功能。Flask沒有預設使用的資料庫、窗體驗證工具。然而,Flask保留了擴增的彈性,可以用Flask-extension加入這些功能:ORM、窗體驗證工具、檔案上傳、各種開放式身份驗證技術。我們可以這麼理解,Flask是一個核心,而其他功能則是一些外掛,需要什麼功能,只要找到對應的外掛,將其插入核心就能夠實現該功能了。
  Flask是怎麼將程式碼轉換為我們可見的Web網頁的。首先,我們得先從Web程式的一般流程來看,對於我們的Web應用來說,當客戶端想要獲取動態資源 時,(比如ASP和PHP這類語言寫的網站),這個時候就會發起一個HTTP請求(比如用瀏覽器訪問一個URL),此時Web應用程式就會在伺服器後臺進行相應的業務處理(比如對資料庫進行操作或是進行一些計算操作等),取出使用者需要的資料,生成相應的HTTP響應(當然,如果訪問的是 靜態資源 ,伺服器則會直接返回使用者所需的資源,不會進行業務處理)。整個處理工程如下所示: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實際的應用中,不同的請求可能會呼叫相同的處理邏輯。這裡有著相同業務處理邏輯的HTTP請求可以用一類URL來標識。比如在我們的部落格站點中,對於所有想要獲取Articles內容的請求而言,可以用 articles/這類URL來表示,這裡的article_id用以區分不同的article。接著在後臺定義一個get_article(article_id)的函式,用來獲取article相應的資料,此外還需要建立URL和函式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這就是Web開發中所謂的路由分發 ,如下圖所示: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Flask中,使用werkzeug來做路由分發,werkzeug是Flask使用的底層WSGI庫(WSGI,全稱 Web Server Gateway interface,或者 Python Web Server Gateway Interface,是為 Python 語言定義的Web伺服器和Web應用程式之間的一種簡單而通用的介面)。
  WSGI將Web服務分成兩個部分:伺服器和應用程式。WGSI伺服器只負責與網路相關的兩件事:接收瀏覽器的HTTP請求、向瀏覽器傳送HTTP應答;而對HTTP請求的具體處理邏輯,則通過呼叫WSGI應用程式進行。WSGI工作流程如下圖所示: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Flask中,路由分發的程式碼寫起來十分簡單,如下:

# 管理員登出頁面
@main.route('/logout')
def logout():
    dm = DataManager()
    currentUsers = dm.getUsers('0')
    print(currentUsers[0])
    return render_template('currentUsers.html', users=currentUsers)

通過業務邏輯函式獲得我們所需的資料後,伺服器將會根據這些資料來生成HTTP響應(對於Web應用來說,一般就是一個HTML檔案,這個是可以直接被我們的客戶端,即瀏覽器直接讀取並解釋的)。在Web開發中,常規的做法是將獲取的資料傳入Web應用提供的一個HTML模板檔案中,經過模板系統的渲染後最終得到我們所需要的HTML響應檔案。
  一般情況下,雖然請求不同,但是響應中的資料的展示方式是相同的 ,通俗點說就是除了我們請求獲得的資料不一樣外,其他都是一樣的,那麼我們就可以設計一個模板(除了資料內容可以改動,其他都是固定的HTML檔案)。我們以部落格站點為例,對不同article而言,其具體article content雖然不同,但頁面展示的內容除了請求的資料外都是一樣的,都有標題攔,內容欄等。也就是說,對於article來說,我們只需提供一個HTML模板,然後傳入不同article資料,即可得到不同的HTTP響應。這就是所謂的模板渲染 ,如下圖所示: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Flask中使用Jinja2模板渲染引擎來做模板渲染(Jinja2是基於python的模板引擎,功能比較類似於於PHP的smarty,J2ee的Freemarker和velocity。它能完全支援unicode,並具有整合的沙箱執行環境,應用廣泛。jinja2使用BSD授權)。Jinja2的工作流程如下圖所示: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Flask中,模板渲染的程式碼寫起來也是十分的便捷,程式碼如下:

@app.route('/articles/int:article_id/') 
defget_article(article_id):
returnrender_template('path/to/template.html', data_needed)

在Flask中,我們處理一個請求的流程就是,首先根據使用者提交的URL來決定由哪個業務邏輯函式來處理,然後在函式中進行操作,取得所需的資料。再將取得的資料傳給相應的模板檔案中,由Jinja2負責渲染得到HTTP響應內容,即HTTP響應的HTML檔案,然後由Flask返回響應內容。
  下面主要以例項專案對Flask執行原理做一簡要解析。在例項專案中,使用到了程式工廠函式和藍本。專案目錄結構如下: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manager.py檔案中,定義了專案啟動的入口函式:

# 確保伺服器只會在該指令碼被 Python 直譯器直接執行的時候才會執行,而不是作為模組匯入的時候。
if name == 'main':
    # 啟用cmd命令列
    # manager.run()
    app.run(host='0.0.0.0', port=9000, debug=True)

同時,在該檔案中建立了工廠方法例項:

app = create_app()

在工程方法中,對資料庫進行了相關配置,建立了前端導航欄,同時對所建立的藍本進行了註冊。在建立的藍本中主要涉及授權、路由及錯誤處理模組。

# 構造工廠方法
def create_app():
    # 在這裡name == main
    app = Flask(name)
    app.url_map.converters['regex'] = RegexConverter
    # 防止跨站攻擊 注:為了增強安全性,金鑰不應直接寫入程式碼,而應該儲存在環境變數中
    # app.config['SECRET_KEY'] = 'hard to guess string SUNNY2017'
    # app.secret_key = 'Sunny123456'
# flask提供的讀取外部檔案
app.config.from_pyfile('config')

# basedir = os.path.abspath(os.path.dirname(__file__))
# print(basedir)

# 配置資料庫連線
app.config['SQLALCHEMY_DATABASE_URI'] = 'mysql+pymysql://lmapp:[email protected]/smp'
app.config['SQLALCHEMY_COMMIT_ON_TEARDOWN'] = True
app.config['SQLALCHEMY_TRACK_MODIFICATIONS'] = True

nav.register_element('top', Navbar(u'APP安盾',
                                   View(u'當前線上', 'main.index'),
                                   View(u'全部使用者', 'main.all_users'),
                                   View(u'登出', 'main.logout'),
                                   View(u'修改密碼', 'main.chgpwd'),
                                   ))
nav.init_app(app)
db.init_app(app)
bootstrap.init_app(app)
# init_views(app)
from .auth import auth as auth_blueprint
from .main import main as main_blueprint
# 註冊藍本 url_prefix='/auth'
app.register_blueprint(auth_blueprint,)
app.register_blueprint(main_blueprint, static_folder='static')
return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