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原創 | 王欣:多維深耕打造數字化銀行

原創 | 王欣:多維深耕打造數字化銀行

小螞蟻說:

編者按:隨著金融需求的日益場景化和碎片化,金融服務愈發呈現數字化特徵,銀行紛紛投入巨大的資源進行數字化轉型。移動化、智慧化和資料化在更高效地獲客、活客、留客的同時,給客戶帶來了更便捷的服務、更低的價格和更好的體驗。在銀行數字化轉型實踐中,各銀行依託自身固有優勢,或單點突破以點帶面發展,或整體推動各業務線齊頭並進,湧現出各類典型案例。《銀行家》課題組調研發現,西安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從戰略出發,全方位推進“移動化、平臺化、場景化、智慧化、資料化”建設,實現了經營效益和內部運營效率的提升,這對地處西北的銀行殊為不易。為此,我們特邀西安銀行副行長兼資訊長王欣撰文,分享其數字化重構銀行經營發展模式的理念。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我國正加速步入數字化社會,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新技術浪潮,對銀行業固有經營理念和服務模式,乃至對金融生態和競爭格局都帶來巨大沖擊。銀行業因勢而變,提升數字化服務能力和客戶體驗,更好地適應開放融合的生態環境,對於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至關重要。在經歷了電子銀行、網路銀行、移動銀行後,銀行業已經全面進入數字化時代,金融科技創新正加速重構銀行經營發展模式和市場競爭格局。

數字化戰略先行

西安銀行作為區域性法人銀行,將發展戰略高度契合於國家區域經濟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建設,主動融入,不斷探索科技引領,創新金融服務,全力服務於大西安建設和市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西安銀行戰略規劃綱要(2017-2021)》確定了“持續推進數字化、特色化、綜合化轉型,打造西部領先上市銀行”的戰略願景。為加快戰略落地,西安銀行提出“一個核心、雙輪驅動、三大支撐、四大領域、五個關鍵詞”的發展理念。

一個核心:以數字化轉型作為科技引領實踐與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金融的本質是價值流通,充當著信用中介和資訊中介的角色,這些都高度依賴資訊和資料的價值,因此金融服務行業一直是技術創新的積極實踐者和受益者。西安銀行在新一輪五年戰略發展規劃中將“數字化”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積極推進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為客戶提供更便捷的服務,為風險管理提供更有效的工具,為運營管理節約更多的成本。

雙輪驅動:堅持數字化銀行和銀行數字化雙輪驅動策略。數字化銀行,即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打造創新的產品體系、創新的獲客渠道、創新的風險管理機制乃至創新的金融生態。西安銀行運用“大、智、移、雲”技術(大資料、智慧化、移動網際網路和雲端計算),將“數字化”注入全渠道業務的全流程閉環操作,全面提升客戶體驗。銀行的數字化,主要是內部管理的數字化,通過技術架構改造和大資料探勘,將內控、管理、分析、決策等各項內容都以數字化的方式提供並有機聯絡。

三大支撐:以創新組織機制、業務機制、技術架構作為三大支撐。組織機制方面,專門設立了直銷銀行部和網際網路金融部,作為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兩大抓手;業務機制方面,建立全方位對接網際網路機構的業務和科技能力,形成場景共享,生態共建,著力打造具有高效流程、大資料模型和高併發支撐能力的平臺;技術架構方面,探索“集中+分佈”的開放融合架構,推進雲平臺集中管理模式的應用,實現資訊科技支撐的安全高效、開放融合、集中管理和彈性擴充套件。

四大領域:創新產品、渠道、風控、金融生態四大領域。產品創新方面,將業務需求驅動和資訊科技引領緊密融合,聚焦對客前端服務,提高產品服務體驗。獲客渠道方面,站在“B2B”和“B2C”的視角精簡併數字化業務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客戶體驗。風控技術方面,以反欺詐、防盜用兩大類賬戶風險為視角,建立全方位、全流程的風險防控策略,綜合運用OCR識別、人臉認證、“@盾”等技術手段,利用SAS建模工具建立自有風險授信模型,大幅提升風險管理水平。金融生態方面,通過技術創新與跨界融合,搭建全新的消費金融與普惠金融平臺,升級對政府公共服務、惠民便民工程等領域的系統性金融支撐,打造數字金融生活城市典範。

五個關鍵詞:移動化、平臺化、場景化、智慧化、資料化。移動化方面,堅持移動優先,充分利用業界領先的移動開發技術,統一移動服務門戶,體系化建設移動產品,有效跟蹤業務投放,支援業務持續迭代,並以開放、標準的框架無縫打通手機銀行業務生態;平臺化方面,創新移動支付、投資理財、現金管理等綜合金融服務,對內聚合產品與服務,對外連結合作伙伴與客戶;場景化方面,廣泛連線各類金融生態場景,打造覆蓋“衣、食、住、行、醫、教、購、娛”的生活生態圈;智慧化方面,引入指紋、手勢、刷臉、聲紋等生物識別技術,形成新的互動體驗;資料化方面,通過大資料應用和挖掘,全面客觀地刻畫客戶標籤,設計針對性的產品和營銷方案,提高“識客、達客、獲客、活客”能力。

場景金融打造金融生態系統

網際網路金融興起後,銀行網點的業務量急速下滑,大部分業務遷移到線上,場景金融迅速崛起,甚至出現“無場景不金融”的觀點。場景金融是銀行數字化時代的必然產物,在場景中嵌入金融服務,可以直接觸碰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便捷的服務和友好的體驗。場景金融是銀行收集資料的入口,也是實現資料價值的出口。

西安銀行在場景和生態圈建設上,發揮本地區域性銀行特點,緊緊圍繞智慧城市建設,一方面以自有渠道為基礎,自建場景,構建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活服務,打造自有的“金融生活圈”;另一方面以行業場景為基礎,融入場景,打造網際網路金融開放平臺,深度融入場景,打造豐富的“場景金融圈”。同時,讓各個場景相互融合、相互引流、相互促進,最終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有生命力的網際網路金融線上生態圈。

自建場景搭建生活圈。以自有金融產品(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網銀)為核心,以本地服務為主,圍繞“吃、住、行、遊、購、娛、醫、教”八大領域,搭建金融生活圈。例如:實現水電天氣繳費線上全覆蓋;市政停車場所、汽車站的繳費服務可在線上完成;開發本地特色旅遊資源,成為西安城牆景區門票線上支付的官方唯一渠道;假期推出親子游線上優惠活動,等等。通過這些場景服務,為使用者提供貼身、暖心服務,讓其感受到良好的使用體驗,提升線上渠道活躍度,實現獲客、活客;同時,場景解決方案滿足了銀行的B端客戶的需求,與之形成良好合作關係,並形成良好口碑。

外接場景拓展垂直領域。未來的銀行服務將融合到場景中,無所不在。同時,基於國內現狀,網際網路下半場的主賽場在垂直領域,深入探尋垂直領域機會,依託銀行核心的支付、賬戶能力與之開展合作,是銀行外接場景的發展方向。西安銀行重點佈局社群、教育、旅遊、政務、醫院、停車、零售七大場景,輸出賬戶、支付、理財、繳費四大能力。

以醫療行業為例,智慧醫院綜合服務平臺是西安銀行融合移動互聯、雲端計算與大資料處理技術,基於“網際網路+金融+醫療”,將線上虛擬醫院與線下實體醫院有機融合,通過網路實現門診預約掛號、檢查報告查詢(支援線上下載留存)、診間費用支付等一站式全流程的移動醫療服務模式。在方便患者的同時,還針對院方管理需求實現了危急值預警、庫存預警、病案質控推送、患者行為分析等決策支援管理服務,助力醫院更好地配置人員,有效管控醫療資源,提供更高效的醫療服務。隨著“智慧醫院”的普及,將形成健康大資料平臺,構建智慧醫療生態圈,不僅滿足了個人和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還為大資料價值挖掘積累了資源。

場景金融連通零售和公司業務,形成整合營銷。通過場景金融服務,尤其是保障房社群服務平臺、校園繳費服務等七大外接場景輸出金融服務,在滿足垂直領域企業需求的同時,銀行獲客效果顯著。以西安銀行與西安交警APP的合作為例,最初只是支付能力的輸出,支援線上繳納交通罰款;逐步發展到賬戶能力的輸出,通過詳細瞭解機構客戶的業務痛點,提供恰當的專業解決方案,並且憑藉專業服務能力,將服務延伸到關聯部門。保障房線上社群服務中,物業繳費、代扣主要基於“現金管理+物業管理+C端繳費服務”,帶動對公存款幾十億元,同時銀行服務品牌受益頗多。

消費金融異軍突起。隨著消費金融從高階向低端滲透、從低頻向高頻轉移,國內銀行在消費場景的業務飛速增長。西安銀行從2017年開始嘗試提供小額分散貸款,在搭建自有大資料風控模型基礎上,對行內客戶進行優化,與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如騰訊、阿里等合作,截至2017年末,基於消費場景的線上信貸投放餘額為57.57億元,全年累計投放266億元,線上小額融資服務的客戶數量達到260萬。2018年上半年獲客數量超500萬(與線下客戶重合極少),資產接近200億元。線上業務的獲客量實現了重大突破。

網際網路金融改變了銀行以往的營銷方式,使金融變得無處不在,正如《銀行3.0》作者布萊特·金所說,“未來銀行不是一個地方,而是隨時隨地的一種服務”。西安銀行正通過“金融+場景+生態”模式,連線公司與個人,聯動線上與線下,銜接金融與商業,為客戶提供更加定製化、精準化、專業化的服務。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科技為業務賦能

從科技支撐到科技引領,近年來銀行的科技與業務互動融合逐步加強,共同推進,在獲客、場景建設等諸多方面,金融科技不斷為業務賦能。

西安銀行把科技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將網際網路技術與渠道創新、業務創新、管理模式創新相融合,進行盈利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轉型。

移動化是核心。西安銀行的移動化、平臺化、場景化、智慧化、資料化理念中,移動化是核心,所有業務都推向手機端,未來將打造銀行APP統一入口,通過場景化聯接方方面面。目前,通過與螞蟻金服技術合作,對手機銀行進行架構升級,實現手機銀行由傳統移動渠道向移動金融開放平臺的轉變。在這個平臺上,從基本銀行業務功能,到生活、出行、購物消費,銀行能從全生命週期瞭解使用者,推動個性化的產品設計和服務能力,精準觸達使用者,將金融服務滲透到使用者的生活當中,推進普惠金融實踐。

“西銀惠付”串起極“智”生活。“西銀惠付”支付平臺通過融合微信、支付寶、銀聯、翼支付、百度錢包、京東錢包及銀聯簽約銀行等二維碼支付入口,首創實現“七碼合一”,創造了業內移動收單融合渠道最多的紀錄,為商戶提供了便捷、安全、高效、靈活的二維碼收款產品,同時滿足網際網路使用者的移動支付習慣和商戶的安全收款需求,使傳統的線下零售更加智慧化。目前,“西銀惠付”已經覆蓋政府惠民工程“放心早餐”、回民街智慧旅遊商圈,以及各大景區、綜合醫院、校園繳費、市機動車停放服務中心、地鐵、公交等領域,日均交易額超過千萬元。

“@盾”全渠道賬戶保護。“@盾”的服務物件是銀行卡賬戶,並非針對某一渠道。融合賬戶保險、渠道管理、交易預警、告別驗證碼等多重功能,實現移動金融安全領域的創新突破,是客戶自主管理賬戶風險的有效手段和便捷工具,其獨有的“保險箱”和“實時預警器”功能使金融消費者不再是銀行產品的被動接受者和使用者,而成為個人賬戶安全管理的主動參與者和實踐者。“@盾”在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同時,增強了客戶參與感和風險防範意識,同時銀行主動承擔起監測、控制客戶賬戶異常交易風險的責任和義務。

網際網路技術應用改變了銀行傳統的運營方式,分散式架構使運營更平穩、更高效,敏捷開發使業務需求響應迅速,渠道移動化使客戶體驗提升。科技賦予銀行業務更強的服務能力,也給予了小型銀行與大型銀行同臺競爭的機遇。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掘金大資料提升競爭力

銀行數字化的核心能力是資料能力,即大資料風險判斷能力和大資料運營能力等。2018年銀監會發布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資料治理指引》,要求將資料應用嵌入到業務經營、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全流程,實現資料驅動,發揮資料價值。這對銀行的資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資料是銀行越來越重要的資產和增值源泉,要想從海量資料中挖掘出隱藏的價值,需要全面系統整合各方資料資源,分析海量資料間的邏輯關係和層次結構,探索大資料標準體系,形成統一的資料資產,不斷推進從資料應用到資料業務再到資料創新的發展,形成資料支援業務決策能力和資料運營能力。

銀行數字化轉型以大資料服務為中心,提升客戶服務、風險防控、運營管理等能力。如何挖掘資料中蘊藏的價值並將價值回饋業務,成為一個關鍵問題。西安銀行以資料應用與服務為縱軸,以資料治理、資料管理水平為橫軸,有效掘金大資料,實現“兩降兩升”。

降低成本。通過資料探勘找出潛在客戶,通過適當營銷手段轉化客戶,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降低獲客成本;同時,基於大資料探勘進行網點轉型、流程再造、渠道設計、產品設計甚至UI互動優化,大幅降低運營成本和人工成本。例如,通過建模,在目標客群中挖掘相對高價值的潛在信用卡客戶,制定營銷方案,在一定營銷資源內顯著提升成功率,降低營銷成本。

降低風險。一方面,通過資料探勘的風險建模,逐步建立新型風險防控體系,有效識別“好”客戶與“壞”客戶,實現系統自動授信、自動預警、自動風控,提升欺詐風險、信用風險的防範能力;另一方面,隨著大資料探勘、建模能力提升,銀行識別風險交易、洗錢等非法行為的能力加強,將降低陷入法律糾紛甚至監管處罰的風險。例如,通過建模,結合外部資料,對10萬元以下小額貸款客戶實現自動授信、秒級放款,獲客的同時不良率得到有效控制。

提升體驗。通過資料探勘更好地瞭解客戶需求,變“被動接收請求”為“主動提供服務”,針對性地為客戶設計產品、改造流程、觸達客戶,提供極致的客戶體驗,讓客戶更有歸屬感,提高客戶粘性。例如,通過手機客戶端收集客戶使用資料進行分析,對手機客戶端流程、功能佈局、UI互動設計等進行優化,讓客戶使用更便捷、順暢,提升客戶體驗。

提升單產。通過資料探勘,更合理地推送金融產品,提升營銷成功率,將客戶潛在需求轉化為交易行為,提升客戶粘性的同時,充分挖掘客戶價值,帶來更多贏利點。例如,通過對代發工資類客戶進行分析,分析工資發放後的投資偏好,有針對性地制定投資產品和產品投放時點,挽留客戶資金,提升客戶資金留存率,提升價值客戶單產。

科技改變金融,金融改變生活。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產品、渠道、營銷模式等金融服務的外在形式在改變,組織架構、考核機制等內部運營也在隨之改變。科技引領,資料驅動,利用科技創新提升服務能力,打造具有區域特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數字銀行將是小型銀行的制勝之路。

轉載自:銀行家雜誌
作者:系西安銀行副行長兼資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