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微信小程式開發的三種模式

微信小程式開發的三種模式

摘要:截止到2018年6月底,正式上線釋出的微信小程式已超過100萬個。而越來越多的公司也已經在做微信小程式開發,許多人會覺得“微信小程式開發是開發者們的專利”。答案是否定的,今天意公子帶大家瞭解微信小程式開發的三種模式,其實技術小白也能輕鬆製作。

做微信小程式開發,主要的三種模式為

基於現成模板進行編輯的模式。

② 模板+拖拽製作。

③ 元件化的快速開發模式。

以下為詳解:

第一種,基於現成模板進行編輯的模式。

這種模式下,模板是最為首要的,使用者首先選擇一個最為接近需求的模板,然後採用編輯、配置的方式對模板的名字、標題、欄目名稱/數量、圖片等進行修改。

優點

快,非常簡單,如果圖片素材等提前準備到位了,通過模板編輯配置的模式開發微信小程式,一般1、2個小時就能搞定!

缺點

1)找到匹配度足夠滿意的模板並不容易:這種模式比較依賴於模板供應方的模板庫豐富程度,一般來說,終端使用者的需求都是千變萬化的,往往都是各有各的訴求,即便模板平臺方提供的模板數量很豐富,卻仍然會經常出現找遍了模板庫也找不到滿意的恰當的模板的情況。

2)幾乎沒法做較深度的個性化定製:一旦希望做點比換圖片、改標題更復雜點的個性化擴充套件,就會發現這種模式是一個死衚衕,這種模式的工具裡,幾乎沒有廠商能支援比較深度的功能個性化修改、定製。

代表工具

微盟、有贊、凡科、建站之星、上線了、即速應用、客序多多、滿雲、微墨等,這種模式的工具比較多,因為比較容易推出來。

第二種,模板+拖拽製作。

這種模式下,工具平臺方會提供一些比較典型的行業、場景模板,同時還會提供比較豐富的相關功能模組,這些功能模組可以自由“裝卸”到模板上去。模板比較全面地體現了相關類別小程式的整體框架,使用者基於該模板框架,結合自身的具體需求,通過拖拽方式對各種各樣的模組進行自由組合,從而實現各種各樣的個性化需求。

優點

比較簡單快捷,對製作者幾乎沒有技術背景的要求,同時還有比較大的個性化拓展可能性。基於“模板+拖拽式製作”的模式做微信小程式開發,一般製作週期按天計算,2、3天能做出一箇中等複雜度的小程式應用。

缺點

這類模式的工具很容易做成"慢性毒藥",具備一定麻痺性:對實際應用場景而言,單純這種模式的個性化能力其實依然遠遠不夠;但由於往往呈現的是“能任意定製”的形象,所以這類工具其實很有麻痺性,使用者使用到後期往往有上了賊船的感覺——說好的自由定製呢?發現依舊很多地方不能改,依然這不能實現,那也沒法實現。而此時,往往已經有相當的運營投入和資料沉澱,要想重頭再來找人從零開始幫另行定製一套,影響太大,傷筋動骨啊!

代表工具

牛刀雲、即速應用等。反倒在H5製作領域,有很多可以類比的代表:易企秀、兔展、iH5等等,很多。

第三種,元件化的快速開發模式。

能到“元件化”這個層面,足以表明這種模式其實已經開始頗有點專業開發的味道了。這種模式下,主要特徵是將各種比較通用的程式碼模組封裝成一個個元件,未來開發中不用重複編寫這些模組的程式碼,而是直接拖用元件。

優點

因為是在程式碼層面進行開發,對小程式的功能實現有最大的掌控度。也是因為進入了程式碼層面,所以對於一些特殊需求的複雜小程式,就能根據需要隨時全面開展效能優化了。此外,由於元件化,開發速度也還比較高。

缺點

難度大,需要有的一定的編碼基礎;完成一個小程式開發的時間一般都不短,即便比較成熟高效的視覺化元件式開發工具,也得需要一兩個星期。

代表工具

牛刀雲、知曉雲等

以上三種模式,基本能概括完微信小程式開發工具現狀。但是,這畢竟是從工具本身進行分類,更多是從認清供應商們的角度(現狀)去看待工具。

然而,對於咱們大多數普通使用者,哪種模式毛病都不小,我們要的是儘量簡單又儘量強大

最為理想的小程式開發方式是:

首先儘量用第一種模式(模板編輯配置模式)搞定小程式開發,實現初步上線

——>當個性需求逐步增加後,單純模板編輯沒法滿足了,可以考慮在原有模板基礎上儘量採用拖拽的方式做點擴充套件、修改,但仍然要儘量避免程式碼

——>隨著小程式運營的積累,個性化訴求已經累積到比較深的層次,這個時候使用者願意接受進行程式碼級的開發(並非必須自己做,可以請人做;小程式很簡單,只要有原始碼,周邊寫過程式碼的人都能很容易幫上忙),以便實現自己的個性化——但這種開發應該是在前面模板編輯、拖拽修改的基礎上進行。這一步比較麻煩,但真正的小程式運營者,一般都會走到這一步。

一句話,咱們作為普通使用者(小程式製作者或小程式開發者),喜歡儘量簡單,實在不行,才接受“迫不得已的”複雜;並且最好是遞進式增加複雜度;增加難度過程中,歷史成果不能作廢。最終目標是追求“能實現所有想實現的小程式功能”。

即最理想的微信小程式開發工具是三種模式皆有,且循序漸進、完全融為一體。

可惜的是,當前的工具廠家,沒有一家做到這點。

應用公園能提供原始碼匯出,但卻沒有第三種模式(元件化的開發)環境支援;

知曉雲只能是程式碼開發,勉強能算元件化開發模式,而且知曉雲重點不是完整製作流程的小程式開發工具,它側重於小程式的後端開發支援。

牛刀雲能支援第二模式(拖拽式、無程式碼的製作)、第三種模式(元件化的開發),兩種模式都做得不錯,但是牛刀雲依舊沒做完整,他們缺第一種模式(對模板編輯完成製作)。

微信小程式開發的三種模式全部貫通,並不容易。尤其是元件化開發這個第三階段,對工具研發團隊的基礎技術積累要求很高,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從這個角度來說,牛刀雲是這些工具裡,最有希望實現“大滿貫”的選手。

然而,商業的神奇就在於有太多不確定,其他幾個工具完全可以通過從外部引進特殊人才的手段搶先登頂!甚至,完全有可能突然冒出一匹全新的黑馬,成為小程式開發工具中真正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