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普惠AI時代,AI能力不足的雲服務商是否還有生存空間?

普惠AI時代,AI能力不足的雲服務商是否還有生存空間?

雲服務商是在進行“零和博弈”嗎?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不知道各位腦中是否閃現過曾經的工業革命。伴隨著蒸汽機的出現,以人力為主的紡織工廠很快喪失了優勢,並且逐漸被淘汰。無論是從結局還是過程來看,貌似都是蒸汽機獲得了最後的勝利。要反駁這一個觀點就要明白一個理論,社會實踐的“主體”永遠都是人類,在那個年代主體則表現為資本家。資本家A開了家織布廠,招募了100個員工幫他織布,每月收入1000英鎊。蒸汽機出來之後,資本家B發現了其中潛在的商業價值,購買了一批機器並招了2個員工幫他操作機器,推出了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搶去了A的市場,每月收入900英鎊。那麼這個時候的A就會破產嗎?顯然不會,A會很快意識到自己的劣勢,購買比B更多的機器進行產業規模擴大,並且利用之前已有的人脈以及資源搶佔更大的市場。很顯然,現在大家手中都有著這項”更強勁的基礎生產力“,是時候火拼了嗎?不,資本家是逐利的,不是爭義氣的。首先用上蒸汽機的A和B會發現周圍其他城市的織布廠並沒有用上這項”高科技“,於是會立馬蠶食周圍的市場,擴大生產規模,原先A和B加起來賺1000,現在能賺5000,都獲得了盈利。當這種例子在全國同時上演的時候,原本需要100個資本家去平分的市場如今被10個資本家平分了。那其餘的90個難道就只能”望洋興嘆"了嗎?歷史告訴我們不是這樣的。第11個資本家一邊在苦口婆心地給客戶洗腦說“蒸汽機織的布是沒有靈魂的,會給人帶來厄運”,一邊在想著企業該怎麼用上蒸汽機的時候,一輛木船從他眼前劃過,於是蒸汽輪船出現了。類似的還有蒸汽汽車,蒸汽火車(手動滑稽)。結局就是,大家都用上了蒸汽機,大家都賺到了錢,並且推動了新事物的產生以及普及。現在來看,那些AI能力強的雲伺服器廠商是在壓縮AI能力弱的雲伺服器廠商的生存空間嗎?答:不是。

AI能力不足的雲服務商又該何去何從?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討論一個企業的發展方向的時候,往往是結合其區位優勢、國家政策、自身能力等諸多條件,雲服務商同樣如此。我們都知道雲服務商的AI能力對其發展很重要,但其AI能力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①人才。不同於工業革命,當下的各大企業的競爭完全是在人才上的較量,像商湯招募近百位博士,華為動不動就是數十億的人才培養,這體現的都是對人才的珍惜。②商業閉環。第一點講的是研發能力,第二點就是其變現能力。光燒錢而不賺錢的企業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註定長久不了。③基於自身領域的資料獲取量。不管是深度學習還是機器學習,它都需要一定的資料量也就是訓練樣本來支撐它,所以資料量也顯得尤為重要。比較好的例子就是海康威視專注於安防,有家新近崛起的海心醫療在醫學領域的表現就可圈可點,阿里京東就尤擅長於使用者推薦。因而說到一些雲服務商,其本質作用都是將AI這個新生代生產力運用於各領域,如交通,醫療,社交,工業等,而從目前來看,並未有有哪一家廠商能夠完全做到各行業兼顧,當下依然是一片藍海。而既然是藍海,自然談不上”是否缺少生存空間“這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