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菜鳥與順豐之爭,預示著第三方雲服務商的機會?

菜鳥與順豐之爭,預示著第三方雲服務商的機會?

昨天是六一兒童節,一早開始從朋友圈到各類媒體齊刷刷的全是懷舊、晒娃、裝嫩,突然從下午14:32分,菜鳥網路在其官方微博釋出了一篇文章《菜鳥關於順豐暫停物流資料介面的宣告》後,整個科技媒體的畫風突變,菜鳥網路和順豐搶走了小朋友們的熱點:

菜鳥與順豐之爭

這事到底是在鬧啥呢?幾句話簡單概括下:

1、菜鳥網路要順豐資料,順豐不給,菜鳥就暫停了豐巢的資料介面,至於要資料的理由是什麼呢?說是為了使用者資訊保安;

2、緊接著順豐也暫停了提供給菜鳥網路的資料介面,同時,順豐說,菜鳥封殺順豐的背後原因是:阿里方面想讓順豐從騰訊雲切換到阿里雲。

口水仗正熱鬧的時候,騰訊也衝出來對阿里補一刀:

菜鳥與順豐之爭

為什麼菜鳥網路這麼想要資料?引用大神Fenng的總結:

因為資料是物流行業最值錢的東西。誰控制了資料,誰就控制未來。你可能聽過那句話「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沒有自己的產品庫存;世界上最大的內容提供商,沒有自己出版的內容;世界上最大的計程車公司,沒有自己的計程車;世界上最大的出租公寓,也沒有自己的房子。」未來應該能加上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大的物流公司,自己沒有一個快遞員。髒活兒累活兒交給平臺上其他物流公司幹就行了,資料才是最賺錢,最性感的東西,當然,「這都是為了使用者好」。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從IDC遷移上雲,這已經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但云上的資料安全長期以來備受詬病,雲服務商似乎也沒有什麼技術手段能證明自己不去碰使用者的資料,使用者唯一的判斷標準是雲服務商的口碑。

現在我想加一條判斷標準,那就是“作案動機”。

縱觀國內網際網路,阿里、騰訊、百度、小米等企業通過擴張和投資的方式直接或間接滲透了大半個網際網路,看看阿里和騰訊的16年財報,就知道雲服務的收入只能算其公司總收入的九牛一毛,至少其當前最賺錢的業務不是雲。

如果一家創業公司是在挑戰阿里、騰訊的某個細分領域,試問,你敢將你的業務部署到阿里雲、騰訊雲嗎?更直接一點:如果你做垂直電商,是否會用阿里雲?如果你做垂直社交,是否會用騰訊雲?

所以,國內還有不少中立的、第三方的雲服務商(為免廣告嫌疑,這裡不點名,大家腦補一下),不管是做IaaS、PaaS、CDN,或許這些服務商是更合適的選擇?至少從“動機”的角度看,這些廠商對你的資料不是那麼感興趣。

而阿里、騰訊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自證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