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網際網路內容創業凜冬已至!

網際網路內容創業凜冬已至!

時值年末,寒潮來襲。內容創業也如這清冷的季節,開始過冬。早兩年那種千帆競發、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已經遠去,平淡甚至蕭條的景色,開始映入眼簾。偶有一枝獨秀者,是不多的亮色。

這種變化,首先是因為移動網際網路人口紅利的喪失所導致的。

在早期,對於內容生產者來說,無窮無盡的使用者,就像可以自由馳騁著跑馬圈地的美國西部世界,稍有耕耘即有所獲。尤其是微信公眾號這種去中心化、能夠讓個人建立品牌和獲得使用者的平臺的出現,是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到現在內容生產者所遇到的最大的機會。

如果沒有微信公眾號,可能也很難想象後面能出現如火如荼的內容創業大潮。

但問題在於,微信公眾號經過6年的發展,雖說發展到極致的情況下,一個號甚至可以獲得上千萬的使用者,但使用者增長的天花板已然出現了。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02億,較2017年末只增加了3.8%,這說明移動網際網路人口紅利在逐漸消失,要獲得新的使用者舉步維艱,再加上使用者對於自媒體內容市場極度膨脹感到“審美疲勞”,內容創業者獲得使用者的成本在急劇增加,早期的紅利時代已經完全過去。

所以,對於大多數內容創業者來說,已經開始進入了使用者增長乏力、閱讀資料下滑的瓶頸期,這種瓶頸期就如同一條漫長的隧道,會讓很多內容創業者遭遇“至暗時刻”。

二是內容創業者在商業模式探索上遇到了瓶頸,導致資本市場意興索然。早兩年,內容創業剛剛興起的時候,內容創業者在積極探索各種商業模式,看起來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資本市場也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拿到融資的專案極多。

但幾年過去了,除了廣告、培訓、知識付費、內容電商等少數幾種模式以外,新的有想象力的模式還沒有探索出來。

對於資本來說,上述幾種模式的成長空間都不夠。雖然像“新世相”“黎貝卡的異想世界”在原生廣告上的探索、“得到”“凱叔講故事”在知識付費上的探索、“一條”“小小包麻麻”在內容電商上的探索都走在了行業前面,但比起跟衣食住行相關的大行業的創業來說,可想象空間差了不止一兩個等級。內容行業的創業一是起來的速度比較慢,二是市場空間相對有限。

如果要突破天花板,只能去做平臺,內容領域裡的公司,要說體量大,跑出來了像位元組跳動這樣的高估值公司;要說速度快,趣頭條做了27個月就上市了。但這些都是平臺型公司,對於絕大多數內容創業者來說,很難把握到這樣的機會,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失之於傳統,帶有很強的傳統媒體的特徵,這導致很難贏得資本市場的青睞。

一個更壞的訊息是,由於整體經濟環境的不景氣,資本市場也遭遇了寒冬,“資管趨緊”、“募資艱難”、“退出艱辛”,很多人都在說,創投行業也正在進入拐點之年,資本寒冬下,內容創業者恐怕只能勒緊皮帶自己過冬了。

三是監管層面的影響。近期,“傅首爾”“紫竹張先生”“有束光”“萬能福利吧”“野史祕聞”“深夜視訊”“唐納德說”等9800多個自媒體賬號被全網處置。國家網信辦也在會同有關部門,針對自媒體賬號存在的一系列亂象問題,開展了集中清理整治專項行動。

不得不說的是,這些年,隨著自媒體的大爆炸式發展,確實出現了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現象,有些自媒體制造謠言,傳播虛假資訊,以假吸睛;有些傳播低俗色情資訊,挑戰道德底線;有些敲詐勒索,大搞“黑公關”……

針對這些現象,社會上很多人對此也非常不滿意,呼籲整治的聲音早已有著。

雖說針對自媒體亂象的整治,更有利於行業的發展。但對於整個內容創業來說,也是一場不小的危機。這是因為,一方面,行業的整體風險變大,不確定性增強,使得投資和投入這個行業的資源變少,很多人由“看好”變成了“觀望”甚至“看衰”;另一方面,內容創業者的不安全感也在增加,對於把握內容尺度的不確定感在增強,使得他們在業務探索上也多少會有些畏葸不前。

正是因為有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現在的內容創業整體進入了爬坡期。但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對於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行業來說,在青春期遭遇挫折實屬正常。內容創業蓬勃發展的大趨勢,從長遠來看,仍然不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