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Mysql 索引 與 多表查詢效能優化

Mysql 索引 與 多表查詢效能優化

最近做專案需要用到Luence Whoosh,要定時從資料庫中索引出資料來供檢索,但是在索引中設計多表查詢,速度較慢,因為強迫症,想要做效能優化,因此把Mysql的核心又翻出來研究一遍。

關於MySQL索引的好處,如果正確合理設計並且使用索引的MySQL是一輛蘭博基尼的話,那麼沒有設計和使用索引的MySQL就是一個人力三輪車。對於沒有索引的表,單表查詢可能幾十萬資料就是瓶頸,而通常大型網站單日就可能會產生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資料,沒有索引查詢會變的非常緩慢。還是以WordPress來說,其多個數據表都會對經常被查詢的欄位新增索引,比如wp_comments表中針對5個欄位設計了BTREE索引。

一個簡單的對比測試

以我去年測試的資料作為一個簡單示例,20多條資料來源隨機生成200萬條資料,平均每條資料來源都重複大概10萬次,表結構比較簡單,僅包含一個自增ID,一個char型別,一個text型別和一個int型別,單表2G大小,使用MyIASM引擎。開始測試未新增任何索引。

執行下面的SQL語句:

1 mysql> SELECT id,FROM_UNIXTIME(timeFROM article WHERE a.title='測試標題'

查詢需要的時間非常恐怖的,如果加上聯合查詢和其他一些約束條件,資料庫會瘋狂的消耗記憶體,並且會影響前端程式的執行。這時給title欄位新增一個BTREE索引:

1 mysql> ALTER TABLE article ADD INDEX index_article_title ON title(200);

再次執行上述查詢語句,其對比非常明顯:

 

MySQL索引的概念

索引是一種特殊的檔案(InnoDB資料表上的索引是表空間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們包含著對資料表裡所有記錄的引用指標。更通俗的說,資料庫索引好比是一本書前面的目錄,能加快資料庫的查詢速度。上述SQL語句,在沒有索引的情況下,資料庫會遍歷全部200條資料後選擇符合條件的;而有了相應的索引之後,資料庫會直接在索引中查詢符合條件的選項。如果我們把SQL語句換成“SELECT * FROM article WHERE id=2000000”,那麼你是希望資料庫按照順序讀取完200萬行資料以後給你結果還是直接在索引中定位呢?上面的兩個圖片鮮明的用時對比已經給出了答案(注:一般資料庫預設都會為主鍵生成索引)。

索引分為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兩種,聚簇索引是按照資料存放的物理位置為順序的,而非聚簇索引就不一樣了;聚簇索引能提高多行檢索的速度,而非聚簇索引對於單行的檢索很快。

MySQL索引的型別

1. 普通索引

這是最基本的索引,它沒有任何限制,比如上文中為title欄位建立的索引就是一個普通索引,MyIASM中預設的BTREE型別的索引,也是我們大多數情況下用到的索引。

01 –直接建立索引
02 CREATE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column(length))
03 –修改表結構的方式新增索引
04 ALTER TABLE table_name ADD INDEX index_name ON (column(length))
05 –建立表的時候同時建立索引
06 CREATE TABLE `table` (
07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
08 `title` char(255)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 NOT NULL ,
09 `content` text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 NULL ,
10 `timeint(10) NULL DEFAULT NULL ,
11 PRIMARY KEY (`id`),
12 INDEX index_name (title(length))
13 )
14 –刪除索引
15 DROP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

2. 唯一索引

與普通索引類似,不同的就是:索引列的值必須唯一,但允許有空值(注意和主鍵不同)。如果是組合索引,則列值的組合必須唯一,建立方法和普通索引類似。

01 –建立唯一索引
02 CREATE UNIQUE INDEX indexName ON table(column(length))
03 –修改表結構
04 ALTER TABLE table_name ADD UNIQUE indexName ON (column(length))
05 –建立表的時候直接指定
06 CREATE TABLE `table` (
07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
08 `title` char(255)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 NOT NULL ,
09 `content` text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 NULL ,
10 `timeint(10) NULL DEFAULT NULL ,
11 PRIMARY KEY (`id`),
12 UNIQUE indexName (title(length))
13 );

3. 全文索引(FULLTEXT)

MySQL從3.23.23版開始支援全文索引和全文檢索,FULLTEXT索引僅可用於 MyISAM 表;他們可以從CHAR、VARCHAR或TEXT列中作為CREATE TABLE語句的一部分被建立,或是隨後使用ALTER TABLE 或CREATE INDEX被新增。////對於較大的資料集,將你的資料輸入一個沒有FULLTEXT索引的表中,然後建立索引,其速度比把資料輸入現有FULLTEXT索引的速度更為快。不過切記對於大容量的資料表,生成全文索引是一個非常消耗時間非常消耗硬碟空間的做法。

01 –建立表的適合新增全文索引
02 CREATE TABLE `table` (
03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
04 `title` char(255)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 NOT NULL ,
05 `content` text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 NULL ,
06 `timeint(10) NULL DEFAULT NULL ,
07 PRIMARY KEY (`id`),
08 FULLTEXT (content)
09 );
10 –修改表結構新增全文索引
11 ALTER TABLE article ADD FULLTEXT index_content(content)
12 –直接建立索引
13 CREATE FULLTEXT INDEX index_content ON article(content)

4. 單列索引、多列索引

多個單列索引與單個多列索引的查詢效果不同,因為執行查詢時,MySQL只能使用一個索引,會從多個索引中選擇一個限制最為嚴格的索引。

5. 組合索引(最左字首)

平時用的SQL查詢語句一般都有比較多的限制條件,所以為了進一步榨取MySQL的效率,就要考慮建立組合索引。例如上表中針對title和time建立一個組合索引:ALTER TABLE article ADD INDEX index_titme_time (title(50),time(10))。建立這樣的組合索引,其實是相當於分別建立了下面兩組組合索引:

–title,time

–title

為什麼沒有time這樣的組合索引呢?這是因為MySQL組合索引“最左字首”的結果。簡單的理解就是隻從最左面的開始組合。並不是只要包含這兩列的查詢都會用到該組合索引,如下面的幾個SQL所示:

1 –使用到上面的索引
2 SELECT FROM article WHREE title='測試' AND time=1234567890;
3 SELECT FROM article WHREE utitle='測試';
4 –不使用上面的索引
5 SELECT FROM article WHREE time=1234567890;

MySQL索引的優化

上面都在說使用索引的好處,但過多的使用索引將會造成濫用。因此索引也會有它的缺點:雖然索引大大提高了查詢速度,同時卻會降低更新表的速度,如對錶進行INSERT、UPDATE和DELETE。因為更新表時,MySQL不僅要儲存資料,還要儲存一下索引檔案。建立索引會佔用磁碟空間的索引檔案。一般情況這個問題不太嚴重,但如果你在一個大表上建立了多種組合索引,索引檔案的會膨脹很快。索引只是提高效率的一個因素,如果你的MySQL有大資料量的表,就需要花時間研究建立最優秀的索引,或優化查詢語句。下面是一些總結以及收藏的MySQL索引的注意事項和優化方法。

1. 何時使用聚集索引或非聚集索引?

動作描述 使用聚集索引 使用非聚集索引
列經常被分組排序 使用 使用
返回某範圍內的資料 使用 不使用
一個或極少不同值 不使用 不使用
小數目的不同值 使用 不使用
大數目的不同值 不使用 使用
頻繁更新的列 不使用 使用
外來鍵列 使用 使用
主鍵列 使用 使用
頻繁修改索引列 不使用 使用

事實上,我們可以通過前面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的定義的例子來理解上表。如:返回某範圍內的資料一項。比如您的某個表有一個時間列,恰好您把聚合索引建立在了該列,這時您查詢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0月1日之間的全部資料時,這個速度就將是很快的,因為您的這本字典正文是按日期進行排序的,聚類索引只需要找到要檢索的所有資料中的開頭和結尾資料即可;而不像非聚集索引,必須先查到目錄中查到每一項資料對應的頁碼,然後再根據頁碼查到具體內容。其實這個具體用法我還不是很理解,只能等待後期的專案開發中慢慢學學了。

2. 索引不會包含有NULL值的列

只要列中包含有NULL值都將不會被包含在索引中,複合索引中只要有一列含有NULL值,那麼這一列對於此複合索引就是無效的。所以我們在資料庫設計時不要讓欄位的預設值為NULL。

3. 使用短索引

對串列進行索引,如果可能應該指定一個字首長度。例如,如果有一個CHAR(255)的列,如果在前10個或20個字元內,多數值是惟一的,那麼就不要對整個列進行索引。短索引不僅可以提高查詢速度而且可以節省磁碟空間和I/O操作。

4. 索引列排序

MySQL查詢只使用一個索引,因此如果where子句中已經使用了索引的話,那麼order by中的列是不會使用索引的。因此資料庫預設排序可以符合要求的情況下不要使用排序操作;儘量不要包含多個列的排序,如果需要最好給這些列建立複合索引。

5. like語句操作

一般情況下不鼓勵使用like操作,如果非使用不可,如何使用也是一個問題。like “%aaa%” 不會使用索引而like “aaa%”可以使用索引。

6. 不要在列上進行運算

例如: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YEAR(adddate)<2007,將在每個行上進行運算,這將導致索引失效而進行全表掃描,因此我們可以改成: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adddate<’2007-01-01′。關於這一點可以圍觀:一個單引號引發的MYSQL效能損失。

最後總結一下,MySQL只對一下操作符才使用索引:<,<=,=,>,>=,between,in,以及某些時候的like(不以萬用字元%或_開頭的情形)。而理論上每張表裡面最多可建立16個索引,不過除非是資料量真的很多,否則過多的使用索引也不是那麼好玩的,比如我剛才針對text型別的欄位建立索引的時候,系統差點就卡死了。

 

索引與優化

寫在前面:索引對查詢的速度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理解索引也是進行資料庫效能調優的起點。考慮如下情況,假設資料庫中一個表有10^6條記錄,DBMS的頁面大小為4K,並存儲100條記錄。如果沒有索引,查詢將對整個表進行掃描,最壞的情況下,如果所有資料頁都不在記憶體,需要讀取10^4個頁面,如果這10^4個頁面在磁碟上隨機分佈,需要進行10^4次I/O,假設磁碟每次I/O時間為10ms(忽略資料傳輸時間),則總共需要100s(但實際上要好很多很多)。如果對之建立B-Tree索引,則只需要進行log100(10^6)=3次頁面讀取,最壞情況下耗時30ms。這就是索引帶來的效果,很多時候,當你的應用程式進行SQL查詢速度很慢時,應該想想是否可以建索引。進入正題:

第二章、索引與優化

1、選擇索引的資料型別

MySQL支援很多資料型別,選擇合適的資料型別儲存資料對效能有很大的影響。通常來說,可以遵循以下一些指導原則:

(1)越小的資料型別通常更好:越小的資料型別通常在磁碟、記憶體和CPU快取中都需要更少的空間,處理起來更快。
(2)簡單的資料型別更好:整型資料比起字元,處理開銷更小,因為字串的比較更復雜。在MySQL中,應該用內建的日期和時間資料型別,而不是用字串來儲存時間;以及用整型資料型別儲存IP地址。
(3)儘量避免NULL:應該指定列為NOT NULL,除非你想儲存NULL。在MySQL中,含有空值的列很難進行查詢優化,因為它們使得索引、索引的統計資訊以及比較運算更加複雜。你應該用0、一個特殊的值或者一個空串代替空值。

1.1、選擇識別符號
選擇合適的識別符號是非常重要的。選擇時不僅應該考慮儲存型別,而且應該考慮MySQL是怎樣進行運算和比較的。一旦選定資料型別,應該保證所有相關的表都使用相同的資料型別。
(1)    整型:通常是作為識別符號的最好選擇,因為可以更快的處理,而且可以設定為AUTO_INCREMENT。

(2)    字串:儘量避免使用字串作為識別符號,它們消耗更好的空間,處理起來也較慢。而且,通常來說,字串都是隨機的,所以它們在索引中的位置也是隨機的,這會導致頁面分裂、隨機訪問磁碟,聚簇索引分裂(對於使用聚簇索引的儲存引擎)。

2、索引入門
對於任何DBMS,索引都是進行優化的最主要的因素。對於少量的資料,沒有合適的索引影響不是很大,但是,當隨著資料量的增加,效能會急劇下降。
如果對多列進行索引(組合索引),列的順序非常重要,MySQL僅能對索引最左邊的字首進行有效的查詢。例如:
假設存在組合索引it1c1c2(c1,c2),查詢語句select * from t1 where c1=1 and c2=2能夠使用該索引。查詢語句select * from t1 where c1=1也能夠使用該索引。但是,查詢語句select * from t1 where c2=2不能夠使用該索引,因為沒有組合索引的引導列,即,要想使用c2列進行查詢,必需出現c1等於某值。

2.1、索引的型別
索引是在儲存引擎中實現的,而不是在伺服器層中實現的。所以,每種儲存引擎的索引都不一定完全相同,並不是所有的儲存引擎都支援所有的索引型別。
2.1.1、B-Tree索引
假設有如下一個表:

CREATE TABLE People (

   last_name varchar(50)    not null,

   first_name varchar(50)    not null,

   dob        date           not null,

   gender     enum('m', 'f') not null,

   key(last_name, first_name, dob)

);

 其索引包含表中每一行的last_name、first_name和dob列。其結構大致如下:

 索引儲存的值按索引列中的順序排列。可以利用B-Tree索引進行全關鍵字、關鍵字範圍和關鍵字字首查詢,當然,如果想使用索引,你必須保證按索引的最左邊字首(leftmost prefix of the index)來進行查詢。
(1)匹配全值(Match the full value):對索引中的所有列都指定具體的值。例如,上圖中索引可以幫助你查找出生於1960-01-01的Cuba Allen。
(2)匹配最左字首(Match a leftmost prefix):你可以利用索引查詢last name為Allen的人,僅僅使用索引中的第1列。
(3)匹配列字首(Match a column prefix):例如,你可以利用索引查詢last name以J開始的人,這僅僅使用索引中的第1列。
(4)匹配值的範圍查詢(Match a range of values):可以利用索引查詢last name在Allen和Barrymore之間的人,僅僅使用索引中第1列。
(5)匹配部分精確而其它部分進行範圍匹配(Match one part exactly and match a range on another part):可以利用索引查詢last name為Allen,而first name以字母K開始的人。
(6)僅對索引進行查詢(Index-only queries):如果查詢的列都位於索引中,則不需要讀取元組的值。
由於B-樹中的節點都是順序儲存的,所以可以利用索引進行查詢(找某些值),也可以對查詢結果進行ORDER BY。當然,使用B-tree索引有以下一些限制:
(1) 查詢必須從索引的最左邊的列開始。關於這點已經提了很多遍了。例如你不能利用索引查詢在某一天出生的人。
(2) 不能跳過某一索引列。例如,你不能利用索引查詢last name為Smith且出生於某一天的人。
(3) 儲存引擎不能使用索引中範圍條件右邊的列。例如,如果你的查詢語句為WHERE last_name="Smith" AND first_name LIKE 'J%' AND dob='1976-12-23',則該查詢只會使用索引中的前兩列,因為LIKE是範圍查詢。
 

2.1.2、Hash索引
MySQL中,只有Memory儲存引擎顯示支援hash索引,是Memory表的預設索引型別,儘管Memory表也可以使用B-Tree索引。Memory儲存引擎支援非唯一hash索引,這在資料庫領域是罕見的,如果多個值有相同的hash code,索引把它們的行指標用連結串列儲存到同一個hash表項中。
假設建立如下一個表:
CREATE TABLE testhash (
   fname VARCHAR(50) NOT NULL,
   lname VARCHAR(50) NOT NULL,
   KEY USING HASH(fname)
) ENGINE=MEMORY;
包含的資料如下:

假設索引使用hash函式f( ),如下:

f('Arjen') = 2323

f('Baron') = 7437

f('Peter') = 8784

f('Vadim') = 2458

此時,索引的結構大概如下:

 Slots是有序的,但是記錄不是有序的。當你執行
mysql> SELECT lname FROM testhash WHERE fname='Peter';
MySQL會計算’Peter’的hash值,然後通過它來查詢索引的行指標。因為f('Peter') = 8784,MySQL會在索引中查詢8784,得到指向記錄3的指標。
因為索引自己僅僅儲存很短的值,所以,索引非常緊湊。Hash值不取決於列的資料型別,一個TINYINT列的索引與一個長字串列的索引一樣大。
 
Hash索引有以下一些限制:
(1)由於索引僅包含hash code和記錄指標,所以,MySQL不能通過使用索引避免讀取記錄。但是訪問記憶體中的記錄是非常迅速的,不會對性造成太大的影響。
(2)不能使用hash索引排序。
(3)Hash索引不支援鍵的部分匹配,因為是通過整個索引值來計算hash值的。
(4)Hash索引只支援等值比較,例如使用=,IN( )和<=>。對於WHERE price>100並不能加速查詢。
2.1.3、空間(R-Tree)索引
MyISAM支援空間索引,主要用於地理空間資料型別,例如GEOMETRY。
2.1.4、全文(Full-text)索引
全文索引是MyISAM的一個特殊索引型別,主要用於全文檢索。
 

3、高效能的索引策略
3.1、聚簇索引(Clustered Indexes)
聚簇索引保證關鍵字的值相近的元組儲存的物理位置也相同(所以字串型別不宜建立聚簇索引,特別是隨機字串,會使得系統進行大量的移動操作),且一個表只能有一個聚簇索引。因為由儲存引擎實現索引,所以,並不是所有的引擎都支援聚簇索引。目前,只有solidDB和InnoDB支援。
聚簇索引的結構大致如下:

 

 注:葉子頁面包含完整的元組,而內節點頁面僅包含索引的列(索引的列為整型)。一些DBMS允許使用者指定聚簇索引,但是MySQL的儲存引擎到目前為止都不支援。InnoDB對主鍵建立聚簇索引。如果你不指定主鍵,InnoDB會用一個具有唯一且非空值的索引來代替。如果不存在這樣的索引,InnoDB會定義一個隱藏的主鍵,然後對其建立聚簇索引。一般來說,DBMS都會以聚簇索引的形式來儲存實際的資料,它是其它二級索引的基礎。

3.1.1、InnoDB和MyISAM的資料佈局的比較
為了更加理解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或者primary索引和second索引(MyISAM不支援聚簇索引),來比較一下InnoDB和MyISAM的資料佈局,對於如下表:

 

CREATE TABLE layout_test (

   col1 int NOT NULL,

   col2 int NOT NULL,

   PRIMARY KEY(col1),

   KEY(col2)

);

 假設主鍵的值位於1---10,000之間,且按隨機順序插入,然後用OPTIMIZE TABLE進行優化。col2隨機賦予1---100之間的值,所以會存在許多重複的值。
(1)    MyISAM的資料佈局
其佈局十分簡單,MyISAM按照插入的順序在磁碟上儲存資料,如下:

 注:左邊為行號(row number),從0開始。因為元組的大小固定,所以MyISAM可以很容易的從表的開始位置找到某一位元組的位置。
據些建立的primary key的索引結構大致如下:

 注:MyISAM不支援聚簇索引,索引中每一個葉子節點僅僅包含行號(row number),且葉子節點按照col1的順序儲存。
來看看col2的索引結構:

 實際上,在MyISAM中,primary key和其它索引沒有什麼區別。Primary key僅僅只是一個叫做PRIMARY的唯一,非空的索引而已。

(2)    InnoDB的資料佈局
InnoDB按聚簇索引的形式儲存資料,所以它的資料佈局有著很大的不同。它儲存表的結構大致如下:

 注:聚簇索引中的每個葉子節點包含primary key的值,事務ID和回滾指標(rollback pointer)——用於事務和MVCC,和餘下的列(如col2)。

相對於MyISAM,二級索引與聚簇索引有很大的不同。InnoDB的二級索引的葉子包含primary key的值,而不是行指標(row pointers),這減小了移動資料或者資料頁面分裂時維護二級索引的開銷,因為InnoDB不需要更新索引的行指標。其結構大致如下:

 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表的對比:

 

 

 3.1.2、按primary key的順序插入行(InnoDB)

如果你用InnoDB,而且不需要特殊的聚簇索引,一個好的做法就是使用代理主鍵(surrogate key)——獨立於你的應用中的資料。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使用一個AUTO_INCREMENT的列,這會保證記錄按照順序插入,而且能提高使用primary key進行連線的查詢的效能。應該儘量避免隨機的聚簇主鍵,例如,字串主鍵就是一個不好的選擇,它使得插入操作變得隨機。

 

 3.2、覆蓋索引(Covering Indexes)
如果索引包含滿足查詢的所有資料,就稱為覆蓋索引。覆蓋索引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工具,能大大提高查詢效能。只需要讀取索引而不用讀取資料有以下一些優點:
(1)索引項通常比記錄要小,所以MySQL訪問更少的資料;
(2)索引都按值的大小順序儲存,相對於隨機訪問記錄,需要更少的I/O;
(3)大多資料引擎能更好的快取索引。比如MyISAM只快取索引。
(4)覆蓋索引對於InnoDB表尤其有用,因為InnoDB使用聚集索引組織資料,如果二級索引中包含查詢所需的資料,就不再需要在聚集索引中查找了。
覆蓋索引不能是任何索引,只有B-TREE索引儲存相應的值。而且不同的儲存引擎實現覆蓋索引的方式都不同,並不是所有儲存引擎都支援覆蓋索引(Memory和Falcon就不支援)。
對於索引覆蓋查詢(index-covered query),使用EXPLAIN時,可以在Extra一列中看到“Using index”。例如,在sakila的inventory表中,有一個組合索引(store_id,film_id),對於只需要訪問這兩列的查詢,MySQL就可以使用索引,如下:

mysql> EXPLAIN SELECT store_id, film_id FROM sakila.inventory\G

*************************** 1. row ***************************

           id: 1

 select_type: SIMPLE

        table: inventory

         type: index

possible_keys: NULL

          key: idx_store_id_film_id

      key_len: 3

          ref: NULL

         rows: 5007

        Extra: Using index

1 row in set (0.17 sec)

在大多數引擎中,只有當查詢語句所訪問的列是索引的一部分時,索引才會覆蓋。但是,InnoDB不限於此,InnoDB的二級索引在葉子節點中儲存了primary key的值。因此,sakila.actor表使用InnoDB,而且對於是last_name上有索引,所以,索引能覆蓋那些訪問actor_id的查詢,如:

 

mysql> EXPLAIN SELECT actor_id, last_name

    -> FROM sakila.actor WHERE last_name = 'HOPPER'\G

*************************** 1. row ***************************

           id: 1

 select_type: SIMPLE

        table: actor

         type: ref

possible_keys: idx_actor_last_name

          key: idx_actor_last_name

      key_len: 137

          ref: const

         rows: 2

        Extra: Using where; Using index

 

3.3、利用索引進行排序
MySQL中,有兩種方式生成有序結果集:一是使用filesort,二是按索引順序掃描。利用索引進行排序操作是非常快的,而且可以利用同一索引同時進行查詢和排序操作。當索引的順序與ORDER BY中的列順序相同且所有的列是同一方向(全部升序或者全部降序)時,可以使用索引來排序。如果查詢是連線多個表,僅當ORDER BY中的所有列都是第一個表的列時才會使用索引。其它情況都會使用filesort。

create table actor(

actor_id int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16) NOT NULL DEFAULT '',

password        varchar(16) NOT NULL DEFAULT '',

PRIMARY KEY(actor_id),

 KEY     (name)

) ENGINE=InnoDB

insert into actor(name,password) values('cat01','1234567');

insert into actor(name,password) values('cat02','1234567');

insert into actor(name,password) values('ddddd','1234567');

insert into actor(name,password) values('aaaaa','1234567');

 

 

mysql> explain select actor_id from actor order by actor_id \G

*************************** 1. row ***************************

           id: 1

 select_type: SIMPLE

        table: actor

         type: index

possible_keys: NULL

          key: PRIMARY

      key_len: 4

          ref: NULL

         rows: 4

        Extra: Using index

1 row in set (0.00 sec)

 

mysql> explain select actor_id from actor order by password \G

*************************** 1. row ***************************

           id: 1

 select_type: SIMPLE

        table: actor

         type: ALL

possible_keys: NULL

          key: NULL

      key_len: NULL

          ref: NULL

         rows: 4

        Extra: Using filesort

1 row in set (0.00 sec)

 

mysql> explain select actor_id from actor order by name \G

*************************** 1. row ***************************

           id: 1

 select_type: SIMPLE

        table: actor

         type: index

possible_keys: NULL

          key: name

      key_len: 18

          ref: NULL

         rows: 4

        Extra: Using index

1 row in set (0.00 sec)

 當MySQL不能使用索引進行排序時,就會利用自己的排序演算法(快速排序演算法)在記憶體(sort buffer)中對資料進行排序,如果記憶體裝載不下,它會將磁碟上的資料進行分塊,再對各個資料塊進行排序,然後將各個塊合併成有序的結果集(實際上就是外排序)。對於filesort,MySQL有兩種排序演算法。
(1)兩遍掃描演算法(Two passes)
實現方式是先將須要排序的欄位和可以直接定位到相關行資料的指標資訊取出,然後在設定的記憶體(通過引數sort_buffer_size設定)中進行排序,完成排序之後再次通過行指標資訊取出所需的Columns。
注:該演算法是4.1之前採用的演算法,它需要兩次訪問資料,尤其是第二次讀取操作會導致大量的隨機I/O操作。另一方面,記憶體開銷較小。
(3)    一次掃描演算法(single pass)
該演算法一次性將所需的Columns全部取出,在記憶體中排序後直接將結果輸出。
注:從 MySQL 4.1 版本開始使用該演算法。它減少了I/O的次數,效率較高,但是記憶體開銷也較大。如果我們將並不需要的Columns也取出來,就會極大地浪費排序過程所需要的記憶體。在 MySQL 4.1 之後的版本中,可以通過設定 max_length_for_sort_data 引數來控制 MySQL 選擇第一種排序演算法還是第二種。當取出的所有大欄位總大小大於 max_length_for_sort_data 的設定時,MySQL 就會選擇使用第一種排序演算法,反之,則會選擇第二種。為了儘可能地提高排序效能,我們自然更希望使用第二種排序演算法,所以在 Query 中僅僅取出需要的 Columns 是非常有必要的。

當對連線操作進行排序時,如果ORDER BY僅僅引用第一個表的列,MySQL對該表進行filesort操作,然後進行連線處理,此時,EXPLAIN輸出“Using filesort”;否則,MySQL必須將查詢的結果集生成一個臨時表,在連線完成之後進行filesort操作,此時,EXPLAIN輸出“Using temporary;Using filesort”。

 

3.4、索引與加鎖
索引對於InnoDB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讓查詢鎖更少的元組。這點十分重要,因為MySQL 5.0中,InnoDB直到事務提交時才會解鎖。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即使InnoDB行級鎖的開銷非常高效,記憶體開銷也較小,但不管怎麼樣,還是存在開銷。其次,對不需要的元組的加鎖,會增加鎖的開銷,降低併發性。
InnoDB僅對需要訪問的元組加鎖,而索引能夠減少InnoDB訪問的元組數。但是,只有在儲存引擎層過濾掉那些不需要的資料才能達到這種目的。一旦索引不允許InnoDB那樣做(即達不到過濾的目的),MySQL伺服器只能對InnoDB返回的資料進行WHERE操作,此時,已經無法避免對那些元組加鎖了:InnoDB已經鎖住那些元組,伺服器無法解鎖了。
來看個例子:

create table actor(

actor_id int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16) NOT NULL DEFAULT '',

password        varchar(16) NOT NULL DEFAULT '',

PRIMARY KEY(actor_id),

 KEY     (name)

) ENGINE=InnoDB

insert into actor(name,password) values('cat01','1234567');

insert into actor(name,password) values('cat02','1234567');

insert into actor(name,password) values('ddddd','1234567');

insert into actor(name,password) values('aaaaa','1234567');

SET AUTOCOMMIT=0;

BEGIN;

SELECT actor_id FROM actor WHERE actor_id < 4

AND actor_id <> 1 FOR UPDATE;

 該查詢僅僅返回2---3的資料,實際已經對1---3的資料加上排它鎖了。InnoDB鎖住元組1是因為MySQL的查詢計劃僅使用索引進行範圍查詢(而沒有進行過濾操作,WHERE中第二個條件已經無法使用索引了):

 

mysql> EXPLAIN SELECT actor_id FROM test.actor

    -> WHERE actor_id < 4 AND actor_id <> 1 FOR UPDATE \G

*************************** 1. row ***************************

           id: 1

 select_type: SIMPLE

        table: actor

         type: index

possible_keys: PRIMARY

          key: PRIMARY

      key_len: 4

          ref: NULL

         rows: 4

        Extra: Using where; Using index

1 row in set (0.00 sec)

 

mysql>

 表明儲存引擎從索引的起始處開始,獲取所有的行,直到actor_id<4為假,伺服器無法告訴InnoDB去掉元組1。
為了證明row 1已經被鎖住,我們另外建一個連線,執行如下操作:

SET AUTOCOMMIT=0;

BEGIN;

SELECT actor_id FROM actor WHERE actor_id = 1 FOR UPDATE;

 

 該查詢會被掛起,直到第一個連線的事務提交釋放鎖時,才會執行(這種行為對於基於語句的複製(statement-based replication)是必要的)。
如上所示,當使用索引時,InnoDB會鎖住它不需要的元組。更糟糕的是,如果查詢不能使用索引,MySQL會進行全表掃描,並鎖住每一個元組,不管是否真正需要。

Mysql優化原則_小表驅動大表IN和EXISTS的合理利用

 

//假設一個for迴圈
for($i = 0; $i < 10000; $i++) 
{
     for ($j = 0; $i < 50; $j++)
     {

     }
}

for($i = 0; $i < 50; $i++) 
{
    for ($j = 0; $i < 10000; $j++)
    {

    }
}

 

看以上兩個for迴圈,總共迴圈的次數是一樣的。但是對於mysql資料庫而言,並不是這樣了,我們儘量選擇第②個for迴圈,也就是小表驅動大表。
資料庫最傷神的就是跟程式連結釋放,第一個建立了10000次連結,第二個建立了50次。假設連結了兩次,每次做上百萬次的資料集查詢,查完就走,這樣就只做了兩次;相反建立了上百萬次連結,申請連結釋放反覆重複,這樣系統就受不了了。
這時候就誕生了in 和exists的對比。

小表驅動大表:即小的資料集驅動大的資料集。

這裡假設A表代表員工表,B表代表部門表。
假設部門只有三個,銷售、技術部、行政部,言下之意是在這三個部門裡的所有員工都查出。

select * from A where id in (select id from B);

這樣寫就等價於:
for select id from B。比如華為有100個部門,但是華為的員工少說有15W-20W,員工總比部門多,這時候就相當於得到了小表(部門表);for select * from A where A.id = B.id,相當於A.id等B表裡面的,相當於從部門表獲得對應的id。

當B表的資料集必須小於A表的資料集時,用in優於exists。
反之

select * from A where exists (select 1 from B where B.id = A.id); //這裡的select 1並不絕對,可以寫為select 'X'或者'A','B','C'都可以,只要是常量就可以。

這樣寫就等價於:
for select * from A,先從A表做迴圈
for select * from B where B.id = A.id,再從B表做迴圈。
這樣exists就會變成看看A表是否存在於(select 1 from B where B.id = A.id)裡面,這個查詢返回的是TRUE或者FALSE的BOOL值,簡單來說就是要當A表的資料集小於B表的資料集時,用exists優於in。要注意的是:A表與B表的ID欄位應該建立索引。

語法:EXISTS
SELECT ...FROM table WHERE EXISTS(subquery)。
理解:將主查詢的資料放到子查詢中做條件驗證,根據驗證結果(TRUE或者FALSE)來決定朱查詢的資料結果是否得意保留。
相當於從表A和B中取出交集,然後再從A表中取出所在交集的部分資料,當然後面加WHERE條件還可以進一步篩選。
補充:
1:EXISTS(subquery)只返回TRUE或者FALSE,因此子查詢中的SELECT * 也可以是SELECT 1或者SELECT 'X',官方說法是實際執行時會忽略SELECT清單,因此沒有區別。
2:EXISTS子查詢的實際執行過程可能經過了優化而不是我們理解上的逐條對比,如果擔憂效率問題,可進行實際校驗。
3:EXISTS子查詢旺旺可以用條件表示式,其他子查詢或者JOIN來替代,何種最優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果查詢的兩個表大小相當,那麼用in和exists差別不大。


延伸舉例鞏固:

如果兩個表中一個較小,一個是大表,則子查詢表大的用exists,子查詢表小的用in: 
例如:表A(小表),表B(大表)

select * from A where cc in (select cc from B) ;//  效率低,用到了A表上cc列的索引;
select * from A where exists(select cc from B where cc=A.cc) ;// 效率高,用到了B表上cc列的索引。 

相反的

select * from B where cc in (select cc from A) ; //效率高,用到了B表上cc列的索引;
select * from B where exists(select cc from A where cc=B.cc) ;//效率低,用到了A表上cc列的索引。

not in 和not exists如果查詢語句使用了not in 那麼內外表都進行全表掃描,沒有用到索引;而not extsts 的子查詢依然能用到表上的索引。所以無論那個表大,用not exists都比not in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