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孩子戴上助聽器就是不說話,我們該做些什麽?

孩子戴上助聽器就是不說話,我們該做些什麽?

立足 因此 教學 內容 聯系 發展 重要 協調 通過

就像看不清了要配眼鏡,聽不清的人需要佩戴助聽設備,助聽器已經能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了。一般沒有其他禁忌癥,佩戴上助聽器後就能接近正常的聽聲。但有這樣的聽障小兒,他們戴上助聽器,但就是不肯開口說話,這是為什麽呢?其實,這是由於這些聽障兒童的聽力損失發生在語言習得之前,稱之為語前聾,一般可能是先天異常或是在嬰兒時期就有的聽覺受損。語前聾會損害一個人口說語言的能力。因此,聽障兒童在佩戴助聽設備後,需要進行言語康復。人類言語交際的過程可以表述為:說話人在特定的情景中將一定的意義的內容變成特定的語言形式發送給聽話人,聽話人接收到說話人的語言形式並從中理解其意義。從信息傳遞的角度看,言語過程就是一定的信息被編碼、發出、傳遞、接收、解碼的過程。聽力語言康復訓練可以促進聽覺功能的發展。人的各器官功能是“用進廢退”的,聽障兒童也是如此。聽覺言語訓練,是對聽障兒童的聽覺器官進行有計劃的聲響刺激,並建立刺激聯系,從而逐漸形成聽覺概念的一種訓練。它可以刺激聽障兒童意識到聲音的存在及其重要性,越來越習慣於使用聽覺去感知,認識周圍事物,從而促進聽覺功能的發展。與聽覺健全兒童相比,聽障兒童在語言習得方面有以下明顯的特點:

  1. 發音不清
    這是聽障兒童語言康復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發音不清可能是聲母上的,如送氣音和不送氣音不分;也可能是韻母方面,如an和en不分;聲調的相混更是常見的。發音不清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三個:一是接收到的信號含糊,聽障兒童不能準確地模仿發音;二是發音需要口耳協調,由於聽力損傷,造成口耳協調不當;三是由於語言訓練開始較晚,發音器官不能運用自如。
  2. 音色不好聽
    最常見的是尖聲尖氣的“假嗓音”。導致這一現象的因素可能有兩個:一是由於辨音能力差,自己不能控制聲帶;二是不會利用共鳴器。
  3. 音節受限制
    聽覺健全兒童3歲至3歲半時就可以說出17個音節的句子,聽障兒童則由於發音體不靈活等因素的限制,只能連續發出幾個音節而且缺乏流暢感。
  4. 語調不準或缺乏語調
    顯然這是不能控制聲帶的松緊造成的。
  5. 詞匯量小於同齡聽覺健全兒童
    這是聽力障礙影響接收語言素材的結果。
  6. 不能分辨同音異義詞
    這說明理解性語言發展得不充分。
  7. 不合語法
    語法是抽象的結果。聽障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抽象能力低於聽覺健全的兒童。語言教育是聽覺與言語康復成果得以鞏固與發展的重要手段。聽障兒童的語言教育既有與健聽兒童共性的一面,也有其特殊的一面。從共性來看,聽障兒童與正常兒童應有共同的教育及教學目標。但是,對於聽障兒童來說,共性的教育目標需要通過相應的階段目標與特殊的途徑才能逐步完成。聽障兒童語言教育的重點是:強化口語、學詞學句、說寫並舉、讀寫並重。教學內容應盡量結合兒童生活實際與經驗,教學安排應小步遞進、穩步發展。教學手段應立足現代先進技術,傳承優秀傳統經驗,切實提高聽障兒童的語言能力與認知水平,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

孩子戴上助聽器就是不說話,我們該做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