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雜文:各有優劣的常用高精定位方案

雜文:各有優劣的常用高精定位方案

目前常用的高精定位方案有以下4種。

1、GNSS/RTK & IMU定位

此方案優點是:當GPS接入RTK之後,可以提供非常精確、高頻、穩定的位置和姿態結果,一般情況下,可以達到10cm的位置精度和小於0.1度的航向角精度。

該方案的缺點也非常明顯。第一,成本非常高;第二,依賴GPS,在有遮擋的環境裡,GPS訊號可能會出現跳變;第三,依賴RTK,而RTK須在有基站的地方才可執行;最後,嚴重依賴IMU,因為定位的綜合結果中包括姿態,與IMU的精度息息相關。

2、反射值地圖和高度值地圖

除了硬體方案之外,也有基於軟體的定位方案,比如基於反射值地圖和高度圖的方案。該方案需要預先構建地圖,首先把鐳射雷達資料用演算法進行拼接得到點雲地圖,再將三維的點雲地圖投影到二維平面上生成特徵影象。當車輛執行時,通過用實時的三維點雲跟特徵影象進行匹配,實現車輛定位。

此方案優點是精度和魯棒性高:一般水平定位精度可以達到10cm左右;在鐳射被障礙物遮擋的情況下,也可以正常工作。

缺點也同樣不少,首先,只能輸出車輛的x、y資訊,所以只可得到二維平面上的定位結果;第二,需要預先對鐳射雷達的反射值進行標定,但由於目前鐳射雷達生產工藝的原因,即使用同一款鐳射雷達在不同實地做標定,標定結果也會存在很大偏差,因此可能會限制此方法的擴充套件性;第三,該方案依賴高線束鐳射雷達,如果採用4線或8線鐳射雷達,就會失去精度和魯棒性高的優勢。

3、3D定位

除了二維的全域性定位演算法,還有三維的鐳射匹配演算法。該方法與反射值地圖的方案相比,有兩個不同點。首先,三維定位方法輸出的定位結果包含6個自由度;其次,除了跟地圖匹配進行全域性定位之外,該方法還支援鐳射里程計,可輸出相對定位結果。

同樣該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首先,若進行全域性定位,需預先構建地圖;第二,需要非量產的高線束鐳射雷達才能穩定工作。

4、視覺方案

前三種是基於鐳射雷達的方案,此外,基於視覺方案也是一個研究熱點。純視覺方案成本低,精度高,資訊量大,但演算法的魯棒性低於鐳射雷達的方案。

據悉,目前部分以L4級無人車運營為目標的初創公司,定位方案在硬體上大多使用高線束鐳射雷達和高精度的GPS/IMU。一方面,此硬體配置成本高,非車規,而且鐳射雷達安裝在車頂,美觀性差。另一方面,從高精地圖的應用來看,公司需要使用高精度裝置採集、更新三維點雲地圖,這給擴充套件和維護帶來了很大困難。另外,自建地圖很難與第三方地圖相容。所以,此類定位方案離量產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

高精地圖與高精定位相輔相成

高精地圖的三大特點包括,精度高、資訊豐富、實時更新。

精度高:地圖精度分為絕對精度和相對精度。絕對精度為分米級,相對精度能達到釐米級。自動駕駛領域,人們更關注的是相對精度。

資訊豐富:除了常見的車道線、路標和交通標誌外,高精地圖還包括路肩、燈杆、樹木以及高架橋等資訊。  

及時更新: 高精地圖要求及時更新。

如今高精地圖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語義地圖和定位地圖。

語義地圖:常見於圖商,是傳統導航地圖的一種擴充套件。圖商將原始的感測器資訊,經過半自動或者人工處理,轉換成語義元素。因此,語義地圖沒有任何感測器的原始資料,只有抽象的語義資訊。

定位地圖:多見於網際網路公司和自動駕駛初創企業。除語義資訊外,還包含用於高精度定位的原始感測器資料和部分低層級特徵,比如原始點雲或影象的特徵點等。

在高精定位中,高精地圖能帶來三方面的幫助。一是為定位提供特徵,此特徵可是語義、幾何、或外觀的;二是為定位提供先驗資訊,例如人們通過高精地圖知曉何地出現動態障礙物和干擾定位的元素;三是提升定位在特殊情況下的魯棒性,例如惡劣天氣和光照環境。

反言之,高精定位也能為高精地圖提供幫助。

高精地圖、高精定位和感知三者相輔相成。假如具備高精地圖和感知結果,就可為定位提供先驗資訊;假如具備高精地圖和定位結果,就可把地圖元素投影到車體座標系中,為感知提供先驗資訊;假如具備定位和感知結果,就可把感知元素反向投影回地圖座標系,將感知元素與地圖已有元素進行比對。

面向量產的高精定位方案

針對高速公路自動駕駛場景,禾多科技根據對定位的需求把場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沒有高精地圖的高速公路主路。此情況如同人類開車,並不需要車輛絕對的位置和姿態,只需提供準確的車道線並知曉自身車輛的相對運動,車輛就可以保持較好的行駛狀態。

自動駕駛系統中的控制規劃和感知是工作在車輛的區域性座標系內,與人類開車行為不謀而合。因此,定位只要保證平滑性和相對運動的準確性就可滿足自動駕駛的需求。

其中,保證平滑性的目的是為了服務於控制規劃,如果定位出現些許抖動,車輛控制可能會表現出方向盤抖動以及車輛走S形的情況;而相對運動的準確性則為控制規劃和感知兩者服務,對控制規劃而言,相對運動為車輛控制提供準確反饋;對感知而言,準確的相對運動是估算其它障礙物的速度和位置的前提。

實際車道線檢測結果如何呢?

現實中,單個車道線檢測方面表現良好,但相鄰車道的車道線檢測的準確性表現較差,例如車輛在變道、超車、經過匝道時,系統穩定性將受到極大挑戰。假如此時能夠接入高精地圖,結果將得到明顯改善。

第二類是有高精地圖的高速公路主路。該情況下,能進行準確的車道級定位。就可以從地圖中得知車輛周圍環境資訊,並能夠做到更精準的導航控制。

另外,還可實現更好的感知。一是地圖能明確ROI(region of interest),降低計算量,得到更為準確障礙物結果;二是運用地圖資料修正錯誤的感知結果,例如用地圖資料修正不佳地車道線檢測結果。

第三類是有高精地圖的高速公路匝道。

從上圖的左側圖中可以看出,匝道地方有大量高架橋,高架橋形成的遮擋會干擾GPS訊號,造成GPS位置的跳變。從右側的圖中可以看到,匝道道路的曲率一般較大,對車道線的感知構成很大挑戰。曾有報道稱,Tesla車輛在匝道出現問題,比如撞上護欄。

所以,在車道線和GPS定位的可靠性較低的情況下,需要有一種更可靠的定位方式。比如採用視覺特徵的定位地圖來解決匝道問題,具體是將視覺定位、車道線定位、GPS/IMU融合在一起,得到較穩定的定位結果,從而解決匝道定位問題。

高速公路除外,面向“最後一公里”的智慧代客泊車,同樣是禾多科技聚焦的另一自動駕駛應用場景。

現如今,常見的低速L4級方案多用於泊車、接駁和運輸場景。其中的技術解決方案都是在車端安裝大量的感測器,並通過車端演算法來解決車輛定位和感知問題。然而,量產化的方案對車輛上的感測器有嚴格的要求,對感測器的成本和計算單元都有所限制。

基於此限制,禾多科技提出了車端與場端結合的方案,通過降低車端感測器配置,將大量的計算轉移到智慧場端,從而滿足量產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