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機器學習-監督學習&&無監督學習

機器學習-監督學習&&無監督學習

監督學習(supervised learning)

通過已有的訓練樣本(即已知資料以及其對應的輸出)來訓練,從而得到一個最優模型,再利用這個模型將所有新的資料樣本對映為相應的輸出結果,對輸出結果進行簡單的判斷從而實現分類的目的,那麼這個最優模型也就具有了對未知資料進行分類的能力。在社會中,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大人教授這是鳥啊,那是豬啊,這個是西瓜、南瓜,這個可以吃、那個不能吃啊之類的,我們眼裡見到的這些景物食物就是機器學習中的輸入,大人們告訴我們的結果就是輸出,久而久之,當我們見的多了,大人們說的多了,我們腦中就會形成一個抽象的模型,下次在沒有大人提醒的時候看見別墅或者洋樓,我們也能辨別出來這是房子,不能吃,房子本身也不能飛等資訊。上學的時候,老師教認字、數學公式啊、英語單詞等等,我們在下次碰到的時候,也能區分開並識別它們。這就是監督學習,它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


無監督學習(unsupervised learning)

我們事先沒有任何訓練資料樣本,需要直接對資料進行建模。比如我們去參觀一個畫展,我們對藝術一無所知,但是欣賞完很多幅作品之後,我們面對一幅新的作品之後,至少可以知道這幅作品是什麼派別的吧,比如更抽象一些還是更寫實一點,雖然不能很清楚的瞭解這幅畫的含義,但是至少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哪一類。再比如我們在電影院看電影,對於之前沒有學過相關電影藝術知識的我們,可能不知道什麼是一部好電影,什麼是一部不好的電影,可是在觀看了很多部電影之後,我們腦中對電影就有了一個潛在的認識,當我們再次坐在電影院認真觀看新上映的電影時,腦中就會對這部電影產生一個評價:怎麼這電影這麼不好啊,整個故事線是混亂的,一點也不清晰,比我之前看過的那些電影差遠了,人物的性格也沒有表現出來,關鍵是電影主題還搞偏了;哎呀,這個電影拍得確實好啊,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都很鮮明,而且場景很逼真,主角的實力表演加上他與生俱來的憂鬱眼神一下把人物演活了。

再給大家舉一個無監督學習的例子。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打獵吃肉,他們本身之前是沒有經驗而言的,當有人用很粗的石頭去割動物的皮的時候,發現很難把皮隔開,但是又有人用很薄的石頭去割,發現比別人更加容易的隔開動物的毛皮,於是,第二天、第三天、……,他們就知道了需要尋找比較薄的石頭片來割。這些就是無監督學習的思想,外界沒有經驗和訓練資料樣本提供給它們,完全靠自己摸索。

無監督學習裡典型的例子就是聚類了。聚類的目的在於把相似的東西聚在一起,而我們並不關心這一類是什麼。因此,一個聚類演算法通常只需要知道如何計算相似度就可以開始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