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在“吐槽大會”,看站在風口的騰訊微保過去一年 | 一點財經

在“吐槽大會”,看站在風口的騰訊微保過去一年 | 一點財經

“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

每週日,一位“話題名人”出鏡作為“主咖”,N多人作為節目嘉賓進行吐槽……

這是騰訊視訊的《吐槽大會》,如今它來到了第三季,已經由小眾走向大眾。

在越來越習慣吐槽與被吐槽的網路時代,這樣的吐槽正在很多領域上演。

近日,微保站上了“主咖”位,接受了來自國華人壽、泰康線上、平安養老險等保險大咖們的吐槽。

當傳統的保險公司與有著網際網路基因的微保相遇,將會發生什麼樣的碰撞?

“折磨了我們一年”、“強迫症”、“挺能折騰的”、“改吐了”、“朝令夕改”……

在微保合作伙伴的這些吐槽裡,保險與網際網路,來自兩個“朝代”的事物融合到一起,一個混雜著碰撞與衝突、討論與融合的代際合作展現在眼前。

01|“吐槽”裡的微保

在最新一期的《吐槽大會》上,經常被網友吐槽“拍爛片”的王晶,終於站上了被吐槽的C位。

這個喜劇脫口秀節目,如今已來到了第三季第四期,播放量已有近10億,遠超一二季全季。

長於網際網路的80、90、00後們,一改老輩們的“含蓄”、“客氣”,早已習慣了直言快語地吐槽與被吐槽。

此後,這些吐槽與被吐槽更是被凝結在騰訊視訊的《吐槽大會》中。

11月22日,感恩節,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秉承騰訊“社交”基因的微保,也給自己開了次吐槽大會,吐槽嘉賓就是它的合作伙伴們。

“他們這幫人(微保團隊)都是完美主義者。實際上,我感覺更像強迫症”,一路把國華人壽發展起來的國華人壽總裁付永進最先開“噴”。

在與微保合作的過程中,想網際網路化的他收起了西裝、行李箱,穿起了夾克,背起了雙肩包。

當然,這樣表面的變化遠遠不夠,曾經有良好作息的他現在每天24小時待機,隨時準備應對來自微保團隊各種各樣“苛刻”的要求。

比如,在對疾病狀態定義時,不能像原來那麼專業、晦澀,按照微保的標準,需要讓小白使用者也能看懂,有的使用者弄不懂面癱算不算癱瘓,那麼條款中就要特意強調“面癱不是癱瘓”。

比如,網際網路講求快、極簡,所以普遍會做意外險、健康險,而微保要做非常複雜的壽險。

哪怕好不容易做成了,也要“考慮網際網路使用者的特點,月繳”。

這就是今年5月,他們與微保合作推出的“孝親保”。

當前,國內定期壽險保單市場佔比不到1%,但是考慮到年輕人猝死概率高,以及子女猝死給父母帶來的養老保障難題,微保認為有必要研發一款解決這一問題的產品。

它是市面上首款兼顧子女和父母兩代人壽險和養老保障的定壽保險產品,如果被保險人在保險期內身故,其父母除了可領取慰問金外,60週歲後還可每月領取贍養金——不得不說,這是瞭解年輕人以及他們職業狀況的微保,才能想到的一款產品。

國華人壽將運用其在網際網路渠道開發與銷售養老產品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而微保則充分發揮騰訊“網際網路+”連線優勢,向國華人壽輸出連線、資料、安全、場景等能力, 為使用者推出更加簡單、普惠的壽險產品。

這款產品上市後,一時間引起轟動。

“我們董事長都感覺到很興奮,天天打電話問‘今天微保賣了多少’”,付永進說。“你把很多東西搞複雜了,保障的人是增加了,但轉化率確實是低了,都讓利給使用者了”,這是做保險的付永進對微保的核心“吐槽”之一。

不過,這些吐槽體現的也正是微保這個騰訊旗下保險平臺不同於傳統保險公司,乃至不同於其他網際網路保險的地方。

本來就是網際網路保險的泰康線上,在與微保合作後,也“不勝其擾”。

“我們的IT團隊、運營團隊確實領教了微保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泰康集團副總裁劉大為說,“我們的條款改了46次,IT和運營夥伴們都說‘別再改了,我們快要改吐了’”

眾所周知,在中國網際網路領域,騰訊的基因是產品觀,無論是早期的QQ還是後來的微信,無一不有它的影子。

而現在,當騰訊產品觀來到了環節、條款、問題多多的保險行業,其“苛刻”程度可想而知。

02|騰訊的網際網路金融王牌

去年11月2日,微保正式上線。

當時,第一款產品正是與泰康線上合作的“微醫保·醫療險”,百元保費就能獲得數百萬保額,覆蓋百種重疾,可報銷社保外醫療費,理賠後仍能續保等等。

在它之前,作為金融行業的一大細分領域,騰訊早已在保險上有所動作。

2013年,騰訊參與發起成立了眾安保險;之後,又參與發起設立和泰人壽,以15%股份位居第二大股東;2017年1月,與英傑華集團、高瓴資本達成協議,共同持有香港英傑華人壽,其佔股20%。

與之前的參股入股方式不同,“微保”代表了騰訊在保險領域的更大野心。

騰訊在最近公佈的三季報中提到:“憑藉騰訊的大型支付平臺及核心技術,騰訊將金融科技服務擴充套件至財富管理、小微貸款及保險領域。”

而微保正是騰訊入局網際網路保險領域的重要介質,在其“全面擁抱產業網際網路”的新戰略中,成為騰訊在保險行業的一張“王牌”。

以與微保合作了首款產品“微醫保”的泰康線上為例。

與之合作後,劉大為說,他們也感覺“如果客戶覺得哪裡不好,一定是我們做得不對”。

而且,往往“上午定的事情,下午就可以變;今天定的事情,明天就要上線”,比如有人今天問質子重離子治療費可不可以報銷,結果兩天後就實現了。

最開始,網際網路保險大熱,很大原因在於網際網路給傳統的保險企業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銷售渠道。

在渠道之外,網際網路給保險行業帶來的改變還有意外險、健康險這些原來作為長期搭配的險種,被單獨提取出來實現了標準化銷售。

同時,國內的網際網路保險平臺大多數採用的是大賣場形式,賣的是標準化、大而化之的產品,一個險種下可以看到多個保險公司的十幾甚至幾十種產品,而這些產品間大同小異,使用者難以分辨和抉擇。

此時,騰訊這個瞭解使用者、有著大量完整使用者畫像的平臺就可以發揮作用了。

從使用者體驗和需求出發,瞭解使用者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產品,從每個險種中選擇2、3個產品,簡化條款,加大保障範圍,增強理賠跟進,這就是微保的“嚴選”模式。

▲|微保CEO劉家明

據微保CEO劉家明介紹,在“嚴選+定製”路線下,微保每款產品從設計到上線平均迭代6-8次,並反覆打磨1.5-2個月。

這意味著它充當的不僅僅是銷售平臺和流量平臺,而是更深入地介入保險產品的前端設計、核保,後端的服務、理賠上。

而事實證明,乘著小程式爆發的春風,微保拓寬了騰訊的網際網路保險之路。據第三方資料平臺截至2018年9月資料顯示,發展一年,微保小程式月活使用者近2000萬,連續半年位居保險類小程式排名第一位。

“他們進化太快了。雖然他們成立才一年,但卻做了那麼多事,我覺得跟不上他們的節奏。”付永進曾感嘆道。

當然,騰訊給保險行業帶來的影響遠不止於產品。

03|重新定義保險

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誕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具有現代意義的保險單,承保從法國阿爾茲運到義大利比薩的一批貨物。

1969年,誕生於美國的阿帕網成為網際網路發展的起點,而網際網路進入中國到了1987年,那一年,錢天白教授發出了一封“越過長城,通向世界”的電子郵件。

在中國,網際網路與保險之間隔了600多年,雙方開始走到一起也幾乎到了21世紀,深度融合於2012年,2016年保監會公佈的《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才真正給“網際網路保險”做出規範的定義。

明洪武年間的古董,哪怕後世修復,也不可避免地透露出歲月的痕跡。與網際網路差著600年光陰的保險,要跨越歲月的鴻溝也同樣不易。

正如微保總經理兼營運長謝邦傑所說,網際網路保險需要解決的代溝不是世代之間的代溝,而是朝代之間的。

在微保看來,儘管我國保險行業發展迅速,但國民保險意識仍普遍不足,國民保障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傳統保險的複雜性、嚴肅性導致使用者主動了解保險的意願較低,大部分網民對保險知之甚少,更不願主動談及。

一端是巨大的需求,一端是現實差異;一端連線著億萬使用者,一端連線著險企:中間,正是微保發揮作用的空間。

平安養老險副總經理何方,也參與了微保此次的吐槽大會。

據他介紹,在微保成立之初,是平安養老主動飛到深圳尋求合作,畢竟,“網際網路保險的特點就是海量使用者、高頻購買,在這個市場上,沒有比微保再大的平臺”。

通過微保,平安養老可以把簡單、相對全面又便宜的保障產品,賣給以往傳統渠道無法觸達的客戶,何方補充道。

平安養老曾與微保合作推出了“全民保”,其70%的使用者為25~35歲的都市打拼一族,集中分佈在一二線城市剛畢業的打工族和低保群體,包括工廠藍領、私營小店主、網約車司機、外賣小哥、快遞員、建築工人等。

在發展普惠金融的現在,背靠微信的微保優勢明顯。

如今,上到80歲的老人,下到剛成年的年輕人,微信成為普及率最高的平臺。

通過微保的“定製”,其與保險公司合作的產品也極大地拓展了使用者覆蓋範圍。

資料顯示,雖然很多80、90後已經是網購高手,但很多人此前並沒有買過保險。

而在微信上,68%的使用者與微保一見鍾情“秒”下單,其他使用者平均看產品2.9次後購買;簡單的購買路徑,使得微保最大的投保使用者年齡高達80歲。

在將使用者群體擴大的同時,微保也在更深刻地影響保險行業,更新保險行業的傳統理念。

中華保險是經國務院特批成立的第二家保險公司,曾“躲在政府後頭”,通過農險等服務了1億多使用者。

但是,這些客戶,正如中華聯合保險董事長梅孝峰所說,“看得見,但找不到”。

“與微保合作的目的還在於希望利用騰訊的網際網路、高科技、大資料、雲端計算等為我們提供創新,為企業注入一點活力”,梅孝峰表示。

而騰訊也正將自己更多的網際網路基因注入保險行業,使其更富活力。

比如社交新玩法上,微保方面披露的資料顯示,百萬級使用者在微保平臺進行風險評測,投保率提升了2倍;大部分微保使用者願意將產品分享給朋友,收到朋友推薦的醫療險後購買機率提升了2.5倍。

04|結語

網際網路保險還正在不斷成長中,它要解決的問題很單純,就是普惠剛需的保障。

如其他行業一樣,網際網路保險行業也經歷了從一開始的“替代”、“顛覆”,到現在的“賦能”、“合作”的過程。

當這些網際網路巨頭不站在保險行業對立面而是背後的時候,整個行業的革新將加速推進。

來源:一點財經(yidiancaijing)

作者:邱   韻

編輯:劉   煜

封面:陸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