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央行的央行:數字貨幣價格與監管行動密切相關

央行的央行:數字貨幣價格與監管行動密切相關

作者 | 劉  灣;來源 | 小蔥APP

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報告指出,涉及加密貨幣專門法的新聞釋出可能令市場顯著走強,而有關反洗錢、打擊資助恐怖主義的監管事件則易引發投資者的悲觀情緒。

儘管加密市場目前仍普遍缺乏有效監管,但加密貨幣對於監管資訊的敏感度卻遠遠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

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季度報告探討了加密貨幣估值、交易量與使用者群與監管事件的相關度,並通過迴歸分析工具表明,監管行動以及有關潛在監管行動的新聞可能會對加密貨幣市場產生強烈影響。

在實證研究中,BIS首席經濟學家Raphael Auer的團隊利用事件研究方法,對路透社自2015年初至2018年六月底的所有新聞報道進行統計,總共包括151項監管新聞事件。初步評估監管行動及其資訊傳播通常以何種方式影響加密市場,主要發現如下。

首先,市場對有關加密貨幣法律地位的新聞事件反應最為強烈。除對應用於金融交易的禁令外,將加密貨幣交易置於證券市場法律框架下、抑或加密貨幣不被視為“貨幣”等新聞訊息也對市場造成消極影響;但涉及加密貨幣、ICO等領域的專門法出臺,則成為明顯的強勢訊號。

其次,有關反洗錢/打擊資助恐怖主義(AML/CFT)的監管新聞措施和對加密貨幣與受監管金融體系互操作性的限制,對加密貨幣市場產生了不利影響。

再次,當局非特定的一般性警告、及關於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發行可能性的新聞對市場沒有影響。

最後,各個司法管轄區有時會出現較大的價格差異,這表明了市場細分的存在。

分析指出,現階段存在著一定適用新法的餘地。監管事件對加密市場來說並不一定是壞訊息,加密貨幣的價格反應也傾向於獲得一種“清晰明確的法律地位”,同時期望監管措施適當放寬。

具體評估監管事件對比特幣價格影響可發現,有利事件發生前120分鐘內回報率為0.33%,事件報道中的24小時“視窗期”則為1.52%;不利事件的回報率分別下降0.32%和3.12%。在新聞釋出前,資訊通過其他渠道流動,是以已經對比特幣價格產生影響。

迴歸分析

為進一步證實加密貨幣對監管新聞事件的價格反應,Auer團隊建立了如下回歸。

其中,P是比特幣的價格,Rt是日期t中每個新聞事件的監管分數(如果沒有事件,則為0)。因此,在迴歸中,我們還包括沒有監管新聞的日子來控制價格(或其他因變數)的“常規”變動。

同時,有關加密貨幣法律地位的新聞被編碼為:

對於有利的新聞事件,Rt取值+1,例如,當宣佈特定的加密貨幣監管框架或新聞表明加密貨幣不被視為“證券”時,並且每當新聞表明禁止時,Rt取值-1,譬如加密貨幣不被視為貨幣,或者它們將被視為證券。這種編碼方案意味著Rt取為正值是加密貨幣的有利事件。

結果證實,每個類別的事件具有經濟和統計意義上顯著的影響,但當聯合估計時係數的大小几乎沒有變化。同時,迴歸結果表明,對於加密貨幣法律地位的新聞影響最大,其他兩個類別的新聞雖然在統計意義上具有顯著作用,但幾乎不會引起市場反應。

結論

眾所周知,如今的加密市場仍然是草莽的。那麼,為何監管事件釋出會對加密貨幣的價格有如此深刻的影響?

一種解釋是,加密市場交易依賴於受監管的大型機構,加密錢包等第三方中介也參與交易過程的中轉,它們同樣受到國家法規的管控。此外,國際市場細分也使跨境套利成為可能,一個例子是所謂的“泡菜溢價”,即韓國比特幣的價格經常超過美國的價格,有時超過50%。同樣,中國當局關於加密貨幣監管的新聞有時導致與美國市場相比的價格差異。

國際清算銀行報告表明,監管行動以及有關潛在監管行動的新聞確實可能對加密貨幣市場產生強烈影響,至少在估值和交易量方面如此。未來,各國在監管行動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當局需要從法律和證券市場的角度闡明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活動,並根據經濟目的而不是技術目的加以實現。同時,國家監管機構之間的界限可能需要重新劃分,以釐清權責歸屬。

其次,儘管市場目前在某種程度上是分割的,但監管事件仍可能引發跨境溢位效應。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效果,避免“漏網之魚”的存在,加密貨幣也應採用國際一致的方法。

最後,在市場發展的現階段,加密貨幣似乎並不存在影響巨集觀經濟與金融穩定性的問題,但新型加密產品,如加密資金、加密衍生資產等則與金融系統建立了額外的聯絡。在加密市場中喪失公眾信任可能會導致對更廣泛的金融體系及其監管機構的不信任,故而,仍需要對加密行業的發展加強管控,對潛在的威脅保持警惕。

閱讀原文

溫馨提示

①以上資料均來源51BB8財經

②行情資訊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

請注意防範風險,謹慎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