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七、結構型模式----介面卡模式

七、結構型模式----介面卡模式

一、介面卡模式

介面卡模式將某個類的介面轉換成客戶端期望的另一個介面表示,目的是消除由於介面不匹配所造成的類的相容性問題。主要分為三類:

  • 類的介面卡模式
  • 物件的介面卡模式
  • 介面的介面卡模式

二、類的介面卡模式

核心思想就是:有一個Source類,擁有一個方法,待適配,目標介面是Targetable,通過Adapter類,將Source的功能擴充套件到Targetable裡。

public class Source {
 
	public void method1() {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original method!");
	}
}

public interface Targetable {
 
	/* 與原類中的方法相同 */
	public void method1();
 
	/* 新類的方法 */
	public void method2();
}

Adapter類繼承Source類,實現Targetable介面: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Source implements Target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the targetable method!");
	}
}

測試類:

public class Adapt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argetable target = new Adapter();
		target.method1();
		target.method2();
	}
}

輸出:

this is original method!
           this is the targetable method!

這樣Targetable介面的實現類就具有了Source類的功能。

三、物件的介面卡模式

基本思路和類的介面卡模式相同,只是將Adapter類作修改,這次不繼承Source類,而是持有Source類的例項,以達到解決相容性的問題。

只需要修改Adapter類的原始碼即可:

public class Wrapper implements Targetable {
 
	private Source source;
	
	public Wrapper(Source source){
		super();
		this.source = sour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the targetable method!");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1() {
		source.method1();
	}
}

測試類:

public class Adapt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urce source = new Source();
		Targetable target = new Wrapper(source);
		target.method1();
		target.method2();
	}
}

四、介面介面卡

介面的介面卡是這樣的:有時我們寫的一個介面中有多個抽象方法,當我們寫該介面的實現類時,必須實現該介面的所有方法,這明顯有時比較浪費,因為並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我們需要的,有時只需要某一些,此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引入了介面的介面卡模式,藉助於一個抽象類,該抽象類實現了該介面,實現了所有的方法,而我們不和原始的介面打交道,只和該抽象類取得聯絡,所以我們寫一個類,繼承該抽象類,重寫我們需要的方法就行。

這個很好理解,在實際開發中,我們也常會遇到這種介面中定義了太多的方法,以致於有時我們在一些實現類中並不是都需要。

public interface Sourceable {
	
	public void method1();
	public void method2();
}

public abstract class Wrapper2 implements Sourceable{
	
	public void method1(){}
	public void method2(){}
}

使用介面:

public class SourceSub1 extends Wrapper2 {
	public void method1(){
		System.out.println("the sourceable interface's first Sub1!");
	}
}

public class SourceSub2 extends Wrapper2 {
	public void method2(){
		System.out.println("the sourceable interface's second Sub2!");
	}
}

測試類:

public class Wrapp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urceable source1 = new SourceSub1();
		Sourceable source2 = new SourceSub2();
		
		source1.method1();
		source1.method2();
		source2.method1();
		source2.method2();
	}
}

五、總結

總結一下三種介面卡模式的應用場景:

類的介面卡模式:當希望將一個類轉換成滿足另一個新介面的類時,可以使用類的介面卡模式,建立一個新類,繼承原有的類,實現新的介面即可。

物件的介面卡模式:當希望將一個物件轉換成滿足另一個新介面的物件時,可以建立一個Wrapper類,持有原類的一個例項,在Wrapper類的方法中,呼叫例項的方法就行。

介面的介面卡模式:當不希望實現一個介面中所有的方法時,可以建立一個抽象類Wrapper,實現所有方法,我們寫別的類的時候,繼承抽象類即可。

介面卡—在朋友聚會上碰到了一個美女Sarah,從香港來的,可我不會說粵語,她不會說普通話,只好求助於我的朋友kent了,他作為我和Sarah之間的Adapter,讓我和Sarah可以相互交談了。

介面卡(變壓器)模式:把一個類的介面變換成客戶端所期待的另一種介面,從而使原本因介面原因不匹配而無法一起工作的兩個類能夠一起工作。適配類可以根據引數返還一個合適的例項給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