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申不害之術,一種官僚制度

申不害之術,一種官僚制度

申不害(約?-前337年),亦稱申子,戰國時期鄭國人,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以“術”著稱於世。鄭國是法家的故鄉之一,子產、鄧析等都屬法學大家,申不害受法家思想影響較深,同時,與當時很多法家一樣,申不害也深受道家無為而治理想薰陶。申不害曾做過鄭國的小官,但鄭國本來就是小國,子產去世後,國勢式微,前375年,大約在申不害20-30歲的時候,鄭國為韓國所滅,申不害從此成為了韓國人,據說鄭國戰敗後,申不害成為了奴隸,但至少剛淪為亡國奴的時候,地位卑賤是肯定的。後來,憑藉自己的努力和才學,逐漸地又在韓國混出了點名堂,成為一名低階官員。

在兼併戰爭不斷的戰國時期,韓國並不算大國,在戰國七雄之中是最小和最弱的。尤其它的近鄰魏國和韓國向來不和,區域性衝突不斷,同是三晉之一的魏國經過李悝變法,國力大增。韓昭侯四年(前354年),魏國出兵伐韓,面對重兵壓境的嚴重局面,韓昭侯及眾大臣束手無策。危急關頭,申不害審時度勢,建議韓昭侯執圭(古時臣下朝見天子時所執的一種玉器)去見魏惠王,表示敬畏之意。魏惠王果然十分高興,立即下令撤兵,並與韓國約為友邦。申不害亦由此令韓昭侯刮目相看,逐步成為韓昭侯的重要謀臣,得以在處理國家事務上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幹。

公元前353年,魏國又起兵伐趙,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成侯派人向齊國和韓國求援,韓昭侯詢問申不害應如何應對。滑頭的申不害擔心自己的意見萬一不合國君心意,不僅於事無補還可能*燒身,便回答說:這是關係國家安危的大事,讓我考慮成熟再答覆您吧!隨後,申不害遊說韓國能言善辯的名臣趙卓和韓晁,鼓動他們分別向韓昭侯進言,一個主張出兵救趙,一個反對出兵救趙,申不害則暗中觀察、揣摩韓昭侯的心思。看到韓昭侯傾向於出兵,便進諫說應當聯合齊國,伐魏救趙。韓昭侯果然很高興,與齊國一起發兵討魏,迫使魏軍回師自救,從而解了趙國之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

韓昭侯是個胸有大志的人,也想做一番事業的,曾進行過改革,但由於沒有得力的助手,改革不徹底,政治上造成一些混亂。一些貴族官吏便乘機欺上瞞下,各自為政,導致吏治腐 敗,國弱民貧。面對近鄰魏國經過李悝變法,國力大增,韓昭侯很是羨慕,從申不害處理外交事務的卓越表現及其獨到的見解,發現這位昔日的俘虜原來是難得的治國人才,於是便力排眾議,於公元前351年,破格拜申不害為相,以求變革圖強。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申不害的治國思想以“術”著稱,據說申不害的思想深受慎到的影響,也很重視勢和法,但他認為僅此還遠遠不夠,君主有了勢,定了法,其地位還不是穩固的,必須有術,不然勢與法就會變得威嚴而不受用,刻板而不通達。如果以術來聯通勢與法,就如虎添翼,無論動靜,都會使臣下懾服。

申不害的治國之術,具有明顯的道家學派影響,強調君主要無為而治。君主好像一個趕馬車的,他不必也不可替他的馬拉車,只要坐在車上發號施令。申不害說,善於作君主的人什麼事情都叫臣下辦了,他同臣下比較起來,好像是“愚”,沒有什麼能力,其實他的“愚”正是他的智,君主去除個人作為的“無為”,才能聽取臣下的意見,集思廣議把事情做好。其實臣下的有事,都是替他辦事。臣下的有為,都是為他而為。

但是,無為的君主必須有辦法控制和指揮臣子們做事,否則就是真的愚蠢了。為此,申不害給君主們開出了藥方,這個處方的名字就叫“術”,那麼什麼是“術”?申不害的著作已經遺失,我們無法知道他的原始表述,不過好在後來的韓非子繼承發揚了申不害的“術”,從韓非子的論述中我們大概可以知道申不害的“術”究竟為何物。《韓非子·定法》對術做了這樣的解釋:“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生殺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意思是說,所謂術,就是根據才能授予官職,明確各自的職責並加以考核,這樣君主就可以操生殺之柄,督促群臣竭盡所能努力工作。這裡主要是講的管理方法,或者說類似於我們今天的行政機構改革工作,論述的實際上是一種官僚制度。

申不害一個著名的主張是“明主治吏不治民”,他在韓國變法改革,第一步就是根據才能授予官職整頓吏治。在韓昭侯的支援下,首先向挾封地自重的俠氏、公釐和段氏三大強族開刀,果斷收回其特權,推毀其城堡,清理其府庫財富充盈國庫,這不但穩固了韓國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韓國實力大增。與此同時,大力整頓官吏隊伍,“見功而與賞,因能而授官”。史書上記載了這樣兩件事,很能反映申不害的賞罰有度,因能授官的主張。韓昭候從來不輕易無故獎賞自己的下屬,他經常讓左右的侍從將他的破褲子收藏保管起來。侍從有時就抱怨說你真小氣,賞賜給我們不就得了。韓昭候說:“英明的君主珍惜他的皺眉和歡笑。皺眉時必定是不滿意某人而皺眉,歡笑時必定是為了嘉許別人而歡笑。一條破褲子跟皺眉和歡笑一樣,不能無故賞賜給人,要賞賜給對國家有功的人。”另一件事說的是申不害走後門的事,有一天申不害私下請求韓昭侯給自己的堂兄封一個官職,韓昭侯不同意,申不害面露怨色。韓昭侯說:“這可是從你哪裡學到的治國之術啊!你常教寡人要按功勞能力大小授以官職等級,如今又無故請求為你的兄弟封官,我是答應你的請求而拋棄你的學說呢?還是推行你的主張而拒絕你的請求呢?”申不害慌忙請罪,對韓昭侯說:“君王真是賢明君主,請您懲罰我吧!”對申不害走後門這件事,史家歷來多有微詞,有說其虛偽投機的;亦有說其推行“法治”不堅決的,但從申不害重“術”和當時複雜的社會背景來考察,也許這是他對韓昭侯的一次試探,正是韓昭侯對走後門的嚴正態度,使申不害堅定了助其變法革新的決心。

整頓吏治的同時,申不害對韓國的組織機構進行了改革,也就是所謂的“循名而責實”的工作。循名責實實際包括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明確各個職位的職責範圍,避免職能不清和職能交叉;二是根據你的職位確定你的權力,按照職位職責考核工作成效。按現在的話來說建立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申不害認為,你有你的職守,你的職責就是幹好本職工作,超越職守就是越權,就是違法。他的職守類似我們今天說的管轄權,我們現在的管轄權分為級別管轄、地域管轄、部門管轄,估計申不害當時也有這樣的一套制度,界定每個層級、每個部門、每個區域的職權範圍。韓昭侯對於申不害的這套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貫徹的最為徹底,有一次,韓昭侯喝醉酒後睡著了,他手下的官吏典冠(管帽子的職員)擔心他著涼,便找掌管衣物的職員典衣要了一件衣服,蓋在韓昭侯身上。韓昭侯睡醒後,他感到睡得很舒服,發現不知是誰還給他蓋了一件衣服,就問身邊的侍從說:“是誰替我蓋的衣服?”侍從回答說:“是典冠。”韓昭侯一聽,臉立即沉了下來。他把典冠找來,問道:“是你給我蓋的衣服嗎?”典冠很高興地說:“是的。”韓昭侯又問:“衣服是從哪兒拿來的?”典冠回答說:“從典衣那裡取來的。”韓昭侯又派人把典衣找來,問道:“衣服是你給他的嗎?”典衣回答說:“是的。”韓昭侯嚴厲地批評典衣和典冠道:“你們兩人今天都犯了大錯,知道嗎?”典冠、典衣兩個人面面相覷,還沒完全明白是怎麼回事。韓昭侯指著他們說:“典冠你不是寡人身邊的侍從,你為何擅自離開崗位來幹自己職權範圍以外的事呢?而典衣你作為掌管衣物的官員,怎麼能隨便利用職權將衣服給別人呢?你這種行為是明顯的失職。今天,你們一個越權,一個失職,如果大家都像你們這樣隨心所欲,各行其是,整個朝廷不是亂了套嗎?因此,必須重罰你們,讓你們接受教訓,也好讓大家都引以為戒。”於是韓昭侯把典冠典衣二人一起降了職。今天看來韓昭侯的做法好象有點過分,太官僚主義,不近情理,但凡事有利就有弊,他的做法要不是沒有道理,只是把帽子和衣服分別由兩個人來管的職位設定好象不合理,但即使是我們今天的機構設定也比當時好不了多少,很多時候是一個部門管帽子,一個部門管上衣,一個部門管褲子,一個部門管鞋和襪子,手套、腰帶、領帶.......等也許都由不同的部門的管理,看看新聞裡每部署一項工作有多少部門參加就知道了。

申不害通過強化吏治,推行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有效提高了國家政權的行政效率,使韓國顯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局面。隨後,他又向韓昭侯建議整肅軍兵,並主動請命,自任韓國上將軍,將貴族私家親兵收編為國家軍隊,與原有國家軍隊混編,進行嚴酷的軍事訓練,使韓國的戰鬥力大為提高。他還重視和鼓勵發展手工業,特別是兵器製造。所以戰國時代,韓國冶鑄業是比較發達的,當時就有“天下之寶劍韓為眾”、“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的說法。

因任授官,循名責實是申不害之術的主要內容,但並不是全部。他的術分兩類,一類是前面提到的因任授官,循名責實,也叫陽術;另一類是搞陰謀,耍手腕,弄權術,又稱陰術。春秋戰國時,臣下弒君,釀成習氣。現實告訴申不害,人君的主要威脅不是來自民眾或敵國;而是來自大臣。所以他一再告誡韓昭侯,對君臣關係要有清醒的認識,那就是不相信所有的大臣。韓昭侯也經常用申不害教他的權術考察身邊人,有一天,韓昭侯剪指甲,假裝丟了一塊指甲,其實握在他手裡,催著左右的人去找,其中的一個人為了掏韓昭侯的歡心,就剪了一塊自己的指甲獻給他,韓昭侯就是通過這個方法來了解身邊的人是誠實還是虛偽。還有個故事說的是,有一日,韓昭候問到下邊地方私訪的官員見到了什麼情況,這位官員說在南城門外麥地裡有一頭小黃牛在啃麥苗。韓昭侯立即下令各級官員下去檢查並彙報牛、羊踐踏麥苗情況。官員們趕緊下去檢查,彙報牛、羊啃麥苗情況。但是,都沒有發現南城門外麥地裡有啃麥苗的小黃牛。韓昭候說沒有檢查好要求下去重新檢查。官員們二次下去檢查,才發現南門外麥地裡的小黃牛。因此,官員們認為韓昭侯能明察一切,都不敢胡作非為了。

申不害任韓國的丞相達15年,直到去世,運用他的陽術和陰術,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記說,申不害在世的時候,國富兵強,沒有敢侵略韓國的。韓國雖然處於強國的包圍之中,卻能相安無事,成為與齊、楚、燕、趙、魏、秦並列的戰國七雄之一。不過史記說的也不太準確,申不害在世時,韓國還是遭到過入侵的,公元前342年,魏國派大將龐涓率領兵馬*韓國,直逼韓國都城,申不害親自在城樓上指揮作戰,仗打的很激烈,韓國損失慘重。韓昭侯急忙派使臣向齊國求援,齊國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大軍伐魏救韓,在馬陵道大敗魏軍,射殺龐涓,才保護了韓國安全。據說這一仗對韓國的影響很大,傷了元氣,也使得申不害的改革程序受阻,很多措施沒有推行下去。5年之後,申不害去世,後繼無人,韓國的改革基本上中斷。韓昭侯此時也變得怠惰,疏於朝政,在國都修築高大的城門,一直到死,再也沒出城門一步。韓國的國勢又衰弱下去,再次成為任人欺凌的國家。能夠果斷地任用申不害變法,韓昭侯應該是個有作為的君主,可惜不能善終,應了一句古話,善始者眾,善終者寡。

韓國的變法雖然沒有能夠善始善終,但申不害的政績和關於術的論述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影響。申不害研究術,有正面的領導控制方法,也有陰謀詭計。只是今天很多人一說到術,就想當然地認為是見不得人的勾當,其實申不害的術主流是好的,如果只知道搞陰謀詭計,斷然不會成為法家三大流派之一的開山鼻祖,他的術是關於官僚組織制度的開拓性研究,即使在今天申不害的術對我們也是有啟迪和借鑑作用的。現在看來,在那麼早的歷史階段就產生了明確的關於官僚制的理論,不能不說是世界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正是這種官僚體制,使得中國很早擺脫了封建制的束縛(不少學者認為中國自秦朝之後,就不能稱之為封建社會,而應稱之為官僚制或士人社會),在兩千多年中一直保持高效和活力,並在文明方面遙遙領先於西方。西方的學者也承認,他們的希臘-羅馬政治思想體系中沒有申不害關於官僚制論述的對應物,他們的文官制度和官僚體制更多地勢參照中國的經驗。西方直到20世紀初德國社會學家韋伯才對官僚組織這一科層制度進行了深入的學理研究,韋伯曾論述過官僚制度一般具備的條件:①有強大的中央集權。②有較為完備的法律制度作為辦事的依據。③有經過專門培訓,通過公平競爭、擇優任用,以辦理公務為職業,靠工資為生的公務人員。④有維持國家開支的經費。⑤有層層授權,下級對上級負責的科層組織。⑥公務人員有按照法規自由支配的強制手段和自由處理的權力。⑦公務人員的職位有一定任期。⑧公事與私事、辦公室與私人住宅、公產與私產有明確區分。⑨機構內部有固定的辦公機關與檔案資料等。韋伯認為官僚制是“合理社會制度”的同義語,是各國行政機構的當然組織模式。韋伯說,中國的官僚制度政府自始自終都只是一種“父系世襲官僚制”,不代表官僚制的理想型別。然而,不管申不害的論述的細節如何的粗疏,但在觀念上申不害的官僚制組織模式和韋伯的現代官僚制沒什麼兩樣。而所謂的“父系世襲官僚制”只是因為後來儒家思想的影響所致,再者也受時代的限制,技術手段對於官僚制度有直接的影響。儘管現在關於公共管理的理論很多,但各國的行政機構的組織原則依然沒有脫離申不害和韋伯所論述的官僚制。雖然隨著官僚制度的發展,也暴露出種種弊端,如滋生官僚主義、出現享有某種特權的階層等,引起了社會公眾越來越多的批評、關注。但是,官僚制度適應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和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需要,為行政活動,為管理者行使權力提供了正式的規則,因而對提高行政效率,實現行政目標有積極的意義。我們的行政體制改革之路還很長,我們不僅要看韋伯說過什麼,也需要看看我們先賢說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