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工程經濟學 第2章 工程經濟評價基本要素

工程經濟學 第2章 工程經濟評價基本要素

2.1 經濟效果

2.1.1 經濟效果的概念

  • 經濟效果=勞動耗費/勞動成果(大於1虧損,小於1收益)

3個注意點

一:對經濟效果本質特徵的錯誤理解:

  • 1.將數量(產量,產值)的多少視為經濟效果
  • 2.把快和速度視為經濟效果(好是首要的,快只是其次)
  • 3.企業利潤就是經濟效果

二:經濟效果概念中的產出是指有效產出,是對社會有用的勞動成果

三:經濟效果中的勞動消耗:

  • 1.直接勞動消耗:技術方案實施過程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生產裝置等物化勞動消耗以及勞動力等活勞動消耗
  • 2.勞動佔用:技術方式實施過程中長期佔用的以貨幣表現的廠房,裝置,資金等
  • 3.間接勞動消耗:技術方案實施過程中社會發生的消耗

2.1.3 經濟效果的評價方法

  • 1.差額表示法:E=X-L(大於0收益,不能確切反映,不同技術裝備水平的技術方案,的經濟效果高低與好壞)
  • 2.比值表示法:E=X/L(大於1收益)
  • 3.差額-比值表示法:E=X-L/L(大於0收益)

2.3 資產

2.3.1 流動資產

  • 一年內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週期內變現或耗用的資產
  • 例如: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款項,存貨

2.3.2 長期投資

  • 不準備在一年內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週期內轉變為現金的投資(長期投資的目的在於持有而不在於出售)
  • 例如:股票投資,債券投資,其他投資

2.3.3 固定資產

  • 一個企業把勞動資料按照使用年限和原始價值劃分為固定資產和低值易耗品
  • 例如:使用期限超過一年的房屋,機器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裝置

2.3.4 無形資產

  • 企業長期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
  • 例如: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等

2.3.5 遞延資產

  • 指不能全部計入當年損益,應在以後年度內較長時期攤銷的除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以外的其他費用支出
  • 例如:開辦費(企業籌建期間發生的各項費用,開辦費從公司經營當月起,攤銷期不得少於5年),租入固定資產及改良支出,攤銷期一年以上的長期待攤費用(除開辦費和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以外的其他遞延資產)

2.4 固定資產折舊

2.4.1 固定資產折舊的含義

  • 折舊是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因損耗而轉移到產品中去的那部分價值的一種補償方式
  • 折舊基數:固定資產投入時的初始價值
  • 淨殘值:固定資產殘值-固定資產清理費
  • 使用年限

2.4.2 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

平均年限法:

  •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淨殘值/折舊年限
  • 年折舊率=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
  •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 期末固定資產淨值=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

2.5 產品成本費用

2.5.1 總成本費用構成

  • 總成本費用是指專案在一定時期內(一般為一年)為生產和銷售產品所花費的全部費用
  • 製造成本(生產成本):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
  • 間接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2.5.2 產品總成本費用的計算

  • 年總成本費用=外購原材料+外購燃料動力+工資及福利費+修理費+折舊費+維簡費+攤銷費+利息支出+其他費用

2.5.3 工程經濟中的有關成本概念

  • 經營成本:總成本中扣除折舊費,維簡費,攤銷費,利息支出以後的成本
  • 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原材料費用,燃料和動力費用視為變動成本,其他均為固定成本
  • 機會成本:把一定資源投入某一用途後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最大利益
  • 沉沒成本: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沉沒成本依情況而定)

2.6 銷售收入

  • 銷售收入=產品銷售單價x產品年銷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