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熱淚盈眶的五十歲 | James Altucher

熱淚盈眶的五十歲 | James Altucher

我是一名程式設計師,但我不愛看技術部落格,因為要吸取知識點,看原始碼、官方文件和書永遠比看技術部落格要好。對於部落格這種偏碎片的媒介,我傾向於看一些短小精煉、有一點深度的敘述,Altucher剛好符我目前的品味。

Altucher給我的感覺有點像莊子,從自己的生活經驗,教你如何待人接物。當然,他的高度不可能比得上莊子;就因如此,也比較通俗易讀。

他是一個“斜槓青年”,身上有許多頭銜:對衝基金經理、播客主、象棋大師、企業家、暢銷書作家、風險投資人……他已經五十多歲了。他的文章常常講述自己的經歷,總結出人生必備的經驗,有時因為在鼓勵讀者的路上過於激進,甚至有些雞湯嫌疑。

不過雞湯也有優質和劣質之分。本身是“成功人士”,並且明白“成功”沒有手把手教會的可能,因此從更高層面出發,教會每個人如何尋找獨一無二

的成功,證明它至少是一碗高階雞湯。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在How I Overcame Rejection這一篇中,Altucher製作了一個叫做“凌晨三點”的採訪節目。他走在深夜的紐約街頭,找到那些難以在白天正常工作維生的人——妓女、毒販和流浪漢,跟著他們一起遊蕩,採訪著他們。他有三年都全身心撲在這個節目上,HBO電視臺給了他製作資金。可是最後要播出時,HBO反悔了。他為此痛哭流涕。

還有一個故事,是說他曾經想把自己的公司賣給Google。他去了Google,裡面的員工面帶微笑,在走廊裡滑著滑板;與他一起開會的人們極端聰明、充滿好奇,讓他有一種在學校的感覺。他對Google的印象如初戀般。回家後,他還給Google寫了情書一樣的感謝信,而Google拒絕了他。他為此痛哭流涕。

而我,我並不想從他的故事中學到什麼“如何面對挫折”。他的故事本身,讓我問自己:人還可以這樣活著?

我覺得這是他的部落格最大的魅力。你可以無視那些大道理,但是他的故事永遠血肉豐滿、激情昂揚。他沒有什麼“規劃好的道路”。他的人生充滿想象。而你所能做的,就是不止一次地審視自己過於平庸的人生,絞盡腦汁想著如何找到一個他這樣的閃光點,然後在他的其他文章裡尋找蛛絲馬跡。

How To Imporve Yourself In 6 Months這篇文章太長了,我有點沒看完。但是,其中有一點我非常同意:The way you do Anything is the way you do Everything.

Altucher專門以此為題寫過一篇文章,講自己如何戒手機。他說《人類簡史》的作者(他好像跟很多名人是朋友)不用手機,所以他也想嘗試。一開始很痛苦,但習慣後感覺到平靜滿足。

進一步引申: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人通常都想要做好許多事情。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只要你專注把其中一件先做好,其他的方面都會得到改善。

在做這一步之前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耐心和智慧去挖掘自己最想進步的領域。做到了這一點,你就成功了一半。

有許多人對自己的現狀不滿,但覺得無從下手。我曾經有過這樣的狀態,很焦慮。不知從哪裡來的靈感,我決定每天做半個小時瑜伽,改善自己的體質。從那時起,一切真的慢慢地變好了,我自信了起來,充滿活力,一切都變得條理清晰。現在,我不再像那時那樣堅持做瑜伽,生活好像變得混沌了一些,但是有什麼質的東西提升了,這是一種鈍鈍的神祕感,難以言傳。

如果你在成年生活中日漸感到麻木,或者你處於人生低谷而感到失落、迷茫、彷徨,那麼跟我一樣,去看看James Altucher的部落格吧。

他並不會直接告訴你怎麼做;在有些敘述中,他也因為過於激動,而顯得略帶矯情。但是,當你關閉網頁時,你會感到一種稚拙的力量,從你的心中發芽。

他有十幾年的寫作歷史,因此非常懂得吸引讀者。但他從不濫用這些技巧,在他的文字中,感受更多的是他的天真、赤誠、幽默,還有一絲狡黠。

在他娓娓道來的故事中,也想想自己的人生吧。你還有哪些事能做?哪些事情不應該浪費時間?我們總是習慣在應該嚴厲的地方對自己過於寬容,而應該寬容的地方又過於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