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程式碼傳奇 張一鳴的成長之路

程式碼傳奇 張一鳴的成長之路

一,題記 在中國網際網路圈,美團王興、雪球方三文和今日頭條張一鳴,被稱為“龍巖三傑”。今日頭條(T)和美團(M),加上程維創辦的滴滴打車(D),形成的TMD組合,被視為目前對 BAT帶來最大沖擊的挑戰者。

二,童年的張一鳴 1983年,張一鳴出生在福建龍巖一個事業單位家庭,父親在去東莞開辦電子產品加工廠之前是市科委的工作人員,母親是護士。與事業單位大院裡其他父母對子女嚴加管束不同,熱愛嘗試新鮮事物的父母很早就給了張一鳴寬鬆環境,讓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能自主決定自己的人生走向。

張一鳴的童年,父母彼此聊的話題多是雙方的朋友在國外搞了某項技術,做出了某個產品。現在很難去判斷,在1980年代,這個小家庭裡萌發的創新風潮是否影響了張一鳴未來的人生道路,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父母的寬鬆與這個家庭對商業的早早觸碰讓他在很小就接觸到商業世界與創新之間的某種聯絡。

三,上學時代的張一鳴 從高中時代起他就酷愛計算機,2001年進入南開大學先後就讀於微電子和軟體工程專業。

當年高考志願填報南開大學,其中一個原因是張一鳴覺得天津是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然而他所親歷的天津,卻沒能滿足對“濱海城市”的想象,“資訊不對稱”讓他吃了虧。

和他一同“吃虧”的是大學同學樑汝波。樑汝波也是張一鳴從九九房——他最早的創業專案時期就開始合作的創業夥伴,他們共同擁有的第一份資產,是一臺只有256兆記憶體的電腦。大二學期末,張一鳴的電腦機箱在宿舍被盜,剩下的顯示器成了擺設。他問同屋的樑汝波是否願意去買一部主機,和他剩下的顯示器湊成一對,電腦使用權共享。張一鳴承諾,等到大四畢業時,顯示器也一併歸樑汝波所有。

從此,樑汝波和張一鳴熟絡起來。兩個微電子專業的人開始一起鑽研電腦科學,學著程式設計和程式碼,每週末還會一同打乒乓球和羽毛球。但樑汝波說:他自己運動是因為喜愛,而張一鳴是覺得“應該運動”而堅持了下來。

等到大三張一鳴轉向軟體工程專業時,整個電腦的所有權提前轉到了樑汝波的名下。現在,樑汝波是今日頭條的技術總監。

四,同學嚴眼中的他 樑汝波認定,曾經的這位大學室友生命的中心思想,就是“渴望卓越”。就像張一鳴在自己社交媒體簡介欄當中放的第一句話:“逃逸平庸的重力”。用張一鳴自己的解釋,就是變成超級賽亞人,然後保持適應,然後再變身更高階的超級賽亞人的過程。樑汝波說,從這樣的中心思想而衍生出的所有閱讀行為,都是張一鳴的“個人修煉”。無論科技、社會、詩歌還是人文,只要能使他變得更卓越和強大,張一鳴都去閱讀。

張一鳴在大四時編寫的電路板自動化加工軟體PCBS曾獲得過“挑戰杯”二等獎。雖然從外表來看有些“技術宅”,但其內在是個很有衝勁的人。

五,初入社會,瘋狂進步 2003年之後,經歷了寒冬的網際網路行業開始復甦。搜狐、新浪、網易三大入口網站利潤額持續增長,在納斯達克股市上的表現優異;阿里巴巴投資1億元人民幣推出了個人交易網站淘寶網,並建立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做即時聊天起家的騰訊和以搜尋業務為本的百度也正式掛牌上市。

2005年大學一畢業,他就組成3人團隊,開發一款面向企業的IAM協同辦公系統。但產品的市場定位失誤導致了創業失利,當時協同辦公在中國根本還沒有發展起來。這次創業經歷讓張一鳴意識到,在網際網路創業需要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並且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在一次短暫而失敗的創業後,2006年2月張一鳴進入旅遊搜尋網站酷訊。

他說:“最初在酷訊得到了很好的鍛鍊。當時因為年輕,可以沒日沒夜的工作,通宵達旦的情況也時常有。如果下班回家早,一般也是看書,學習到晚上一兩點。那段時間讓人感覺很充實,那兩年經常沒日沒夜的學習”。

就是這位極具冒險精神的“技術宅”,迄今為止,他已經直接參與了五家公司的創業,其中有兩家是自己創立的,還有一家是合夥人。

張一鳴是最早期加入的員工之一,一開始只是一個普通工程師,但在工作第 2 年,張一鳴在公司管了四五十個人的團隊,負責所有後端技術,同時也負責很多產品相關的工作。成為技術高階經理,最終擔任技術委員會主席。

六,成長祕訣 有人問張一鳴:為什麼你在第一份工作就成長很快?是不是你在那個公司表現特別突出?

其實不是。當時公司招聘標準也很高。跟我同期入職的,我記得就有兩個清華計算機系的博士。

那我是不是技術最好?是不是最有經驗?我發現都不是。後來我想了想,當時自己有哪些特質。

1、我工作時,不分哪些是我該做的、哪些不是我該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後,對於大部分同事的問題,只要我能幫助解決,我都去做。當時,Code Base中大部分程式碼我都看過了。新人入職時,只要我有時間,我都給他講解一遍。通過講解,我自己也能得到成長。

還有一個特點,工作前兩年,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點一點回家,回家以後也程式設計到挺晚。確實是因為有興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所以我很快從負責一個抽取爬蟲的模組,到負責整個後端系統,開始帶一個小組,後來帶一個小部門,再後來帶一個大部門。

2、我做事從不設邊界。當時我負責技術,但遇到產品上有問題,也會積極地參與討論、想產品的方案。很多人說這個不是我該做的事情。但我想說:你的責任心,你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動力,會驅動你做更多事情,讓你得到很大的鍛鍊。

遺憾的是,酷訊紅極一時後迅速衰落。雖然如此,但是在酷訊,張不給自己設限制,拼命積累各方面的網際網路技術能力。於是,24歲時,張已成為該公司技術總監,得到了酷訊投資人王瓊的青睞。

在酷訊工作時,有件事讓張一鳴感受強烈。他想訂一張回家的火車票,但那時候去火車站買票很難,網上也不知道何時會出現二手票。酷訊當時已有的搜尋是需要使用者主動輸入資訊去搜,實時查詢二手票資訊。

於是,張一鳴在午飯時段花了一個小時寫出一個小程式,把他自己的需求用程式固化、儲存下來,讓網站機器定時自動幫他搜尋,一旦有了搜尋結果就簡訊通知他。在寫完這個程式不到半小時,張一鳴就收到了簡訊提示,然後買到了票。不用買黃牛票,也不用在電腦前一直待著,這個小程式對他的價值非常大。

此後,張一鳴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發現資訊。

七,辭去九九房CEO 當年在華清嘉園,張一鳴先是跟著陳華、吳世春做酷訊,後來同鄉王興(現美團創始人)創辦飯否、海內網時,張一鳴被拉入夥。在與王興共事時期,張在產品上的天賦被髮掘了出來。通過SNS網站,他對資訊分發已形成全面且獨到的見解。不幸的是,最後飯否因為一些敏感資訊被關閉。

因此在華清嘉園五虎中,他不是老革命,是個紅小鬼。

後來王瓊給了張一鳴一筆錢,鼓勵他獨立創業。

飯否被關之後,酷訊的投資方SIG把酷訊當年流量極大的房產頻道拿出來讓張一鳴單獨做九九房。這是他第一次創業,和徐易容第二次創業做美麗說的時間幾乎重合。

九九房,一個房產類搜尋應用很快上線,張一鳴藉此將精力從PC網際網路轉移到了移動網際網路上。這一獨立創業經歷讓他收穫了管理一個公司的經驗。

但張一鳴希望做一件更有價值的事情。他研究好後決定切入資訊類行業,那麼他為什麼不做旅遊行業呢?

張一鳴專注於資訊分發領域,旅遊行業的資訊沒有新聞這樣多涉獵範圍廣,之前看到報道說張一鳴特別愛看南方週末,可見他是一個喜歡並善於利用資訊的人,旅遊行業的資訊相比而言很侷限。

新聞客戶端比旅遊APP這種的使用頻次要多得多,在資訊架構和調整上更具有挑戰性,而且每日更新的資訊也需要更及時更海量。

張一鳴不僅想專注資訊分發,還想通過演算法來智慧推算,這在新聞領域還可以施展,有空間進步,能同步改進演算法。若放之旅遊領域,使用者都是帶有主觀的目的性去搜索,對”推薦“的需求其實並不高。

做好九九房的善後工作後,他創辦了位元組跳動。張一鳴性格穩重,他先用簡單的圖片、文字試水基於機器學習的資訊分發,推出了內涵段子、內涵漫畫等十幾款產品,反響很好。

時光回到2012年。這一年春天,張一鳴辭去了九九房CEO的職務,轉向最新的創業專案今日頭條。

八,創辦今日頭條 這是一件讓他很“來勁兒”的事情。它實現了張一鳴一直以來的設想:“應該有一個更有效率的媒體屬性的東西出現。”通俗的說法是,使用者一開啟手機應用,首先看到的就是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而非經過人工編輯的資訊。

今日頭條背後依託一整套推薦引擎,使用者在使用微博、QQ等賬號體系登陸後,機器演算法會以關鍵詞等元素判斷使用者的興趣愛好,從全網抓取內容,並實現新聞、部落格、問答等泛媒體內容的個性化推薦。

名校計算機專業出身的張一鳴並不缺乏技術能力,此前的創業經驗也讓他理解了該如何做一款體驗良好的手機應用。但是,把“個性化推薦”這樣的細分功能做成一款完善的產品,在國內尚無成功先例。

他決定“曲線救國”,先做兩款比較討巧、受眾廣泛的應用,然後為今日頭條匯入使用者。這兩款應用名為“搞笑囧圖”和“內涵段子”,賣點一目瞭然。它們在蘋果App Store應用商店大獲成功,長期位居排行榜前20位,積累了數十萬日活躍使用者。

緊接著,今日頭條誕生了。看起來,它已具備日後成功的一切條件。

張一鳴的團隊隨後開發了一個“交叉兌換系統”,引導使用者向今日頭條遷移。在整個2012年,今日頭條只花費了100萬元的推廣費用,卻在年底實現了一百多萬的日活躍使用者量,單個啟用使用者獲取成本不足一毛錢,兩款試水應用功不可沒。

事實亦證明了這一點。2億使用者,2000萬DAU(日活躍使用者),穩步增長的贏利(通過高效資訊流廣告),今日頭條APP在2014年度過了產品驗證期,時下它已成為國內最主流的新聞客戶端之一。

今日頭條成功的背後是不容忽視的技術優勢和清晰的產品定位。張一鳴在技術上的多年積累、今日頭條通過機器學習不斷擴容的大資料庫,均為模仿者構築了高門檻;專注資訊收集與分發,不做社交,避免精力分散,這是張一鳴為今日頭條制定的發展戰略。

在巨大使用者量和高使用頻次的基礎上,作為載體的今日頭條,廣告效率比入口網站高得多,商業模式已不成問題。

成功者的故事講起來總是很動聽——似乎一切都順理成章。

但不可否認的是,每位成功者都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質,張一鳴亦不例外:

對某件事的執著——他著迷於對提高資訊搜尋、分發效率的技術,併為之付出了大量時間、精力;

自信——相信自己可以成功,於是敢於創業;不拘泥於末節——從不糾纏短期利益。

這些特質使得張一鳴能夠更加專注於產品本身,不斷提高產品的使用者體驗。

作為網際網路龍巖三傑(兩外兩個人是美團王興、雪球方三文,都是胡建龍巖人)中年紀最小的一個,張一鳴的江湖地位在最近兩年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是一顆喃喃升起的新星。目前除了160億美元的美團之外,就要數今日頭條估值最接近100億美元。

九,張一鳴的雞湯 跟滴滴打車的程維一樣,百億美元估值可以進網際網路名人堂了。所以在被總理接見之後,張一鳴也開始加入了為青年熬雞湯的行列,發表了膾炙人口的演講,《我遇到優秀年輕人的5個特質》。如下:

第一 有好奇心、主動學習

當他想要實現一個功能,他就需要有人幫他做後半部分,因為他自己只能做前半部分——如果是有好奇心的人,前端、後端、演算法都去掌握、至少有所瞭解的話,那麼很多除錯分析,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做。

第二 對不確定性保持樂觀

最後也許不一定做成,或者沒有完全做到,但這個過程也會很有幫助——只要你對事情的不確定性保持樂觀,你會更願意去嘗試。只有樂觀的人會相信,會願意去嘗試。

第三 不甘於平庸

如果一個人一畢業,就把目標定在這兒:在北京市五環內買一個小兩居、小三居,把精力都花在這上面,那麼工作就會受到很大影響。他的行為會發生變化,不願意冒風險。

不甘於平庸很重要。我說不平庸,並不是專門指薪酬要很高或者技術很好,而是你對自己的標準一定要高。也許你前兩年變化得慢,但10年後再看,肯定會非常不一樣。

第四 不傲嬌,要能延遲滿足感

資質好的人才,人聰明、動手能力也強,但沒有控制好自己的傲嬌情緒。我覺得這和“不甘於平庸”不矛盾。“不甘於平庸”是你目標要設得很高,“不傲嬌”是你對現狀要踏實。

肯去做,負責任,從來不推諉,只要他有機會承擔的事情,他總儘可能地做好。每次也不算做得特別好,但我們總是給他反饋。

第五 對重要的事情有判斷力

選什麼專業、選什麼公司、選什麼職業、選什麼發展路徑,自己要有判斷力,不要被短期選擇而左右。但實際上,能有正確判斷力的人,也不是特別多。

這個演講稿好幾科技媒體轉發都是10萬+,但是因為張一鳴的胡建口音,不能像馬雲演講一樣刻成光碟在機場賣,實在是太遺憾了。

你看王興這個人就很雞賊,他的金句“既往不戀、縱情向前”,沒有一個 f 的聲母,也沒有一個 ue 的韻母。這樣即使讓福建人念出來,也不會有花音不準的煩惱。 ---------------------  作者:程式碼灣  來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B9Q8e64lO6mm/article/details/79168281?utm_source=copy  版權宣告: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博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