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觀點 |區塊鏈技術如何影響傳媒行業?

觀點 |區塊鏈技術如何影響傳媒行業?

2017年被稱為區塊鏈技術的落地元年,這個脫胎於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因其擁有去中心、匿名化、自治性、可追溯和不可篡改等特徵,一經發布就吸引了全球的目光。2016年,中國印發的《“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中,區塊鏈被首次列入,並逐漸從金融數字貨幣領域不斷向零售、慈善、保險、醫療、傳媒等領域持續擴充套件。作為資訊生產和傳遞的主要參與者,區塊鏈在傳媒生態中得到了實際應用,也將會給媒體行業的未來發展帶來影響。

在區塊鏈網路中,一個事件的基本資訊包括作者、標題、基本要素、內容資訊和其他一些需要收錄的資料將自動被記錄、識別和管理,並隨著事件的更新,資訊還將不斷擴容,這就使得一些不要觀點和評論的新聞事件做到了零成本的流通,部分媒體的價值將被取代。

區塊鏈技術擺脫了傳統媒體對資訊的霸權性理解、表達、闡釋和傳播,而其所有節點實時同步更新的特性也使得資訊可以快速地傳遞給所有加入全網的人。這也為“網紅”提供了絕佳的發展土壤,自媒體風潮漸起的一個關鍵是資訊大爆炸帶來的垂直細分內容的稀缺,去中心的傳播方式會帶來以優質內容為導向的傳播時代。

▲圖為著名網紅“papi醬”參加綜藝節目的海報

區塊鏈還可以追溯新聞的根源,並且釋出內容不易被篡改(除非改變51%的節點內容),網路節點自動驗證內容工作,這些特徵都可以很好地約束謠言的傳播,構成完整的約束機制。

簡單來說,當釋出者身份一旦公開,無論釋出者是機構還是個人,我們都可以通過其過往的完整的區塊鏈資料,捕捉傳播者完整的歷史記錄,尤其是金融活動資料,如交易記錄、徵信記錄等來判斷其公信力,藉助此來基本分辨新聞的可信度。

在日常的網路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類似於“小龍蝦渾身都是寄生蟲”“紫菜是塑料做的”“馬航陰謀論”等假新聞,這給大眾帶來了恐慌,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其實獲得資訊的成本越低,謠言生存和傳播的可能性就越小。當區塊鏈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網路時,除了隱私外,資訊釋出者過往的歷史傳播資料、金融交易資料、徵信情況都將公佈於眾,這種機制本身對資訊釋出者就是一個無形的約束。此外,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分佈方式和實時更新的特性使得受眾能夠在第一時間接收到第一手資料,消除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最後真相也就離大家越來越近了。

區塊鏈技術在版權保護領域的應用被德勤描述成一個新的市場,被稱為“無邊界的付費內容”。音樂作品被抄襲、原創作品被洗稿、攝影作品被隨便用於商業目的……在資訊化時代,數字商品被侵權早已常態化。區塊鏈版權之所以能保護原創,是因為它能解決目前原創環境下最迫切的痛點:保護難、舉證難、維權難。

▲圖為通過區塊鏈釋出專屬貨幣T-ara幣的韓國女團

對於網際網路創作者來說,傳統版權登記方式不僅耗時長而且費用高,不符合網際網路創作要求的快捷、安全和成本低的特點。而區塊鏈技術不僅能夠保障作者的權利歸屬,還能提高版權付費的準確率和效率,鼓勵原創和優質文化內容的廣泛傳播。

與此同時,區塊鏈技術在傳媒行業發展也將面臨一些挑戰。

從監管層面來看,區塊鏈行業健康發展,亟須科學監管。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結構和匿名性,會削弱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和中央媒體發揮的輿論導向作用,整個區塊鏈網路的傳播可能面臨缺少深度報道的可能。此外,由於處在發展的早期階段,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團隊多為創業公司,很多人在看到區塊鏈投資的熱潮後跟風投資,其釋出的應用還並不具備成熟和安全的技術。

從技術層面來看,區塊鏈的監管依靠網路中所有的節點共同完成,因此,從理論上說,如果掌握全網超過51%的計算力就有可能成功篡改和偽造區塊鏈資料,那就意味著該賬本所記錄的資料變得沒有價值。另外,區塊鏈全網路同步實時更新加之計算機高度的執行能力,因此對網路的速度和穩定性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時被消耗掉的還有大量的電力資源。

從文化傳播層面來看,區塊鏈擴充套件到多方參與時就會出現網路效應,尤其是在面對跨國家、跨區域的傳播時,考慮到不同國家的法規限制和不同民族文化間的認同,作為區塊鏈技術的共識機制是否還可以發揮作用。在共同的傳播網路中,彼此都應該秉持“求大同、存小異”的理念,共同構建區塊鏈網路健康安全的執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