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BlueTooth 藍芽與藍芽4 0技術細節

BlueTooth 藍芽與藍芽4 0技術細節

  雖然藍芽(Bluetooth)3.0都還尚未完全普及,Bluetooth SIG(藍芽技術聯盟,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Group,後文簡稱BluetoothSIG)卻又再次推出了藍芽4.0規範,並表示這又是藍芽發展史上一次重大的革新。值藍芽4.0推出之時,我們特地採訪了BluetoothSIG的相關技術工程師,並請他們就藍芽4.0的技術特性做了較為詳細的講解。 

  本文中,我們將一面體會低功耗藍芽帶來的全新應用模式,一面再次回顧Bluetooth的發展歷程,你會發現藍芽技術在曾經的一度迷失之後,再次找回了自己的位置和尊嚴。 

  當前的家庭客廳系統,點對點架構已經帶來糾纏不清的線纜和混亂,如果我們還想把遊戲機、數碼相機、DV、耳機、麥克風還有行動電話都連線起來,可能還得考慮增加USB、1394、SPDIF以及各種充電器和電源插座線纜。 

  有沒有一種通用的、不需要使用者干預的簡便方法把各種電子裝置連線在一起,而又不至於被線纜淹沒呢?在Wi-Fi之外,大家現在已經比較熟悉的“藍芽”正是這樣一種連線技術,它被設計為面向個人和家庭的無線式自動連線,其三大核心特點便是無線、低成本和自動化。你是通過什麼途徑來了解並熟悉藍芽技術的?我想對於絕大部分使用者而言,無非是兩個途徑—藍芽耳機或者手機的藍芽功能。也許你知道如何用藍芽功能,但是你瞭解藍芽技術嗎?未必!尤其是在洗盡浮華而轉重視實用層面的藍芽4.0技術釋出之後,藍芽的應用面又得到了極大的擴充套件。從1.0的失敗到4.0的革新變遷,藍芽技術經歷了哪些改變和進化?藍芽技術的基本原理是什麼?當然還有大家最關心的藍芽4.0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我們即將為您一一解答。 

  Bluetooth 4.0,協議組成和當前主流的B l u e t o o t h2.x+EDR、還未普及的Blue toot h3.0+HS不同,Bl u e t o o t h 4.0是Bluetooth從誕生至今唯一的一個綜合協議規範,還提出了低功耗藍芽、經典藍芽和高速藍芽三種模式。其中高速藍芽主攻資料交換與傳輸,經典藍芽則以資訊溝通、裝置連線為重點,藍芽低功耗顧名思義,以不需佔用太多頻寬的裝置連線為主。這三種協議規範還能夠互相組合搭配、從而實現更廣泛的應用模式,此外,Bluetooth 4.0還把藍芽的傳輸距離提升到100米以上(低功耗模式條件下)。 

  Bluetooth SIG表示,正式推出Bluetooth 4.0的用意就是希望能夠通過單一的介面,讓應用系統自己挑選技術使用,而不是讓消費者進行裝置互連時,還要手動選擇各項裝置的連線模式,這一人性化的功能取向顯然沿襲了藍芽關注可用性和實際體驗的設計思路,三種應用模式中,因為經典藍芽和高速藍芽都只是對舊有藍芽版本的延續和強化,下面我們將重點闡述將全新的低功耗藍芽技術。 

  Bluetooth 4.0,低耗電模式在應用模式上的改變和提升低功耗藍芽的前身其實是NOKIA開發的Wibree技術,本是作為一項專為移動裝置開發的極低功耗的移動無線通訊技術,在被SIG接納並規範化之後重新命名為Bluetooth Low Energy(後簡稱低功耗藍芽)。由於該技術專為極低電池量的裝置而設計,僅通過普通鈕釦電池供電便可確保長達一年的正常使用,因此在包括醫療、工業控制、無線鍵盤、滑鼠、甚至單音耳機、無線遙控器等裝置領域都可得到廣泛應用。譬如裝有記步器的運動鞋、裝有脈搏量測的運動手環等,就可以通過低功耗藍芽低功耗技術將監控資訊傳送到記錄器(能是手錶或是PDA)上,而不需像標準藍芽裝置一般需要常常充電。它易於與其它藍芽技術整合,既可補足藍芽技術在無線個人區域網路(PAN)的應用,也能加強該技術為小型裝置提供無線連線的能力。 

  如果說Wibree的超低功耗奠定了一個技術上的基礎,那麼該協議被更名為Bluetooth Low Energy並納入Bluetooth 4.0之後,便拓展成為一種全新的應用模式,如圖6。因為低功耗藍芽提供了持久的無線連線且有效擴大相關應用產品的射程,在各種感測器和終端裝置上採集到的資訊被通過低功耗藍芽採集到電腦、手錶、行動電話等具備計算和處理能力的主機裝置中,再通過GPRS、3G、經典/高速模式藍芽或WLAN等傳統無線網路應用與相應的Web服務關聯,從而從根本上解決當前傳統網路應用在模式上的侷限性和互動手段匱乏、資料來源少、實時性差等問題,真正讓網路步入生活。 

  必須指出,因為低功耗藍芽在應用模式上的革命性提升,將催生的應用模式完全無法進行預估,因此它將拓展出的應用市場絕不會是一個成熟的利基市場,而將是一片真正意義上的新領域,只要有對應用的準確把握和合理的理念,誰都可能在這個領域裡掘得第一桶金。 

  Bluetooth 4.0,雙模式組合應用 

  根據Bluetooth SIG釋出的Bluetooth 4.0核心規範白皮書,Bluetooth 4.0低耗電模式有雙模式和單模式兩種應用。低功耗藍芽的單模式藍芽的技術特點技術綜述藍芽(Bluetooth)通過低功率無線電波傳輸資料,其本質是一種支援裝置短距離通訊(一般是10m之內)的無線電技術。其標準是IEEE 802.15,工作在2.402~2.480GHz頻率帶之間,基礎頻寬為1Mb/s。和Wi-Fi、WiMAX等用於局域、城域的無線網路規範不同的是,Bluetooth所定義的應用範圍更小一些,它將應用鎖定在一個以個人為單位的人域網(PAN)領域,也就是個人起居活動範圍的方圓10米之內,卻容納了包括音訊、網際網路、行動通訊、檔案傳輸等在內的非常多樣化的應用取向,加上強調自動化和易操作性,因此在這一領域裡很快就得到了普及,雖然在藍芽的發展過程中一度曾偏離了這一主旨,但Bluetooth 4.0的出現無疑揭示了Bluetooth對自身核心價值的反思和迴歸。 

  調節性跳頻與微微網(Piconet)的原理 

  因為藍芽所用的頻帶仍處於應用繁多的2.4G無線電頻率範圍附近,為達到最大限度地避免裝置間的相互干擾的目的,藍芽從實際的應用出發,將訊號功率設計得非常微弱,僅為手機訊號的數千分之一,這樣裝置間的距離就只能保持在約10米範圍內,從而避免了和行動電話、電視機等裝置間的相互干擾。 

  藍芽協議被設計為同時允許最多八個藍芽裝置互連,因此協議需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同在有效傳輸範圍內的這些藍芽裝置之間的相互干擾,這一問題的解決催生了藍芽協議最具獨創性的通訊方式—調節性跳頻技術。它定義了79個獨立且可隨機選擇的有效通訊頻率,每個藍芽裝置都能使用其中任何一個頻率,且能有規律地隨時跳往另一個頻率,按協議規範,這樣的頻率跳轉每秒鐘會發生1600次,因此不太可能出現兩個發射器使用相同頻率的情況,即使在特定頻率下有任何干擾,其持續時間也僅不到千分之一秒,因此該技術同時還將外界干擾對藍芽裝置間通訊的影響降低到最小。 

  讓我們設想一下兩個藍芽裝置間通訊的過程,當兩個藍芽裝置互相靠近時,它們之間會發生電子會話以交流需求,這一會話過程無需使用者參與,而一旦需求確認,裝置間便會自動確認地址並組成一個被稱為微微網(Piconet)的微型網路,此網路一旦形成,組成網路的裝置便可協商好和諧地隨機跳頻,以確保彼此間的聯絡,但又不會對其它訊號構成干擾,於是藍芽—雜技演員手裡的一個鋼球就這樣形成了。 

  藍芽的協議組成 

  藍芽標準從制定之初便定義成為個人區域內的無線通訊制定的協議,它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協議核心(Core)部分,用來規定諸如射頻、基帶、鏈路管理、服務發現、傳輸層以及與其他通訊協議間的互用、互操作性等基本元件及方法;第二部分為協議子集(Profile)部分,用來以規定不同藍芽應用(也稱使用模式)所需的協議和過程。 

  如圖11,藍芽標準的設計仍採用從下至上的分層式結構,以人機介面(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HCI)為界分為低層和高層協議,其中底層的基帶(Baseband)、射頻(BluetoothRadio)和鏈路管理層(LMP)協議定義了完成資料流的過濾和功能元件是一個高度整合的裝置,具備輕量的鏈路層(Link Layer),能在最低成本的前提下,支援低功耗的待機模式、簡易的裝置發現、可靠的點對多點的資料傳輸、安全的加密連結等;位於上述控制器中的鏈路層,適用於網路連線感測器,並確保在無線傳輸中,都能通過低功耗藍芽傳輸。 

  在雙模式應用中,藍芽低功耗的功能會整合至現有的傳統藍芽控制器中,共享傳統藍芽技術已有的射頻和功能,相較於傳統的藍芽技術,增加的成本更小;除此之外,製造商可利用升級版藍芽低功耗技術的功能模組,整合目前的藍芽3.0高速版本、或2.1+EDR等傳統藍芽功能元件,從而改善傳統藍芽裝置的資料傳輸效能。圖8即為藍芽低功耗技術的雙模式應用功能邏輯拓撲圖,圖8右邊所示即為通過整合原有藍芽技術的射頻降低了升級成本。 

  Bluetooth 4.0,低功耗的祕密 

  低功耗藍芽為何如此省電?根據SIG官方釋出會的資料,它和經典藍芽技術相比,主要的改變集中體現在待機功耗的減少、高速連線的實現和峰值功率的降低三個方面。 

  待機功耗的下降 

  傳統藍芽裝置的待機耗電量大一直是為人所詬病的缺陷之一,這與傳統藍芽技術動輒採用16~32個頻道進行廣播不無關係,而低功耗藍芽僅使用了3個廣播通道,且每次廣播時射頻的開啟時間也由傳統的22.5ms減少到0.6~1.2ms,這兩個協議規範上的改變顯然大大降低了因為廣播資料導致的待機功耗;此外低功耗藍芽設計了用深度睡眠狀態來替換傳統藍芽的空閒狀態,在深度睡眠狀態下,主機長時間處於超低的負載迴圈(DutyCycle)狀態,只在需要運作時由控制器來啟動,因主機較控制器消耗更多的能源,因此這樣的設計也節省了最多的能源;在深度睡眠狀態下,協議也針對此通訊模式進行了優化,資料傳送間隔時間也增加到0.5~4s,感測器類應用程式傳送的資料量較平常要少很多,而且所有連線均採用先進的嗅探性次額定(Sn i f f-Subrating)功能模式,因此此時的射頻能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綜合以上因素,低功耗藍芽的待機功耗較傳統藍芽大大減少。 

  高速連線的實現 

  要明白這一過程,我們必須先介紹一下藍芽裝置和主機裝置的連線步驟。 

  第一步:通過掃描,試圖發現新裝置 

  第二步:確認發現的裝置沒有而已軟體,也沒有處於鎖定狀況 

  第三步:傳送IP地址 

  第四步:收到並解讀待配對裝置傳送過來的資料 

  第五步:建立並儲存連線 

  按照傳統的藍芽協議的規範,若某一藍芽裝置正在進行廣播,則它不會響應當前正在進行的裝置掃描,而低功耗藍芽協議規範允許正在進行廣播的裝置連線到正在掃描的裝置上,這就有效避免了重複掃描,而通過對連線機制的改善,低功耗藍芽下的裝置連線建立過程已可控制在3ms內完成,同時能以應用程式迅速啟動連結器,並以數毫秒的傳輸速度完成經認可的資料傳遞後並立即關閉連結,而傳統藍芽協議下即使只是建立鏈路層連線都需要花費100ms,建立L2CAP(邏輯鏈路控制與適應協議)層的連線建立時間則更長。 

  藍芽低功耗協議還對拓撲結構進行了優化,通過在每個從裝置及每個資料包上使用32位的存取地址,能夠讓數十億個裝置能被同時連線。此技術不但將傳統藍芽一對一的連結優化,同時也利用星狀拓撲來完成一對多點的連結。在連線和斷線切換迅速的應用場景下,資料能夠在網狀拓撲之間移動,但不至於為了維持此網路而顯得過於複雜,這也有效減輕了連線複雜性,減少了連線建立時間。 

  降低峰值功率 

  低功耗藍芽對資料包長度進行了更加嚴格的定義,支援超短(8~27Byte)資料封包,並使用了隨機射頻引數和增加了GSFK調製索引,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資料收發的複雜性;此外低功耗藍芽還通過增加調變指數,並採用24位的CRC(迴圈冗餘檢查)確保封包在受干擾時具有更大的穩定度,低功耗藍芽的射程增加至100m以上,以上措施結合藍芽傳統的跳頻原理,有效降低了峰值功率。 

  總結與展望

    筆者認為Bluetooth的靈魂在於應用而非速度,如何讓應用的門檻更低,讓上手更容易,讓裝置自動化程度更高,需要使用者介入的過程越少,使用者的感受越好,資料的可靠程度越高,移動的便利性越強,那麼它就是Bluetooth該努力的方向,讓我們一起祝福Bluetooth有一個更好的將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