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轉】30歲程式設計師的轉型思考

【轉】30歲程式設計師的轉型思考



我是程式設計師,也是老司機。我已過而立之年,也還沒過而立之年——年紀是到了,卻還沒有立,不論是立德、立言還是立功。你問我慌不慌,我問你路在何方。

我當程式設計師數數日子,八年有餘,自封老司機也不算太過分,至少寫過的程式碼比吃過的鹽多。那些碰到過的臭蟲,被指派的需求,請求的網頁,搜尋的問題,都是沿路的風景。你問我風景美不美,我問你前路在何方。

我寫過客戶端、做過網站、寫過後端服務,踩過的坑,多過別人埋過的地雷。網頁開發很無聊,客戶端適配也枯燥,伺服器高併發只能靠重啟。你問我焦慮不焦慮,我問你午夜加班鍵盤聲,是不是如同窗外蛙鳴焦躁不安。

你問我迷茫不迷茫,我問你前方該左移還是右移。

30 歲了,寫程式碼十年八年了,老司機們 coding 的時候很熟悉左移和右移,但是開車到這個年紀……

想想當年讀著侯捷的書,看著人家「左手程式右手詩」,羨慕著他的功成名就,文筆風流。到如今,開始流行「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動作一慢下來,就開始在想:

30 歲以後的路,該怎麼走?是該繼續碼程式碼,還是轉管理?還是左手程式,右手做點其他的營生?那幾年以後,左邊的手藝是不是該放下了?還是勇敢創業?30 歲後的路,該左移還是右移?

程式碼能寫一輩子麼?這是個問題。英國的莎士比亞並沒有告訴我們答案。85 年的我,身邊不少 30 歲左右的程式設計師。一起看看,在寫程式碼的這條大路上,老司機們的焦慮和迷茫。

左:程式碼寫到底?右:果斷轉管理?

不少朋友,30 歲左右,開始考慮是否要轉管理。左轉還是右走?

向左轉有什麼好處?讓我們來看看:

  • 程式碼寫到底,生活簡單。
  • 升高級工程師,升架構師,升資深架構。從技術菜鳥,到技術大拿,到技術大神,一路打怪升級,也算是技術人的封神之路。
  • 管理做不來,溝通好累。“與人鬥,其樂無窮”,只是可惜,咱欣賞不來。
  • 開會好無聊。一天到晚各種開會,人生簡直各種虛度啊。
  • 有的人很喜歡寫程式碼,總感覺寫程式碼的時光是最純粹、最幸福的。
  • 管理比較虛,後面不好找工作。技術積累一步一個腳印,這家掛了,還有下一家。
  • 不會寫程式碼的 CTO 不容易管理別人。寫程式碼的人,和武俠世界一般,誰的水平高,誰更容易讓人折服。領導的過程,就是帶人修煉的過程。

水平不行,別人怎麼從你的實戰中修煉?你看大俠喬峰,松鶴樓上顯露其有成就、有名望;杏子林中展示其有魄力、有本領。帶領丐幫七八年來,一直順風順水,大家心服口服。

上圖是網傳的百度薪資,你看,技術層級蠻多的,夠打怪升級很久了。不少人天池有限,可能到 T7 左右就到盡頭了。

不過別喪氣,T7 package 上限也能到近百萬了,北京房價是貴了些,但是買個小房子過一輩子總是沒太大問題。非技術行業的人,能搞定年薪百萬的又有多少?

向右什麼好處?讓我們來瞅瞅:

  • 程式碼寫到一定層次,發現也就那麼回事。
  • 技術轉管理,新的挑戰,新的趣味,還能接觸各種管理層,擴充套件人脈。
  • 我就是這麼外向,管管人挺有挑戰,挺有趣味。
  • 管理人是門藝術,而寫程式碼只是技術。藝術是活的,程式碼是死的。
  • 走管理,未來創業可以當 CEO;而走技術,未來創業,更多的是 CTO。
  • 管理做得好,才能管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圍繞著自己的想法去做產品。人越聰明,越有抱負,越想掌控更多。

很多時候,做技術的無法決定技術團隊的招聘,無法決定產品的走向,無法決定的事情太多了。

而走管理,你慢慢能掌控的事情會更多,你能管理一個小組,一個技術團隊,你能管理一個部門,你能管理一個事業部,你能管理一家公司,你能管理一個集團——也就是說,技術,產品,銷售,運營,你都能管,全方位的挑戰,自然就有全方位的成長空間和機會。

我身邊的朋友,面試過的人,多少也有類似的困惑。有些朋友,在三五百人的公司做管理,類似總監角色,管幾十號人,技術中等,薪資和高階架構師差不多,五六十萬的樣子。

朋友覺得公司發展一般,偶有混日子的感覺。身邊不少同事都跳槽去微軟百度之類的,轉純技術了,他依然堅持做管理。

做管理不容易,找方向,做產品,執行,人員招聘,和老闆爭取員工福利等,都是你的事情,可能不用忙著寫程式碼, 但是心也容易累。

要是一個技術崗位擺在他面前,年薪 100 萬,你問我他跳不跳槽?我相信肯定跳。

從這類技術人可以看出,技術不見得薪資低,管理不見得錢多煩心事少。選擇路徑的時候,要看到好的閃光點,也要看到潛在的煩惱三千。

有些朋友,技術中等,能大概知道技術選型和解決思路。一線指導不行,不過指下方向,幾個技術討論沒有結論的時候,拍版決定還是沒問題的。

這位朋友就很擅長管理,知道怎麼招聘,知道發現人才,知道怎麼給有能力的技術空間,知道怎麼啟用團隊氛圍,知道怎麼給優秀的人獎勵,知道怎麼處理好團隊和老闆的關係。

總之,技術好的人,不會覺得他技術差,不配當自己領導,反而,覺得自己的能力容易施展,有的甚至懷有知遇之恩。

這類人就挺適合當管理的。他當過兩三家公司的 CTO,能說話,會演講,擅長鼓舞士氣,在朋友中算頗有人緣。這類人,天生適合轉管理。

有些朋友,在創業公司成長起來,當了架構師,當了高階技術經理,帶十幾二十個人的團隊,慢慢轉型管理。

技術也慢慢荒廢下來,不是想荒廢,而是一天到晚無數的會議,合作伙伴找你,老闆找你,產品找你,市場找你,團隊裡的技術小朋友找你,日子久了,技術不得不荒廢下來。管的人多了,薪資不見得多,畢竟是公司培養起來的,不是外來高薪聘請的。

年薪五六十萬,不高也不低,後來覺得無聊,跳槽去 BAT 或者微軟了,反而一身輕鬆。可能不再帶人了, 也可能帶的人少了,兩三個,三五個,人是少了,帶的人水平卻高了,產出高,溝通簡單,寫程式碼真心爽。這類朋友,就挺適合走專家路線。

凡事有利有弊,別人適合轉管理,不代表你就適合當領導。30 歲的你,在考慮轉型之前,不妨問問自己幾個問題:

  • 我真的喜歡管人嗎?
  • 你善於管理自己麼?
  • 我開會的時候是不是經常在寫程式碼?
  • 我是不是討厭開會?
  • 自己實現程式碼,實現產品功能,或者生活中的問題,我是不是莫名的滿足?
  • 碰到別人問自己各種難纏的 Bug,我是不是很喜歡解決?
  • 我擅長幫助別人解決問題麼?
  • 我擅長溝通麼?別人是否喜歡問我問題?
  • 我在學生時代是否當過班幹部?
  • 管理的人越多越有成就感,還是越少越舒服?
  • 管理的價值是什麼?給團隊帶來的價值有哪些?

想清楚上面的一些問題,可能適不適合轉管理,你自己就有了答案了。時間的路有千千萬萬條,條條大路通大道。希望大家都能到適合自己的路。

左:做工程?右:轉演算法?

我雖然工程出身,不過也涉獵演算法,面試過的演算法候選人也有幾百個了。有一個面試的原則是,演算法得在白板上寫寫程式碼。

不寫程式碼,那是耍流氓。不是說模特都開始學習 Python 了麼,光簡單寫寫 Python 指令碼,就敢號稱自己是深度學習的高手,那我們招一個數學系的學生得了。

人到 30 歲, 雖然還不算人到中年,還不需要保溫杯,不過前路到底如何走,也是操碎了心。身邊有不少朋友,覺得自己寫不動程式碼了,打算轉演算法。

總結了一些寫程式碼的人想轉演算法的理由:

  • 演算法工資高,年薪幾百萬美金的科學家不少。
  • 演算法可以長久做,很多科學家都是大器晚成。
  • 擔心自己再過幾年,寫程式碼真寫不動了。
  • 寫程式碼的市場競爭力在走低。
  • 寫程式碼有點過時了,現在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這麼火,應該趁熱打鐵。
  • 目前是演算法工程師溢價的最佳時期,正如是人工智慧泡沫最大的時期(假如有泡沫的話)。

有個朋友他目前所在的團隊,工程是他從業的公司裡最好的,比一些大公司還出色。跟我說基於一些考量,他想找個專注做演算法的工作機會。

我說,其實我身邊不少做工程的人,都能拿到年薪一兩百萬。你身邊專門做演算法的,現在能拿到年薪百萬的有幾個?朋友已經做了決定,怎麼勸都沒用。

很有意思的是,我之前面試過一個學生,演算法基礎很好,在微軟實習過。但是他覺得做演算法很無聊,學不到太多工程的經驗,大部分時間在調整網路結構,除錯模型引數,跑實驗,改指令碼。想找一個能好好寫程式碼的工作。

可見,你想往東走,可能東邊的人正想往西走。如同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各有各的苦惱。做工程就一定比做演算法差麼?事實並不見得:

01.工程的工資也不低

谷歌傳奇 Jeff Dean 就是偏工程的大佬,他的工資可不見得比任何機器學習的大佬低。能搞出谷歌三大神器(Bigtable, Mapreduce, GFS),做出機器學習平臺 Tensorflow,照樣牛逼。

演算法不夠好,我們不妨瞭解演算法專注工程啊。演算法也需要訓練、GPU、分散式、儲存、嵌入式,都是工程師的機會。

國內不少牛人,也主要是工程出身。像阿里巴巴合夥人多隆,級別 P11,他一個人能頂一個高效頂尖的團隊。

看他做過什麼——檔案系統 tfs、key-value 系統 tair,cache、搜尋、通訊框架…別告訴我這些是演算法或者深度學習的活兒。百度出過戴文淵這樣的演算法牛人(目前第四正規化創始人),也有林仕鼎這樣的工程好手。你問我誰比較厲害,我只能說各有春秋。

02.不見得每個做演算法的都可以長久

演算法幹得長久的固然有,但不見得每個做演算法的都長久。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回顧一下整個數學發展,出過的少年英才多,還是大器晚成的數學家多?高斯,尤拉,伽羅瓦,阿貝爾,哪個不是少年成名?

演算法更新較快,更需要創造性。我敢說,國內的大部分公司,並不需要科學家,也請不到稱得上“家”稱號的科學家。

原因很簡單,聰明的工程師看看論文也能實現出來。做得快,訓練快,除錯快,各種超引數、網路結構等快速做實驗,靠工程能力,快速高效搞定優質的大資料,效果比什麼都管用。

03.工程師究竟能寫到幾歲

就看作業系統和程式語言的幾個大佬吧。Linux 之父 Linus 雖然成名早,現在也快 50 了,他不寫程式碼了麼?C++ 之父,1950 年出生,依然活躍在技術圈。

Python 之父,1960 年出生,這會兒依然在技術公司任職,目前應該在 Dropbox。你可能說這些人都是大佬,沒有參考意義。我身邊接觸過的幾個 CTO, 目前依然在寫一些程式碼,能加班,能 Review 程式碼。

C++ 之父

04.寫過的程式碼,都是你的財富

寫過的程式碼版權歸公司,但都是你的財富。寫一百遍一樣的程式碼,沒法增值,但是踩過一百個不同的坑,就是你獨有的經驗和價值。剛畢業的人沒法有,正如剛畢業的人沒法有歲月雕刻的皺紋一樣。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面試的大部分工程師,哪怕比較資深的,對機器學習都沒什麼概念,別說 DNN,CNN,LSTM 等,對決策樹,SVM,CRF 也完全陌生。

相反很多北大清華的應屆生,對這些目前熱門的機器學習演算法都比較熟悉,不少在相關的領域中,使用這些演算法發表過論文。換句話說,年輕人搞新演算法更有優勢。

05.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這麼火,工程要趁熱打鐵

人工智慧是很火熱,但人工智慧公司裡大部分都是工程師,科學家和研究員沒幾個。老闆不會給你那麼多時間搞研究,能跟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就足夠在業界領先了。

最好的百度可能需要最牛逼的科學家,但是Top 10靠牛逼的工程師就夠了。人工智慧創業百花齊放,AI + 傳統行業的機會多多,目前人工智慧的機會,肯定不是一家兩家贏者通吃。

06.泡沫總會過去

泡沫,總是容易過去的。等你學好了吳恩達的機器學習課程,做好了面試準備,可能到時候你的競爭力還不如普通架構師值錢。

上面潑了這麼多冷水,不是說做工程的轉演算法就不行。什麼樣的鞋子適合自己,穿一穿就知道了。

給幾個自己的看法:

  • AI 公司很多,這些公司的工程師職位更多。
  • 不要什麼熱搶著去做什麼。安卓熱,你做安卓,小程式熱,你怎麼不轉小程式?
  • 演算法好的,不妨學學寫好程式碼。程式碼的優化,對演算法的效果也很重要。
  • 工程好的,不妨學學演算法,看看機器學習的資料和論文,瞭解常見的 Task 使用的演算法,瞭解主流的機器學習演算法、工具、平臺。
  • 是武學奇才的話,不妨練練老頑童的雙手互搏,演算法和工程兼修。向谷歌大牛 Jeff Dean 看齊。
  • 擅長什麼,不要放棄。擅長工程,就不要眼紅人家搞演算法的。堅持到底,路才能更寬,走得更遠。

Google 大神 Jeff Dean

左:打工賺錢? 右:創業冒險?

當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技癢難耐,考慮創業。

原因有如下幾個:

  • 給別人寫程式碼,期權從幾千股到幾萬股, 比例從毫不知情到萬分之幾、千分之幾就不錯了。自我感覺很好,但並不是創始人,也不是早期員工。高回報和自己關係不大。
  • 公司發展很快,不代表自己發展很好。
  • 你需要給自己一次超越領導的機會,需要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
  • 你喜歡什麼事情你來安排,你說了算。你不喜歡別人指指點點,尤其是那些不那麼讓你服氣的人。
  • 你喜歡冒險,未知的世界真刺激。
  • 你喜歡挑戰,挑戰技術、管理、產品、運營。在全方位的挑戰中,你的閱歷得到豐富,思考得到昇華。
  • 你有好的產品想法,想要讓它在你手裡變成現實。讓使用者喜歡、受益、著迷享受,你喜歡著使用者的喜歡,你憂傷著使用者的不便。
  • ……

30 歲了,寫過的程式碼如同作家,早已著作等身。30歲的你,坐在冷板凳上,可能寫過了網站,寫過了 Java,寫過了 C++,甚至也趕上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熱潮。你發現,你需要更大的挑戰。

於是,很多人創業了——不管是萬事俱備,還是僅憑一腔熱血,總之,你衝上去了。聽說創業成功的比例萬中無一,但是你管不了那麼多,且行且走吧。

一些朋友,是連續創業者。十個人以內的小團隊,堅持好幾年,這個專案不見起色,就換另一個專案。什麼都需要自己幹——融資自己想,專案自己拉,招聘自己做,核心程式碼自己上——真累啊。

有些人堅持了幾年,產品沒使用者,收入不見增長,終於放棄了。這類朋友,可能加入 A 輪後的公司,當個技術負責人。也許了此餘生,也許只是短暫的休息,等待下一次的創業旅程。

一些朋友,在 BAT待過三四年,級別不太高(T5 到 T6)年薪四五十萬。眼看著在大廠加薪升職希望渺茫,他們開始尋求捷徑去創業。

找個早期公司,有 BAT 背景,加上溝通能力,以及帶隊經驗,和創始人一拍即合,第二天就開幹。

但多數創業沒有太好的起色,儘管給了CTO 的職位,除了技術以外也不擅長別的,也不好意思和老闆提加薪。幾年下來,薪資是高了一些,並不比同期專攻技術的朋友薪資高。

創業幾年,有的朋友從四五十萬發展到了年薪百萬,運氣好的去了美團、頭條、小米,期權價值更是翻了好幾倍,或許早身家上千萬了。

面試過幾個候選人,在創業公司當過 CTO 或者合夥人 ,技術深度一般,擅長的是技術廣度。其實很多創業公司的產品,技術含量並不高,哪怕你做了前端,又管理後端,你的能力在市場上不見得比 BAT T6 以上的高。

加上天天會議,程式碼生疏,技術深度並不夠,大公司的高管你搞不定;A 輪+明星創業公司,技術總監你也搞不定。這幾年忙各種需求,人工智慧的演算法也完全陌生。

這類候選人,也許三四年前在 BAT 是 T6 的級別,面試過後我們也只能給到 T6 的待遇。因為沒有人會為你全面但不突出的能力買單。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別人的路不一定合適你,適合你的路也不一定適合別人。大家都需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心態,綜合決策,再做出是繼續給別人打工,還是單槍匹馬出去闖江湖。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你看 00 都開始創業了,再不創業,眼看就成老老一輩了。不過,成名的畢竟少數,創業成功更是鳳毛麟角。

30 歲左右的我們,在放棄穩定的工作之前,也先別慌,瞭解下行業,瞭解下商業,再決定要不要踏上創業這條孤獨的不歸路。

不創業,也沒問題。平凡之路,也有其幸福,有其榮耀。

左:混網際網路? 右:能轉早轉?

網際網路是高科技,高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生產力高,自然薪資也高。於是,這幾年,網際網路行業水漲船高。

尤其是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各行各業都開始憂慮了起來:我們行業會不會被 AI 取代?要不被取代,該如何想辦法和 AI 結合?AI + 農業怎麼樣? AI + 醫療怎麼樣?AI + 教育呢?AI + 傳統零售呢?總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 AI 。

網際網路這麼火,人才這麼貴,那麼為什麼還有很多人要離開網際網路,轉行到傳統行業呢?

想了想,至少有以下原因:

  • 網際網路太累。累了容易過勞死,累了還容易脫髮。君不見,網際網路行業的寫字樓電梯裡,經常看到生髮的廣告—— XXX,這是一個神奇的生髮靈藥。
  • 網際網路競爭太激烈。做個團購,一下子湧現出來幾千家,最後剩下一兩家。做個網際網路金融,出來一波就是幾十幾百家,一死便是幾十上百家。

做個智慧音箱吧,大廠小廠,先別管有 AI 沒 AI,大家一起上啊先,馬上形成百箱大戰的局面,紅海一片,過幾年肯定也是哀鴻遍野。

  • 網際網路技術更新換代太快。前幾年還學著 ASP.NET,過兩年就開始學 C Sharp,學完了C Sharp,還沒見自己犀利( sharp )起來,大家又開始集體玩 Java了。

寫 C 的人寫程式碼的日子加了幾年,開始學 C++,轉眼 C++ 的那撥人,又學谷歌內部發明的 Go 語言。

  • 網際網路人太單純。單純本來沒啥不好,但是有了孩子,有了社會關係,太單純就不容易玩得轉了。可能你錢攢了一些,但是社會地位還是低。大家自嘲叫碼農,叫程式猿,叫屌絲。

最近就出了幾個碼農屆的大新聞:一個是某家公司產品更新日誌裡赫然寫著要殺程式設計師「祭天」,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另一個則更是驚天動地,當老闆的某程式設計師,被其前妻逼死了,原因是被敲詐,要麼賠一千萬的精神損失費,要麼等著去把牢房坐穿。

0 和 1 構建出來的虛擬世界很複雜,但是真實世界並非只有 0 和 1、對和錯,真實世界複雜到程式設計師們玩不轉。

  • 網際網路人才市場太火熱。太火熱本來是好事,但是當聰明人都往網際網路湧時,壓力就來了。

網際網路火,奧賽冠軍們都學計算機去了,搞理論的都進產業界了,北大清華學霸們都和你搶飯碗了,海歸大牛們都紛紛回國謀求機會了,你說競爭激不激烈?自詡聰明的你,也不得不今天學習統計學,明天看看深度學習,後天關注自然語言處理。

今天一個訊息,網際網路巨頭網易賣豬肉去了;明天一個訊息,網際網路人創業去做肉夾饃了;後天一個訊息,大佬去做新零售了。你可以說他們轉行了,也可以說他們還在網際網路。

還有一些朋友,受夠了北上廣深的壓力,呼吸夠了帝都的霾和魔都的風,他們要逃離北上廣。北京,北京,「我在這裡歡笑我在這裡哭泣,我在這裡活著也在這兒死去,我在這裡祈禱我在這裡迷惘」。

媽蛋,通通給我滾蛋。於是,念起了陶淵明的《歸田園居》:「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北京不好混,那咱們一起回家混呀。

都說北平的秋好,天氣那個新鮮勁。回到老家,也許還四季如春呢?人比人,氣死人。城市比城市呢?恐怕城市裡的人只能發瘋了。

有的朋友,在 BAT 或者其他大廠,幹了三四年,攢了一筆錢,決定離開北京等大城市,回家發展。可能回到了家,沒有了引領時代潮流的弄潮兒氣概,卻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卻道天涼好個秋」的閒情雅緻。

有一個朋友告訴我說,他要從工程轉演算法。同時,他老婆也要去讀個書,慢慢從網際網路行業轉出去。

也許過幾年,她老婆先在老家開個超市,先賣雜貨,或者開個飯館,如果一兩年下來,沒虧並且還能賺一些錢,到時候他再辭職去幫把手,雙雙離開網際網路,開個夫妻店。

他告訴我這樣安排比較穩妥,否則過幾年,兩個人都在網際網路,哪天一起失業了,風險太大。這個朋友能力還可以,有過網際網路大公司的工作經歷。

我給他分析他的優勢,告訴他不用擔心失業,告訴他我有一些朋友,四十幾歲了還在一線寫程式碼,告訴他我能告訴的所有事情。

然而,一百條理由,頂不上他一個執拗的藉口——他已經決定了走上轉行的道路。這條路也許需要幾年,但是他已經在有計劃地開展了。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來我高中求學的經歷。2001 - 2004 年,我讀高中,寄宿在學校附近,房東大概有六間房出租,一間房子一個學期大概收入六百塊錢。一年下來大約 1200 * 6 = 7200。

旁邊的一些房東們,有的有十幾個房間在出租,一年租金兩三萬。當時我一個月生活費大約 400,這麼算下來,收房租夠讓兩口子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了。

當然,大北京的房租,目前已經到了一個月四千到一萬的水平了,世事如此,十幾年前的我是萬萬想不到的。

有一些朋友也在想,要不在北上廣工作幾年,攢一些錢,回家去花。正如人家在美國賺美金,回中國來花人民幣。

老家也許房子還不貴,也許一百萬就能買不錯的房子?咱們大城市奮鬥幾年,小城市買上它三套房,一套用來住,兩套用來租,每天一覺呼呼到天明,我們也過上小時候夢想的收租金的生活啦——翹著二郎腿收租金的日子,過得真 TM 舒服啊。

當然,回家做個小生意,開個小賣部,或者開一個超市,或者開一個飯館,都是路。30 歲了,既然前進的路多歧路,那就看看退路——到處都是退路。條條大路都是餘生的路。

有人在退,也有人在進。不少其他行業的朋友,也在看著網際網路的機會。比如我有個朋友,在小縣城,但是眼光卻一直在網際網路。

教書的閒暇時光裡,他運營著幾個網站和公眾號。一個公眾號十幾二十萬粉絲,註冊個公司,請兩個小編,讓外面的技術做些小活,一個月接幾單廣告,一年下來也有三五十萬的收入了。

在他們眼中:

  • 網際網路充滿機會。前年你開個網店,你可能就月入十萬了。去年你做個代購,可能就財務自由了。今年你運營個公眾號,抄一些網上的水貨文章,可能就錦衣玉食了。明年你做個小程式,興許就衣食無憂了。
  • 網際網路變數多。十幾年前沒有趕上 PC 網際網路,忘了搶幾個域名,沒有關係,這兩天註冊幾個好的小程式名,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前幾年可惜沒有趕上移動網際網路的大浪潮,錯過了 APP 的紅利期,沒關係,還有物聯網的機會。這次錯過了智慧音箱和其他智慧硬體,也沒關係,再等幾年,說不定新的技術浪潮就來了。

技術浪潮如此,商業模式就更如此了,團購過了有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金融冷了還有比特幣、區塊鏈。熟人社交沒機會了,我們還有陌生人社交,新媒體沒機會了,我們還有新零售。AI + 傳統行業,三百六十行,行行是機會。

  • 互聯網裡人人都能當英雄。買賣域名能撈得盤滿鉢滿,倒騰流量也能做到肥得流油。機會少了?沒關係,咱還有消費升級呢。機會有的是,慢慢來。快速試錯,勇敢迭代,這才是網際網路的風格和做派。
  • 網際網路新鮮好玩。賣吃的賣喝的,提供衣食住,再升級也少不了吃喝拉撒,多沒勁呀。沒勁還罷了,利潤率還低,人員複雜,機構臃腫龐大,管理費心費力。

網際網路今天一個概念,明天一個潮流,說不定做的事情一不小心就影響到幾百萬甚至幾億使用者,真刺激。一個十幾個人的小團隊,說不定做公司做到幾十億美金的市值或估值。互聯網裡,短小精悍,以小搏大。

因此,一些傳統朋友遇到網際網路的人,就過來問:有什麼好專案嗎,我們一起做做唄?你負責技術,我負責資金投入,有錢大家一起賺。

當然,網際網路的人轉其他行業,有成功,也有失敗。傳統行業的人擠到網際網路,也是有成有敗。勝敗乃兵家常事,而有想法的人,總不會停止自己不斷探索的腳步。

在我第一次離職的時候,我向我尊敬的 Leader 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當時我說我打算轉其他行業了,北京壓力太大,生存困難,居之不易,算了算,買房的日子遙遙無期。

我說我一個哥來北京發展了,做傳統茶酒生意,需要我過去幫忙。幾年過去了,我依然還在北京,還沒有逃離,並且我深信,只要你努力,北京雖大,總有立錐之地,居之不見得比當年的大詩人白居易難太多。

不管是出於帝都魔都居之不易的考慮,還是你本來就喜歡傳統行業,厭惡網際網路,總之在考慮要不要換行前,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 你是不是單純的技術人。線下真實世界的玩法你熟悉嗎?你習慣嗎?
  • 你能玩轉傳統行業的人情世故麼?你能喝酒麼?你會抽菸麼?
  • 你的口才怎麼樣?你善於應酬麼?
  • 你是否善於管理?你會催款麼?
  • 你喜歡快節奏還是喜歡悠閒?
  • 其他行業就沒有競爭麼?那裡的競爭,你是否更有競爭力?
  • 網際網路好多於壞?對你而言,網際網路的種種好,是否真的已經超過了壞?

結語

30 歲了,我們有過榮耀,有過痛苦,有過迷茫,正如朴樹的《路途》唱到:“我們路過高山,我們路過湖泊,我們路過森林,路過沙漠,路過人們的城堡和花園,路過幸福,我們路過痛苦,路過生命中漫無止境的寒冷和孤獨”。

這是個旅途,路途多歧路,歧路中有幾個困惑和選擇:

  • 做工程,還是轉演算法?
  • 程式碼寫到底,還是果斷轉管理?
  • 打工賺錢,還是創業冒險?
  • 網際網路混到底,還是轉行收房租?

30 歲了,不管是否三十而立,總歸我們都是成年人了。面對困惑,我們都應該深思熟慮,做出成年人的選擇。

這世界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