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數字貨幣最新動態、內幕、趨勢,老司機給小白炒幣的深度貼(區塊鏈15個問題)

數字貨幣最新動態、內幕、趨勢,老司機給小白炒幣的深度貼(區塊鏈15個問題)

區塊鏈不得不說是當下最最熱門的話題,以前在各類會議、航班上、咖啡廳,人們聽的最多的可能是各類共享經濟、O2O、大資料、人工智慧等這些話題,現在區塊鏈被提及和關注的可能遠遠超過各類老牌的“科技明星”。資本圈、創業圈持續熱議區塊鏈,各方一致稱之為“技術革命”,大街小巷都掀起了區塊鏈熱潮。

不懂點兒區塊鏈,感覺都要被人當文盲了!

自帶去中心化特性的區塊鏈能否打破壟斷,顛覆巨頭?ICO是不是就是區塊鏈?國家不是已經一刀切了嗎?聽說九零後進場都可以圈兩三個億?現在進場是不是太晚了?我想炒幣,該怎麼下手?怎麼參加私募、PRESALE,為什麼要買份額?我朋友的企業可以發幣嗎?……

每天都有無數小白,菜鳥託關係問這問那,也有越來越多的各路神仙,有號稱專家大佬的、有做代投的、有做社群的、有專門的類似公關公司提供營銷路演專案包裝的、有做輔導的、有站臺的,有專門上交易所的,有各類名人名家小試牛刀的,更多的是各種質疑、報道、炒作、渾水摸魚、觀望或猜測、羨慕嫉妒的……

作為入行兩年的資深玩家大龍(IBAF副主席高澤龍)來分享一下對於當今區塊鏈和幣圈的一些認識和看法。現狀和趨勢,深度剖析,只嘮乾貨,希望對社會、對菜鳥、多行業都有些幫助,如果有說的不對、或者不合適的地方也請大家多指正、多包容。

第一個問題:虛擬貨幣的都是用來圈錢的嗎?

答:很想說不是,但是客觀的說,以前大部分都是來圈錢的。整體來說,大家都是奔著錢去的,當然也有一些是有技術、有成功的基礎、有優秀的團隊、有夢想和追求,依託區塊鏈技術想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科技生活的。

當然,每個專案都有白皮書,都用專業術語,技術和創新的思維去描繪了願景和規劃,一部分是真的,大部分是包裝出來的。但是話說回來,行業內少部分專案確實是非常優質的。比如說以太坊本來就是ICO眾籌而誕生的,以太坊(Ethereum)並不是一個機構,而是一款能夠在區塊鏈上實現智慧合約、開源的底層系統,以太坊從誕生到2017年5月,短短3年半時間,全球已有200多個以太坊應用誕生。其它可能優質的專案比如IPFS,要改變我們沿用了20年的HTTP協議,創造全新的區塊鏈網路世界。

第二個問題:區塊鏈及幣圈現狀怎麼樣?

答:最新的情況,很負責任的給大家通報一下,很少有圈外媒體能感受到,圈內人也很少分享。那就是,現在新的專案,越來越難募集到資金了,這是有多個原因的,

1、 現在專案太多了,現在蠢蠢欲動、正在籌備、正在募集、正在排隊上交易所、陸陸續續上更多交易所的,至少可能有七八千家,除去那些還沒有真正啟動,或者剛剛在寫白皮書的,可能也還有一兩千家。

2、之前兩三輪整個行業的暴跌,導致最近一些專案令人擔憂,恐慌情緒蔓延。這兩三輪暴跌的情況下,導致部分大莊、大戶投出去的ETH沒有及時套現回來,短線的投資不得不做成了長期持有,每一輪都有一部分被套的,多輪下來,這就導致整個行業,能投入的ETH越來越少,大家都變得格外謹慎,謹慎再謹慎。

3、加之,最近破發的越來越多,不管是火幣、幣安還是COINEGG,不管哪個交易所,很多新專案上線首日即是下挫開始之時。現在的局面,和12月份中旬及之前,完全是冰火兩重天,那個時候隨便上一個專案,都會迅速攀升,翻個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都很正常,不管是幾級市場參與的都可以賺的盆滿鉢滿,用腳投票都可以賺翻天。

4、當然了,我剛才說的可能稍微有些悲觀,或者說只代表了一部分現狀。最近有大量新人韭菜入場,很可能有大量新人是帶著巨大數量的糧草彈藥入場的,而且大量行業基金、機構開始更多更頻繁的介入很多專案,所以說,也有一些專案仍然是很火熱的,募得大量的資金。最新的做的成功的,或者做的很成功的,一般都是要麼能抓住大量新使用者,要麼是大量機構來投的。

第三個問題:炒幣還能掙到錢嗎?

答:客觀的說,炒幣掙錢的越來越少了,除非能長期持有。個人認為,那些全球性、真正在很多交易所,而且在大量國際交易所流通的數字幣種,如果長遠的來看,肯定還是要上漲的。畢竟真正能全球流通起來的數字資產,永遠是少數。其餘的,如果炒新的數字貨幣,基本上短期內賺到的可能並不多。

第四個問題:貴圈最新的趨勢、未來可能的方向是什麼樣的?

答:對於社會來說,有好的訊息,很欣喜的告訴大家,現在大量傳統企業、傳統網際網路企業、各領域的大佬入場、各類拿過風險投資的專案(有的是VC要求專案方入場),都來發幣了。

這個行業的門檻越來越高,這就意味著,這個領域裡面,優質的專案越來越大,真正能落地的專案,真正有實力的、成功過的企業家越來越多。

以我和周圍我的朋友,各種資訊來說明:(以下資訊,有的未實際考證,不保證全部絕對真實性)

某個日本(全球)有500萬用戶的直播平臺,險峰資本投資的,創始團隊來自百度、谷歌等一線公司,優秀的人才,真正海外的市場和使用者,知名VC投資,VC要求這個專案創始人關注下區塊鏈,建議發個幣來融資。

百合網,據說也要引入區塊鏈,據說百合佳緣註冊賬號、談婚論嫁就能挖幣…

粉絲網,中國較大的粉絲互動平臺,泰國皇室王儲,張*鬆團隊操盤包場,金融投資知名企業信中利進場並且力推時聯儲,明星時間交易平臺。

最近,聽朋友說周亞輝,投資了某個專案。周亞輝,崑崙萬維董事長,而且是投資高手,竟然比職業投資人更厲害,投資趣分期、映客、達達等,據說投資過五家獨角獸。如果是周亞輝看好並且投資的專案,那應該價值很高。

某美鏈,據說是蔡文勝投資,薛蠻子基金投資。

說明(以上資訊,來自我和朋友的溝通,但是有的部分確實未實際考證,不保證全部絕對真實性)

綜述,目前各路神仙,都在進場,所以說,傳統的那種拿幾頁白皮書就做一個空氣幣出來的年代正在成為過去時。

我的判斷是:區塊鏈、虛擬數字貨幣領域,未來的趨勢就是真正有價值的專案、科技巨頭、各類巨頭紛紛進場,區塊鏈正在成為高手之間的較量,沒有實力的小企業或者混混,很難再有大的發展空間。

這也是政府希望看到的,行業自身進行了升級和迭代,用市場的行為,自然而然的淘汰正式開始開始。

第五個問題,VC、傳統網際網路企業巨頭,有什麼反映和動作。

答:先說,網際網路企業巨頭,有的把區塊鏈當成一種佈局,並未大舉來談或者ALL IN 區塊鏈,為什麼呢?原因可能是,1 不屑,畢竟巨頭本身就是行業領袖,業務做的很好。2 客觀或者理性,區塊鏈只是一種新的思想或者模式。比如今日頭條、自媒體、餘額寶本身都是創新,並不是區塊鏈才是創新。3 迴避,或者取決於老大的喜好。

傳統VC或者投資機構,對於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則非常無助、無奈、彷徨和焦灼。不少機構投資人聊天時談到區塊鏈,基本回答都是在看,共同感覺是專案太少,估值太高,關鍵還有看不懂。IEO本身就是在革傳統VC、證券機構和承銷商等整個舊體系的命,所以說極力反對的佔大部分,也有部分VC能很清醒的認識到,再過幾十年,可能風險投資機構就會消失,股票及證券市場會消失。

VC在區塊鏈面前,有蠢蠢欲動的,有的VC開始投資大量IEO專案,也有的投資經理限於公司體制或者機構規定無法施展,自己便於個人身份憤然入場。當然了,其實紅杉、真格基金、蔡文勝這些,早在2013年已經嘗試投資佈局了。

只能說,在區塊鏈面前,傳統的網際網路企業巨頭很混亂,VC和投資機構、傳統金融機構完全混亂和沒有章法,沒有套路了。

第六個問題,關於代投、渠道、做社群的。

答:也就是行業內,拿份額,然後再通過下游社群、下游渠道吃掉份額的。未來的趨勢就是,將來很多都是機構作戰了,單兵作戰,或者原來組織散戶越來越難了,隊伍越來越不好帶了。

第七個問題,聽說發幣很簡單,那我的公司或者我和朋友可以發個幣嗎?

答:以前基本上是這樣的,以後基本上不可能了。除非有的公司真的有資金、有巨大的使用者數量,自己來發是可以的,繳納了上幣費,也是可以上交易所的。但是,基本上募資越來越難了,如果某公司實力雄厚,自己花個千八百萬去做一個代幣,也是可以的。但是靠代幣來掙錢,取決於幣價持續上漲,幣價上漲很難的,圈外人士來做就更難了。

另外這個幣不會被下架,不會被國家或者政府關閉?!

自己發個幣,玩兒是可以的。

第八個問題,區塊鏈必須要ICO,必須要發幣嗎?

答:當然不是,區塊鏈並不等於ICO,ICO也並不是區塊鏈。ICO之所以這麼火熱,是因為極其極其的暴利。所以說,前段時間,三個90後小夥,兩個月圈了兩三個億,所有的人都失去理智了。這個領域如此的狂熱,這就不難理解了。

真正有價值的區塊鏈應用,不一定要ICO。有實力、有價值的企業,區塊鏈可能只是和雲端計算、大資料一樣佈局,嘗試,和研發,並不需要大眾來投資。

但是話說回來,區塊鏈是一種組織方式,是價值網際網路,區塊鏈可以快速構建一個生態體系,這樣的情況下,TOKEN的產生、協調、流轉、貢獻、投票是很有意義的,而且將來人們需要大量的數字資產,整個社會正在向數字資產、虛擬世界遷移和過度。其實,類似於QQ幣構建了騰訊帝國,百度、阿里巴巴、今日頭條等、映客等很多都是需要一種內部流通的代幣,才能構建起巨大的成功。

區塊鏈,更多的是賦能,讓很多想做大事的中小企業,零散的創業者,能借助區塊鏈,迅速構建起自己的生態系統、價值體系。

第九個問題,區塊鏈的本質是什麼?

答:區塊鏈的本質,有很多種解讀,比如區塊鏈是一種技術的集合體、是新的工業革命、是下一代網際網路、是去中心化趨勢下重構這個世界,等等,很多種說法。

上面說的可能都對,我也在各種場合,或深度或淺顯的來講過很多區塊鏈的知識。

我認為,拋開技術層面不談,區塊鏈,是自金融、自組織、自進化的數字世界、虛擬世界對傳統現實世界的再一次深度改造,是計算機、網際網路和科技達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而且這只是剛剛開始。

未來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社會組織方式、金融等很多領域,都將更深度的進入數字世界,以前我們只是“網際網路+”的時代,將來宇宙萬物、所有國家、所有人口、任何形式的動作、我們的語言甚至是思維、情感,都會成為數字世界的一部分。

第十個問題,如何看待,比特幣已經跌到六七千美元,可以抄底了嗎?

答:去年12月,比特幣曾一度達到接近20000美元的高點,不過此後逐漸走向低迷,直到最近兩週,更是上演瘋狂跳水。最近,更是偶爾能到六千多,甚至更低。

我的觀點,比特幣每次狂跌,都可以買一些。因為這種全球性的數字貨幣,是全世界很多人都在購買的,基本不存在說狂跌以後不上漲的情況。每次狂跌都意味著要漲,漲一段時間,可能還要跌。

第十一個問題,政府會監管嗎?政策風險怎麼辦。

答:11月行業內重啟ICO之後,很多人每天都是惶惶恐恐、各種小道訊息滿天飛。之前傳19號監管要來,又說25號,然後說下個月了。然後很多政府的檔案和動作,被各種解讀,稍微有蛛絲馬跡,行業內就亂成一片。

但是,大家可能很奇怪,為什麼這一輪,政府沒有像9月的時候一刀切,沒有采取非常嚴厲和嚴格的手段。這不,有人正在慶幸的時候,ICO 的專案 ARTS創始人就被抓了。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最重要的是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如果投資者聚眾、舉報,那麼政府肯定不會不管的,可能會出手很重。除此以外,政府還是很有高度的,政府也認識到了一點,市場的歸市場,區塊鏈、ICO泡沫再大,也很快會破滅的。這就彷彿很多新興的行業,比如九幾年的網際網路,也是很大的泡沫,大量投資機構、個人瘋狂投資,但是行業經歷一兩次泡沫以後,真正有價值的、能長久的、對網民和社會有利的網際網路企業就誕生了。市場是會自動進化的,一些空氣幣和垃圾專案自然會被淘汰掉的,事實也證明,確實是這樣的。

這其實完全體現了,我們政府的先進性、包容性、戰略眼光和高度智慧,事實也正在證明,有的人應該可以感受到,目前這個領域的泡沫,有可能正在破滅的前夜了。

第十二個問題,交易所是幹什麼的?

答:交易所是行業內最掙錢的,交易所的收入可能來自於很多,比如說專案方的上幣費、市值管理費、各類活動、各類營銷、廣告費等;來自使用者的交易手續費等,還包括偶爾或經常聯合資金盤、大莊或大戶割韭菜。當然,優秀的交易所,技術含量也是很高的,投入也是巨大的,而且擔負著很大的風險。

交易所的學問很多,包括比如機器人交易、無手續費帳號、拉新使用者、冷熱錢包、多種複雜的安全機制,當然也有交易所突然破產或者宣傳被黑客攻擊了,其實背後的真相可能是內鬼偷偷將使用者的幣據為己有,這裡面有很多故事,很多段子。

第十三個問題,為什麼有的幣價會漲,有的會跌?

答:如果買的人多,幣價會漲,如果賣的人多,幣價會跌。但是其實比這個要複雜的多的多,還要考慮各種政策面影響、國際影響、行業重大事件等等。還有很大部分的情況是,漲跌都是被行業大佬操控的結果,普通散戶只不過是跟著市場,在碰運氣而已。

第十四個問題,怎麼區分這些幣?能不能給新人小白推薦些工具,或者推薦些網址?

答:每一款數字貨幣都有一個代號,數字貨幣目前至少有上千種,交易市場存在極高風險,其全天不間斷交易,沒有漲跌限制,價格容易受莊家、全球政府政策的影響而大幅波動,建議新手不要去看那麼多不同種類的數字貨幣,選取市值前20的主流幣子加以分析購買。

圈內常用的行情分析網站,非小號。

交易所資訊就不提供了,不能引導大家去炒幣,這樣不好。

第15個問題,2018年,該怎麼擼?

2月6日,又一輪更強的暴跌開始!如果按照低點,很多人可能已經賠的傷筋動骨了。大牛之後必有大熊,大熊之後必有大牛,但是也可能牛後面有大牛,熊後面又更大的熊。

如果沒有網際網路,馬雲這樣的,小個子尖嘴猴腮估計都沒人正眼看他一眼,數字貨幣也讓很多以前最底層,本來八輩子貧民的命,很難翻身的鹹魚和瓜娃子好多個成了億萬富翁,如果說誰不眼紅,那是裝的!

但是話說回來,做人,心態要好。運氣有的時候還是真的存在的,要不然為什麼有的人真的中了幾個億的彩票大獎!

區塊鏈魅力太大了,核心其實是“隔壁老王”突然暴富讓人都不理性了。幣圈太亂了,而且又是灰色監管地帶,365X24小時運作,行情每分每秒都在變化,訊息層出不窮,長此以往,不是禿頭就是精神高度焦慮,就算是賺錢了,身體也垮了。

守幣如守寡!

幣圈一分鐘,人間已經半年了。

在幣圈坐的不是過山車,坐的是過天車!

梭哈,不要慫,就是幹!

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乾活!

通過這些段子,就知道,這是個對社會可能有害的行業,不利於經濟實體的發展,不利於社會穩定,好多人不好好工作,都去炒幣了,我們的社會還怎麼發展?

心態要好,就像買彩票一樣,可以適當參與,不要過於痴迷,不要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上面提到的,全部都是個人看法和觀點,只為一吐為快,沒有任何目的。雖然檢查了兩遍,仍然可能存在很多疏漏或者錯誤,同時也並不能作為投資依據,筆者已經儘量避擴音及各類專案名稱、公司及個人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