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敏捷開發產品管理系列之七:Product Owner團隊

敏捷開發產品管理系列之七:Product Owner團隊

 

目的

在之前的《Product Servant》一篇中曾經提到,作為產品經理或產品總監,都應該有自己的方式來根據市場和使用者情況來管理產品的走向,其中前者更傾向於具體的功能,而後者則更傾向於市場方向的競爭力;前者要求細節,後者要求高度。那麼,這兩個人到底誰是傳統意義上的Product Owner呢?

另一個常常被問到的問題是:“我們只有一個產品經理,而有20多個開發人員,這一個產品經理能忙得過來嗎?”

再有一個問題則是:“PO只在迭代開發會上溝通需求,還是在迭代開發期間仍然與團隊在一起?”

還有一個問題則是:“PO在最後的評審會上才看到結果,萬一發現問題需要改正,是否會為時過晚?”

又有一個問題則是:“可以讓客戶代表參加計劃、評審活動嗎?”

……

這些諸多問題,都指向一個答案:“一個PO很難完成其所應履行的各種職責,我們需要一個PO團隊。

結構

PO團隊整體上是一個上下分級、內外疏密的團隊。

所謂上下分級,就是說一定要有產品總監層面的人員參加,以便把控整個產品的走向。這種把控的結果,是能按照商業步調形成大的版本計劃。

若失去這種大的方向,就很難真正“按優先順序排序”,因為真正的優先順序,來自於對盈利性產品的持續盈利能力、新產品的價值判斷發展方向等商業目標的追求,而不是技術上的優先順序。

在總監層面的工作完成後,產品經理會在具體版本、計劃、需求開發、評審、釋出等工作中將商業目標落實到開發工作中。從時間上,保證產品進度符合商業步調,從空間上,保證產品需求符合目標客戶群。

在大型的PO團隊如遊戲的策劃團隊(常常佔總人數的1/4)中,還會有三層結構:主策劃(產品總監)-策劃組長(產品經理)-策劃人員(產品助理),負責一小部分故事的編寫與跟進(跟進活動見下文)。

所謂內外疏密,則是在開發過程中由客戶、市場、銷售、產品、開發、售後等綜合角度審視產品

比如遊戲公司常常邀請運營部門或發行商參與產品的管理,消費電子則會邀請分銷商、售後部門等,目的是提供第一手的反饋。

產品研發團隊的代表也常常參加PO團隊,來幫助PO團隊把握產品演進的技術路線。研發團隊代表還會從整個商業路線圖中勾勒出技術路線圖,來判斷是否以及在何種程度上“為未來做準備”。(在《智慧敏捷系列》中曾經提到,準備太多會浪費;準備太少會返工。)

產品經理在整個過程中扮演穿針引線的作用,即作為各方的Servant,向上提供決策依據,向下提供目標指引,向外提供產品支援,向內提供使用者需求。

活動

除了常見的需求優先順序排序、計劃會講解故事、評審會評審需求之外,整個PO團隊還有很多工作,下面按照工作的大小、層次列舉一下。

  • 產品初期
    • 產品總監:設定商業目標和路線圖
  • 日常工作
    • 產品經理:制定釋出計劃,形成和描述故事
    • 研發團隊的代表:制定技術路線圖
  • 迭代前
    • 產品經理:優先順序排序,選擇下個迭代的待開發列表(Willing List),選擇故事群,制定迭代目標
    • 產品經理/研發團隊的代表:預估故事,協助拆分故事
  • 迭代中
    • 產品經理/產品助理:負責細化需求,跟進需求的完成情況(漸進式評審,見下)
  • 評審會
    • 產品總監/產品經理:評審需求完成情況,提出意見,重新排序

漸進式評審

所謂漸進式評審,又叫跟進人制度,是為了防止迭代最後一天的評審會上發現了問題,由於第二天就想釋出了所以來不及改正,因而將評審改為每一個故事完成,都進行一次評審,若需要改正則提前進行。

一般需要以下實踐配合:

1. PO團隊人數較多,且有層次,能為每個故事設定跟進人,負責解釋和驗收這個故事。

2. 配合MoSCoW方法,按優先順序逐個完成故事,若M、S型別的故事評審後需要改進,則可能犧牲後面的W型別工作。

3. 中期評審會。有些團隊在為期30天的迭代的第20天左右,會開一個預評審會,以完成2中提到的工作。

點選下載免費的敏捷開發教材:《火星人敏捷開發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