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離職阿裏三年後,他又回來了

離職阿裏三年後,他又回來了

發現 優秀 過去 真的 開始 教師 教育 機構 素質

11月22日,馬輝從黃龍體育中心附近的辦公室開車來到阿裏園區北2門,離開阿裏三年後,馬輝和1000多名已經畢業的“校友”又回到了這個夢想啟程的地方。

在校友會現場,馬輝分享了自己的公益故事。

1991年,大眼睛女孩蘇明娟的照片《我要讀書》傳遍全國,引發了國人對貧困地區兒童的關註。2016年,馬輝在四川大涼山又一次看到這種渴望的眼神。

技術分享圖片

來自大涼山的女孩洛古阿明,趴在知行夏令營教室的窗邊,註視著教室內老師的一舉一動,老師的一個舉手,一個眼神都能讓她看的出神,問起原因,她說:“我想要成為和老師們一樣的人。”在她眼中,馬輝看到的是渴望,他決定今後無論遇到什麽困難,夏令營都一定要堅持做下去。

阿裏和汶川是我公益之心的起源

馬輝(花名道長)是“知行教育基金會”的理事之一,一位在阿裏巴巴工作了9年的同學。2008年汶川地震,阿裏巴巴緊急組建了許多援助小隊,馬輝加入其中,協助捐助物資的籌集工作,那是他第一次接觸公益事業。

技術分享圖片

震後的慘況讓馬輝深深的認識到上天的不公,他覺得以後自己應該多為他人做點什麽。

正巧,2009年,馬輝的幾個朋友在香港創辦了“YesWeDo”知行教育基金會,他也受邀擔任基金會理事一職。成立基金會的目的,原本是為了給災後重建的學校籌集物資,但在援助的過程中,大家發現有這樣想法的愛心人士和機構很多,所以學校並不缺硬件。

“他們更需要的是文化上的重建。當地很多學校的語數老師要同時教多個課程,學生們的美術課和體育課還真是數學老師教的。”馬輝說。

基金會首先想到讓大學生們來幫忙。於是大家就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香港大學等知名高校中選拔了一批優秀的大學生。由專業人士為這些大學生們進行為期兩周培訓,課程內容包括教育教學技能和兒童心理學等。

受訓後的大學生們,將分別前往9所貧困地區的學校,為免費參加“知行夏令營”的孩子們帶去一些學校基礎課外的課程,比如畫臉譜、皮影戲、音樂、棒球、團隊拓展等素質教育課程。

技術分享圖片

在過去的9年中,近400名誌願者大學生參與了這個項目,為3000多名貧困地區的學生帶去了許多新奇生動的課。馬輝在一次次的夏令營中,見證了孩子和這些“老師”之間的一種妙不可言的化學反應。

“男子漢”說:沒有人像你這樣關心過我

2016年的夏令營,有一個極其調皮的男孩子,叫拉馬曉拉,他不喜歡上課,不喜歡和人交流,不太遵守校紀,還時常和人打架,自封為“男子漢”。

他的“老師”是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誌願者,叫喬曉楠,孩子們都親切的叫她 “小喬老師”。

在一節體育課中,拉馬曉拉把自己的右手小拇指韌帶拉傷了。起初還不願意讓人幫助,但不管他怎麽不情願,小喬老師還是堅持每天三次用紅花油給她擦手。

漸漸地,拉馬曉拉會自願把手伸給小喬老師,甚至開始主動和小喬老師說話。有一次,小喬老師給拉馬曉拉擦手時,開玩笑的問他是不是因為受傷了才變得聽話。誰知,拉馬曉拉定著眼睛看著小喬老師認真的說:“因為沒有人像你這樣關心過我,我知道你是真的為我好。”

夏令營結束分別時,拉馬曉拉忍著手指的疼痛爬上樹摘了許多梨送給小喬老師,那天的小喬老師哭得像個孩子。

技術分享圖片

鐘愛:離別是為了下次更美好的相遇

2010年,四川什邡中學的鐘愛參加了第一屆知行夏令營,那時的她還是一個羞澀的初一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全新的課程,還在老師的鼓勵下克服了內心的羞澀,與老師一起合唱了一首《好久不見》。鐘愛沒有想到平時不善言辭的自己,能在這麽多人面前唱完那首歌,夏令營結束後,她在心裏默默下了決心:“我要成為老師那樣的人。”

技術分享圖片

2016年,已經讀大一的鐘愛真的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她成為了當年“YesWeDo”知行夏令營的一名誌願者。當鐘愛站在講臺上,望向臺下的學生們時,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曾經也是這樣見到了全新的世界,接觸到了優秀的前輩們,從害羞走向自信,從膽怯走向勇敢。心裏感慨萬千。”

離別時鐘愛給孩子們講了自己的故事,她告訴孩子們:““離別是為了下次更美好的相遇。” 一如2010年的夏天鐘愛所聽到的。這是命運的循環,也是愛的傳承。

做公益,改變的是你自己

“知行夏令營”很短暫,雖然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但馬輝知道,僅僅依靠夏令營的形式,還不足以帶給孩子們更多的幫助和更深刻的改變。

2015年,“知行課堂”應運而生,課堂幫助那些貧困地區的學校招募一些長期支教教師,包括音樂、體育、美術、書法、舞蹈等。至今,“知行課堂”順利開展了6個學期的支教課程,受惠學生超過1萬名。

說起為什麽要做公益,馬輝借用馬雲說過的一句話回答記者:“無論我們做不做公益,世界都會發生變化。但你做了,改變的是你自己。”

馬輝覺得公益的好處是雙向的。讓山區裏的孩子們看到未來,讓誌願者老師們體會到真情的付出一定會換回真情。離別時孩子們的一聲“老師再見”,也讓他們感受到了未來將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2015年,我離開了阿裏巴巴,但無論去往哪裏,從事什麽工作,在阿裏的那顆公益心永遠都在。”馬輝說。

自2015年至2018年3月31日,阿裏人已經累計34.1萬人次申報“人人3小時”公益活動,累計公益時48.3萬小時。

離職阿裏三年後,他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