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評《寧可放棄五十萬也要逼你去讀書》,作者來自另外一個星球?

評《寧可放棄五十萬也要逼你去讀書》,作者來自另外一個星球?

  我朋友圈裡面有好友轉發了一篇雞湯文,《孩子,我為什麼寧可放棄五十萬,也要逼你去讀書》,這篇文章看起來貌似有理有據,實則不堪一擊,這一點我們待會兒說,關鍵是,這個文章給我的感覺就是,作者難道來自另外一個星球?為什麼呢?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

 

  “語文課上認的那些字,除了能幫你看懂說明書,也能讓你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比如將來向老闆做彙報,給戀人寫情書。

 

  數學課上那些公式,能讓你在買房子的時候迅速算出首付、稅費,是貸款還是全款更合適。

 

  地理課上學到的常識,讓你知道哪裡的魚最好吃哪裡的咖啡最好喝。

 

  美術課上學的審美,讓你知道穿衣服紫配黃會很醜,粉配金是大忌……”

 

  作者用了上述案例來證明你所學到的書本知識是活的,可以“學以致用”。正不正確?當然正確,但按照老樑評價于丹的說法,全都是“正確的廢話”,可能連教過你的老師也沒這些意識。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第一個例子中,這個作者大概不知道有個搜尋引擎叫“百度”吧?你不知道怎麼寫情書,怎麼寫報告,沒問題,百度一下就行,網上各種各樣的範文、案例,應有盡有,你只需要把裡面核心的東西改成自己的就行了,框架套用完全沒問題。如此說來,基本上小學畢業的水平稍加錘鍊,寫報告、寫情書綽綽有餘。如果這樣都不行?我還可以教你一個更簡單的辦法,去馬雲家,萬能的淘寶不是蓋的,要不到百來塊錢,絕對給你弄的巴巴適適。

 

  如果說,第一個例子有些顯得“外行”的話,那麼後面兩個例子,就是徹頭徹尾的S+B了。我請問一下你們,現在你們買房誰還動筆像中考高考那樣列算式自己計算?這種人不是腦子糊塗了,就是讀書讀傻了?為啥呢?現在各大開發商、銀行,都提供了固定的演算法,網上也有對應的工具,你把相關資料輸入進去,要不到一秒直接給你計算出結果。如果你自己動筆計算,保證你一個小時弄不出來,而且還存在巨大的誤差。

 

  同樣,第三個例子,哪兒的魚好吃?哪兒的咖啡好喝?知道有個東西叫美團嗎?不僅你可以搜尋出吃的,還可以找到玩的,多方便?人家的地圖還隨時更新,你地理課上的知識能隨時更新嗎?

 

  第四個例子,美術課。這個我不發表任何看法,原則上,不同人的審美觀不同,無法強求,至於什麼顏色配什麼顏色醜,我想只要不是色盲,就不會犯太大的錯誤。

 

  所以,基於上面幾個例子,我感覺這個作者好像是從上個世紀來的。完全不知道現在網際網路已經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大的便利,而我們所學的知識,也可以很大程度被網際網路和未來的各種人工智慧裝置所替代。那麼這樣的話,你覺得你讀書的價值何在呢?你讀了十幾年的書,比別人更會計算,結果人家用一個手機就可以秒殺你,豈不是很可悲?

 

  再說其他的,在文章中,作者提到:

 

  “碩士學歷以上的家庭比高中學歷家庭的富豪比例高三十倍。博士學歷的人比高中學歷的平均收入高六倍。”

 

  首先,這個作者犯了用極少數人和極多數人對比的臭毛病,就像飛機墜毀死的人比汽車死的人少,他就認為飛機比汽車安全。而且還犯了“倖存者偏差”的錯誤。為什麼?就以博士為例,在目前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博士的整體畢業率是偏低的,我在網上找到一組資料。

 

 

 

 

 

  也就是說,平均有七成的博士,是無法按時畢業,當然,這些人是繼續重新讀,還是中途放棄,就不得而知了。總的來說,博士的成功概率是比較低的。然後這個作者拿博士來說事兒,明顯只看到了成功者,沒有看到一大批失敗者。就像馬雲和馬化騰創業成功了,一大堆創業者賠得傾家蕩產,難道你說所有人都應該去創業嗎?當然,如果你算平均收入的話,你跟馬雲馬化騰平均一下,你也是百億富豪。

 

  再者,作者也完全沒有考慮到“機會成本”的問題。所謂機會成本,就是做了一件事而沒有做其他事的成本。我們知道,讀書是要花時間的,錢我們就另算。一般情況下,本科畢業為22歲,碩士畢業為25歲,博士畢業至少28歲。如果你直接拿25歲和22歲的本科生比收入,以大欺小,科學嗎?正常的演算法應該是,25歲的碩士,和已經工作三年的本科生比收入,而且是全面比,包括收入、工作經驗、人脈資源等等。這樣的話,碩士還有優勢嗎?

 

  如果考慮房價因素,這個差距是巨大的,一個22歲的本科生,畢業以後,如果家裡面出首付,自己馬上買房,自己還按揭款,那麼三年以後,可能房子已經增值不少,這在北上廣表現得非常突出。但是如果他讀了碩士,理論上要25歲以後才可以考慮買房,三年如果房價上漲一倍,這是否是讀書所造成的損失?你還得給開發商多打幾年工,結果你還覺得自己多了一個學歷,洋洋自得,人家卻暗地裡笑你是S+B。

 

  關於此文的混亂邏輯,我們不一一列舉,實在太多了。我想上面幾點,大家應該可以看得比較清楚。不過我在想,為什麼現在這種毫無邏輯水平的心靈雞湯文越來越多,其實這裡面也是有很多利益因素的。

 

  我們知道,現在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層出不窮,這些培訓班的老闆,老師,未必是什麼好大學畢業,但是他們靠開培訓班賺了不少的錢。一方面,他們鼓吹讀書多麼有用,再對激烈的競爭進行一番渲染,讓你覺得你必須花這個錢,否則你孩子沒前途;另一方面,他們自身也沒多高的水平,卻賺得盆滿鉢滿。大家可以對比一下清華北大,有資料顯示,清華北大本科出來平均收入也就八九千塊,但是這些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的,卻靠培訓班賺得比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還要多,有的一年輕鬆撈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這不是諷刺是啥?(文/王易見 QQ:543415188,微信:543415188 ,約稿、公關、營銷傳播、自媒體稿件代寫,微博、微信公眾號釋出,價格公道,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