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雲端計算時代的運維職位展望

雲端計算時代的運維職位展望

雲端計算的時代正在來臨,運維的工作也將在今後幾年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就看看一位資深運維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也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如果你是一個能給自己做主的人,你必須看清形勢順勢而為,在變革的時代埋頭苦幹仍然保證不了你的正常生活;如果你是一個弓騎兵,無論你怎麼勤學苦練都打不過坦克手的;鐵達尼號上的乘客無論多有錢,總是免不了泡進海水裡的。

首先,我作為一個運維為何唱衰運維這個職業。我們運維靠什麼能力在公司裡自立哪?

A.關心硬體和施工;
B.關注網路問題;
C.擅長系統和服務的除錯維護;
D.相對與架構師/DBA的價格優勢;
E.快速可靠的響應。

大家看看雲端計算能給企業帶來的好處:

A.硬體完全免維護;
B.網路接近免維護;
C.系統、服務接近免維護;
D.無論是硬體還是人力成本都很廉價;
E.可靠性高於個人。

我們會發現,雲端計算的目標就是要做的比運維人員更好,好到“不用關心”的地步。從技術上來說,各大雲端計算運營商對通用的Web、RDBMS、儲存 服務都是可以做到很好的。運維人員中一多半都是網站運維,這些運維受到雲端計算行業的碾壓性衝擊,必然會波及整個運維行業,以及因此衍生的培訓、管理、硬體銷售、IDC工作。

我原先一直不願意承認這一點,我也認為運維工作很重要,但前端時間我看了一個故事,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191x年的時候,每個工廠都有一個副廠長負責管理電力,那個時候新建工廠要考慮是自己建水電站還是火電站,甚至連拉煤球的車都要自己準備;但後來各個工廠用的電力標準趨於一致,就沒有企業自主發電而是從電網買電了,這個電力副總裁的職位就成為歷史了。

我記得05年以前做運維,我們都要自己找很多種驅動、學習不同的主機板配置方式、研究自有機房的空調系統,但如今運維的職位完全不用關心這些事情了,反倒是對負載均衡、高可用、大資料等問題越研究越深了。
雲端計算的目標是讓IT服務像電力一樣隨時可用,這是一個積極正面的趨勢,沒有人能也沒有人應該擋住他,運維職位可用消失,但你不應該因此而失業。

本次去參加WOT雲端計算架構師大會,我就是想看一下雲端計算究竟發展成什麼樣子了。這次會後我大膽估計,雲端計算會在短則五年、長則十年的時間裡將大部分運維的飯碗搶走。其中損失最嚴重的是中小網站,他們已經不需要的運維人員;大型網站對運維人員的需求會逐漸減少;對非網站應用的影響可能僅僅限於技術革新;因此對軟硬體生產商、IDC託管商甚至運維培訓、IT論壇都會造成衍生影響。

當前雲端計算技術的勢頭很好,但因為技術和市場等原因還需要慢慢發展,而且雲端計算做的是“錦上添花”的事情,企業用不用雲端計算對自身業務功能影響不大。我們運維人員從做事的可靠性、有全域性意識,憑藉這些特性仍然能活的很好。運維這個崗位可能會消失,但做過運維的人還是有很多路可以走的。

大家都知道黑雲壓城也該未雨綢繆了,如果你已經是個運維老鳥或者很快就投身運維工作,我建議大家往這幾個方向上動動腦子:

1,企業採用公有云方案後,仍然需要一個懂行的人解決公有云平臺的監控、評估、採購、報修這類問題。但這個職位應該一個公司公司只需要一個人,且再等上十年雲端計算徹底標準化後還會再次消失。當然了,我相信能勝任這個崗位的人,在雲端計算已經規範到不需要專人維護的時候,他們也會有能力找到更合適的崗位。

2,進行雲計算伺服器維護;幾大雲服務供應商自己也要維護伺服器,那些大中型企業肯定會自己做私有云,在這個雲端計算平臺裡也是需要運維人員進行從低端監控到高階架構的一系列維護工作,但自動化運維技術會讓運維人員的數量大大減少,可能每個公司都只有一兩個小團隊了。

3,進傳統行業繼續做運維;筆者就是在一個通訊公司工作,我可以很樂觀的說雲端計算會對公司造成有限的技術革新,比如說實現OS的虛擬化。我們需要的SIP服務必須親自搭建,阿里盛大新浪都沒得賣,甚至因為硬體和網路限制讓我們很難使用虛擬機器;而外宣網站一類的東西根本不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能用就好效率低一些沒關係。除了通訊公司之外,生產領域(比如管理生產線)也有類似的顧慮,雲端計算的優勢和公司的業務需求完全不沾邊,所以這類公司的運維可能會是最後的運維。大家找工作的時候都習慣找網站相關的工作,但你學過Web就一定要找網站工作是挺蠢的行為,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最好不要涉足一個沒有前途的行業。生產領域的公司因為運維涉及到實實在在的錢,所以運維人員待遇高(都是專有技術難培養)、做的事情少(自發做事多了會出錯,不如找廠商技術支援),只是跳槽的難度比通用運維要大一些(都是專有技術不通用)

4,徹底轉型,做和計算機無關的工作;選這條路的人一部分是自己有大覺悟或巧機緣,但另一部分人是真的適應不了環境變化,希望各位不要被淘汰掉。

最後總結一下,雲端計算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它還給了運維五到十年的時間去修正自己的職場規劃,我們可以順勢而為也可以激流勇進,但不可得過且過隨波逐流最終。

原文出處:http://caoyameng.blog.51cto.com/4975863/104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