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工作職業發展/角色轉變的一點感悟

工作職業發展/角色轉變的一點感悟

      畢業2年半,覺得越來越需要思考。上家公司同事提過職業發展就像一條船,從造船的工人到開船的船員,決定船上貨物的主人,三種角色的提升,似乎自己也在經歷這種演變。

     在上家公司,90%以上的時間用來低頭寫程式碼,很少擡頭看路。更多的是不斷的看專業書籍,完成迭代的任務,很少考慮產品該往哪裡走。該,或者不該做什麼。需求很多來源於產品經理,或者說產品經理的拍腦袋。缺少需求的真實來源,使用者的真實痛點,所以有些功能上了,對資料一頭霧水,不清楚效果如何,上線後的資料分析很雞肋,效果也不是很好,甚至有的也夭折了。這些只是經歷了,並沒有認真的去思考,什麼導致了這些。那種開發氛圍下,也很難分析出原因。好的一點是,作為技術,專心的去研究技術,去提升開發的能力,打下了好的基礎。後來,在不斷的成長中,看到了使用者的資料曲線,看了別人對一個彈窗的功能新增、刪減的資料分析對比,曲線對比,感覺,這才是做產品,對資料有了認知。還有點收穫,是面對上千萬的使用者時,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使用者體驗,專業測試的研發流程,很是喜歡。

     來了這家公司,呆了幾個月了,變化了很多,從面向網際網路使用者轉向企業使用者。箇中差別,還是挺大的。需求來源變了,更真實,來源於業務方,不是產品經理了,感覺真的在做痛點了。開始七成的時間用於編碼,三成的時間用於溝通,推動,決定產品的走向,感覺還是比較舒服,感覺擡頭看路了。從造船的工人,試著去轉作一個開船的船員,去考慮船該往哪開,決定船的行駛速度,穩定是第一位的,使用者體驗,快速上線放在了第二考慮的問題。也試著去完善這邊不太成熟的研發流程,畢竟團隊小了,結果導向,對流程一直不太care。

       剛畢業的三年左右的時間,似乎都會碰到一個瓶頸期,或者說高原期,前三年,不斷的學習,積累,成長路線的斜率很高,對業務熟悉,對編碼熟悉以後,斜率慢慢的很低,感覺成長很慢,甚至感覺不到成長,走進了一個水平的成長直線。心裡開始迷茫,考慮轉方向,考慮跳槽,考慮轉崗。也經歷了這個階段,甚至還投了簡歷,去面試了,最後在一位同事的說服下,還是放棄了。畢竟,換了方向或者崗位,會是一個從零開始的又三年,三年之後呢,還是會碰到這個階段,再換嗎。這個瓶頸期需要的是突破,不是轉彎。畢竟轉彎,還是從一個初學者開始,永遠不會成為專家。對技術人員來說,做什麼業務,用什麼工具,語言,幾年後,成長都是一樣的,最後的收穫也是一樣的,沒有多少區別,區別的是從初級到專家的轉變。轉變後,工具,語言,這些都不是太大的問題,很快可以轉換的。對一個業務的精通,研發流程的精通,業務推動的能力,從陌生到熟悉的學習過程,同樣可以用於別的陌生業務的實現。

       現在還處在從造船工人到船員的轉變中,也許轉變為決定船上貨物的主人時,不同角色,觀念就變了,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