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盆景種植方法

盆景種植方法

種植前仔細削除根部泥土,修剪傷根、枯壞有礙之根。另外,考慮好種植位置、深淺及姿勢角度、空間關係(在選材、選盆、造型時已作考慮),認為符合法式、合乎要求了再覆土種好。
種好後還要作一次校正,調整好枝片關係,對每個枝端進行認真修剪,一般一二級枝根據造型需要決定最後長短,其餘各級分枝留一至三節,或留兩至四片葉。一方面便於今後抽發更多新枝葉,使枝片更茂盛、稠密、健康,也可減少手術後的損耗。缺少修剪或修剪不合理,只會使小枝細長無力,缺少短節分叉。根部修剪也是如此,以促使更多的鬚根生長。對萌發強、長勢又旺的樹種如榆、枸骨、雀梅等可進行強修剪,讓營養集中供給幾個保留枝上,以後萌發的新枝會粗壯有力,反而比原有老梗更能抽發、長粗,更易造型,不要單純認為老枝老梗顯示了年份,姿勢也不錯,修除它覺得可惜,豈知這些枝梗會影響生長,日後難如人意,唯有更新才有發展前景。對某些常綠針葉樹、萌芽率差的樹種要慎重行事。  
種植中為解決畫面中的均衡關係,及空間,考慮樹的造型動勢,結合盆的大小形狀,不強求種在盆的中間(指綜合性觀賞盆景)。

盆栽位置  
(一)樹頂中間部與盆中間部相對為標準種植    
(二)樹與盆不平衡,似有頭重腳輕之感
種植時根部四周、根部空隙處要仔細投入介質,均勻搗實,但不能像夯土似平均,應如梅花點搗實,澆水養護,也可吸水式澆灌。  
如發覺樹樁鬆動,要尋找原因,是根少盆淺栽不牢,還是有硬根在頂撐;是介質太鬆,還是沒壓緊,等等,找出原因逐一解決。對盆淺者用細鐵絲上下捆牢,防止鬆動、影響鬚根的生長,利於傷的癒合。

鐵絲扎縛,防止樹木鬆動
種植時要考慮立面與平面上的空間關係,立面上無枝無葉處為空白,盆表(盆面)無樹無物(草、苔、石、擺件)處亦為空白,該留枝葉處一定要留好,種植定局後再作認真分析、檢查,包括各種對比關係, 不合構圖者該怎樣處理就怎樣處理,決不能拖泥帶水,目的是完美造型突出主體。表土裸露處鋪上青苔,合理素雅的綠絨般鮮苔對畫面有著一定作用, 雖“無物”勝有物,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觀賞效果,顯示成熟的標誌,俗稱服盆,不像才上盆的作品坦露出新土的“火氣”,似從自然中來,不是人為栽種的樹樁一般。  
也可以用乾的長毛苔覆蓋,用鐵絲釘牢,減少蒸發及盆土沖刷,覆碎盆片亦同樣道理,待樹木鬚根發達、土壤物理結構重新組織好後移去。此法用於提根、露根等盆景的培育,成熟後移去遮蓋物,讓其滋生青苔。    
一般孤賞性盆景,盆面的處理較為簡單,只考慮有否必要露出根部,別的不作藝術修飾,鋪苔要略低於盆口,以利日後澆水、施肥。    
對綜合性觀賞盆景,它的種植就複雜了,沒有固定模式及位置,要根據樹樁的粗細、高矮、姿態等綜合情況而決定,佈置時或近或遠、或聚或散,變化萬千,按照主次等對比變化在盆內排列比較,反覆除錯,認為滿意了培土種好,加土種植時防止錯位,哪怕絲毫的移動也不行。種植中以主樹者為重點,也要考慮觀眾的視線。群體樹盆面的起伏開合,根據樹樁的分配而決定。主體樹下地形較高,面積也較大;客體樹下地形相對降低、面積小,主體組地形高於次體組,兩組地形間有一個低谷。配石、種草也隨主題而決定各種對比變化,圍繞主題服務。    
種植遇到有礙長根、硬根,不便截除又無法到位時,包括種植深度、姿勢角度,可以將這種根在可取位置切成契形,約為根徑的二分之一深,反方向即能彎變角度。契口中嵌上石片等,不使反彈便可種植了,傷口以後會慢慢癒合。

盆內容納不進硬根

根部切成契形彎曲後可種入盆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