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成大事者不糾結(碰到難辦的事情的時候,要就事論事,專註當下,放下過去,不憂未來,也不要記仇。防範之舉要節制。是做事情的其中一種策略,而且還要分場合)

成大事者不糾結(碰到難辦的事情的時候,要就事論事,專註當下,放下過去,不憂未來,也不要記仇。防範之舉要節制。是做事情的其中一種策略,而且還要分場合)

什麽 但是 例子 其中 偏方 戰術 學會 自己 態度


成大事者不糾結(碰到難辦的事情的時候,要就事論事,放下過去,不憂未來,也不要記仇。防範之舉要節制。是做事情的其中一種策略,而且還要分場合)
跟老中醫不要玩偏方
不過也要看情況,只能說,這是處理難辦事情的其中一種方法
有時候想多了沒用,不如著手去做那些簡單易做的事,等做完後發現難的事情也不那麽難了。
而且目光還是要長遠的。否則就成了沒有“戰略”了。否則這期節目與《走錯路的日本人》的觀點完全相反了、不講戰略。

固定情況發脾氣,反而讓對方覺得你有確定性。

人單純一點,就事論事,固然體現了真善美。但要在惡劣環境下生存,心機,心眼多少還是得有,關鍵要保持頭腦清楚,不要被數不盡的未來因素牽著走

用肅順的例子來講就事論事,不好;小公務員之死這例子也不好,都沒有說服力。說白了,防範之心可以有,防範之舉要節制,過頭了當然強迫成真,與就事論事一點也不相幹
覺得羅胖把就事論事和防範猜疑兩者混為一談了,沒什麼參考性。人生機運個人運氣是一大要因,與如何應對沒那麼大關係,但是選定一種態度堅持下去很重要,態度變來變去敗率反而高。
我知道羅胖想講什麼,無非是當一個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不要老想這件事以外的事。我也有過我自己樂在其中,資源雖不充沛,但好歹也是資源,我盡力找盡力做,就當玩。可是身邊人就一大堆抱怨,聽的我都煩死了,我心裡常想「你人都來了,都做了,何苦不專心致誌把事做好?」不過我也不勸,百分之兩百勸不成,弄不好還要扯個沒完浪費我時間。總歸一句話,羅胖這一集舉例不好,想傳達的觀念,知道的人知道,聽不進去的人聽不進去。不過也沒白做,好歹也聽了幾個故事,這是收獲

肅順這段被主持人講簡單了。駁董元醇的諭旨,如果太後沒蓋章就沒法發下去,所以肅順自然要和太後較勁。而且肅順只是未雨綢繆,往後真的很有可能被奪權,像恭親王一樣。

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
不問是非,埋頭業務,屁股幹凈,盡力協調

專註當下.
鼠目寸光 處理好眼前 不理未來第二層第三層博奕.
未來不迎 當時不雜 過往不戀.
不問是非 埋頭業務 屁股乾淨 盡力博調.

大家不看歷史嗎? 歷史跟他說的完全相反。 他根本就是毫無邏輯啊。。。
當時是慈禧用一道奏折試探八大臣對垂簾的態度,一看他們這麽反對,這才決心起了殺心。肅順就是因為考慮太少了,他們沒有想到慈禧一個女人如此有政治手腕,才表露了真實的反對的心聲,慘遭迫害。試想一個禦史會有什麽膽量在會得罪八大重臣的情況下上奏提出垂簾聽政? 肯定是1.為了討慈禧歡心(那慈禧就已有此心;)2. 或者是根本就直接受命於慈禧 。。。。

更何況,曾國藩他這種戰術能夠取勝,跟當時的局勢有很大的關系,跟不糾結有什麽關系?

看完之後發現自己就是太糾結了,平常做事總是顧慮重重導致寸步難行並且十分焦慮, 學會“就事論事”, 不要被還未發生的事情而束縛, 先行動起來再說!

前面講的挺好,講到後來有點雞湯了。當二楞子有當二楞子的策略,大智若愚不是真愚,是裝蒜。真當傻白甜地最後會死的很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kmQgvRlCk

成大事者不糾結(碰到難辦的事情的時候,要就事論事,專註當下,放下過去,不憂未來,也不要記仇。防範之舉要節制。是做事情的其中一種策略,而且還要分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