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ArchLinux安裝圖文教程

ArchLinux安裝圖文教程

主要為以下步驟:

1.下載ArchLinux安裝映象並 製作U盤啟動工具

2.開機從U盤啟動

3.進行聯網

4.編輯映象站檔案(選擇一個比較快的中國映象源)

5.開始分割槽(UEFI+GPT)

6.格式化分割槽,並掛載

7.開始安裝基本作業系統

8.配置基礎系統

9.引導系統

10.使用者管理

11.網路配置

12.安裝桌面環境

13.安裝完後的工作

開始:

1.下載ArchLinux安裝映象並 製作U盤啟動工具


下載Ultra ISO將映象寫入U盤

(1)開啟iso檔案

(2)寫入硬碟映象

選擇你要寫入的硬碟驅動器(你的u盤)
寫入方式改為:RAW

單擊寫入

2.開機

1.開機進入U盤啟動(UEFI引導)


進入系統後介面如下:

3.進行聯網

執行:

# wifi-menu

連線wifi
或者:

# pppoe-setup

進行配置或者:

# systemctl start adsl

進行 adsl連線
連線完後,執行:

# ping www.baidu.com

或其他網址測試網路是否通

同步時間
執行:

# timedatectl set-ntp true

4.編輯映象站檔案

由於映象站檔案中有太多國外網址,網速慢,所以在映象站檔案開頭新增國內映象站
執行:

# nano /etc/pacman.d/mirrorlist

執行後如下圖所示

註釋掉第一個映象站,在前面加2個##,將 第二個映象站:mirrors.xxxxxx.com/……的xxxxxx改為163
也可以手動註釋掉或者刪除掉非中國的映象站
修改後如下圖所示:

執行ctrl+x退出,提示 是否儲存,輸入y,回車 儲存

5.開始分割槽(UEFI+GPT)

本次將為sda硬碟重新建立分割槽表,重新建立分割槽,資料會全部丟失.
分割槽方案:
sda1—————200M————————/boot/EFi
sda2—————200M————————/boot
sda3—————100G————————/
先檢視下電腦硬碟裝置,執行lsblk,如下圖所示:(不同電腦裝置不同,有可能會是 /dev/sdb……)
(有parted、fdisk兩種分割槽方法,本次採用fdisk進行分割槽)

用fdisk進行分割槽

(1)建立GPT分割槽表
執行:

# fdisk /dev/sda

不同電腦裝置不同,有可能會是 /dev/sdb……)
進入fdisk互動介面:

輸入:g 建立gpt分割槽表:

(2)建立分割槽
輸入:n 新增一個分割槽

回車:

提示讓輸入開始扇區(一個扇區512B,按自己要分割槽容量大小進行計算)
輸入2048,回車

讓輸入結束扇區,由於一個扇區512B,要建立200M的分割槽,應該輸入:+200M;

建立第二個分割槽:
輸入n;
回車
輸入開始扇區: 回車 (預設開始扇區即可)
輸入結束扇區:+200M

建立第三個分割槽:
輸入n;
回車
輸入開始扇區:回車 (預設開始扇區即可)
輸入結束扇區:直接回車(預設大那個數字)

輸入:w 儲存並退出;
執行:lsblk 如下圖所示:

6.格式化分割槽,並掛載

(1)格式化分割槽

執行:

# mkfs.fat -F32 /dev/sda1

(格式化ESP分割槽)

# mkfs.ext4 /dev/sda2 

(格式化boot分割槽)

# mkfs.ext4 /dev/sda3

(格式化根分割槽)
執行完如下圖所示:

(2)掛載:

# mount /dev/sda3 /mnt
# mkdir /mnt/boot
# mount /dev/sda2 /mnt/boot
# mkdir /mnt/boot/EFI
# mount /dev/sda1 /mnt/boot/EFI

執行:

# lsblk 

如下圖所示

7.開始安裝基本作業系統

執行:

# pacstrap -i /mnt base base-devel

後開始安裝

8.配置基礎系統

(1)配置fstab

執行:

# genfstab -U /mnt >> /mnt/etc/fstab

最好再執行:

# cat /mnt/etc/fstab

檢查一下

(2)切換到新系統

執行:

# arch-chroot /mnt /bin/bash

(3)進行本地語言設定

執行:

# nano /etc/locale.gen

反註釋(刪掉前面的#)
en_US.UTF-8 UTF-8
zh_CN.UTF-8 UTF-8
這兩個,退出儲存
執行:

# locale-gen


執行:

# echo LANG=en_US.UTF-8 > /etc/locale.conf

(4)設定時區

執行:

# ln -sf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也可以執行:

# tzselect 

按照提示選擇時區
執行:

# hwclock --systohc --utc

設定硬體時間

9.引導系統

GRUB進行UEFI引導
執行:

# pacman -S dosfstools grub efibootmgr

安裝引導工具

執行:

# grub-install --target=x86_64-efi --efi-directory=/boot/EFI --recheck

進行安裝grub


執行:

#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進行配置grub

10.使用者管理

(1)設定root密碼

執行:

# passwd

(2)新增使用者

執行:

# useradd -m -g users -s /bin/bash 使用者名稱

(務必新增一個 使用者 ,否則後面sddm顯示管理器登入的時候無法登入,sddm不會列出root使用者)
執行:

# passwd 使用者名稱

為剛才新增的使用者設定密碼
執行:

# nano /etc/sudoers

在 root ALL=(ALL) ALL 下面新增
使用者名稱 ALL=(ALL) ALL
為你剛才建立的使用者 新增sudo許可權

(3)退出chroot重啟

(筆記本請直接跳到下面網路配置,安裝無線網路相關模組)
(也可以不重啟,直接進行下面的網路配置和桌面環境配置)
執行:

# exit

退出chroot
執行:

# reboot

重啟電腦

11.網路配置

開機進入電腦

(1)有線連線

# systemctl enable dhcpcd

root下執行不了此命令,可以省略,執行完下面的命令一會重啟會自動啟動dhcpcd服務)
啟動dhcpcd

# systemctl enable dhcpcd

開機自動啟動dhcp服務

(2)無線連線:

# pacman -S iw wpa_supplicant dialog

(3)ADSL 寬頻連線:

# pacman -S rp-pppoe# pppoe-setup # systemctl start adsl

(chroot下執行不了此命令)# systemctl enable adsl

 12.安裝桌面環境

(1)安裝顯示卡驅動

確定顯示卡型號
執行:

# lspci | grep VGA

執行:

# pacman -S 驅動包

官方倉庫提供的驅動包:
通用———————————-xf86-video-vesa
intel———————————-xf86-video-intel
Geforce7+————————–xf86-video-nouveau
Geforce6/7————————-xf86-video-304xx

(2)安裝X視窗系統

執行:

# pacman -S xorg

安裝X視窗系統

執行:

# pacman -S xf86-input-synaptics

(觸控板驅動,筆記版可裝,桌上型電腦就不用了)執行

# pacman -S ttf-dejavu wqy-microhei

(3)安裝kde-plasma桌面環境

# pacman -S plasma

安裝plasma

執行:

# pacman -S konsole

安裝 kde下的控制檯終端

執行:

# pacman -S dolphin

安裝kde下的檔案管理器
(可以直接執行:

# pacman -S kde-applications

安裝kde套件,包含了常用的系統工具)
安裝完後
執行:

# systemctl enable sddm

啟用 sddm顯示管理器

執行:

# systemctl enable NetworkManager

啟用網路管理

執行:

# pacman -S plasma-nm

安裝 網路管理的前端工具(圖形介面)
執行:

# reboot

重啟

進入系統後介面如下:

(4)安裝Gnome桌面環境
執行:

# pacman -S gnome

安裝gnome桌面
執行:

# pacman -S gnome-tweak-tool

安裝gnome桌面優化工具
執行:

# pacman -S alacarte

安裝gnome桌面選單編輯器
執行:

# systemctl enable gdm

啟用gnome視窗管理器服務
執行:

# systemctl enable NetworkManager

啟用網路管理器服務
執行:

# reboot

13.安裝完後的工作

(1)新增archlinuxcn源(裡面包含了很多中國人常用而官方倉庫又沒有的軟體)

執行:

# nano /etc/pacman.conf

在 /etc/pacman.conf 檔案末尾新增兩行:

[archlinuxcn]
SigLevel=Never
Server = https://mirrors.ustc.edu.cn/archlinuxcn/$arch

(2)安裝中文輸入法
執行:

# pacman -S fcitx-im fcitx-configtool

安裝輸入法引擎
(官方倉庫裡的輸入法:
fcitx-cloudpinyin
fcitx-googlepinyin
fcitx-libpinyin
fcitx-sunpinyin)
執行:

# nano ~/.xprofile

新增一下內容

export GTK_IM_MODULE=fcitx

export QT_IM_MODULE=fcitx

export XMODIFIERS="@im=fcitx"

執行:

# pacman -S fcitx-sogoupinyin

安裝搜狗輸入法

(3)安裝網易雲音樂

執行:

# pacman -S netease-cloud-music

安裝網易雲音樂

(4)安裝yaourt使用aur

執行:

# pacman -S yaourt

安裝yarourt
以後可以使用yaourt 安裝aur中的軟體了 ,yaourt跟pacman使用方法一樣
安裝kde下的檔案管理器
(5)安裝瀏覽器
執行:

# pacman -S google-chrome

安裝google瀏覽器(沒法線上觀看視訊)
執行:

# pacman -S firefox

安裝火狐瀏覽器
(執行: # pacman -S flashplugin 安裝flas外掛,否則無法線上觀看視訊,chrome瀏覽器不支援flash)

(6)其他常用軟體

(7)桌面美化
Kde-Plasma桌面:

Gnome桌面:




可自行安裝一些主題,請自己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