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印象深刻的一篇中學文章:華羅庚《統籌方法》

印象深刻的一篇中學文章:華羅庚《統籌方法》

   偉大數學家華羅庚先生寫的《統籌方法》幾乎無人不知,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統籌方法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非常有用。當然有用並不是絕對的,如果只是生搬硬套的話反而不好。

   小學到高中學習了很多課文,但印象深的卻非常少。而統籌方法對自己的生活影響較大,比如下班回家做飯和吃點零食,星期天洗衣服擦地等小事。也影響到了做工作的時間效率。

 附原文:

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程序的數學方法。它的實用範圍極廣泛,在企業管理和基本建設中,以及關係複雜的科研專案的組織與管理中,都可以應用。

怎樣應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比如,想泡壺茶喝。當時的情況是:開水沒有;水壺要洗,茶壺茶杯要洗;火生了,茶葉也有了。怎麼辦?

辦法甲:洗好水壺,灌上涼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開的時間裡,洗茶壺、洗茶杯、拿茶葉;等水開了,泡茶喝。

辦法乙:先做好一些準備工作,洗水壺,洗茶壺茶杯,拿茶葉;一切就緒,灌水燒水;坐待水開了泡茶喝。

辦法丙:洗淨水壺,灌上涼水,放在火上,坐待水開;水開了之後,急急忙忙找茶葉,洗茶壺茶杯,泡茶喝。

哪一種辦法省時間?我們能一眼看出第一種辦法好,後兩種辦法都窩了工。

這是小事,但這是引子,可以引出生產管理等方面的有用的方法來。

水壺不洗,不能燒開水,因而洗水壺是燒開水的前提。沒開水、沒茶葉、不洗茶壺茶杯,就不能泡茶,因而這些又是泡茶的前提。它們的相互關係,可以用下面的箭 頭圖來表示:箭桿上的數字表示,這一行動所需要的時間,例如15表示從把水放在爐上到水開的時間是15分鐘。

從這個圖上可以一眼看出,辦法甲總共要16分鐘(而辦法乙、丙需要20分鐘)。如果要縮短工時、提高工作效率,應當主要抓燒開水這個環節,而不是抓拿茶葉等環節。同時,洗茶壺茶杯、拿茶葉總共不過4分鐘,大可利用「等水開」的時間來做。

是的,這好像是廢話,卑之無甚高論。有如走路要用兩條腿走,吃飯要一口一口吃,這些道理誰都懂得。但稍有變化,臨事而迷的情況,常常是存在的。在近代工業 的錯綜複雜的工藝過程中,往往就不是像泡茶喝這麼簡單了。任務多了,幾百幾千,甚至有好幾萬個任務。關係多了,錯綜複雜,千頭萬緒,往往出現「萬事俱備, 只欠東風」的情況。由於一兩個零件沒完成,耽誤了一臺複雜機器的出廠時間。或往往因為抓的不是關鍵,連夜三班,急急忙忙,完成這一環節之後,還得等待旁的 環節才能裝配。

洗茶壺,洗茶杯,拿茶葉,或先或後,關係不大,而且同是一個人的活兒,因而可以合併成為:

用數字表示任務,上面的圖形可以寫成為:

(?洗水壺 ?燒開水 ?洗茶壺茶杯、拿茶葉 ?泡茶)

看來這是「小題大做」,但在工作環節太多的時候,這樣做就非常必要了。

這裡講的主要是時間方面的事,但在具體生產實踐中,還有其它方面的許多事。而我們利用這種方法來考慮問題,是不無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