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vlan理論01-概念及原理

vlan理論01-概念及原理

vlan理論01-概念及原理

1、 vlan的作用
將一個物理的區域網在邏輯上劃分成多個廣播域的技術。
主要解決傳統乙太網的衝突嚴重,廣播氾濫,以及安全無法保障等問題。
傳統的共享式乙太網中使用的是CSMA/CD技術來避免衝突。


2、802.1q 幀格式如下:
vlan理論01-概念及原理
TPID:標籤協議識別符號),表示幀型別,取值為 0x8100 時表示 802.1q Tag 幀。如果
不支援 802.1q 的裝置收到這樣的幀,會將其丟棄。
PRI:表示幀的優先順序,取值範圍為 0~7,值越大優先順序越高。用於當交換機阻塞時,優先發送優先順序高的資料幀。
CFI:標準格式指示位,表示 MAC 地址是否是經典格式,CFI 為 0 說明是經典格式, CFI 為 1 表示為非經典格式。用於相容乙太網和令牌環網,在乙太網中, CFI 的值為 0。
VID:VLAN ID,表示該幀所屬的 VLAN,VLAN ID 取值範圍是 0~4095。由於 0 和4095 為協議保留取值,所以 VLAN ID 的有效取值範圍是 1~4094。


3、鏈路型別
1)、接入鏈路(Access Link):用於連線使用者主機和交換機的鏈路。通常情況下,主機並不需要知道自己屬於哪個 VLAN,主機硬體通常也不能識別帶有 VLAN 標記的幀。因此,主機發送和接收的幀都是 untagged 幀。
2)、幹道鏈路(Trunk Link):用於交換機間的互連或交換機與路由器之間的連線。幹道鏈路可以承載多個不同 VLAN 資料,資料幀在幹道鏈路傳輸時,幹道鏈路的兩端裝置需要能夠識別資料幀屬於哪個 VLAN,所以在幹道鏈路上傳輸的幀都是 Tagged 幀。

當交換機從access介面收到了幀後,發現是個untag的幀,就給他打上VLAN ID為1的預設VLAN tag,按理說從trunk介面轉發出去的時候應該攜帶這個預設的VLAN tag,但是華為是將這個預設的VLAN tag剝除再發送出去的(前提是介面允許通過預設VLAN),因為在華為眼裡,打上預設VLAN tag再發送出去沒有必要。所以說,當從trunk收到一個沒有打VLAN tag的幀的時候,預設都認為是屬於VLAN 1的資料。


4、介面型別
1)、Access 介面
access介面接收:access介面在收到資料(通常為untag的幀)後會新增VLAN tag,VLAN tag和埠的PVID相同(如果沒有手工指定PVID,預設為1)。如果在access介面收到了打了VLAN tag的幀(一般情況下不會,但是如果有***就又可能),那麼交換機會將 VLAN tag與介面的PVID比較,如果不匹配,就丟棄。如果匹配,就轉發。
access介面傳送:access介面在傳送資料之前會將這個VLAN tag剝除。
2)、Trunk 介面
trunk介面接收:當trunk埠接收到幀時,如果該幀不包含tag,將打上埠的預設PVID(其實就是對端預設PVID傳送過來的幀),然後轉發到相應埠;如果該幀包含tag,則不改變,轉發相應埠。
trunk介面傳送:當在access介面對資料幀添加了VLAN tag之後(所有的幀在從access介面進入交換機的時候都會打上VLAN tag,可能是手工指定的PVID,也可能是預設的PVID 1),從trunk介面轉發出去之前會首先檢視trunk介面是否允許了這個VLAN tag的通過,如果不允許就直接丟棄。如果允許:
a、若與trunk介面的預設PVID相同時,就剝離tag傳送;
B、若與trunk介面的預設PVID不同時,就直接傳送。
3)、Hybrid 介面
Hybrid 介面是交換機上既可以連線使用者主機,又可以連線其他交換機的介面。Hybrid 介面既可以連線接入鏈路又可以連線幹道鏈路。Hybrid 介面允許多個 VLAN 的幀通過,並可以在出介面方向將某些 VLAN 幀的 Tag 剝掉。
4)、QinQ 介面
QinQ(802.1Q-in-802.1Q)介面是使用 QinQ 協議的介面。 QinQ 介面可以給幀加上雙重 Tag,即在原來 Tag 的基礎上,給幀加上一個新的 Tag,從而可以支援多達 4094×4094 個 VLAN(不同的產品支援不同的規格),滿足網路對 VLAN 數量的需求。
QinQ 幀格式如下圖所示,外層的標籤通常被稱作公網 Tag,用來存放公網的 VLAN ID。內層標籤通常被稱作私網 Tag,用來存放私網的 VLAN ID。
vlan理論01-概念及原理


5、VLAN的劃分
可以基於以下幾種方式來劃分VLAN:
1)、基於介面:根據交換裝置的介面編號來劃分VLAN;
2)、基於MAC地址:根據計算機網絡卡的 MAC地址來劃分VLAN。 網路管理員成功配置 MAC 地址和VLAN ID 對映關係表,如果交換機收到的是 untagged(不帶 VLAN 標籤)幀,則依據該表新增 VLAN ID;
3)、基於IP子網:如果交換裝置收到的是 untagged(不帶 VLAN 標籤)幀,交換裝置根據
報文中的 IP 地址資訊,確定新增的VLAN ID;
4)、基於協議:根據介面接收到的報文所屬的協議(族)型別及封裝格式來給報文分配
不同的 VLAN ID;
5)、基於策略:在交換機上配置終端的 MAC 地址和 IP地址,並與 VLAN 關聯。只有符合條件的終端才能加入指定VLAN。符合策略的終端加入指定VLAN 後,嚴禁修改 IP 地址或 MAC地址,否則會導致終端從指定 VLAN中退出。

注 : 優先順序關係:基於匹配策略劃分VLAN->基於MAC地址劃分VLAN和基於子網劃分VLAN->基於協議劃分VLAN->基於介面劃分V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