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我上了三年大學,一些感想

我上了三年大學,一些感想

1.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挺怕去學校的。

 

我本就是一個特別喜歡依賴別人的人,可能就是因為太過於依賴他人,才感覺自己愈發的孤獨。坦白的講,對於孤獨我總有種厭惡的感觸,既矯情,又扎心。

 

我知道,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人,除非彼此愛的深沉,否則甚至可能會給他人帶來不確定的麻煩,先不談能否指望彼此,可能還會成為對方的拖累。

 

很遺憾,也很難過,不知是敏感,還是多想,突兀的發現。

 

我上了三年大學,沒交到一個真心朋友。

 

曾有人告訴我,別對還未發生的事,抱有太大的期望,也別做太完美的未來規劃。

 

這讓我想起古典提及阿甘時的那一句話。

 

對未來的生活保持憧憬,生活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沒上大學前,的確想了很多,想過影視劇裡乾杯烈酒的兄弟情,又想到愛情劇裡那一場場轟轟烈烈的愛情,可當我現如今已經踏上了大學的末班車時,才驚恐的發覺,愛情沒有,朋友也少的可憐。

 

活的挺悲慼。

 

 

2.

 

 

萱萱在微信裡問我:

 

“你想不想去學校?”

 

“想”我回她,毫不猶豫。

 

她問我為什麼,我說在家裡太累了,每天起早貪黑,挺難熬的,我快堅持不下去了。

 

事實上,我挺享受學校的那種悠閒生活的,之所以在學校能堅持下去,可能就是因為在家中的確挺累的。

 

在一定程度上,對於不努力的我們來說,學校的確是被天堂遮蔽著的地獄,欺騙自己而已。

 

挺瞧不起自己的。

 

明知父母的心酸,可還是想逃離。

 

其實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熱愛那種生活,學校的麻木和家中的辛苦我都不喜歡,我也不想活在父母的劇本下,那種生活什麼都好,也許真的就只有一個缺點,那不是我真正熱愛的生活。

 

更可悲的是,至今為止,我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熱愛那種生活。

 

萱萱說:

 

“我挺怕以後的生活的,我也不想去學校,總感覺在學校裡沒什麼朋友。”

 

聽到萱萱說完,突然覺得很難過。

 

我絞盡腦汁想了半天,竟沒在腦海中尋找到幾個真心朋友,確切的說。

 

一個也沒有!

 

和萱萱聊了半天,她說:

 

“我甚至都想不出,我上了三年大學,到底收穫了什麼,每天偽裝在笑臉的面具下,我都不知在過著誰的生活,也不知我把自己活在了誰的身上,根本就找不到自己,最後想想,連朋友都沒有,又能活在誰的身上呢。”

 

“我看的很明白,也活的很明白,我也知道別用自己的生命去點燃別人眼中的光環,不值得。可放棄,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有時它比堅持更需要勇氣,活到大三,能丟的都丟完了,也沒什麼好放棄的了,更沒什麼好留戀的了。”

 

萱萱一口氣打了很多字,也吸走了我的很多氧氣,看著萱萱那般低落的模樣,我感覺呼吸變得艱難了很多。

 

我說:“萱萱,扎到我心了。”

 

 

3.

 

 

事隔很多年,回頭一想,這一生,好像就是這樣。

 

我們不停的經歷,又不停的丟棄,像猴子掰苞米一般,只是我們最後連苞米都沒有,朋友能走的都走了,不能走的交情又不深。

 

記得高中初中小學時。每個周天,往學校衝的最歡的即是我們,在家多待一秒都怕浪費了和朋友相處的時間,那時那情誼還沒被現實擊垮,發展的空間那麼大。

 

只是沒珍惜。

 

上了大學,我以為舍友會成為我最強大的一道防線。可後來才發覺,並沒有。

 

一年又一年,失望攢了一層又一層,如果說失望能攢多夠,我想,真的是能攢多夠攢多夠。

 

楊瀾說過。

 

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你不能不成長。

 

舍友的的確確教會了我成長,讓我體會到哪怕是一個小集體,都能有大社會的充實感,大學成了三點一線的墮落站,班級,宿舍,食堂。而宿舍,成了只剩下網路遊戲陪伴的大課堂。

 

從無話可說再到無話可說,這才是最可怕的。

 

我有段時間很好奇,這冰冷的被窩,是不是每一分每一秒都確切的告訴我:

 

“孩子,這就是大學,這也是舍友,舍友不是朋友,舍友只是舍友。”

 

我想也是,舍友和朋友終究不同,朋友會知恩圖報,朋友也會用心體諒,可舍友不會。哪怕你做的太多,合不來就是合不來。

 

以前看到一句話。

 

不合群的人,憑什麼那麼酷?

 

我總覺得在那份不合群的高傲和盎然之下,流露著不一般的落寞,似乎那種孤獨,早已深入骨髓。

 

那一刻,我似乎能體會到那種簡直能把人悲傷死的感覺。

 

活著真矛盾。

 

 

4.

 

 

有一次,別人問我。

 

“為什麼非要糾結在大學裡談一場戀愛呢?”

 

我盯著人家的臉,特想說,不談戀愛的大學不叫完整的大學,可終究還是沒有說出口,我知道,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終其一生,我們都是害怕孤獨的。談戀愛和交朋友對於我們而言,真的是內心深處最觸動自己的那一縷念想。

 

人活著,就靠一個念想。

 

總不能一直靠理性活著,理性就像貞操,失去了就不會再有了,這真的與感性不同,而且有很大的不同。

 

至少不會讓我們在遠離學校的那一刻,就滿是解脫,就再也不想回去,我們窮盡畢生精力,都只是為了讓自己活的快樂一些。

 

如果最終因為他們或者她,能讓我們感覺到學校帶給我的溫馨,而不是日復一日的機械式的麻木,我想這就夠了。

 

不知是年齡大了,還是逐漸成長了,不知不覺間,變得越來越想依靠老朋友。

 

很不負責任的說,年少輕狂的我,在黑暗中迷失之後,才慢慢發現自己的脆弱,才愈發的明白朋友的重要性。

 

一個人在外地上學,逢年過節都特別想家,可我也想在家時,也能特別想念在學校的他們。

 

心中,想存個念想。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說,我努力奔跑,就是為了不和你們為伍。可此時,我卻發覺,獨當一面並沒有那般重要,只有你們都在時,獨擋一面,才是真的獨擋一面。

 

有個朋友挺好的,遠比你一個人待著閉門造車要好太多。

 

我也想有人某一天拍著我的肩膀告訴我:

 

“相信我,你並不孤獨……”

 

我挺害怕過隨波逐流的生活的,所以我渴望自己能像別人那般散發光彩,也能有那般散發光彩的朋友。

 

在一定程度上,自身的優秀和外在的人脈,齊頭並進,並不矛盾。

 

你說呢?

-----來自--------

讀完後,自己也有這種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