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2017人工智慧元年,AI在喧囂和質疑中一路走來

2017人工智慧元年,AI在喧囂和質疑中一路走來

前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說:就像100年前的電力、20年前的網際網路一樣,AI也會改變每一個產業!

有人說,現在就像1995年,那一年,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網景上市,一天之內大漲208%,網際網路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引爆了之後浩浩蕩蕩的“.com”熱潮。

一位AI從業者這樣激動地說道:“我看到的是一片藍海無限可能,看到所有產業,包括醫療、金融都可以做,那不就跟當年的.com一樣?”

其實在歷史長河中AI已經幾度潮起潮落,為什麼這次大家都這麼篤定它就是未來呢?

關鍵點就是深度學習的突破。



2017年1月,谷歌Deep Mind公司CEO哈薩比斯在德國慕尼黑DLD(數字、生活、設計)創新大會上宣佈推出真正2.0版本的阿爾法圍棋(AlphaGo)。其特點是擯棄了人類棋譜,只靠深度學習的方式成長起來挑戰圍棋的極限。

2017年5月23日~5月27日,被稱之為“人類最後的希望”的柯潔與AlphaGo鏖戰三輪,最終總比分 0:3柯潔敗於AlphaGo。

賽後柯潔一度哽咽稱:它太完美我很痛苦,看不到任何勝利的希望。

這是AlphaGo深度學習的第一次公開亮相。

可以說,深度學習解決了人工智慧領域的一個百年難題。

如果沒有它,AI可能會再次遭遇泡沫後的沉寂。

人類是個極為複雜的生物,就連我們自己對自己的瞭解也只能算微乎其微,就像人類很多複雜的能力其實都是憑感覺而為之,過後很難清楚地描述和歸納,也正因為如此,它們也無法寫成程式,讓計算機進行復制。

從駕車到辨認面孔,這種不自知是存在於人類諸多能力中的一種普遍現象。

圍棋也是一個典型代表,它是高度複雜的戰略遊戲,無法依靠機會和運氣取勝,並且和象棋不同的是,沒人能解釋高段位圍棋該如何下。

事實上,甚至連圍棋大師都無法完全搞懂自己為什麼會下得一手好棋。

匈牙利出生的哲學家、科學家波蘭尼對這一現象早就有過精彩的概括,他說,“我們知道的,比我們講得出來的還多。”後來這種現象就被稱為波蘭尼悖論。

而深度學習幫助人工智慧克服了“波拉尼的悖論”,算是另闢蹊徑,繞過這個理論限制。

也就是隻要灌入海量的標記過的資料,計算機就可從這些資料中,自己找出細微的模式,學會人類最精巧的技藝。

而資料在這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大資料其實已經存在了10年多,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其為深度學習從量變到質變,於是這兩三年深度學習發展迅猛,據業界專業人士稱,當資料從原來的幾十萬份,增加到幾百萬,幾千萬份時,計算機的模型預測精確度會呈現跳躍性的提高,比如:10%、20%。

可以說,深度學習引爆了AI,大部分國家、產業都將目光投向了人工智慧,甚至把它視為未來生死存亡的關鍵。

坤鵬論之前講過,如今,以BAT為代表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們,都在人工智慧這條賽道上狂奔,那麼美國那邊的AI是什麼樣的情景?

Google CEO桑達爾·皮查伊1年前就將Gogle的企業目標從“行動優先”直接轉向“人工智慧優先”(AI First)。

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在最近的2017年微軟年報中,直接將以前的公司目標“行動和雲端優先”改為了“AI和雲端優先”,並且6次提到AI,而2016年的微軟年報對人工智慧隻字未提。

我們從這些公司目標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出來,美國科技公司對於科技的純粹與執著。

而且也正像坤鵬論曾經說過的,人工智慧的最大玩家還是那些網際網路巨頭,小玩家很難很難。

從AI人才的爭奪這塊就可以看出端倪。

比如:美國的亞馬遜的AI人才招聘接近瘋狂,根據薪資研究機構Paysa今年4月的調查,亞馬遜一年投資2.28億美元來做AI人才招聘,比第二名Google、第三名微軟的總和還多。

已經有不少美國AI創業公司開始抱怨,所有人才都已Google、Facebook、亞馬遜、微軟、英特爾席捲一空。

去年,李開復曾說,“做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博士生,現在一畢業能拿到年薪200到300萬美元的offer。”

不過此話一出,許多從業者紛紛表示,開復博士多說了個0。

不管是300還是30,都算是不小數目,可想美國AI人才競爭之激烈。



毋庸置疑,中國和美國是世界AI兩極,在中國AI的熱度絲毫不遜美國。

2017百度沸點國人搜尋榜單十大科技事件中,AlphaGo對戰柯潔、智慧音箱熱賣、無人駕駛汽車上五環,這三大AI事件入圍百度2017科技熱搜,而且“AlphaGo對戰柯潔”更是排名第一。

和美國一樣,中國公司對於AI人才簡直到了“寤寐求之”的狀態,瘋搶成了常態,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放話:“人才的水平有多高,我們的薪酬就有多高。”商湯科技 “按圖索驥”,畫出“博士人才名單”,但凡有人即將畢業,就馬上找上門,不讓任何魚兒漏網。

投資界的金主們懷著極度急迫的心情,唯恐錯過這個史無前例的颶風級“風口”。

人工智慧最核心的是人才,“得AI人才者得天下”。

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搶人大戰正在上演,百萬年薪都難求AI一人才。

一位在BAT任職的高階HR說,他們已經屢次在爭搶AI演算法工程師、AI系統架構師等人才時敗給創業公司。“他們搶人時似乎就是在拍賣會舉牌,明明心理價位是年薪二三十萬,最後擡高好幾倍也會買單,只想將目標人選快快納入囊中,似乎就萬事大吉。而BAT因為是上市公司,有薪酬體系,不能太破例,只能望而興嘆。”

據權威資料統計,全世界AI人才數量約為25萬,主要分佈在美國、歐洲、印度及中國。美國擁有10年以上經驗的AI人才比例接近50%,中國10年以上經驗的人才比率只有不到25%。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年輕一代的佔比更高,28歲-37歲中青年(80後)是AI領域發展的主力軍,佔AI發展總人數的50%以上。

相較而言,美國AI人才在各年齡段分佈得更加平均,48歲及以上的資深人才佔比為16.5%,遠高於中國的3.7%。

與此同時,投資界也隨之沸騰,加之今年國家對貨幣高位鎖定,錢很難出海,所以正像某位已經入行18年的資深投資人所說,2017年資本的浪頭最澎湃。

根據諮詢公司清科集團的資料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新成立了3418只風險資本和私募股權基金,共籌資人民幣1.6萬億元,是2015年的兩倍多,2006年的10倍多。

清科集團估計,當前有大約12000家投資公司管理人民幣8.5萬億元資金,而2015年是8000家公司管理人民幣5萬億元資金。

而如此海量的資金,不少都在瞄準人工智慧。

據PitchBook統計,2017年全球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領域共獲得風險投資超過108億美元。

過去十年來,該領域的風險投資大幅增長:2010年投資不足5億美元,2016年達到57億美元,而2017年投資額較2016年增長了接近一倍。

資料顯示,2017年AI領域融資最高的5起投資事件中,中國企業佔了4起。

其中,蔚來汽車融資達到16億美元,位列第一。其次是曠視科技(機器視覺)、商湯科技(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與明碼生物科技(使用測序資料改善健康,並提供精準醫學解決方案)。



騰訊11月釋出的《2017網際網路科技創新白皮書》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創業投資機構共發生767項針對人工智慧的投資案例。

2017上半年產生的融資已經超過150億元,累積融資額攀升到635億元,佔據全球融資總額的33.18%。

2017年是AI元年,同時2017年也是從投資AI轉向投資AI時代的關鍵一年。

 

檢視原文:
http://45.77.125.148/archives/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