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com 域名三十年回顧:從 1 到 1 億個,一部網際網路的變遷史

.com 域名三十年回顧:從 1 到 1 億個,一部網際網路的變遷史

.com域名三十年回顧:從1到1億個,一部網際網路的變遷史

    .com,從第 1 個到第 1 億個。

  儘管你在 .com 後面按下回車鍵的動作已經跟吃飯喝水一樣平常,你可能並沒有想到過這事兒在世界上存在了 30 年。1985 年 3 月 15 日,世界上第一個 .com 頂級域名誕生,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實驗室的電腦公司 Symbolics 註冊了第一個帶有 .com 字尾的域名symbolics.com。當然這只是個小範圍事件,在當時,更多的人趨於保守,沒有意識到這個將 IP 地址簡化為電話號碼一樣的符號會給世界帶來多大的意義。

  這個網站現在還能開啟,公司已經成為了一個空殼,它當時生產過 Lisp 計算機,後來成為第一款商用的通用計算機。註冊 .com 在 1985 年是一件新鮮事,新鮮度維持了將近 30 年,去年 ICANN 正式開放了 472 個新的頂級域名,人們開始覺得,給自己找一個酷點的頂級域名,比如 Google 前段時間花 1.5 億美元買的 .app,以及那些你一聽就心癢癢的 .sucks, .porn 才是一件正經事。

  .com 的確變得沒有原來重要,不僅因為以上,也因為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你現在逢人便問“哪個 App 比較好用”,而不是“哪個網比較好上”,這個代表企業的域名 .com 也慢慢減少了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概率——儘管每年註冊 .com 域名的仍然在增多。Twitter 的聯合創始人 Evan Williams 幾年前就曾經表達過類似的遺憾,手機瀏覽器的位址列通常也會被隱藏,而搜尋功能越來越被強調。不過在這 30 年裡,它的存在是伴隨網際網路變化的,如果說想知道網際網路對世界的影響是如何發生的,.com 可以來講這個故事。

.com域名三十年回顧:從1到1億個,一部網際網路的變遷史

  我們試著以 .com 域名的註冊數量作為時間刻度,告訴你這 30 年發生的事情。

  第 1 個到第 100 個:.com 誕生,網際網路終於可以被看懂了

  時間:1985-1987 年

  儘管不同的計算機之間需要連線起來這件事情,在 1950 年代就已經有人在想,不過到了 1990 年代,才有更多的非專業人士弄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而在此期間,為了達到後者的目的,網際網路邁出的關鍵一步就是 .com 域名的誕生——說的直接一點,是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統)的誕生,那是在 1984 年。

  對最終要使用上網際網路的人來說,域名系統的意義在於給純數字的 IP 地址一個容易辨認的名字,從數字變成了文字。而後面那一串字尾,無論是 .com 還是 .gov,叫做頂級域名,作區分類別之用,具有明確的指向意義。比如 .arpa 為美國軍方保留域名,.net 最初只供網路供應商使用,.edu/.gov/.mil 專門分發給教育機構、政府部門和軍事機構使用,最後 .org 指示其他所有機構。.com 的意思是 commerce,專供企業註冊,這也是它後來成為最普及的頂級域名的原因之一。最初的域名分發都是由美國國防部自己負責的。開放這些域名的時間是 1985 年 1 月,當時研究機構和軍事部門以外的註冊者寥寥無幾,直到兩個月後,電腦生產商 Symbolics 才領走了第一個.com 域名。

  在此後兩年內,即便是矽谷的公司,對域名系統這件事仍然是持保守態度的,註冊的網址只有 100 個,這其中我們聽說過的,是惠普、英特爾、IBM、蘋果、思科、Adobe,大多都是當時處於領先地位的計算機和網路科技類的公司,互相有過合作,以及矛盾。跟前 100 個域名誕生同時期發生的事情,也跟這幾家公司有關,1985 年也是消費型個人電腦起飛之時。1984 年,蘋果以攪局者的形象出現在“超級碗”廣告上。廣告中宣傳的第一臺 Macintosh 桌上型電腦成為了蘋果當時最暢銷的產品,不過更多的人記得的是喬布斯正是在那段時間離開了蘋果。

  微軟在第二年釋出了同樣使用圖形介面操控的 Windows 系統,大受歡迎,並最終成為此後 20 年個人電腦作業系統的同義詞,不過 microsoft.com 是在 1993 年,也就是全球資訊網出現的那一年才上線的。

  在中國,隨著 .com 的誕生,也逐漸有人弄明白網際網路是怎麼回事,這裡包括那封著名的,從北京向德國發送的電子郵件:“越過長城,走向世界。”雖然到現在這願望仍然有待實現。

  Symbolics 公司的誕生值得被紀念,但是跟蘋果、惠普等公司不一樣的是, Symbolics 公司的網站到現在還保留著當初的設計,它成為了一個觀光景點。90 年代破產,域名被轉手,更好的世界被後來註冊該域名的公司所創造。

  那麼,在第一個域名誕生之前,網際網路的世界都發生了什麼?這張圖可以告訴你。

.com域名三十年回顧:從1到1億個,一部網際網路的變遷史

  從第 100 個到第 1 萬個:它帶來了電商、搜尋引擎和網際網路熱潮

  時間:1988 年-1995 年

  第一個 .com 域名誕生的五年後,網際網路才成為一個世界範圍內的事件。也就是你早就聽說過的,在1993 年,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蒂姆·伯納斯·李,利用超文字連線,為網際網路做了一個方便提取的目錄,全球資訊網誕生了。原來註冊的域名在這個階段才正式上線,讓世界範圍內的所有人都能看到。這期間經歷了小規模的增長,.com 域名的數量從 1990 年開放民用網路的 223 個,增長到 1995 年的 9005 個。

  而在這一年,網景公司首次公開募股的時候,它的股價從估值 14 美元的股票在當天上升到 75 美元,這是網際網路熱潮中最顯眼,也是最成功的案例——這家公司是生產瀏覽器的,在當時的市場佔有率排在首位,只是在後來被微軟的 IE 瀏覽器所佔據。

  除了那些投資者,還有那些躍躍欲試的年輕人因為 .com 提起了興趣,比如當時整天都待在斯坦福大學拖車裡的大衛·費羅和楊致遠。1994 年雅虎上線,當時的名字還是“傑瑞戴夫網際網路導航”,現在看上去很簡單,就是把一個擁有各種類別的目錄放在了網站上,還有一個搜尋引擎。

  這是最初的,按回車就可以看到的網際網路頁面的典型代表,另外一個是美國線上(AOL)。網景公司在公開募股的當年還做了一件打基礎的事情,那便是開發 SSL,這讓人們進行線上交易的時候可以更加安全,而在同時,eBay 和亞馬遜的創始人都同時想到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賣東西——eBay 賣出的第一件東西是一隻壞掉的鐳射指示器,14.83 美元。

  頂級域名的選擇也多了起來,比如 .uk(英國)、.us(美國)、.de(德國),不過直到 1997 年 .cn 域名才開放註冊。1993 年,技術諮詢公司 Network Solutions 和美國政府簽下 5 年合同,開始由私人公司承包代理 .com、.org、.net 三個國際頂級域名註冊權。第二年,域名不再是免費的了。Network Solutions 被允許向每個域名收取一筆註冊費,兩年後每年收取固定數額的管理費。

.com域名三十年回顧:從1到1億個,一部網際網路的變遷史

  從第 1 萬個到第 100 萬個:它帶來了一個線上 DVD 租賃商

  時間:1996 - 1997 年

  從 1 萬個到 100 萬個只用了 1 年時間。除了在數字上突出之外,這一年發生的事情也是在延續過去幾年的熱潮,有了做亞馬遜的貝索斯和做 eBay 的皮埃爾·歐米迪亞之後,也有了做 Netflix 的裡德·哈斯廷斯,這家公司在 1997 年註冊並且上線,同樣是買東西,早期的主要生意是銷售 DVD 光碟,1999 年開始提供按需訂閱視訊服務,當時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還不足以支援 Netflix 這類視訊點播服務。

  在這一年,人們的連線更進了一步。在刷出一個網頁之外,人們還可以互相傳送電子郵件。在 1996 年美國獨立日那天,商用郵件服務提供商 Hotmail.com 上線,它是首批建立的 Webmail 服務。一年之後微軟收購 Hotmail 服務,把它併入 MSN 服務之下。還專門針對不同地區的市場做了本地化。於是 Hotmail 迅速流行,很快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網路郵件提供商。你可以在這裡看到社交最初的影子。

  從第 100 萬個到第 1000 萬個:它帶來了網際網路泡沫,好在後來有 Google

  時間:1998 - 2002 年

  正在斯坦福大學攻讀理工博士的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創立“Google 搜尋”的時候,正是 1998 年 9 月 4 日,網際網路泡沫期間。網際網路公司數量開始指數級爆發增長,到 Google 上線的時候,已經有 1000 萬個 .com 域名上線使用。

  大量的熱錢投入初創企業,各種創業板股票紛紛上漲,這讓許多公司傾向於越來越冒險的商業策略。一般來說,一個公司的健康發展,需要在控制支出的同時,不斷擴大市場份額。但那個時候很多終端消費品和服務願意免費向消費者提供產品,來換取快速增長的市場份額。他們認為,“賺錢”不如“擴張”重要,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只要能做大,就一定能找到接盤的人。

  在這個發生在 1995 年-2000 年,同樣叫做“.com 泡沫”的時期,歐美和亞洲等多個國家的股票市場中,與網際網路相關的企業股價高速上升,這是投機泡沫事件。2000 年是泡沫破裂的一年。儘管當年 48.1% 的風險投資資本都流向了網際網路公司,但是其中大部分錢被燒在了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上,投給種子期專案的錢總共加起來不過 1.4%,遠低於往年的平均水平的 2%。幾乎在同一時刻,受到過吹捧的市值超過了所有投資者的承受能力,而已經融了 A 輪、B 輪的企業,開始在市場上找不到投資者繼續接盤。大量網際網路公司開始申請破產。

  從 2001 年到 2002 年,有大約 100 萬個 .com 域名從網際網路上消失了。這也是 .com 域名誕生 30 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現負增長。

  Google 是在那個時候倖存下來的公司,在中國,在同一時期創立的是現在的 BAT,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Google 後來的成功上市後來成了泡沫破裂之後最令人期待的網際網路 IPO 事件,2004 年首次公開募股之後, Google 公司的市值超過了 230 億美元。當時還只是 30 歲出頭的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成為了億萬富翁,這是網際網路泡沫之後人們可以看到的一些安慰。

  從第 1000 萬個到 第 1 億個:它帶來了社交網路和新的通訊方式

  時間:2003年 - 2015 年

  如今 .com 的註冊人數已經有 1.16 億個,但人們談論的更多是“哎我去搞個利比亞的域名怎麼樣?”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過,Google 花了 1.5 億買了個 .app 的域名,很有可能用來推廣移動端的應用。還有一大波色情域名上線,微軟買下了 Office.porn 和 Office.adult。從第 1000 萬個 .com 開始,哈佛大學的馬克·扎克伯格就在宿舍裡跟他的室友們琢磨後來被稱為社交網路的事情。雖然在最開始,人們對社交網路能有什麼作為,大概還停留在 MySpace 被新聞集團收購的事情上,而隨著 2004 年 thefacebook.com 上線,輸入 .com 回車鍵之後能以更多的形式的分享和互動便開始讓人變得興奮,隨後的幾年裡,twitter.com 和 youtube.com 出現。這是現在的人最熟悉的一個階段,它讓人們開始以“六度分隔理論”來認識世界。

  .com 帶來的另外一種可能,是跟 Facebook 一起改變人們通過網際網路交流方式的 Skype,那是第一個免費的網路電話,“當我下載完 Skype 之後,我意識到傳統通訊時代結束了。”邁克爾·鮑威爾,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這樣評價。必須承認的是,當 .com 開始從第 1 億個起步的時候,結束的並不只是這一個時代。

.com域名三十年回顧:從1到1億個,一部網際網路的變遷史

轉自:投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