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好媽媽【第四章】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好媽媽【第四章】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培養“好習慣”過程中如果方法用的不對,恰恰就培養了壞習慣。方法用對了,好習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正確的方法,其實遠比錯誤的方法簡單易做。

1.“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

 家長陪孩子學習 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監工。而孩子從骨子裡是不喜歡一個監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暫時屈從他,內心絕不會聽他的話。所以說,陪孩子寫作業,不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上,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兒童自制力的日漸磨損。

 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 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

 

自覺些作業養成步驟:

 第一階段:孩子前幾次寫作業。只需要指導孩子基本的寫作業技能就可以了,其他的讓孩子自己完成。

 第二階段:孩子對作業有新鮮敢,感興趣。讓孩子自己完成。

 第三階段:孩子逐漸對寫作業喪失興趣,有一天忘記寫作業了。等他睡前突然想起來的時候,不要責備他,要假裝跟孩子一樣也才知道他忘記寫作業了,並且跟她一樣表現的很著急,最後孩子會自己主動去寫完作業。

 第四階段:孩子吃了教訓有開始記得寫作業。

 第五階段:回到第三階段。

 最終:孩子養成了自己安排時間寫作業的習慣。

 

陪孩子寫作業的幾個壞處:

 一是孩子會在家長面前刻意表現他的痛苦,博得家長同情,這既影響他寫作業的專心,又影響速度;

 二是家長陪寫,會讓他覺得不完成作業至少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是他和家長共同的事,時間長了,會在心理上對家長形成綁架,養成依賴心,這特別不利於他自我責任意識的形成;

 三是家長坐在旁邊多半會忍不住嘮叨一句,不論是略有不滿地說“趕緊寫吧,誰讓你又忘了呢”,還是善意地提醒“以後回家好好記著寫作業,不要再忘了”,或者是看孩子開始磨洋工,忍不住督促“快點寫,你看都幾點了”,所有這些話對當時的孩子來說都沒有意義,還弄得孩子煩。

 

所以,即便有時間也不要陪他。

 

家長應該記住這一條: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如果總是製造孩子的主動性和成就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一個好的習慣;如果經常讓孩子有不自由 感和內疚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壞習慣。

 “陪”所製造的習慣,只是肢體上的;“不陪”才給孩子留下了讓習慣在內心生長的空間。“陪”與其說在幫助孩子,不如說是在給他製造麻煩。

 抽身的原則:第一要有耐心,不要急於求成;第二要在整個過程中儘量製造孩子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哪怕他開始做得不好,也絕不要製造他的內疚感和失敗感。你在抽身之前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站立,否則他只能再一次摔倒,且摔得更慘。

 

對於孩子偶爾所犯的小過失不要大驚小怪,內心一定要堅定一個想法:它只是個“小事”,不是個“錯事”,孩子的成長需要經歷這些“小事”,它們甚至比做功課還重要。所以,只要鼓勵孩子改正就可以了,不要責怪,也不要經常提起,不要讓孩子有內疚感和負罪感,否則的話它真能固定成孩子一個難以改正的缺點。

 

家長不生氣,不過分指導,孩子才能有機會主動調整。如果孩子一做錯,家長就批評孩子一頓,要求他做出什麼保證,或者由家長直接給出一個解決方案,那孩子就失去了主動調整的機會,這種調節能力也會慢慢喪失掉。

 

2.不要懲罰孩子寫作業

孩子天生不反感寫作業,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後來變得不愛寫作業,是因為在上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小學階段,寫作業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壞了。被罰寫作業,就是弄壞胃口最有效的一招。

如果孩子不好好寫作業,甚至可以說“我想取消你寫作業的權利,以後不許你再寫作業了!”。

●教師和家長在調動兒童寫作業熱情上,適當使用逆向思維,要刺激孩子對寫作業的熱情,不要刺激起孩子對寫作業的厭惡之情。

●懲罰性質的作業,無不說成是為了孩子,其實它的第一動因只是成人 在出惡氣,和教育無關,它對兒童的學習 只有毀壞,沒有成全。

●想讓一個人喜歡和珍惜什麼,就不要在這方面給得太多太滿,更不能以此作為交 換條件或懲罰手段,強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適當地剝奪,讓他通過危機感和不滿足感,產生珍惜感。

●教育的對立面是操縱,它出於對孩子之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為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然而這樣的操縱是錯誤的。

 

3.替孩子寫作業

替孩子寫作業,不是家長幫孩子進行學習 舞弊,而是以理性對杭學校教育中的一些錯誤,以不得已的方式幫助孩子獲得更多的自由 時間,讓孩子生活得更快樂一些,並教給孩子實事求足地面對學習 。它是保護孩子學習 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替孩子寫作業不但沒有壞處,而且有很多好處:首先是沒讓作業為難孩子,沒有讓孩子覺得上學是在受苦,保護了她的學習 興趣;其次是讓她知道,學習 是個最需要實事求是的事,既不是為了為難自己,也不是為了逢迎他人,這讓她更務實,也更高效;此外,讓她從作業中解放出來,有了更多的業餘時間。

在孩子的中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階段,一定要注意給孩子留出自由 安排的時間,切不可讓寫作業、練琴、上課外班等這些事把孩子的時間佔滿。要讓孩子每天都有自由 安排的時間。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 上,留下許多自由 支配的時間,他才能夠順利地學習 。

“自由 時間”絕不可以拿來消費在看電視上,電視是另一種捆綁,對孩子來說尤其是一種壞消遣。這個時間可以讓孩子讀書、找小夥伴玩耍,或者和家長一起跑步、打球、下棋等等。任何有利於孩子身體和心理健康的活動都是好的。

教育全在細節中。替孩子寫作業這事,就是家長和孩子相處中千萬個細節中的一種,如果在細節處理上做不好,結果可能會完全相反。細節處理水平,還是取決於家長的教育理念。

 一個單詞寫了幾十遍還是記不住,這其實和孩子笨不笨沒關係,而是和他的情緒有關。厭惡感會把所有的記憶通道都堵死。好多看起來聰明伶俐的孩子,為什麼一到學習 上就愚笨得厲害,原因就在這裡。

最後要提醒的一點是,無論你用什麼辦法,都要注意,不要弄巧成拙,不要因為家長的做事不慎,給孩子惹麻煩。比如替寫作業被老師發現,引起老師的反感,給孩子臉色看,這就得不償失了。

 不寫暴力作業

很難實施,需要搞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