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數學之美,美在將複雜問題簡化——《數學之美》讀後感

數學之美,美在將複雜問題簡化——《數學之美》讀後感

    我是在讀了吳軍博士的《浪潮之巔》之後,發現推薦了《數學之美》這本書。我到豆瓣讀書上看了看評價,就果斷在噹噹上下單買了一本研讀。本來我以為這是一本充滿各種數學專業術語的書,讀後讓我非常震撼的是吳軍博士居然能用非常通俗的語言將自然語言處理等高深理論解釋的相當簡單。在李開復博士之後,吳軍博士又成為了目前備受矚目的具有深厚技術背景的作家。對於我來說,讀這本書有掃盲的功效,讓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我的想法是在研究生階段,不只侷限於導師的研究方向,通過更加廣泛的涉獵知識,去尋找一個自己喜歡的研究領域。如果找到了這樣一個領域,那麼我就讀博士。如果沒有的話,那麼我想還是工作算了。
    1、學科之間的聯絡是如此的重要
    全書主要是圍繞著吳軍博士所研究的自然語言處理方向來講述一些應用在這個研究領域的數學知識,用了很大篇幅講解了將通訊的原理應用到自然語言處理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前學習計算機網路的時候,學過一個夏農定理。對夏農的認識就從夏農定理開始,因為考研會考相關的計算題。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夏農的《資訊理論》對今天的影響真的是不可估量。通過這樣一個過程,我也對以前的本科學校的學科建設產生了一些憂慮。對於培養計算機人才來說,無論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還是培養研究型人才,都應該與電子、通訊有一定的交叉,這樣對學生思考問題的啟發與視野的開闊有著重要的作用。計算機本身就是從電子、通訊、數學等學科中抽出來的新興的學科,在發展了多年之後,我們發現它仍然需要繼承一些傳統。回想自己的本科四年,上的更多的課時語言類、技術類的課程,這些課程的確對提升學生的就業有很大幫助。但是我想說的是,一個忽視數學基礎、學科交叉的學校,他無法成為一所國內的一流大學。作為一個母校培養的學生,我深知改革的阻力與困難,但是我希望母校的計算機學院能越辦越好。我們現在已經培養出很多高薪優秀的技術人才,我希望將來也能培養出更多的研究型人才。
    2、看起來很牛的東西卻用著難以置信的簡單數學原理
    在整本書中讓我最為印象深刻的是解釋Google搜尋的原理,居然就是簡單的布林代數運算。這個的確讓我大跌眼鏡,我一直認為搜尋時一個非常複雜而龐大的問題,其數學原理也是相當高深的,但是吳軍博士的解釋讓我大開眼界。與此同時也知道了Google為什麼牛,牛在哪了。搜尋的原理雖然非常簡單,但是搜尋是一個需要對海量資料進行操作的工作。Google在海量資料的處理方面的確是相當先進的,MapReduce、BigTable等等一些技術的發明與應用使得Google在搜尋上無出其右。目前分散式儲存、分散式計算、資料倉庫與儲存等研究領域近些年來的大熱也說明Google在引領研究方向上的超凡本領。
    3、感謝概率老師的教誨
    在大二的時候,有一個在我們學生中聲望很高的概率老師,他在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跟我們說我們將的是前幾章,這些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基礎。對於你們計算機的學生來時,後面的章節才是最有用的,以後一定要好好的研究,弄上一兩個在你的畢業設計上就會讓你畢業設計提升一個檔次,有可能驗收你畢業設計的老師也不懂。我當時對他的話沒有特別在意,我只關心期末考試要考哪些題目,因為我那個學期的概率課基本上都在睡覺,只有他講笑話的時候不睡。我看《數學之美》後發現馬爾科夫鏈、貝葉斯網路之後,對以前的概率老師充滿無限的敬意。我發現我們再本科階段學習的《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在計算機學科應用較多的要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還有一門我學的不好的《離散數學》在計算機中也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在看米歇爾的《機器學習》時也發現很多熟悉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知識,這讓我不得不開始考慮重新彌補自己的數學短板。我的想法是在研一這一年把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離散數學盡我最大的努力補一補,希望他們對我今後的學習有所幫助。
    4、說說作者吳軍博士
    吳軍博士寫的書對於學習計算機的學生來說,讀起來有種說不出的親切感。可能這跟他是技術出身的原因有關,流暢的文筆、質樸的文風也讓人讀起來很舒服。看高曉鬆在優酷上的《曉說》就知道,在矽谷有著眾多的華裔工程師,他們很多都來自清華、北大等國內的名牌大學,這些人在美國實現著自己的夢想。吳軍博士也曾是這其中的一員,我非常希望那些像吳軍博士一樣的牛人們能夠寫書或者來國內的大學做一些演講、論壇等等,開闊一下我們的視野,傳授一下做學問的經驗。與此同時,我也在想為什麼我們國家那麼多優秀的IT人才都去了美國。這個問題在我去蘋果公司在東軟資訊學院組織的培訓過程中得到了答案,那個南京郵電的老師講了講中國為什麼不像美國那麼有創造力。我們中國人並不缺乏創造力,很多時候是我們所處的外部環境恰恰阻礙了創新。我想那麼多優秀的清華北大學子紛紛到大洋彼岸的美國,正是被美國開放的學術環境、創新氛圍所吸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他們去美國也是為了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以前都覺得他們是不愛國,現在長大了,對於這個問題看得更清楚了一點。我想說我們的祖國在經歷了改革開放30多年的飛速發展之後,目前正處於一個關鍵和脆弱的時期。我們靠著人口紅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們能不能憑藉人才紅利取得更大的成就還是未知。希望有更多的人才能像李開復博士、吳軍博士那樣,為我們這個民族青年的成長和國家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