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4.7 攻城一起上,有兄弟不孤單——《逆襲大學》連載

4.7 攻城一起上,有兄弟不孤單——《逆襲大學》連載

返回到【全文目錄

目錄

4.7 攻城一起上,有兄弟不孤單

自主的生—生互動

和兄弟們一起進步 


4.7 攻城一起上,有兄弟不孤單

創新工場有個兩分鐘的廣告短片“有兄弟不孤單”。片中用手繪動畫的方式,展示了一位攻城師(工程師)攻城(工程)受挫的過程。而問及為什麼時,原因直指——Alone。因此,讓改變發生,有支援,有氛圍,有分享,有家庭,有愛,攻城還需一起上,有兄弟不孤單。

這是一個很有趣,也很有感染力的一段短片。現代社會需要人們充分合作,才能共創和諧與成功。在工作、生活、學習中,合作無處不在。如果大學生的學習中能夠有合作,學習效率、效果均能提高,而就未來在IT行業中工作而言,完成一項業務需要很多個環節的工作,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工作,即使純粹的技術工作,也已經不是矇頭獨幹就可以的事了。進入大學的學習節奏,需要在學習中學會合作,發揮合作的力量。以此作為開端,未來工作中的合作意識、習慣和方法也就此來到。

剛剛開始學習程式設計的大一同學,面臨諸多的困難。我在教學中,經常為我的大一的學生播放這段“有兄弟不孤單”的小片,以至於同學們將之當作我們課程中的標配視訊。每當遇到困難之時,他們會想到“有兄弟不孤單”,就主動找“兄弟們”解決。我也放下我的老臉,請他們將我當作在克服學習困難中可以並肩攻城的兄弟,將他們引入到CSDN社群中去,認識更多的兄弟。我常常能聽到他們由互幫互助而引發的感慨。與有些大學生抱怨著有問題找不到老師問的狀況相反,我這個老師享受著大部分的問題由學生自己找同班同學商量而帶來的輕鬆。我知道,這是本來就該有的局面。

自主的生—生互動

在學校裡,我們已經習慣了老師向學生“單向傳遞”的教學,有人將之視作是師生關係的唯一,灌輸式、填鴨式教育就是這樣的模式。我們渴盼師生之間產生“雙向交往”的教學,能夠形成有效的互動,促進因材施教的開展,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當屬此類。這兩種型別更善於知識的傳授,其中教師和學生的關係,事實上並不對等,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並不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

在大學學習中,我對於“兄弟”們並肩作戰的“生—生互動”模式情有獨鍾並充滿期待。大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已經成為重點,學生未來的學習也將逐漸過渡到無師自通。大學中,師生之間不可能像中小學師生一樣共同相處很長時間,更顯示出引發學生之間互動、合作的必要,這是最便利也是很有益的一種方式。由大學生形成學習型的組織,成為大學裡重要的學習資源之一。

建立大學生“有兄弟不孤單”的氛圍,讓大學生之間能夠充分合作起來,這是我在自己工作中作出過嘗試的方式。無論是否有人在組織這樣的事,每位大學生都應該在自己的學習中,主動走出來,找到自己的兄弟們。大學生們在學習中能夠合作起來,不僅是一種教學策略,還可以視作為一種該追求的目標;合作不只是學習的一種方式,而且還是一種生活態度;合作不只是學習的方法,而且合作本身也是一項重要的學習內容,合作的能力是在合作的實踐中提高的;大學生在學校中要獲得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有情感的形成。快樂的大學生活體驗中,需要有大家共同面對問題的體驗,從中得到的快樂與滿足,這是一種超越理性的快樂。

不少大學生是將學習與其他事情分開的。似乎休閒與學習無關,在玩的時候可以在一起很熱鬧,而一談到學習就應該是個人正襟危坐才能做的事情。在IT行業當中,也有刻板的程式設計師坐在那裡一天到晚不開口說話的傳說。實際上,在每日投入最多的學習和工作中,要是能夠找到人與人之間交往而帶來的曼妙感覺,何嘗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呢?有一位被我委以重任去幫助其他同學的大一學生寫道:“在指導同學的同時也教會和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不足或是漏洞,與其說是指導同學,還不如說是自我提高,畢竟能給同學講明白也是一種境界,感謝問過我問題的人。”這是一種多麼敞亮的境界與心態。

在我的周圍,有自發形成的鬆散型合作的組織,他們約定好了某幾個時間段,要學習就一起去某一個地方,動不動就湊在一起議論一番。有時候,會有一兩個代表來找我,某個地方誰都通不了。他們已經習慣了將寫好的程式碼發成博文。作業中要求編寫處理成績的程式,編出的測試資料中,name分量值就是他們幾個。編出了幾個分數來氣人,執行截圖後面還加一句“我最高,田娃倒數,兮兮你也倒數哈哈,蒙哥咱也爭氣”。有人附上了滿意的評價,那個59.9分的由不得“惡語”相加。線上、線下,他們在彼此的關注中成長。

還有些同學,三五成群地結成了固定的團隊,共同確定一段時間內課外自學的主要方向,共同擬定學習的內容。待到具備一些基礎,於是就討論一個“專案”做一做。技術不精,不要緊,設計不合理,不要緊,做到某一個地方時,卡殼了,這些都不要緊。就通過這樣的一種抱團取暖,幾個菜鳥居然就這樣保持了學習狀態。在一個只有自己當寶貝的“作品”的基礎上,瞭解專業的視窗就此開啟,新的元素逐漸引入,學習漸入佳境,每個人的能力在分享合作中得到快速的提高。每當遭遇困難時,不管是學習上,生活中,有時就是情緒產生波折,都有人及時伸出援手。這樣的團隊發展到一定時候面臨拆分,原先核心團隊中的成員在方向上有了分歧,慕名而來新加入的成員也使這個團隊有些臃腫。於是,小快靈的幾個新團隊自發地重新成立。這是在我周圍發生著的真實狀況,雖不普遍,但已經給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參考模式。我希望這種模式將會進一步普及。

但是,也有一些團隊,常令我覺得惋惜。幾個同樣看不清前進道路的同學,找到了一個共同的興奮點——DotA或是別的,也便成了鋼鐵聯盟,在彼此的支援下進入了另外一種充實。

有兄弟,不孤單,這是給初長羽翼,初次面臨風雨的雛鳥們臨空而降的一份饋贈。就在青澀之中,團結協作,共同努力,一個又一個的小成功與小感動接踵而來,未來的美好漸次開啟,每一個人一點的突破,傳給了並肩前行的兄弟,凝聚成的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著團隊中所有人的前行。正確的方向、給力的夥伴、堅持的野心,開創一片共同的坦途。

和兄弟們一起進步 

同學同學,就是要共同經歷一段學習時光的。大學的學習,需要有個性化的風格,大學的學習,也要發揮集體的力量。同在一起學,有的是一起前行的共同願望,沒有彼此間的利益糾葛。世界上談起來最親密的兩個群體,一個稱為戰友,曾在一起摸爬滾打,流汗甚至流血;另一個則稱為同學,擁有真摯的感情,在追求學業和進步中共同成長。

我倡導我的學生共同營造“有兄弟,不孤單”的氛圍。不過“兄弟”之間也可能會產生猜疑和隔閡,況且是湊到一起的幾隻菜鳥。在一起的進步過程中,心存芥蒂,帶不來敞亮的天地。

我的一位學生遇到困難,向我訴說了:

老師您說過,你不會放棄我們其中任何一個人。我很喜歡程式設計,但是隨著學習難度的不斷加深,我有點力不從心了。我對您說這些,並不是告訴你我不想學了,我不是遇到困難就退縮的人,即使前行的道路很難,我也要走下去,我不會放棄。我學的有點慢,有些東西總是感覺似懂非懂的,我看到旁邊的人學的挺好,但當我遇到問題想要問他們時,他們也講不出個所以然來。是我高估他們了嗎,應該不是吧?但他們為什麼看上去懂那麼多。

懷疑兄弟們留一手了,這是真的嗎?或許真有,或許只是兄弟的一點怠慢,更有可能他就是不會。不必要在此疑三猜四,而應該更主動地去形成圈子,自己也要有所貢獻。我告訴這位同學:

不必要做這樣的比較,有些人早在你前面過了那個坎,有些人還沒有你現在的這份焦急。你說的想讓人給你講出個所以然來,我相信他們是真的講不出來。但是如果讓他們自己做,會憑著那點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在不斷的嘗試中,將問題解決了。其實在和大家的交往中,持這種單純問的心態並不恰當,最好是能有一個自己的圈子(不知我觀察的對不對,你並沒有相對固定的學習圈子),結伴上機,遇事就討論。幾個臭皮匠,誰也不是很清楚,但討論著就有些眉目了,然後就有感覺了。經過一段時間,感覺好起來,大家都上一個層次。

幾個月前,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幾個月後,差距拉開了些,但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大。在相互的討論中,走得靠前些的同學,將自己講不清的東西說出來了,也是一種收穫,越講越明白,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我感覺我們“有兄弟不孤單”的氛圍還是主流,不要輕易暗示自己“別人有所保留”,也不要停止你和大家在互補中都進步的步伐。

你也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嘗試,實在做不出來了,可以採取暫時放下來的做法。如果一個問題困擾得久了,不要憋在那裡讓自己太難受,以至於帶來很糟糕的感受。還有很多方式可以採用,例如用搜索引擎,到社群發帖,或者可以給我私信。我不可能每天都關注到每一位同學,但給我的私信還是能夠保證都看到的。我相信你能早日邁過這道坎。

返回到【全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