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給大學生的18條忠告!(中)

給大學生的18條忠告!(中)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第二部分 兼職:過猶不及 兼職:過猶不及 在福州一家著名高科技公司裡,人事部主管將新近收到的一份求職自薦材料束之高閣。在個人簡歷中,這位應屆大學畢業生羅列出了在大學四年期間每年都兼職或同時兼職於若干家公司的經歷,兼職過的公司竟多達50多家,並稱其“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可以立即勝任任何工作崗位”。 據介紹,這家公司人事部目前已收到17份應屆大學畢業生的求職自薦材料,其中11份羅列了在校期間的兼職經歷,有些學生在簡歷中稱年年有兼職,一年兼數職。人事部主管說,像這種兼職過多的學生,簡歷一般很難通過他們的初審,因為兼職過多的學生很有可能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大學時光,沒有利用好人生中最好的學習機會。兼職雖然能帶來一定的社會經驗,過度了就必然耽誤學習。 一些企業家認為,要想對某個行業從接觸到熟悉,需要一個比較長的實踐過程。大學生許多兼職經歷都非常短暫,然而在簡歷中卻大量列舉自己在各個領域廣泛兼職的經歷,而且自薦材料上兼職生涯都寫得非常出色,這也有吹牛嫌疑。 福建金得利集團董事長林永霖在談到擇人之道時就說:“我們喜歡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的人。”而金得利集團的總裁助理鮑永芳說,在招聘過程的初審階段,通常要篩選簡歷。兼職太多的學生,公司並不太願意接受。兼職多,說明該畢業生心態太浮躁,沒好好抓學習。單位招人關鍵是看能否在工作崗位上紮紮實實幹工作,而不希望畢業生以為自己有了一點點兼職工作經驗,導致期望值很高不安心本職工作。 福建省豐泉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澤峰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年輕企業家,靠自己努力奮鬥,25歲時就已身價千萬。談到對大學生兼職這個問題時,他說,兼職豐富只是說明這些學生比較活躍,有一定的能力,如果影響了學業,那就成了不務正業,這就讓人對其能力產生懷疑。招聘時,他更看重畢業生的畢業成績和綜合素質,大學生4年主要是讀書,專業學習最重要。 一名記者在福州大學採訪了一位姓姚的畢業生,並閱讀了他的求職簡歷,在社會實踐一欄裡能看到不少精彩內容:學校某演藝社外聯部部長,系文化部副部長,組織過多次大型文娛演出,先後在四川長虹福州分公司、三原色公司、福日公司兼職,還長期在福州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兼職總經理助理。他的同學羨慕地告訴記者,他已經用自己在大學裡兼職掙來的錢和人合夥開了一家音像店,投了4萬元進去。在同學的眼中,小姚顯然是屬於那種特有能力的人,但是當記者問及小姚成績的時候,小姚不好意思地說自己馬馬虎虎過得去吧。 我大學四年基本上是在圖書館和教學樓度過的,雖然參加過一些社會實踐,但花掉的精力非常有限,幾乎沒有影響到我每天10個小時以上的自習。我一直認為,學習便是學生的工作,如果勤工儉學、兼職工作在大學生活中佔據了更主要的地位,那就丟掉了一個學生最本質的東西,捨本逐末了。這世上有掙不完的錢,自然不用急於去掙;而工作經驗在畢業以後也有的是機會去積累,可能讀大學時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好不容易才學會的東西,畢業以後很快就學會了。而讀書則不一樣,當大學畢業踏出校門以後,就很難再像大學畢業以前一樣讀書了。一方面是因為為生活奔波,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心情;另一方面是因為沒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沒有了安靜的圖書館和明亮的教學樓,也沒有了可以一起探討的同學和良好的學習氛圍。 大學期間絕對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好讀書的時光。這一點我在大學畢業以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學校的時候我可以一大早就拿本書坐在嶽麓山的某一棵古樹下晨讀,而工作以後卻必須一大早就去擠公交車上班,以防遲到被扣了工資;在學校的時候我雖然有經濟上的壓力,但畢竟不用完全自食其力,更多的時候可以拋開錢的問題而毫無顧慮地潛心到學習中去,而工作以後卻不得不面對每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要掙錢交房租買家電還要給家裡寄錢;在學校的時候坐在圖書館的自習室裡還會挑剔光線不夠好或者偶爾有點噪音,而工作以後能坐在上下班的公交車上看書也已經是一件非常滿足的事情了;在學校的時候任何三教五流天文地理的書我都會有心情而且有時間去找來看,而畢業以後我家裡那些哲學之類的跟工作沒有直接關係的書基本上沒有翻動過了…… 有些東西你畢業以後將用幾十年去學,所以不用急於去學;而有些東西你走出校門就再也不會有機會去學了,所以一定要抓緊去學。可以在學習之餘從事一份合適的兼職工作,但請不要在工作之餘回到校園做一名兼職學生。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第二部分 做事不如做人,人脈決定成敗 七、做事不如做人,人脈決定成敗 很多年前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天資好不如學問好,學問好不如做事好,做事好不如做人好。做事主要是指自身的工作才能、專業技能,而做人一方面是指內在的人格和人品,另一方面指的就是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也就是人際交往的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可以大致地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溝通表達、交際應酬、察言觀色等方面的能力,第二種是拓展、維護交際圈並整合人脈資源的能力。這兩種能力雖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畢竟存在某些方面的區別。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你坐火車的時候跟坐在旁邊的人交流溝通,這是第一種能力;而你在跟他交流以後保持長期的聯絡並在合適的時候讓對方給自己事業上某種幫助,這便是第二種能力了。姑且把這兩種能力分別稱為“交際”和“人脈”吧。 人際交往的木桶效應 木桶是由多塊木板圍合而成的,其容積並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這便是人們常說的木桶原理。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固然需要多方面的能力,而如果說其他方面的能力分別是木桶桶身的一塊木板,這些能力中最差的一項決定著成功的大小,而人際交往能力則是整個木桶的桶底,桶底決定著能不能裝水,人際交往能力則決定著究竟能不能成功。 張強畢業於成都一所高校,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平面設計師。大學畢業以後,張強一直供職於深圳某知名廣告公司,憑藉優異的美術功底和突出的平面設計能力,他用幾年時間從一名普通的職員做到了公司的創意總監,繼而又被提升為副總經理。與此同時,他相繼買了一套80餘萬的房子和一輛近30萬的車,銀行裡還存了幾十萬元。 眼看創業已經水到渠成,張強便辭去了公司的職務,自己成立了一家廣告公司。原來張強主要負責創意和設計等方面的工作,很少與客戶直接協調、溝通,而現在他卻必須與客戶面對面了。張強是一個非常恃才傲物的人,人際交往能力更是捉襟見肘。有一次跟客戶探討一個平面廣告的設計時,客戶對張強提交的方案提出了幾點意見。張強不但沒有尊重對方的意見,而且反脣相譏:“我做了好幾年廣告了,我對自己的作品有足夠的信心。稍微有點藝術欣賞力的人都不會像你一樣對我的作品提出這麼不專業的意見。”我想跪在街上磕頭的乞丐聽到這麼尖酸刻薄的話都可能失去活下去的勇氣吧。 沒過多久,原本就非常有限的幾家客戶都相繼跟張強斷絕了來往。老客戶尚且相繼流失,要想拓展新的業務自然難上加難。一年以後,張強的房子和車子都被變賣了,銀行裡的幾十萬存款也在轉眼之間變成十幾萬貸款。走投無路之際,他只好解散了自己的公司,另外找一家廣告公司打工去了。可謂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因為沒有一個結實的桶底,張強的整桶水在頃刻間流走了,儘管桶身的每一塊木板都那麼高。為什麼人際交往能力會起到如此關鍵的決定性作用呢? 柏拉圖說:“人是沒有羽毛的兩腳直立的動物。”他的一個學生便把一隻雞拔光了毛,說:“這就是老師所說的‘人’!”馬克思的概念就要嚴謹多了: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也就是說,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社會關係之中的,正是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才讓人成其為人。而社會學裡有這樣一個概念:人的社會化。每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他從一個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過程,每個人都在走向越來越複雜的人際關係:從血緣關係到同學關係,從朋友關係到姻親關係,從師生關係到業務關係…… 既然人是社會化的動物,人的事業也就是社會化的事業,成功和失敗都是放在社會關係的環境之中來衡量的。一個成功的廣告策劃之所以成功,不過是因為他能夠促進生產商和消費者之間的社會關係罷了。既然一切事業和工作都是發生在社會關係之中,那麼,處理好自己與其他社會元素的社會關係便成為了成功的基礎和前提。所謂人際交往,顧名思義,就是指人和人之間的互動往來。如果沒有很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也就無法協調好自己參與的各種社會關係,自然就無法在這種社會關係中成就一番事業了。 以下是我編寫的一份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測驗題,請回答“是”或者“不是”。因為我並沒有接受過非常系統的心理學教育,所以題目的設定可能不夠科學,但是對於你評估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應該會有所幫助。 1. 你在別的班級、別的院系是不是有很多朋友? 2. 你跟老師在課堂之外有接觸嗎?有沒有登門拜訪過一些老師? 3. 在你缺錢花的時候會不會有很多同學願意借錢給你? 4. 在同學聚會上,你是不是總能成為一群人中的關鍵人物? 5. 在火車上你會跟旁邊的人聊得很投機嗎? 6. 如果你在火車上跟某個人聊得很投機,下了火車以後你會與他長期保持聯絡嗎? 7. 你是否願意擔任會議主持人或者活動組織者? 8. 當你去找學校領導簽字或蓋章,你是不是自始至終一點兒緊張的感覺都沒有? 9. 你能比較敏銳地察覺別人說話時的弦外之音嗎? 10. 跟別人交談的時候,你能夠掌握話題的主動權嗎? 11. 你能不能跟你非常討厭的同學心平氣和地聊天? 12. 課堂即興發言的時候,你能條分縷析並用一二三來歸納自己的觀點嗎? 13. 如果讓你到陌生的宿舍去推銷一本書,你能不能非常輕鬆、自然? 14. 你知道你的朋友們在飯局上分別喜歡點什麼菜嗎? 15. 你會不會經常性地主動與中學時期的朋友保持聯絡? 16. 你是不是一個比較有幽默感的人? 17. 當你拒絕一個向你求愛的人以後,你們還會是關係密切的朋友嗎? 18. 你是不是說話非常謹慎,並且在醉酒的時候依然如此? 19. 對於曾經得罪過你的人,你能不能原諒他? 20. 當你邂逅一位久未聯絡的朋友,彼此都忘記了對方的名字,你能讓雙方都不尷尬並且很含蓄地知道對方的名字嗎? 以上這些題目你有多少個答案是肯定的呢?如果每一個肯定的答案得到5分,那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分多少?如果得分在70分以下,那就很有必要加強交際能力了。 要改善人際交往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第一是自己的內在品質,第二是人際交往的技巧。很多人一味地注重提高交際技巧,卻忽略了自身素質的提高。有調查資料表明,82.9%的人只願意與具備優秀個人品質的人交往,所以,要想改善自己的人際交往,首先應該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著高尚人格魅力的人,人際交往的技巧才能得到施展的平臺。對於大學生來說,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的品質是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有必要具備的: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第二部分 積極進取,奮發向上 積極進取,奮發向上 “超級成功學”創始人陳安之有一句話叫做“賣產品不如賣自己”,意思是說,客戶是否買你的產品,更多的不是因為你的產品質量如何,而是因為你作為一個營銷人員所展示出來的精神風貌。一個猥瑣不堪的業務員就算拿著最好的產品也是推銷不出去的,而一個信心百倍激昂上進的業務員就算拿著很普通的產品也能創造最優異的成績。 有一個日本的業務員在全世界賣百科全書,他連續6年在36個國家蟬聯銷售冠軍。他每次拜訪客戶的時候都要提前5分鐘到,然後去洗手間照鏡子,對著鏡子大聲地說:“我是最棒的!我是一流的!我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他通過這種方法讓自己的精神狀態達到最飽滿最激昂的程度。有一次,他去約見一位董事長,照樣提前5分鐘進入了那家公司的洗手間。當他在洗手間大聲稱讚自己的時候,有一個人也進了洗手間,那人吃驚地看了看這位似乎發瘋了的業務員,微微一笑便出去了。幾分鐘後,業務員準時進入了董事長的辦公室,而董事長正是剛才在洗手間相遇的那個人。董事長首先問話了:“先生,你今天是來介紹一些產品的嗎?”業務員說:“是的,董事長先生。我今天是要向您介紹一些產品。”董事長說:“雖然我不知道你要向我介紹什麼產品,但是,你今天的產品我全部買下了!” 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能夠讓自己“不戰而屈人之兵”,而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更能讓自己在人際交往中佔盡先機。因為絕大部分人都願意與優秀的人為友,而積極進取的人自然更加能夠吸引他人的注意。雖然消極頹廢的人也能交到不少朋友,但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消極頹廢的人能夠結識的朋友恐怕對自己的事業也不會有什麼幫助,甚至可能交叉感染,讓自己更加墮落。人際交往的質量往往決定著自己事業的成敗,而要能夠讓自己“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前提便是讓自己成為鴻儒告別白丁。 對於大學生來說,一個整日沉迷於網路遊戲的人和一個整日在圖書館埋頭苦讀的人是不大可能成為莫逆之交的。當前者唾沫四濺地談論自己在傳奇世界練到了多少級,後者卻在思考一個嚴肅的學術課題或者自己畢業以後的人生規劃,這樣的兩個人如何交往呢?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第二部分 不卑不亢,虛懷若谷 不卑不亢,虛懷若谷 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長,甘居人下,缺乏應有的自信心,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有自卑感的人,在社會交往中辦事無膽量,習慣於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態如不改變,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漸磨損人的膽識、魄力和獨特個性。 大學生的自卑心理往往產生於四個方面的原因:學校差、專業冷、學歷低、家境窮。前文已經專門談到了專業、學校的問題,後文還將就學歷問題專門探討,所以這裡只談談家庭條件的因素。 中國作為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大學生的貧富差距必然是非常巨大的。同一個班的同學當中,有些人可能用著最時尚的手機和膝上型電腦,全身上下都是Reebok、Adidas之類的名牌,心情不好就坐飛機到另外一座城市去散心;而有些同學去食堂吃飯的時候只挑最便宜的素菜,兩三個站的路程都捨不得坐公交車。 因為自己父母有錢而覺得高人一等,這隻能說是非常幼稚的想法。父母有錢並不等於自己有錢,父母有能力並不等於自己有能力。我原來一些同學家庭條件比我好得多,在我面前也時不時喜歡擺擺闊,可是現在呢?我有了自己的公司,他們卻還在看著上司的臉色給人打工,甚至還在人才市場苦苦尋找著工作機會。 有錢的大學生當然可以擁有更好的學習條件,但是,他們正因為有錢,可能因此而無法擁有其他同學所具備的一些東西。譬如苦難。苦難是一筆財富,這句話只是對於成功者而言的。沒有成功的人當然沒有資格去欣賞自己曾經的苦難。但是,經歷過苦難的人會更加渴望成功,更加願意為成功付出代價,也更加珍惜自己已有的成功。這些方面是家境寬裕的人很難企及的。 因為家境貧寒而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就更加沒有必要了。有些人因為同學都有電腦而自己沒有就覺得丟人,或者因為同學經常逛專賣店而自己只買得起最便宜的東西而感到羞愧,這種心態說得好聽一點是自尊心強,說得難聽一點是虛榮心做怪。大學裡有很多打腫臉充胖子的貧困生,父母在家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種莊稼,自己卻在學校裡大把地花錢,生怕自己在同學面前丟了臉。 近來有些大學將一些條件較差的學生宿舍作為了貧困生宿舍,頓時輿論譁然,認為學校搞等級分化,歧視貧困生。在我看來,住貧困生宿舍並沒有什麼不光彩的,倒是那些明明沒錢卻偏偏要多交幾百塊錢去住其他宿舍的同學存在人格上的缺陷。貧困大學生並沒有什麼丟臉的,只有大學畢業很多年還買不起像樣的房子是一件很難堪的事。 馬加爵引起的喧囂已經漸漸逝去了,但我相信他絕對不是空前絕後的唯一。馬加爵其實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自強,獨立,成績優異,有很強的自尊心。但是,他骨子裡有著中國農民綿延幾千年的傳統的自卑。作為農民的兒子,這種自卑在我心裡同樣存在,只不過馬加爵的這種自卑更加濃厚,而且與他的自強產生了無法調和的矛盾。他因為潛意識裡的自卑而忍受著同學的歧視和欺負,同時又因為強烈的自尊心而逼迫自己反抗。反抗的方式有很多種,而馬加爵卻偏偏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馬加爵是社會的悲劇,同時也是性格的悲劇。如果他能夠認識到自己骨子裡的自卑並想辦法加以剔除,如果他能夠想更多的辦法與身邊的人平和而平等地交流,或許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 自卑可能導致悲劇,而謙卑卻是一種美德。這年頭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裝牛B,每個人都在運用一切手段對自己加以整合包裝,謙卑的人反而成為了落伍的土八路了。但是,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裝牛B不過是通過譁眾取寵吸引眼球,只有謙卑的人才能讓自己更有人格魅力。 我大學期間被同學們一致評選為“人民教師的公害”,但有一位老師我卻一直不忍心“下手”。他其實在學術上並沒有很高的造詣,在課堂上的很多觀點我完全可以辯駁得體無完膚,但是,我就算要提出異議,也只會以商討甚至請教的口吻。原因很簡單:這位老師非常謙卑。他從來不把自己當成一個給我們灌輸真理的人,也經常在課堂上大膽暴露自己研究某個問題的不足之處,我每次提出的異議他也總能虛懷若谷地予以分析和採納。這位老師雖然不是著名教授,但我時至今日還會經常給他電話,回母校的時候也會提著禮品去拜訪他。我從他身上學會了謙卑的品格,正是基於這種品格,我在此後的工作中很好地處理了與同事或員工的關係,在其他的人際交往當中也更加遊刃有餘。 在不是很有必要裝牛B的時候,儘量讓自己謙卑一點吧,這種品格會讓你受用終生。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第二部分 心胸寬廣,熱情大方 心胸寬廣,熱情大方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寬容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格。一個胸懷寬廣的人在任何時候都會是受歡迎的人,而一個心存妒忌、睚眥必報、斤斤計較的人則很難擁有很好的人際關係。 盛極一時的紅頂商人胡雪巖的處世哲學是“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仇人多堵牆”,與人交往,他處處為對方著想,胸襟寬闊,豁達大度,不計個人小怨。胡雪巖年輕時,因為擅自借用錢莊銀子去資助王有齡而被錢莊主管解僱。等到王有齡做了官有了錢來還貸後,胡雪巖並沒有報復錢莊主管解僱自己的一箭之仇,反而委屈了自己,保全了別人。由於其宅心仁厚,這位錢莊主管後來成為胡雪巖生意場上的朋友。當遇到十分棘手的“敵人”時,胡雪巖也是儘量“只拉弓,不放箭”,當“敵人”知難而退後,心裡明白是胡雪巖手下留情,便會心存一份感激。 寬容的同時,還要能夠熱情地幫助別人。雖然“酷”這個詞語正在大行其道,但是,靠耍酷是無法處理好人際關係的。你對別人酷,別人只會對你更酷;而你對別人熱情,別人就會對你更加熱情。 我原來有個同事可以說是一無是處,什麼本事都沒有,最初是在公司財務部做會計,因為做的賬本沒人看得懂,於是去做了出納,可出納也幹不下,只好去做了客服。被很多客戶投訴以後,這位同事又從客服部調去了運營部。但儘管如此,這個人在公司的人緣還非常不錯,因為他對每個人都非常熱情,讓別人總是不忍心責怪他。飲水機沒水了,他會趕緊換上;吃飯的時候微波爐空出來了,他就會幫別人把飯盒從冰箱拿出來,放到微波爐裡熱好。如果做錯了什麼事,他會一個勁地賠不是,並且不厭其煩地重做,直到別人滿意為止。有一些員工剛來深圳,人生地不熟,不知道究竟去什麼地方才能租到合適的房子,這位“知心大媽”便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帶著人家去找房,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兼職的房地產經紀人呢。 時間一久,這位同事不但在公司有了不錯的人緣,還漸漸有了自己的小幫派。後來他竟然神不知鬼不覺地當上了運營部經理,雖然工資是全公司所有部門經理當中最低的,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的月薪好歹也有將近6000塊大洋。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第二部分 害人之心不可有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既要做一個正直厚道的人,又不能做一個軟弱可欺的人。奸詐狡猾的人雖然能夠佔一時的便宜,但憑藉害人之心是難以成就一番大業的。大學生在爭取入黨指標、評選獎學金、爭取保研機會等時候,總有一些人通過不光彩的手段為自己謀取利益。雖然通過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能夠得到一個入黨指標或者多得幾百塊錢的獎學金,但為此所付出的代價卻可能要遠遠高出獲得的利益。 某個班級分了三個銀行助學貸款的指標下來,家庭稍有困難的同學頓時群起而爭之,很多人都寫了申請書,每一份申請書都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劇素材,足以讓人看完以後對這個陽光燦爛的世界失去所有的信心。後來經過評選,初步確定了三個最為貧困的同學獲得這筆貸款。在這個時候,一個生活比較小資的趙同學去院辦公室跑了一趟,銀行貸款竟然就輪到他頭上去了。被擠下來的那個金同學當然一肚子的不高興,他當時惡狠狠地說:“要是我能將他砍成1000塊,絕對不將他砍成999塊!” 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畢業以後,趙同學在長沙一家公司做業務推廣,他經過幾個月的不懈努力,終於與一家公司達成了業務意向,只要合約一簽,他就能得到近萬元的提成。而就在合同簽訂前夕,趙同學在這家客戶公司與金同學不期而遇了。原來金同學正好就在這家公司上班。金同學也不是省油的燈,他不費吹灰之力就讓趙同學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了。我們姑且不對金同學的行為做任何的評價,單就趙同學的經歷來說,完全可以說是咎由自取,自己昔日的“罪孽”早已為今日的報應進行了鋪墊。 做人固然要正直,但正直不等於任人宰割。有一位父親寫了首詩送給自己剛出生的兒子,其中有這麼一句:“孩子/請準備好一副鋼牙/因為/生活很硬。”生活真的是非常殘酷的,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更是隨時可能成為犧牲品。所以,每個人都一定要學會自我保護。大學生相對來說比較單純,所以更加容易上當受騙。很多奸商都會想方設法打大學生的主意,不少乞丐也在大學裡成為了“先富起來的人”,儘管他們的騙局可能拙劣得足以侮辱他人的智商。 30條人際交往的小技巧 上述品格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基礎,也是確保人際關係質量的關鍵。除此之外,人際交往的技巧也是尤為重要的。有些人做好事會讓人感激一輩子,而有些人幫了別人卻可能費力不討好,不但得不到感激和回報,還讓人心存嫉恨。將同樣的產品以相同的價格推銷給同一個客戶,有些業務員可能被粗暴地趕出門,有些業務員卻可能簽到大單,甚至被客戶奉為上賓。 人際交往的技巧是一個非常龐雜的話題,囿於篇幅,在這裡只能結合我的切身體會做一些簡單的列舉,掛一漏萬在所難免了。 1. 多給別人鼓勵和表揚,儘量避免批評、指責和抱怨,不要逼別人認錯。 2. 要學會傾聽。不要說得太多,想辦法讓別人多說。 3. 如果你要加入別人的交談,先要弄清楚別人究竟在說什麼。 4. 交談之前儘量保持中立、客觀。表明自己的傾向之前先要弄清楚對方真實的傾向。 5. 注意對方的社交習慣並適當加以模仿。 6. 不要輕易打斷、糾正、補充別人的談話。 7. 別人有困難時,主動幫助,多多鼓勵。 8. 不要因為對方是親朋好友而不注意禮節。 9. 儘可能談論別人想要的,教他怎樣去得到他想要的。 10. 始終以微笑待人。 11. 做一個有幽默感的人。但是在講笑話的時候千萬不要只顧著自己笑。 12. 做一個脫離低階趣味的人。 13. 跟別人說話的時候儘量看著對方的眼睛,不管你是在說還是在聽。 14. 轉移話題要儘量不著痕跡。 15. 要學會聆聽對方的弦外之音。也要學會通過弦外之音來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16. 拜訪別人一定要事先通知。 17. 不要在別人可能忙於工作或者休息的時候打電話過去。除非是非常緊急的事情。 18. 給別人打電話的時候,先問對方是否方便通話。 19. 一件事情讓兩個人知道就不再是祕密。 20. 你在背後說任何人的壞話都遲早有一天傳入這個人的耳朵。 21. 不要說尖酸刻薄的話。 22. 牢記他人的名字。養成偶爾翻看名片簿、電話本的習慣。 23. 嘗試著跟你討厭的人交往。 24. 一定要尊重對方的隱私,不管是朋友還是夫妻。 25. 很多人在一起的時候,當你與其中某個人交談,請不要無視其他人的存在。 26. 要勇於認錯。 27. 以謙卑的姿態面對身邊的每一個人。 28. 給予他人同情和諒解。 29. 儘可能用“建議”取代“命令”。 30. 不要輕易做出承諾。承諾的事情就一定要儘可能做到。 會說話,就能減少奮鬥三十年 人際交往能力是由很多個方面組成的,而在這些方面當中,口才是最重要的一項。口才是一整套邏輯系統,不是單純的耍耍嘴皮子那麼膚淺的,是看你能不能迅速的思考,並且很清楚地把思考到的影像轉化成語言。同時要會觀察人情,這樣你才有可能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和恰當的人講恰當的話,這才是口才。 很多人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娶個有錢的老婆,可以減少奮鬥二十年。而在我看來,會說話,可以讓你減少奮鬥三十年。不是每個人都能娶個有錢的老婆,而且軟飯往往並不是那麼好吃,但是說話的本事卻是任何人都可以掌握的,而且絕對毫無副作用。不會說話的人就算累得像頭牛還是會遭白眼,而會說話的人就算拐著彎罵人,別人可能感恩涕零得恨不得以身相許。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第二部分 建立守信用的形象 建立守信用的形象 人脈資源的積累和拓展是需要技巧的,如果展開來談,恐怕專門寫一本書還很難說得透徹。所以只能提綱挈領地簡單談談其中最重要的幾點了。 建立守信用的形象,這是讓人脈競爭力可以產生正向迴圈的關鍵。如果一個人講的話,每次都要打七八折,那麼,更多的人脈只是帶來更多的負面效應罷了。 曹啟泰,對我們來說可能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他1963年出生於臺灣,輔仁大學哲學系畢業。曹啟泰曾經跟著名主持人張小燕工作了一年多,成為臺灣兩大電視臺的名牌主持人,坐上了主持臺灣大型晚會的第一把交椅。1994年,曹啟泰陷入了生意的劫難,賠了一億六千萬。為了償還債務,他在努力工作的同時,還利用各種朋友關係到處借錢。後來遠赴新加坡開創自己的事業,主持《百萬大贏家》大受歡迎,成為新加坡第一主持人。他又投資了“百萬冰”事業,因此得到了一個“曹百萬”的綽號。 在解決完所有的債務問題之後,曹啟泰寫了他的第三本書:《人脈存摺:一億六千萬》,以自傳體的形式、幽默詼諧的筆調、輕鬆的口吻道出了他從這堂一億六千萬的課中學到的真知。其中有一段話是關於他的“借錢哲學”的: 如果需要5塊錢,那你就要向人家開口借20塊,對方最後同意借你10元,你第二天就要還他5元,表示你的誠意,另外的5元你可以不用著急了。對於吝嗇鬼們,要借5塊,就張口借100塊,他們往往是給你5塊,並且說不用還了,但你一定要還,並且第二天就還他10塊,還算上利息。他就會特愧疚,下次你向他借20塊,他就會借100給你,還問:“夠麼?”經常向周圍的人借些小錢,今天借明天還,但就是不向你準備借錢的物件張口,他就會經常在想:這麼有信用的人為什麼不和我發生關係呢?終於有一天你向他張口:“能借我100麼?不是100,是100萬。”能借你500萬的人,你千萬別開口向他借50塊,他會瞧不起你。我的名字就是我的信用。 正是憑著這種“借錢哲學”,曹啟泰能夠順利地借來一億六千萬新臺幣。毫無疑問,曹啟泰有著非常豐富的人脈資源,而這種人脈資源卻是以他的誠信為基礎的。 增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一切都是假的,靠自己是真的。人緣也是靠自己。自己是個半調子,哪裡來的朋友?”這一句話引自高陽的《胡雪巖》,相當貼切地描寫拓展人脈的祕訣。 人脈的最高境界就是互利,而非單方面的遊說。當你發現某個人對你來說有利用價值而主動與其建立關係的時候,他照樣會考慮你對於他來說是否也具有利用價值。如果他發現你不過是一個腹中空空的草包,就算你一個勁地拿自己的熱臉去貼他的冷屁股,他也未必會瞧你一眼。如果省委書記跟你稱兄道弟,你畢業就不愁找不到工作了吧?可是,就算你在省委大院的門口望穿秋水,人家也不會給你一杯水喝。但如果有朝一日你在全省城最好的醫院做上了院長,省委書記或許就會讓主動來找你了。所以,要想拓展自己的人脈,首先要讓自己具有成為別人人脈的資本。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第二部分 提高口才的5條途徑 提高口才的5條途徑 這位銷售總監的經歷足以說明一點:厚積才能薄發。對於想擁有一流口才的大學生來說,張嘴說話之前還是先安安靜靜地坐在圖書館裡博覽群書吧。否則,就算你的口才跟我同學一樣厲害,畢業以後說不準也得跟他一樣想方設法擠出時間來看書了。與其到那個時候再頂著繁重的工作壓力去看書,不如現在就去安靜的圖書館或教學樓。倪永孝臨死的時候說:“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的。”我想,大學期間欠給教學樓和圖書館的,在畢業以後也遲早要還的吧。 要鍛鍊口才還得儘可能讓自己多在正式場合發言。之所以要強調是正式場合,是因為在麻將桌上是無法誕生語言大師的。課堂上要勇於發言,這對於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大一的時候我們班上有個同學一站起來發言就面紅耳赤,而且吐詞不清,說話很沒有條理。但是他在課堂上堅持讓自己發言,到大三的時候他就已經能夠很流利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了。 課堂發言的時候要有意識地讓自己的發言脈絡清晰,力求讓自己的即興發言記錄下來便是一篇思維嚴謹的小議論文。我原來在發言之前儘量在腦海裡迅速地擬出一個提綱,發言的時候先表明自己的觀點,再明確表示自己將從3個或者5個方面來展開論述。最初這麼做的時候會有點兒難度,但只要堅持下來也就漸漸成為一種習慣了。工作以後我在會議上也保持了這種作風,總能用一二三將自己的觀點陳述得非常清楚,而不會像其他同事那樣說著說著連自己都不知道在說什麼了。 另外,參加一些演講、辯論之類的活動也是非常有益的。記得我初一參加全校演講比賽的時候非常怯場,快輪到我上臺的時候我的雙腿一直不停地打哆嗦。後來又參加幾次這種活動以後,我就不再怯場了。高中競選學生會主席的時候,我已經能夠非常自如地演講並回答各種現場提問,後來參加大型演講、辯論等賽事的時候,臺下的觀眾越多,我就越鎮定自如,發揮得也就越出色。所以,我覺得參加這種比賽是非常有必要的。獲獎證書你在很多年以後肯定已經忘記甚至已經丟失了,但是通過這種比賽而練就的口才足以讓你受益終生。 擔任一定的學生幹部也是鍛鍊社交能力和口才的有利途徑。不論是班級的九品芝麻官還是校學生會的八撫巡按,都生活在學校當局和普通同學之間。一方面要跟學校領導、輔導員打交道,另一方面要以學生幹部的身份跟同學打交道,同時還要處理好與其他學生幹部的關係。要想在這些關係網中游刃有餘,沒有很好的社交能力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考慮到目前很多大學的“學生政壇”烏煙瘴氣醜陋不堪,所以,要想擔任高層的學生幹部確實要有比較充分的思想準備。 走出校園參加適當的社會實踐也不失為提高口才的好方法。深圳大學的塗勝榮原本是一個非常木訥的人,跟陌生人說話的時候非常膽怯,一個簡單的意思卻要用很久才能表達出來。大三的時候,她擔任了一家化妝品公司的兼職推銷員。在推銷化妝品的過程中,她遇到過很多困難,往往她說了一大堆,別人卻一句話就把她打發了。塗勝榮意識到要解決這些問題,不但要用耐心和真誠打動別人,還必須提高自己的口才。她閱讀了大量關於提高口才和社交能力的文章,然後將那些道理一一付諸實踐。漸漸地,塗勝榮已經學會了面對不同的客戶使用不同的交流策略,並且用短短几句話就讓別人對她的產品產生興趣。 口才不是天生的,所以需要鍛鍊,而且完全能夠鍛鍊。一個木訥的人經過一番努力以後能夠用三言兩語便讓客戶掏錢買單,你還有什麼做不到的呢?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第二部分 人脈競爭力 人脈決定成敗 人脈競爭力 在當今這個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的時代,每個人的能力往往都侷限於某一個,或者是某幾個有限的領域裡。一個思維敏捷巧舌如簧的律師可能疏於業務能力,一個善於管理的企業家可能不懂融資技巧,一個技術精湛的專家型商人可能缺乏商業思維,一個能力出眾的公務員可能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這種侷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但是不可能徹底突破。沒有人能夠成為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利用別人的能力,自己不足的地方要能夠通過別人的能力來加以彌補。 打一個簡單的比方吧。假如有兩個人被拋棄在了一個荒島上,第一個人善於從大自然中獲取食物,比如捕魚、打獵,而第二個人善於製造木船。只要兩人能夠並肩合作,第一個人讓第二個人分享他捕獲的食物,再搭乘第二個人制造的船隻離開荒島,他們就都能夠生還。在這種情況下,第二個人就相當於擁有了尋找食物的能力,第一個人也就相當於擁有了製造木船的能力。 所以說,我們每個人擁有多少能力,並不只是說這個人單獨呆在一個地方能夠做些什麼,還包括他能夠通過別人做些什麼。只要別人的能力能夠為他所用,那就相當於是他的能力。與此極為相似的一點是,當我們說某個人有多少錢,不只是說他擁有多少錢的所有權,還應該包括他擁有多少錢的使用權。就算他自己沒有錢,只要他能夠借到很多錢,我們就必須承認,他是一個有錢人。 所以,能否讓別人的能力為自己所用,這便成為了一種至為關鍵的能力。而我們要取人所長補己之短的前提就是我們要認識擁有自己需要的那種能力的人,也就是說,要擁有足夠的人脈資源。人脈,顧名思義,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脈絡,說白了就是關係網。人脈資源豐富的人往往朋友遍天下,需要看病的時候有醫生朋友,需要跟政府打交道的時候有官場上的朋友,需要做某一行業的生意時有那個行業裡面的朋友。這樣的人做起事情來自然就如魚得水左右逢源了。 哈佛大學為了解人際能力對一個人的成就所扮演的角色,曾經針對貝爾實驗室(Bell Lab)頂尖研究員做過調查。他們發現,被大家認同的傑出人才,專業能力往往不是重點,關鍵在於“頂尖人才會採用不同的人際策略,這些人會多花時間與那些在關鍵時刻可能有幫助的人培養良好的關係,在面臨問題或危機時便容易化險為夷”。 斯坦福(Stanford)研究中心曾經發表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一個人賺的錢,12.5%是靠自身的知識,87.5%則來自人脈關係。臺灣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兼發言人吳睿穎表示,過去職場是“三分靠實力,七分靠運氣”,但通過調查卻發現,人脈要遠比實力來得重要,如果說“三分靠實力,七分靠人脈”,那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若將一個人30年的事業生涯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10年的重點應在於培養專業。年輕人在這個時間,並不需要刻意把重心花在建立關係上,而是利用每一次把事做好的機會,附帶建立人脈。第二個10年是專業與人脈並重的階段。這時,除了靠工作上的往來建立人脈,也可以發展出私人的社交圈。在事業生涯的最後10年,人脈關係將優於專業,因為專業的部分會有你的下屬幫你完成,而你的人脈關係也就是能為這些專業升值的地方。“三十歲以前靠專業賺錢,三十歲以後拿人脈賺錢。”這句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剛大學畢業的人是憑著勤奮、敬業、肯被剝削才能被器重,並擁有機會做大一點的事情,而工作幾年以後如果仍然被人尊重,絕不是因為能夠像20歲的毛頭小子那樣加班熬夜,或者能陪人喝下兩斤白酒,也不是因為他一個人能當兩個人用,而是因為他通過工作以來所建立的人脈和交際圈子。每個人的體能會下降,知識也會落伍,唯一增長的就是人脈。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第二部分 增加自己曝光的渠道 增加自己曝光的渠道 把自己推銷給別人,抓住每一個可以建立自己形象的機會。千萬不要小看這些機會,這可是提升人脈競爭力的重要法寶。 喬·吉拉德是吉尼斯世界汽車銷售冠軍,他每個月都要派發一萬多張名片,不管你是有他的名片還是沒有,也不管你是有一張還是有兩張、三張。他去吃牛排的時候會給端牛排的服務生一張名片,坐公交車的時候會給車上每個人一張名片,在遞名片的時候喬·吉拉德總會告訴別人:“你好!我叫喬·吉拉德,我是賣雪佛來汽車的。”一些人拿了喬·吉拉德的名片以後,到了要買車的時候就給他打電話。隨著派發的名片越來越多,喬·吉拉德的客戶也越來越多。他跟別的銷售代表以同樣的價格賣同樣的車,別人門可羅雀無人問津,而向他買車的人卻還要提前兩個半月預訂。 在喬·吉拉德成為世界汽車銷售冠軍以後,向他買了車的人一點兒也不覺得提前兩個半月預訂是件麻煩的事情,反而會指著自己的車向別人炫耀:“我這輛雪佛來車是世界汽車推銷大王喬·吉拉德先生親自賣給我的。”言下之意,同樣一種品牌和款式的雪佛來轎車,我這輛車是非同凡響的。 喬·吉拉德在74歲高齡的時候去臺灣做了一場演講。演講開始之前,幾乎每個前來聽演講的觀眾都收到了好幾張喬·吉拉德的名片。等到喬·吉拉德上臺的時候,他問道:“大家有我的名片了嗎?”臺下的人紛紛說:“我有三張!”“我有五張!”“我有八張!”儘管如此,喬·吉拉德說:“還不夠!”於是從自己的西裝口袋裡掏出一把一把的名片灑向臺下的觀眾,不一會兒便灑出了3000張名片。大家收起一張接一張的名片以後,以為演講馬上就要進入主題了,沒想到喬·吉拉德竟然說:“這便是成功的祕訣。演講結束!” 多些創意與細心 提升人脈競爭力是一門藝術,更多的創意與細心,絕對是事半功倍的做法。日月光半導體總經理劉英武當初在美國IBM服務時,為了爭取與老闆碰面的機會,每天都觀察老闆上洗手間的時間,然後自己選擇跟老闆相同的時間去洗手間,以此來增加與老闆的互動和交流,時間一久,竟也得到了老闆的賞識和器重。 《國畫》是作家王躍文的一部描寫官場現實的長篇小說。主人公朱懷鏡為了討好市長皮德求,可謂是處心積慮煞費心機。他讓自己在老家務農的兄弟專門用一塊農田按他的要求種植水稻,不使用任何化肥,也不噴灑任何農藥,雖然產量急劇下降,但對於朱懷鏡來說,那幾十斤大米有如幾十斤黃金一般珍貴。朱懷鏡扛著那袋米送到皮德求家裡並講明這袋真正的“無公害綠色食品”的來歷以後,皮德求夫婦自然高興不已。送禮送到這個份上,朱懷鏡不當上財政廳廳長才怪呢! 我原來一位同事也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他為了將公司的簡訊和WAP產品在廣西移動接入,想方設法對廣西移動的實權人物進行感情投資。可這位大區經理並沒有去登門拜訪,更沒有給那些移動公司的人任何金錢賄賂。在去南寧之前,這位身在深圳的大區經理先通過電話四處打聽南寧郊外的一些情況:什麼地方風景最秀麗,什麼地方治安最好,什麼地方允許放火,什麼地方交通較為便利……打了一整個上午的電話之後,他終於確定了一個滿意的地方並弄清楚了這個地方交通路線。這位大區經理選擇週末乘飛機去了南寧。他借了朋友的一輛車,將廣西移動的某位核心人物及其家屬全部帶到事先選定的那個地方,然後讓大家其樂融融地享受了一次真正的野餐燒烤。接下來的那個星期一,我們公司所有申報的產品全部順利地接入了。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第二部分 施比受更有福 施比受更有福 高陽這麼描述胡雪巖:“胡雪巖倒黴時,不會找朋友的麻煩;他得意了,一定會照應朋友。”胡雪巖年少喪父,家境貧寒,從小就在錢莊時當學徒。也就因為出身貧窮,胡雪巖自小就明白:做事要靠朋友,助人就是助己。胡雪巖20歲左右的時候,遇見了一個窮困潦倒的書生,名叫王有齡。這個書生很有才華,也很有抱負,有機會做官,但是缺少進京的盤纏和做官的“本錢”。胡雪巖雖然和他並不相熟,但二話沒說,立即私下借用了錢莊的500兩銀子送給了王有齡。這樣一來,他雖因此失業了,但卻為自己鋪就了錦繡前程。做了官後的王有齡感其恩德,視其為生死之交。得勢的胡雪巖也利用王有齡在官場上的發達,開設了錢莊、當鋪、藥鋪,經營絲、茶,從而迅速暴富。 美國前總統老布什不但自己是總統,而且小兒子是佛羅里達州州長,大兒子更是兩屆美國總統。布什父子既沒有里根的帥氣,又沒有羅斯福的運氣,更沒有克林頓的人氣,在美國甚至有父母這樣鼓勵孩子:“寶貝,你要有足夠的自信,你看連布什都能當總統,你還有什麼做不到的呢?”既然如此,那布什父子是如何入主白宮的呢?答案很簡單,只有兩個字:人脈。 老布什是一個很懂得經營人脈的人,他每天睡前都會把當天接觸的人的名字與交談內容複習一遍。同時,老布什相信建立人際關係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誠懇地關心別人。有一次他去明尼蘇達州演講,某個商會的350名董事長在席。演講後很多董事長與總統合影,其中有一位董事長對總統說,他希望總統在國會通過演講而通過一些議案,讓他們那些小機構獲得發展。兩年後老布什回到明尼蘇達州,在總統套房裡打電話給那位董事長,說自己兩年前通過自己的影響力通過了一些方案,不知對貴公司有無幫助。電話那邊的董事長當然感動得一塌糊塗。我想小布什競選總統的時候他可能恨不得拉攏全美國的人將選票投給小布什吧。 人脈的經營與整合 需要強調的是:毫無誠意的點頭之交等於零。人脈是需要經營的,也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並不是交換一下名片就稱得上是人脈了。許多人對人脈競爭力的重要性並沒有深刻的認知,通常也不願花時間在上面,往往到了關鍵時刻才發覺自己的人脈資產太少。 我大一的時候曾經收到過一封來自老同學的信。那個同學從初一到高二一直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