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makefile詳解 定義模式規則 二十五

makefile詳解 定義模式規則 二十五

五、定義模式規則

你可以使用模式規則來定義一個隱含規則。一個模式規則就好像一個一般的規則,只是在規則中,目標的定義需要有"%"字元。"%"的意思是表示一個或多個任意字元。在依賴目標中同樣可以使用"%",只是依賴目標中的"%"的取值,取決於其目標。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的展開發生在變數和函式的展開之後,變數和函式的展開發生在make載入Makefile時,而模式規則中的"%"則發生在執行時。


1、模式規則介紹

模式規則中,至少在規則的目標定義中要包含"%",否則,就是一般的規則。目標中的"%"定義表示對檔名的匹配,"%"表示長度任意的非空字串。例如:"%.c"表示以".c"結尾的檔名(檔名的長度至少為3),而"s.%.c"則表示以"s."開頭,".c"結尾的檔名(檔名的長度至少為5)。

如果"%"定義在目標中,那麼,目標中的"%"的值決定了依賴目標中的"%"的值,也就是說,目標中的模式的"%"決定了依賴目標中"%"的樣子。例如有一個模式規則如下:

    %.o : %.c ; <command ......>;

其含義是,指出了怎麼從所有的[.c]檔案生成相應的[.o]檔案的規則。如果要生成的目標是"a.o b.o",那麼"%c"就是"a.c b.c"。

一旦依賴目標中的"%"模式被確定,那麼,make會被要求去匹配當前目錄下所有的檔名,一旦找到,make就會規則下的命令,所以,在模式規則中,目標可能會是多個的,如果有模式匹配出多個目標,make就會產生所有的模式目標,此時,make關心的是依賴的檔名和生成目標的命令這兩件事。


2、模式規則示例

下面這個例子表示了,把所有的[.c]檔案都編譯成[.o]檔案.

    %.o : %.c
            $(CC) -c $(CFLAGS) $(CPPFLAGS) $< -o 
[email protected]


其中,"[email protected]"表示所有的目標的挨個值,"$<"表示了所有依賴目標的挨個值。這些奇怪的變數我們叫"自動化變數",後面會詳細講述。

下面的這個例子中有兩個目標是模式的:

    %.tab.c %.tab.h: %.y
            bison -d $<

這條規則告訴make把所有的[.y]檔案都以"bison -d <n>;.y"執行,然後生成"<n>;.tab.c"和"<n>;.tab.h"檔案。(其中,"<n>;"表示一個任意字串)。如果我們的執行程式"foo"依賴於檔案"parse.tab.o"和"scan.o",並且檔案"scan.o"依賴於檔案"parse.tab.h",如果"parse.y"檔案被更新了,那麼根據上述的規則,"bison -d parse.y"就會被執行一次,於是,"parse.tab.o"和"scan.o"的依賴檔案就齊了。(假設,"parse.tab.o"由"parse.tab.c"生成,和"scan.o"由"scan.c"生成,而"foo"由"parse.tab.o"和"scan.o"連結生成,而且foo和其[.o]檔案的依賴關係也寫好,那麼,所有的目標都會得到滿足)


3、自動化變數

在上述的模式規則中,目標和依賴檔案都是一系例的檔案,那麼我們如何書寫一個命令來完成從不同的依賴檔案生成相應的目標?因為在每一次的對模式規則的解析時,都會是不同的目標和依賴檔案。

自動化變數就是完成這個功能的。在前面,我們已經對自動化變數有所提涉,相信你看到這裡已對它有一個感性認識了。所謂自動化變數,就是這種變數會把模式中所定義的一系列的檔案自動地挨個取出,直至所有的符合模式的檔案都取完了。這種自動化變數只應出現在規則的命令中。

下面是所有的自動化變數及其說明:

[email protected]

    表示規則中的目標檔案集。在模式規則中,如果有多個目標,那麼,"[email protected]"就是匹配於目標中模式定義的集合。

$%
    僅當目標是函式庫檔案中,表示規則中的目標成員名。例如,如果一個目標是"foo.a(bar.o)",那麼,"$%"就是"bar.o","[email protected]"就是"foo.a"。如果目標不是函式庫檔案(Unix下是[.a],Windows下是[.lib]),那麼,其值為空。

$<
    依賴目標中的第一個目標名字。如果依賴目標是以模式(即"%")定義的,那麼"$<"將是符合模式的一系列的檔案集。注意,其是一個一個取出來的。

$?
    所有比目標新的依賴目標的集合。以空格分隔。

$^
    所有的依賴目標的集合。以空格分隔。如果在依賴目標中有多個重複的,那個這個變數會去除重複的依賴目標,只保留一份。

$+
    這個變數很像"$^",也是所有依賴目標的集合。只是它不去除重複的依賴目標。

$* 
   這個變量表示目標模式中"%"及其之前的部分。如果目標是"dir/a.foo.b",並且目標的模式是"a.%.b",那麼,"$*"的值就是"dir/a.foo"。這個變數對於構造有關聯的檔名是比較有較。如果目標中沒有模式的定義,那麼"$*"也就不能被推匯出,但是,如果目標檔案的字尾是make所識別的,那麼"$*"就是除了字尾的那一部分。例如:如果目標是"foo.c",因為".c"是make所能識別的字尾名,所以,"$*"的值就是"foo"。這個特性是GNU make的,很有可能不兼容於其它版本的make,所以,你應該儘量避免使用"$*",除非是在隱含規則或是靜態模式中。如果目標中的字尾是make所不能識別的,那麼"$*"就是空值。

當你希望只對更新過的依賴檔案進行操作時,"$?"在顯式規則中很有用,例如,假設有一個函式庫檔案叫"lib",其由其它幾個object檔案更新。那麼把object檔案打包的比較有效率的Makefile規則是:

    lib : foo.o bar.o lose.o win.o
            ar r lib $?

在上述所列出來的自動量變數中。四個變數(
[email protected]
、$<、$%、$*)在擴充套件時只會有一個檔案,而另三個的值是一個檔案列表。這七個自動化變數還可以取得檔案的目錄名或是在當前目錄下的符合模式的檔名,只需要搭配上"D"或"F"字樣。這是GNU make中老版本的特性,在新版本中,我們使用函式"dir"或"notdir"就可以做到了。"D"的含義就是Directory,就是目錄,"F"的含義就是File,就是檔案。

下面是對於上面的七個變數分別加上"D"或是"F"的含義:

$(@D)
    表示"[email protected]"的目錄部分(不以斜槓作為結尾),如果"[email protected]"值是"dir/foo.o",那麼"$(@D)"就是"dir",而如果"[email protected]"中沒有包含斜槓的話,其值就是"."(當前目錄)。

$(@F)
    表示"[email protected]"的檔案部分,如果"[email protected]"值是"dir/foo.o",那麼"$(@F)"就是"foo.o","$(@F)"相當於函式"$(notdir [email protected])"。

"$(*D)"
"$(*F)"
    和上面所述的同理,也是取檔案的目錄部分和檔案部分。對於上面的那個例子,"$(*D)"返回"dir",而"$(*F)"返回"foo"

"$(%D)"
"$(%F)"
    分別表示了函式包檔案成員的目錄部分和檔案部分。這對於形同"archive(member)"形式的目標中的"member"中包含了不同的目錄很有用。

"$(<D)"
"$(<F)"
    分別表示依賴檔案的目錄部分和檔案部分。

"$(^D)"
"$(^F)"
    分別表示所有依賴檔案的目錄部分和檔案部分。(無相同的)

"$(+D)"
"$(+F)"
    分別表示所有依賴檔案的目錄部分和檔案部分。(可以有相同的)

"$(?D)"
"$(?F)"
    分別表示被更新的依賴檔案的目錄部分和檔案部分。

最後想提醒一下的是,對於"$<",為了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我們最好給$後面的那個特定字元都加上圓括號,比如,"$(<)"就要比"$<"要好一些。

還得要注意的是,這些變數只使用在規則的命令中,而且一般都是"顯式規則"和"靜態模式規則"(參見前面"書寫規則"一章)。其在隱含規則中並沒有意義。

4、模式的匹配

一般來說,一個目標的模式有一個有字首或是字尾的"%",或是沒有前後綴,直接就是一個"%"。因為"%"代表一個或多個字元,所以在定義好了的模式中,我們把"%"所匹配的內容叫做"莖",例如"%.c"所匹配的檔案"test.c"中"test"就是"莖"。因為在目標和依賴目標中同時有"%"時,依賴目標的"莖"會傳給目標,當做目標中的"莖"。

當一個模式匹配包含有斜槓(實際也不經常包含)的檔案時,那麼在進行模式匹配時,目錄部分會首先被移開,然後進行匹配,成功後,再把目錄加回去。在進行"莖"的傳遞時,我們需要知道這個步驟。例如有一個模式"e%t",檔案"src/eat"匹配於該模式,於是"src/a"就是其"莖",如果這個模式定義在依賴目標中,而被依賴於這個模式的目標中又有個模式"c%r",那麼,目標就是"src/car"。("莖"被傳遞)


5、過載內建隱含規則

你可以過載內建的隱含規則(或是定義一個全新的),例如你可以重新構造和內建隱含規則不同的命令,如:

    %.o : %.c
            $(CC) -c $(CPPFLAGS) $(CFLAGS) -D$(date)

你可以取消內建的隱含規則,只要不在後面寫命令就行。如:

    %.o : %.s

同樣,你也可以重新定義一個全新的隱含規則,其在隱含規則中的位置取決於你在哪裡寫下這個規則。朝前的位置就靠前。


六、老式風格的"字尾規則"

字尾規則是一個比較老式的定義隱含規則的方法。字尾規則會被模式規則逐步地取代。因為模式規則更強更清晰。為了和老版本的Makefile相容,GNU make同樣兼容於這些東西。字尾規則有兩種方式:"雙字尾"和"單字尾"。

雙字尾規則定義了一對字尾:目標檔案的字尾和依賴目標(原始檔)的字尾。如".c.o"相當於"%o : %c"。單字尾規則只定義一個字尾,也就是原始檔的字尾。如".c"相當於"% : %.c"。

字尾規則中所定義的字尾應該是make所認識的,如果一個字尾是make所認識的,那麼這個規則就是單字尾規則,而如果兩個連在一起的字尾都被make所認識,那就是雙字尾規則。例如:".c"和".o"都是make所知道。因而,如果你定義了一個規則是".c.o"那麼其就是雙字尾規則,意義就是".c"是原始檔的字尾,".o"是目標檔案的字尾。如下示例:

    .c.o:
            $(CC) -c $(CFLAGS) $(CPPFLAGS) -o [email protected] $<

字尾規則不允許任何的依賴檔案,如果有依賴檔案的話,那就不是字尾規則,那些字尾統統被認為是檔名,如:

    .c.o: foo.h
            $(CC) -c $(CFLAGS) $(CPPFLAGS) -o [email protected] $<

這個例子,就是說,檔案".c.o"依賴於檔案"foo.h",而不是我們想要的這樣:

    %.o: %.c foo.h
            $(CC) -c $(CFLAGS) $(CPPFLAGS) -o [email protected] $<

字尾規則中,如果沒有命令,那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他也不會移去內建的隱含規則。

而要讓make知道一些特定的字尾,我們可以使用偽目標".SUFFIXES"來定義或是刪除,如:

    .SUFFIXES: .hack .win

把字尾.hack和.win加入字尾列表中的末尾。

    .SUFFIXES:              # 刪除預設的字尾
    .SUFFIXES: .c .o .h   # 定義自己的字尾

先清楚預設字尾,後定義自己的字尾列表。

make的引數"-r"或"-no-builtin-rules"也會使用得預設的字尾列表為空。而變數"SUFFIXE"被用來定義預設的字尾列表,你可以用".SUFFIXES"來改變字尾列表,但請不要改變變數"SUFFIXE"的值。


七、隱含規則搜尋演算法

比如我們有一個目標叫 T。下面是搜尋目標T的規則的演算法。請注意,在下面,我們沒有提到字尾規則,原因是,所有的字尾規則在Makefile被載入記憶體時,會被轉換成模式規則。如果目標是"archive(member)"的函式庫檔案模式,那麼這個演算法會被執行兩次,第一次是找目標T,如果沒有找到的話,那麼進入第二次,第二次會把"member"當作T來搜尋。

1、把T的目錄部分分離出來。叫D,而剩餘部分叫N。(如:如果T是"src/foo.o",那麼,D就是"src/",N就是"foo.o")

2、建立所有匹配於T或是N的模式規則列表。

3、如果在模式規則列表中有匹配所有檔案的模式,如"%",那麼從列表中移除其它的模式。

4、移除列表中沒有命令的規則。

5、對於第一個在列表中的模式規則:
    1)推導其"莖"S,S應該是T或是N匹配於模式中"%"非空的部分。
    2)計算依賴檔案。把依賴檔案中的"%"都替換成"莖"S。如果目標模式中沒有包含斜框字元,而把D加在第一個依賴檔案的開頭。
3)測試是否所有的依賴檔案都存在或是理當存在。(如果有一個檔案被定義成另外一個規則的目標檔案,或者是一個顯式規則的依賴檔案,那麼這個檔案就叫"理當存在")
    4)如果所有的依賴檔案存在或是理當存在,或是就沒有依賴檔案。那麼這條規則將被採用,退出該演算法。

6、如果經過第5步,沒有模式規則被找到,那麼就做更進一步的搜尋。對於存在於列表中的第一個模式規則:
    1)如果規則是終止規則,那就忽略它,繼續下一條模式規則。
2)計算依賴檔案。(同第5步)
3)測試所有的依賴檔案是否存在或是理當存在。
4)對於不存在的依賴檔案,遞迴呼叫這個演算法查詢他是否可以被隱含規則找到。
5)如果所有的依賴檔案存在或是理當存在,或是就根本沒有依賴檔案。那麼這條規則被採用,退出該演算法。

7、如果沒有隱含規則可以使用,檢視".DEFAULT"規則,如果有,採用,把".DEFAULT"的命令給T使用。

一旦規則被找到,就會執行其相當的命令,而此時,我們的自動化變數的值才會生成。

相關推薦

makefile 定義模式規則

五、定義模式規則 你可以使用模式規則來定義一個隱含規則。一個模式規則就好像一個一般的規則,只是在規則中,目標的定義需要有"%"字元。"%"的意思是表示一個或多個任意字元。在依賴目標中同樣可以使用"%",只是依賴目標中的"%"的取值,取決於其目標。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的展開發生在變數和函式的展開之後,變

makefile 函式 字串 檔名

在Makefile中可以使用函式來處理變數,從而讓我們的命令或是規則更為的靈活和具有智慧。make所支援的函式也不算很多,不過已經足夠我們的操作了。函式呼叫後,函式的返回值可以當做變數來使用。 一、函式的呼叫語法 函式呼叫,很像變數的使用,也是以“$”來標識的,其語法如下:     $(<functio

一看就懂【來自英雄聯盟蓋倫的怒吼】與 Python 設計模式)觀察者模式

觀察者模式概述 觀察者模式(有時又被稱為模型-檢視(View)模式、源-收聽者(Listener)模式或從屬者模式)是軟體設計模式的一種。在此種模式中,一個目標物件管理所有相依於它的觀察者物件,並且在它本身的狀態改變時主動發出通知。這通常透過呼叫各觀察者所提供的方法來實現。此種模式通常被用來實現事件處理系統

makefile make 的執行 十三

make 的執行 —————— 一般來說,最簡單的就是直接在命令列下輸入make命令,make命令會找當前目錄的makefile來執行,一切都是自動的。但也有時你也許只想讓make重編譯某些檔案,而不是整個工程,而又有的時候你有幾套編譯規則,你想在不同的時候使用不同的編譯規則,等等。本章節就是講述如何使用ma

makefile 隱含規則

隱含規則 ———— 在我們使用Makefile時,有一些我們會經常使用,而且使用頻率非常高的東西,比如,我們編譯C/C++的源程式為中間目標檔案(Unix下是[.o]檔案,Windows下是[.obj]檔案)。本章講述的就是一些在Makefile中的“隱含的”,早先約定了的,不需要我們再寫出來的規則。 “隱含

makefile 使用make更新函式庫檔案(結束)

使用make更新函式庫檔案 ——————————— 函式庫檔案也就是對Object檔案(程式編譯的中間檔案)的打包檔案。在Unix下,一般是由命令"ar"來完成打包工作。 一、函式庫檔案的成員 一個函式庫檔案由多個檔案組成。你可以以如下格式指定函式庫檔案及其組成:     archive(member) 這個

makefile 條件判斷

使用條件判斷 —————— 使用條件判斷,可以讓make根據執行時的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執行分支。條件表示式可以是比較變數的值,或是比較變數和常量的值。 一、示例 下面的例子,判斷$(CC)變數是否“gcc”,如果是的話,則使用GNU函式編譯目標。     libs_for_gcc = -lgnu     no

makefile 函式 foreach if call origin shell 控制make函式

四、foreach 函式   foreach函式和別的函式非常的不一樣。因為這個函式是用來做迴圈用的,Makefile中的foreach函式幾乎是仿照於Unix標準Shell(/bin/sh)中的for語句,或是C-Shell(/bin/csh)中的foreach語句而構建的。它的語法是:       $(f

makefile 多行變數 環境變數 目標變數 模式變數

六、多行變數   還有一種設定變數值的方法是使用define關鍵字。使用define關鍵字設定變數的值可以有換行,這有利於定義一系列的命令(前面我們講過“命令包”的技術就是利用這個關鍵字)。 define指示符後面跟的是變數的名字,而重起一行定義變數的值,定義是以endef關鍵字結束。其工作方式和“=”操作符

java基礎學習總結():logback

為什麼使用logback logback大約有以下的一些優點: 核心重寫、測試充分、初始化記憶體載入更小,這一切讓logback效能和log4j相比有諸多倍的提升 logback非常自然地直接實現了slf4j,這個嚴格來說算不上優點,只是這樣,再理解slf4j的前提下會很容易理解

Android 學習之《第一行程式碼》第二版 筆記(廣播機制(

廣播的最佳實踐——實現強制下線功能 思路:在介面上彈出一個對話方塊,讓使用者無法進行任何操作,必須點選對話方塊中的確定按鈕,然後回到登入介面即可。 一、效果圖 1. 登入介面並輸入賬號密碼 2. 登陸後的介面 3. 強制下線 4. 退回登陸的介面

MyBatis總結()--任務34:MyBatis_對映檔案_select_resultMap_關聯查詢_collection定義關聯集合封裝規則

本文內容來自上矽谷 主要介紹了collection的基本用法 本專案的目錄結構如下 Junit @Test public void test06() throws IOException{ SqlSessionFactory sqlSessionFac

Scala教程(一)Curry模式匹配

Scala教程(十一)Curry詳解與模式匹配 1 curry函式 1.1 curry化的函式    curry化的函式被應用了多個引數列表,而不是僅僅一個。 // 傳統函式

MAKEFILE 多目標 靜態模式 十三

六、多目標 Makefile的規則中的目標可以不止一個,其支援多目標,有可能我們的多個目標同時依賴於一個檔案,並且其生成的命令大體類似。於是我們就能把其合併起來。當然,多個目標的生成規則的執行命令是同一個,這可能會可我們帶來麻煩,不過好在我們的可以使用一個自動化變數“[email protected

程序間通訊之-IPCS/IPCRM命令--linux核心剖析(

SystemV的IPC通訊 System V IPC共有三種類型: * System V訊息佇列 System V 訊號量 System V 共享記憶體區。 ipcs命令 用於報告Linux中程序間通訊設施的狀態,顯示的資訊包括訊息列

Nginx:Nginx架構篇之Nginx常見的問題

連接 解決 相同 文件的 真實ip 沒有 name 按順序 client Nginx常見的問題 1、相同server_name多個虛擬主機優先級訪問,是按讀取文件的優先級來排序 在/opt/app/下準備3個code文件夾,下面放入3個html文件,裏面的內容

Appium+python自動化()- 那些讓人抓耳撓腮、揪頭髮和掉頭髮的事 - 獲取控制元件ID(超

簡介   在前邊的第二十二篇文章裡,已經分享了通過獲取控制元件的座標點來獲取點選事件的所需要的點選位置,那麼還有沒有其他方法來獲取控制元件點選事件所需要的點選位置呢?答案是:Yes!因為在不同的大小螢幕的手機上獲取控制元件的座標點,不是一樣的,而是有變化的,因此在不同的手機機型上,我們可能都需要重新獲取座

懶漢模式和餓漢模式以及他們的改進

下一步 例子 理解 創建對象 進行 有一個 這就是 cnblogs 多人 提到單例模式的話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一般初級程序員也知道懶漢模式和餓漢模式。 那麽什麽是單例模式呢?我個人低的理解就是當用這個類的對象的時候就只能創建同一個對象。是你,是你,還是你! 而在單例模式中

設計模式)---命令模式

sta cli cut 隊列 receiver crete 進行 屬於 設置 1、簡介   命令模式屬於對象的行為模式。命令模式又稱為行動(Action)模式或交易(Transaction)模式。   命令模式把一個請求或者操作封裝到一個對象中。命令模式允許系統使用不同的請

設計模式四)---狀態模式

inter man 每一個 con ret ride text src 定義 1、簡介   定義對象間的一種一對多的依賴關系,當一個對象的狀態發生改變時,所有依賴於它的對象都得到通知並被自動更新。   狀態模式允許一個對象在其內部狀態改變時改變其行為,這個對象看上去就像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