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熊逸《唐詩50講》羈旅篇 - 學習筆記與感想

熊逸《唐詩50講》羈旅篇 - 學習筆記與感想

此篇已加入熊逸《唐詩50講》學習筆記索引目錄

一、羈旅篇具體內容

  長久客居異鄉,又或常年漂泊在旅途中,無法回家團聚,古人把這樣的情形稱之為羈旅。在羈旅生涯中,往往只要一草一木就能牽動人的愁懷。此外,古人的平均壽命很短,古代醫學也不像傳說中的那樣神奇,即便是高門大戶裡的青壯年,也很可能被異常平平常常的病奪去生命,小孩子的夭折更是很常見的事情。因此,古人生活中的不確定性遠高於今天的我們,所以他們才會格外地不忍離別、渴望團聚,聚散離合因此也成為了古詩裡最常見的主題之一。在這個單元裡,熊逸老師選了四首代表性的詩,分別是戴叔倫的《除夜宿石頭譯》、李白的《關山月》和《春夜洛城聞笛》以及溫庭筠的《商山早行》,其詩句內容如下圖所示:

二、一些學習感想

2.1 有錢沒錢都回家過年

  回家過年,幾乎是每個中國人都有的經歷,即使年年都有很恐怖的春運高峰,但我們總能在千里之外搭上各種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幫助我們在除夕之前或者當天到家,和家人一起吃上一頓年夜飯,一起團圓守歲。當然,就算我們趕不到家,至少我們也還有電話和視訊可以幫助我們和家人見面溝通,這是時代和科技的發展帶給我們的便利。

  

  But,古人沒有這些條件,一旦背井離鄉,回家就永遠是一段跋山涉水的艱難旅程,平時也沒有任何方便溝通的方式。唯獨只能靠書信,卻不知道能否寄得到家,也不知道一封信到底要在路上耽擱多久,也就有了“家書抵萬金”的詩句。此外,即使古人踏上了回家的征程,心裡也總是懸著,不知道自己離開了這麼久,家裡有沒有發生什麼變故,也就有了“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的詩句。

  So,詩人戴叔倫在《除夜宿石頭驛》中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幸運的是自己已經踏上了回家的征程,但是不幸的是自己無法在除夕夜之前趕到家中,只得在旅館讀過除夕。“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說明除夕之夜旅館冷冷清清,只能守著房間裡的燈火作為陪伴。“一年將近夜,萬里未歸人”是這首詩千古傳誦的名句,表明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夜,過了12點就是新的一年,而在中國人團圓守歲的傳統裡,詩人沒能及時到家,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到家,在工整的對仗裡,忽然湧現出刻骨的悲哀。這一句也是在千百年來在除夕之夜無法回家的人們最容易想起的詩句,馬上就要春節了,在這裡也祝願大家都能及時到家和家人團聚。

  當今的我們,到了春節期間,大城市往往會空掉一多半,各地的酒店賓館也會冷冷清清,路上的汽車也就只有可數的一些,像我所在的成都市的天府新區,我說它在春節期間是一座空城也不為過。當我們無法在除夕趕回家,往往會很傷心,也會因此反思自己在事業上的一些挫折,也會像戴叔倫一樣“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按照正常的語序應該是“悲前事之寥落,笑此身之支離”),會感慨自己在大城市追尋夢想這麼久了,好像並沒有哪一件事是順心的,身體好像也變差了,那麼自己付出了這麼多,遠離家鄉和親人,到底值不值得?但是我們往往會在新的一年伊始又開始給自己正能量的鼓勵,就像戴叔倫的最後一句“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一樣,新的一年開始了,自己也應該會從愁苦和衰老中振作起來吧。雖然很多時候都是強顏歡笑,但始終會給自己鼓勵,不希望自己充滿負能量。因此,從負能量到正能量的轉換,是我們一直需要學習的技能。

2.2 名利之路與畫中意境

  商山之路是唐朝的讀書人格外敏感的一條路,它是著名的商於(wu)古道,連線著長安和江淮,是南北交通的一條大動脈。唐代的東南士子到長安趕考,總要從這條路奔波北上,如果不行落榜,又要從這條路返回家鄉。有一首詩說道“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表明商山之路是一條名利之路,雖然艱險難行,但永遠有人晝夜兼程,不捨晝夜。

  

  著名詩人溫庭筠(晚唐詩人,和李商隱齊名,合成“溫李”CP)由於在仕途上收人打壓,被趕出了長安,途徑商山時,寫下了《商山早行》,其中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是千古名句,也被稱為最能體現古漢語妙處的句子。“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十個字全都是名詞的羅列,木有一個動詞,嚴格說來根本無法構成一句完整的話。但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比如李白《送友人》裡的“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裡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等等。與其說這是兩句詩,不如說是一幅畫,在這一點上詩人和畫家是相似的,他們只在畫面上簡單勾勒出幾個最關鍵的意象,整幅畫仍然需要我們去腦補完成。所以說,這樣的詩句是一種美麗的半成品,需要讀者去做最後的成型。

2.3 唐朝文化的開明與包容

  剛剛說到了戴叔倫的春節回家之路的坎坷,但他還算是幸運的,古代很多人連返程的路都還沒踏上一步,最後也許橫死異鄉,家人連音訊都得不到。這些人,就是戍守邊疆的戰士,而他們留在家鄉的妻子(古人平均壽命短,結婚也很早,大多在服兵役前都有了孩子)年復一年地思念著遠方的丈夫,因此他們被稱為“徵人”和“思婦”。

  徵人思婦的長久離別是容易打動詩人們的眼前實景,漢朝樂府描寫離愁別緒最常用的題目是《關山月》,李白也沿用了這個題目,寫下了最有名也最雄渾悲壯的一首。因為唐朝和吐蕃常年交戰,戰爭殘酷,也太漫長,因此“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幾乎見不到有人能夠戰場上倖存下來,生還故鄉),這跟上一期壯心篇的“年年屍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的場景是一致的。邊塞的風光是秀麗的,但軍人們望著邊塞風光,想到的絕不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也不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因為他們的豪情壯志可能早就已經被風吹雨打盡,只剩下“思歸多苦顏”吧。

  整首詩看來李白都是在散播負能量,動搖軍心,但詩人卻也未因此受到朝廷的約束,也沒有被關小黑屋被查水錶喝咖啡,我想這應該是源自於唐朝的開明和包容文化。大唐之所以能夠成為天朝上國,是因為開放帶來的多種價值觀並存,文化不能脫離於整個社會體系單獨存在,而是相生的。這一點上,閉關鎖國的明清就是文字獄的土壤了。此外,唐朝時期文化傳播的途徑相對單一,洛陽紙貴的現象只會在一地一時發生,無法通過高效的傳播媒體迅速地在全國範圍造成影響,朝廷統治者們也比較放心了。

  當代的我們,往往會對某個問題及時高效地發表見解,如果是負能量滿滿的,會被及時的發現(不要以為你在微博、微信、QQ上的聊天記錄沒有被監控),因此,該怎麼做,你懂得。

  

2.4 有沒有那麼一首歌會讓你想起我?

  一個人對任何一件事情,有了之後就會習慣,好也不會覺得好,這就是行為經濟學中的“適應性偏見”,俗話說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怎麼改正呢?離開這個熟悉的環境即可,等到真正的客居他鄉,就算一切還順利,各種不同和變化,依然很容易讓人回想起家鄉的好。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短期分離的情侶身上,正所謂“小別勝新婚”。因為思念故鄉,所以人就會變得敏感和多情,很多場景和元素,不經意間就會調動起你的思緒,歌曲就是其中一種。

  周華健有一首歌叫做《有沒有那麼一首歌會讓你想起我》,用來作為這個片段的標題再合適不過。李白,也不為過,它在東都洛陽(唐代長安為西都,洛陽為東都,兩座城都是實際的政治中心)聽到了吹笛的聲音,頓時思緒萬千,寫下來我們非常熟悉的詩《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聽到的是“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想到的是“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他表示自己既不知道誰在吹笛,也不知道笛聲是從哪裡傳來的,但這溫潤的旋律好像柳絮一樣飄散,瀰漫在整個洛陽城了。那麼這到底是一首什麼樣的曲子呢?李白猜道“此夜曲中聞折柳”,“折柳”可以理解成是一首笛子名曲《折楊柳》的簡稱,也可以理解成折柳送別的一項,但無論哪一種理解,都會讓羈旅之人觸緒傷懷,李白也不例外,感慨道“何人不起故園情”。

  為什麼柳樹特別受詩人們的喜歡呢?熊逸老師說道,因為搖曳的柳枝是“千絲”,飄散的柳絮是“萬絮”,柳樹的“千絲萬絮”諧音人們心中的“千思萬緒”。當我們千思萬緒湧上心頭之時,會從任何一首歌裡聽出各種悲傷的情緒,而鄉愁是這些情緒中最可能出現的。

  

三、小結

  再過兩週就要進入除夕了,我們這些一年才回去一次的遊子們也該踏上春運的路程回家團聚了。鄉愁是千百年來的永恆主題,故鄉的一草一物都牽動著在外漂泊的遊子們的思緒。記得中學階段很喜歡聽歌,也很喜歡抄寫漂亮的歌詞,在聽到南拳媽媽的《牡丹江》時,很喜歡這一句“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當視覺得很有身味,現在看來卻滿是傷感。曾想要去的遠方,發現自己去不了,就連家鄉也很少回,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一年幹了啥,“思念的光透進窗,銀白色的溫暖灑在兒時的床”,只能偶爾想想兒時在故鄉的一些樂趣故事,以平復自己的思緒。

  

我的家鄉:達州

  年輕的時候,夢想在遠方。在遠方的時候,夢想在家鄉。拼搏雖重要,常回家看看

 

作者:周旭龍

出處:http://edisonchou.cnblogs.com

本文版權歸作者和部落格園共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宣告,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