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好奇心

好奇心

本 書 價 值

 

擁有好奇心,就擁有了強大的生命力。本書通過生動的故事、研究案例和實用建議,讓我們認識好奇心,同時喚醒好奇心。

 

閱 讀 收 獲

 

瞭解好奇心的種類和來源

認識好奇心對創造力的影響

認識好奇心對成就的影響

學會如何保持好奇心

 

 

作 者 簡 介

 

[英]伊恩·萊斯利(Ian Leslie)

 

專欄作家、演講家、廣告從業者、BBC 廣播喜劇節目《成名之前》的編劇及主持。其著作《說謊心理學:為什麼不說謊我們就活不下去?》曾被BBC廣播4臺評為“本週最佳圖書”,被《每日郵報》讚譽為“一氣呵成,令人著迷”。

 

 

精 華 解 讀

 

以下內容為《好奇心》一書精華解讀,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歡迎分享,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目 錄

 

引言:人類的第四驅動力

一、兩類好奇心

二、好奇心的原理

三、好奇心的紅利

四、保持好奇心的七種方法

 

 

正 文

 

引言:人類的第四驅動力

 

約翰·勞埃德,是一名電視製作人和導演。他捧紅了一些演員和喜劇明星,其中包括《憨豆先生》的主演羅溫·艾金森。勞埃德在40歲之前就獲得了終身成就獎。

 

但是後來,勞埃德事業遇到了阻礙,因此患上了抑鬱症。為了擺脫抑鬱症,他開始讀書。他順從自己的好奇心,對什麼感興趣就讀什麼。

 

經過六年的知識探尋,他的抑鬱症逐漸改善。他說,這世上沒有比好奇心更重要的東西了。人類和靈長目動物有三個相同的基本驅動力:食物、性和庇護所。除此之外,人類還擁有第四個驅動力,那就是好奇心。

 

 

 

一、兩類好奇心

 

1.消遣性好奇

 

對一切新奇事物著迷,稱為消遣性好奇。它表現為無止境的喜新厭舊。

 

消遣性好奇激勵人們去發現新事物,讓人視野更寬,但它的缺點是:讓人在走馬觀花中浪費精力和時間。

 

2.認識性好奇

 

更深入、更有序和更努力地探尋知識,稱為認識性好奇。

 

對個人來說,認識性好奇是快樂的源泉,為心靈提供養分。對組織和國家而言,它激發創造力,引發創新,使好奇心產生真正的價值。

 

二、好奇心的原理

 

1.好奇心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未受控制的好奇心容易導致衝動,具有危險性。比如,它驅使孩子偷食香菸,讓人點選未知連結。另一方面,它能帶來專業知識的積累。比如,它讓我們讀完一本書,學習一門語言。

 

2.好奇心給人愉悅感

 

研究顯示,那些激起人們好奇心的問題會刺激大腦中的尾狀核。而尾狀核裡密佈著傳遞多巴胺的神經元。多巴胺這種化學物質,能使人產生愉悅感。也就是說,好奇心能給人愉悅感。

 

 

 

3.兒童的好奇心離不開父母的參與

 

在孩子會說話之前,他們是用手指來問問題的。而他們認為“指”的作用是什麼,則取決於成年人的反應。

 

有關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拿到了所指的東西,他們就知道“指”的動作,是得到東西。如果他們聽到了所指東西的名字,他們就知道“指”的動作,是一種獲取資訊的方式。如果他們發出訊號後,沒有收到任何反饋,那麼他們將不會再有“指”的動作。

 

一個成年人的行為表現,會影響孩子的好奇心。所以,作為孩子最親近的父母,孩子的好奇心離不開他們的參與。

 

4.好奇心來自於資訊的缺口

 

心理學家及經濟學家喬治·羅文斯坦說,好奇是人對資訊缺口作出的一種反應。他認為,資訊的缺口,讓人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從而刺激他們的好奇心。這樣,他們就會產生對學習的渴望。

 

5.探索奧祕,能激發長久的好奇

 

相比奧祕,謎題是有確切答案的。它是有序的,有起點,也有終點。謎題引發的好奇,隨著缺失的資訊被找到後,就不存在了。

 

而奧祕,不及謎題直觀,它往往沒有明確的答案。比如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裡面的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人?那道綠光有什麼用意?這讓觀眾一遍遍回味故事,使他們一直心懷好奇地思考。

 

作者說,奧祕具有更大的挑戰性,也更持久。它讓人持續專注於未知,從而激發長久的好奇心。

 

6.網路擠壓好奇心

 

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當下,網路有效填補了我們的資訊缺口,也擠壓了我們的好奇心。答案太容易獲得,導致好奇心還沒來得及紮根就消失了。結果,我們的認識能力逐漸衰退。

 

比起網路搜尋,查閱書籍或者諮詢專家要更困難、要耗時更多。但正因如此,我們才能學得更多,更深入。因為要理解和記住的東西越困難,人的大腦就會越活躍。

 

7.好奇心的兩大阻礙

 

好奇心的兩大阻礙,一是過分自信,二是妄自菲薄。

 

過分自信,也可以理解為“無知而快樂效應”。它讓人以為自己知道事物的答案,從而不再對其他可能產生好奇。

 

心理學家證明,人們在生活中的許多方面,都存在過分自信效應。比如,大部分人都認為,無論開車還是教育小孩,自己的水平都優於平均值。

 

和過分自信一樣,妄自菲薄同樣會削弱好奇心。妄自菲薄者,常有焦慮感和不確定感。

 

心理學家託德·卡什丹說,焦慮和好奇是兩個反向系統。作者認為,恐懼會殺死好奇心。好奇心需要一種不確定性來激發,可是如果過於不確定,它又會被禁錮。

 

 

 

三、好奇心的紅利

 

1.好奇心對成功的影響

 

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好奇心對學習成績的貢獻與責任心基本相同。這兩者相加對人的影響,甚至超過了智力。研究人員馮·斯蒂姆認為,好奇心可能是影響個人成就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它將智力、堅持和對新事物的渴望結合在了一起。

 

2.數字鴻溝

 

媒體使用習慣研究者維姬·賴德奧特說,網際網路時代,網路並沒有縮小成就的差距,反而加大了浪費時間的差距。這就是數字技術的普及造成的鴻溝。

 

那些善用網際網路的人,會利用它加深自己對世界的理解。他們將網路作為持續性智力探索的跳板。比如他們利用網路學習一門語言、一門學科,用它分享求知的熱情、交流想法。

 

反之,有些人用網路玩遊戲、吵架、偷懶。這些人把好奇心交給了別人,久而久之,就忘了該怎麼使用它。

 

正如作家凱文·德拉姆所說:網際網路正在讓聰明的人更聰明,笨的人更笨。而未來,屬於那些具有好奇心的人。

 

四、保持好奇心的七種方法

 

1.虛心若愚

 

沃爾特·迪士尼創辦了迪士尼公司。他去世後,公司開始走下坡路。作者認為,迪士尼公司未能延續早期輝煌的部分原因,即是沒能將創始人的好奇心這一精神傳承下來。

 

史蒂夫·喬布斯在評價迪士尼CEO時說,在迪士尼遭遇一連串失敗時,皮克斯(電腦動畫製作公司)出品了一部又一部優秀電影。但迪士尼的CEO在與皮克斯打交道的20年中,在皮克斯一共只待過約兩個半小時。他對皮克斯從不好奇,而擁有好奇心是多麼重要。

 

傲慢、過分自信,使人不思進取,失去好奇心。

 

2.建造資料庫

 

好想法,並不是臨到需要時苦思冥想就能萌發的。它的產生植根於創造者的長期積累。就像我們所說的尤里卡時刻,即某個想法不請自來。這一靈感的閃現,不是意外,而是源自對知識長久的儲備和推敲。

 

作者說,已有知識的儲備越多,新知識就能被同化得越好,且有著更高的創新性可能。這就是知識的群聚效應。

 

 

 

3.要有“狐蝟”精神

 

古希臘詩人阿爾齊洛科斯說,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蝟只知道一件很重要的事。換言之,狐狸博學,刺蝟專精。而在當代,我們要擁有“狐蝟”精神,才能適應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

 

“狐蝟”們擁有IBM提倡的“T型知識結構”。也就是工作者能將某一項資深技術和對其他學科的廣泛瞭解相結合。

 

比如查理·芒格,他就像一隻狐蝟。一方面,他精通股票的選擇技巧,在買賣方面的經驗無人能及。另一方面,他閱讀大量自己專業以外的書籍,並將它們進行整合。當他面對一項業務時,會從數學、經濟學、工程學、心理學等多個角度來審視。

 

4.詢問關鍵的“為什麼”

 

克里斯是一名美國商人。他的公司向歐洲一家公司購買產品原料。在價格上,雙方達成了一致,但在專屬權問題上,雙方陷入了僵局。

 

對原料不得售予其他美方競爭者的要求,歐洲方不能接受。即使美方給出更高的價格。最後,美方只能派出克里斯前往歐洲談判。

 

克里斯在談判中,只問了一個簡單的詞,就改變了談判的結果。這個詞就是“為什麼”。

 

為什麼歐洲方不同意把原料的專屬權給美方呢?

 

原來,如果歐洲方簽署專屬權,就會違揹他與表兄之間的一份協議。得知情況後,克里斯提出讓歐洲方在提供給其表兄的原料之外,為美方提供專屬權。於是,兩家公司成功達成協議。

 

詢問關鍵的“為什麼”,有時對解開復雜的矛盾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5.做一個“思想工匠”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思想工匠”的典型。他是一個行動派,一位實幹家。他通過不斷實驗來滿足認識性好奇。比如他將橄欖油倒進大海,觀察水面的平復情況。即使失敗,他也會仔細記錄實驗的細節,以便為將來的嘗試提供線索。

 

作者說,除非我們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思想工匠”,否則,我們永遠無法體會富蘭克林的精神。而作為一個“思想工匠”,對事物的探索,不僅要有總體規劃,也要鑽研細節,既要關注過程,也要注重結果。

 

6.質疑你的茶匙

 

先鋒藝術家、作曲人約翰·凱奇說,如果2分鐘後,你仍然覺得某個東西很無聊,試試4分鐘。如果依然無聊,就8分鐘、16分鐘、32分鐘,直到你發現,原來它一點都不無聊。

 

比如,勞拉·麥金納尼在念大學時,曾在麥當勞打工。每天早餐時間,她要經手400多個雞蛋。她把蛋敲碎,打散,煎熟,取出,周而復始地重複這一動作。可想而知,這項工作有多無聊。

 

後來,她開始對雞蛋產生興趣,思考它們如何因為凝固而變熟,甚至把眼前的雞蛋想象成蛋白質在與“熱量勇士”戰鬥。有時,這些雞蛋會讓她想到魏瑪時期德國的雞蛋價格。有時,她會從雞蛋聯想到道德問題。總之,對麥金納尼來說,對雞蛋的認知已遠非從前。

 

當我們被迫把時間花在乏味的事物上時,是否想過,把這些平常的事,變為能激起好奇心的事?一方面,如果我們必須投入時間,那麼別輕易浪費了時間,讓自己在無聊中度過。另一方面,如果我們開始對它們感興趣,就會更樂意投入時間。

 

來吧,開始質疑你的茶匙,在普通事物中發現樂趣,將無聊變為不無聊。

 

7.將謎題變為奧祕

 

作者說,謎題被解決後,我們就不再需要好奇心的驅動。而奧祕則需要我們永不停歇的探尋精神。所以,當我們遇到謎題時,要不斷提醒自己其背後的奧祕所在。因為這個發現,也許能陪伴我們很長時間,並能給予我們更持久的快樂。

 

比如,密碼破譯官威廉姆·弗裡德曼。他運用密碼學知識,拍了一張人物照片,其中隱藏著一個資訊。照片中,大家的站位拼寫出了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句格言:知識就是力量。

 

 

威廉姆·弗裡德曼的密碼資訊照

 

從表面上看,他從事的工作是破解密碼,就是破解謎題,但他將密碼學最基本的原則——“任何事物都可以表示任何意思”理解為一個永無止境的奧祕。這不僅讓他感到愉悅,也使他獲益良多。

 

當我們探索的奧祕越多,收集的資訊就越多,知識的涉獵就會越廣闊。

 

 

結 語

 

千百年來,人類從未停止對永葆青春的探尋。

 

而截至目前,我們身體的衰老仍然無法有效逆轉。

 

所幸,我們知道了另一個保持年輕的祕密。

 

那,就是好奇心。

 

讓我們一起不斷強化認識性好奇,一起永不老去。

育兒分享文章彙總→請點選此處進入

分享文章彙總→請點選此處進入

 

轉載自樊登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