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計算機組成原理基礎知識總結

計算機組成原理基礎知識總結

 計算機概述

計算機的基本組成:

  • 儲存器:     實現記憶功能的部件用來存放計算程式及參與運算的各種資料
  • 運算器:     負責資料的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即資料的加工處理
  • 控制器:     負責對程式規定的控制資訊進行分析,控制並協調輸入,輸出操作或記憶體訪問
  • 輸入裝置:    實現計算程式和原始資料的輸入
  • 輸出裝置:    實現計算結果輸出

組成的聯絡:

  • 圖一
  • 圖二

計算機的工作過程:

  • 使用者開啟程式
  • 系統把程式程式碼段和資料段送入計算機的記憶體
  • 控制器從儲存器中取指令
  • 控制器分析,執行指令,為取下一條指令做準備
  • 取下一條指令,分析執行,如此重複操作,直至執行完程式中全部指令,便可獲得全部指令

 

馮·諾依曼機制:

  • 程式儲存
  • 採用2進位制

計算機系統的體系結構:

  • 圖一:
  • 圖二

資料概述

資料資訊的兩種基本方法:

  • 按值表示:  要求在選定的進位制中正確表示出數值,包括數字符號,小數點正負號
  • 按形表示:  按一定的編碼方法表示資料

資訊的儲存單位:

  •  1KB=2^10B=1024Byte
  •  1MB=2^20B=1024KB
  •  1GB=2^30B=1o24MB
  •  1TB=2^40B=1024GB

浮點表示法:

公式:  N=2^(+-e)*(+-s)

說明:

  • E為階碼  它是一個二進位制正整數
  • 階符(Ef)  E前的+—為階碼的符號
  • S稱為尾數它是一個二進位制正小數
  • 尾符(Sf)  S前的+—為尾數的符號
  • “2”是階碼E的底線

R進製表示法:

計算機中常用的進位制數的表示:

進位制    二進位制    八進位制    十進位制    十六進位制  

規則       逢二進一    逢八進一      逢十進一      逢十六進一
基數       R=2      R=8      R=10     R=16
數碼       0、1       0…7      0…9      0…F
權        2^i       8^i       10^i       16^i
形式表示     B        Q        D         H

不同進位制之間的轉化:

  • 十進位制與R進位制轉換:
      十進位制轉R進位制:
        整數的轉化:    “採用除R取餘法”,從最後一次除得餘數讀取.
        小數部分的轉化:  “採用乘R取整數”將所得小數從第一次乘得整數讀起,就是這個十進位制小數所對應的R進位制小數
      R進位制轉十進位制:
        使用權相加,即將各位進位制數碼與它對應的權相乘,其積相加,和數即為該R進位制數相對應的十進位制數
  • 二進位制,八進位制,十六進位制轉化:
    •  (二進位制 八進位制)“三位並一位”
    • (八進位制 二進位制)“一位拆三位”
    • (二進位制 十六進位制)“四位並一位”
    • (十六進位制 二進位制)“一位拆四位”
    • (十六進位制 八進位制)“一位拆兩位”
    • (八進位制 十六進位制)“二位並一位”

原碼,反碼,補碼,BCD碼:

二進位制的原碼,反碼及補碼:

  • 真值:  一個數的正號用“+”表示,負號用“—”表示,即為該數真值
  • 機器數:  以0表示整數的符號,用1表示負數的符號,並且每一位數值也用0,1表示,這樣的數叫機器數也叫機器碼
  • 原碼:  數的原碼錶示在機器中用符號位的0和1表示數的正負號,而其餘表示其數本身
  • 反碼:
    • 對於正數其反碼與原碼相同
    • 對於負數其反碼與原碼的符號位不變數值各位取反即0變1,1變0
  • 補碼:
    • 對於正數其補碼與原碼相同
    • 對於負數補碼與原碼的符號位不變,數值各位取反,末尾加1

原碼,反碼,補碼之間的關係:

BCD碼:

(二→十進位制) 用思維二進位制程式碼對一位十進位制數進行編碼
例:(931)10=(1001 0011 0001)2

BCD奇偶校驗碼:

十進位制      BCD碼      奇校驗碼      偶校驗碼    
0         0000       00001        00000
1         0001       00010        00011
2         0010       00100        00101
3         0011       00111        00110
4         0100       01000        01001 

二進位制四則運算:

運算規則:

  • 加法規則:  0+0=0;  0+1=1+0=1 1+1=1
  • 減法規則:  0-0=0;  1-0=1;  1-1=0;  0-1=1
  • 乘法規則:  0*0=0;  0*1=1*0=0;  1*1=1
  • 除法規則:  0∕1=0;  1∕1=1

運算公式:

  • 【X】補+【Y】補=【X+Y】補
  • 【X-Y】補=【X+(-Y)】補=【X】補+【-Y】補

邏輯運算:

  • 定義:  實現了邏輯變數之間的運算
  • 分類:
    • 邏輯加法 (‘或’運算)
    • 邏輯乘法 (‘與’運算)
    • 邏輯否定 (‘非’運算)

邏輯運算:

  • ‘或’:
    • 運算規則:  0∪0=0;  0∪1=1;  1∪0=1;  1∪1=1【1—真,0—假】
    • 運算式:  C=A∪B 或 C=A+B(只有決定某一事件條件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成立,這事件才能發生)
  • ‘與’:
    • 運算規則:  0∩0=0;  0∩1=0;   1∩0=0;   1∩1=1
    • 運算式:  C=A∩B 或 C=A-B 或C=A*B(只有決定某一事件的所有事件全部具備,這事才能發生)
  • ‘非’:
    • 運算規則:  ō = 1;  ī = 0
    • 運算式:  C=A(當決定某一事件的條件滿足時,事件不發生,反之事件發生)
  • ‘異或’:
    • 運算規則:  0異或0=0;  0異或1=1;  1異或0=1;  1異或1=0
    • 運算式:  C=A異或B【相同為0,不同為1】

邏輯代數常用公式

  • 0-1律:        A+0=A;  A*0=0
  • 重疊律:       A+1=1;  A*1=A;  A+A=1;  A*A=A
  • 互補律:       A*(!A)=0;  A+(!A)=1
  • 又拾律:       !(!A)=A
  • 交換律:       A+B=B+A;  A*B=B*A
  • 結合律:       A+(B+C)=(A+B)+C;  A*(B*C)=(A*B)*C
  • 分配率:       A*(B+C)=A*B+A*C;  A+(B*C)=(A+B)*(A+C)
  • 摩爾定律:    !(A+B)=(!A)*(!B);  !(A*B)=(!A)+(!B)

匯流排

定義:  連線計算機各部件之間或各計算機直接的一束公共資訊線,它是計算機中傳送資訊程式碼的公共途徑

特點:

  • 同一組匯流排在同一時刻只能接受一個傳送源,否則會發生衝突
  • 資訊的傳送則可同時傳送給一個或多個目的地

分類:

  • 傳送分類
    • 序列匯流排  二進位制各位在一條線上是一位一位傳送的
    • 並行匯流排  一次能同時傳送多個二進位制位數的匯流排
  • 資訊分類
    • 資料匯流排  在中央處理器與記憶體或I/0裝置之間傳送資料
    • 地址匯流排  用來傳送單元或I/O裝置介面資訊
    • 控制匯流排  負責在中央處理器或記憶體或外設之間傳送資訊
  • 物件位置分類
    • 片內匯流排  指計算機各晶片內部傳送資訊的通道<I^2C匯流排,SPL匯流排,SCI匯流排>
    • 外部匯流排  微機和外部裝置之間匯流排用了外掛板一級互連<ISA匯流排,EISA匯流排,PCI匯流排>
    • 系統匯流排  微機中各外掛與系統板<USB匯流排,IEEE-488匯流排,RS-485匯流排,RS-232-C匯流排>

匯流排標準依據:  物理尺寸,引線陣列,訊號含義,功能和時序,工作頻率,匯流排協議

中央處理器

運算器組成:

  • 算術邏輯單元(ALU)
  • 通用暫存器組(R1 ~Rn)
  • 多路選擇器(Mn)
  • 標誌暫存器(FR)

控制器組成:

  • 時標發生器(TGU)
  • 主脈衝振盪器(MF)
  • 地址形成器(AGU)
  • 程式計數器(PC)
  • 指令暫存器(IR)
  • 指令譯碼器(ID)

匯流排:

  • 資料匯流排(DBUS)
  • 地址匯流排(ABUS)
  • 控制匯流排(CBUS)

CPU執行原理圖:

CPU主要效能指標:

  • 主頻:CPU內部工作的時鐘頻率,是CPU運算時工作頻率
  • 外頻:主機板上提供一個基準節拍供各部件使用,主機板提供的節拍成為外頻
  • 信頻:CPU作頻率以外頻的若干倍工作,CPU主頻是外頻的倍數成為CPU的信頻,這CPU工作頻率=信頻*外頻
  • 基本字長:CPU一次處理的二進位制數的位數
  • 地址匯流排寬度:地址匯流排寬度(地址匯流排的位數)決定了CPU可以訪問的儲存器的容量,不同型號的CPU匯流排寬度不同,因而使用的記憶體的最大容量也不一樣
  • 資料匯流排寬度:資料匯流排寬度決定了CPU與記憶體輸入∕輸出裝置之間一次資料傳輸的資訊量

儲存器

定義:  計算機儲存是存放資料和程式的裝置

分類:

  • 主儲存器:  也稱記憶體,儲存直接與CPU交換資訊,由半導體儲存器組成
  • 輔助儲存器:  也稱外存,存放當前不立即使用的資訊,它與主儲存器批量交換資訊,由磁帶機,磁帶盤及光碟組成

儲存層次:

記憶體與外存的比較:

      主存                輔存              

型別    ROM    RAM         軟盤      硬碟     光碟  

造價    高        高         低++    低     低+

速度    快      快         慢++    慢       慢+

容量     小+      小          —     —      —

斷電     有      無          有     有     有

主存:

功能:

主儲存器是能由CPU直接編寫程式訪問的儲存器,它存放需要執行的程式與需要處理的資料,只能臨時存放資料,不能長久儲存資料

組成:

  • 儲存體(MPS):  由儲存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包含若干個儲存元件,每個元件可存一位二進位制數)且每個單元有一個編號,稱為儲存單元地址(地址),通常一個儲存單元由8個儲存元件組成
  • 地址暫存器(MAR):  由若干個觸發器組成,用來存放訪問暫存器的地址,且地址暫存器長度與暫存器容量相匹配(即容量為1K,長度無2^10=1K)
  • 地址譯碼器和驅動器
  • 資料暫存器(MDR):  資料暫存器由若干個觸發器組成,用來存放儲存單元中讀出的資料,或暫時存放從資料匯流排來的即將寫入儲存單元的資料【資料儲存器的寬度(w)應與儲存單元長度相匹配】


    

主要技術指標:

  • 儲存容量:  一般指儲存體所包含的儲存單元數量(N)
  • 存取時間(TA):  指儲存器從接受命令到讀出∕寫入資料並穩定在資料暫存器(MDP)輸出端
  • 儲存週期(TMC):  兩次獨立的存取操作之間所需的最短時間,通常TMC比TA長
  • 存取速率:  單位時間內主存與外部(如CPU)之間交換資訊的總位數
  • 可靠性:  用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來描述,即兩次故障之間的平均時間間隔

高速緩衝儲存器:

定義:  高速緩衝儲存器是由存取速率較快的電路組成小容量儲存單元,即在記憶體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層稱為高速緩衝儲存器

特點:  比主存快5 ~10倍

虛擬儲存器:  它是建立在主存-輔存物理結構基礎之上,由附加硬體裝置及作業系統儲存管理軟體組成的一種儲存體系,它將主存與輔存的地址空間統一編址,形成一個龐大的儲存空間,因為實“際上CPU只能執行調入主存的程式,所以這樣的儲存體系成為“虛擬儲存器”

ROM與RAM

RAM(隨機儲存器)

可讀出,也可寫入,隨機存取,意味著存取任一單元所需的時間相同,當斷電後,儲存內容立即消失,稱為易失性

ROM(只讀儲存器)

  • 定義:  ROM一旦有了資訊,不易改變,結構簡單,所以密度比可讀寫儲存器高,具有易失性
  • 分類:
    • 固定掩模型ROM(不能再修改)
    • PROM可程式設計之讀儲存器(由使用者寫入,但只允許程式設計一次)
    • EPROM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只讀儲存器(可用紫外線照射擦除裡面內容)
    • E2PROM電擦除可程式設計只讀儲存器(由電便可擦除裡面內容)

輔存(硬碟)

說明:  是以鋁合金圓盤為基片,上下兩面塗有磁性材料而製成的磁碟

優點:  體積小,重量輕,防塵性好,可靠性高,儲存量大,存取速度快,但多數它們固定於主機箱內,故不便攜帶,價格也高於軟盤

效能指標:  轉速,超頻效能,快取,單碟容量,傳輸模式,發熱量,容量,平均等待時間

硬碟組成圖:

          

注意:

在整顆磁碟的第一個磁區特別的重要,因為他記錄了整顆磁碟的重要資訊! 磁碟的第一個磁區主要記錄了兩個重要的資訊,分別是:

  • 主要啟動記錄區(Master Boot Record, MBR):可以安裝啟動管理程式的地方,有446 bytes
    <MBR是很重要的,因為當系統在啟動的時候會主動去讀取這個區塊的內容,這樣系統才會知道你的程式放在哪裡且該如何進行啟動>
  • 分割表(partition table):記錄整顆硬碟分割的狀態,有64 bytes

磁碟分割槽表(partition table):

利用參考對照磁柱號碼的方式來切割硬碟分割槽! 在分割表所在的64 bytes容量中,總共分為四組記錄區,每組記錄區記錄了該區段的啟始與結束的磁柱號碼. 若將硬碟以長條形來看,然後將磁柱以直條圖來看,那麼那64 bytes的記錄區段有點像底下的圖示:

上圖中我們假設硬碟只有400個磁柱,共分割成為四個分割槽,第四個分割槽所在為第301到400號磁柱的範圍.

由於分割表就只有64 bytes而已,最多隻能容納四筆分割的記錄, 這四個分割的記錄被稱為主要(Primary)或延伸(Extended)分割槽. 根據上面的圖示與說明,我們可以得到幾個重點資訊:

  • 其實所謂的『分割』只是針對那個64 bytes的分割表進行配置而已!
  • 硬碟預設的分割表僅能寫入四組分割資訊<主要分割與擴充套件分配最多可以有四條(硬碟的限制)>
  • 這四組分割資訊我們稱為主要(Primary)或延伸(Extended)分割槽
  • 擴充套件分配最多隻能有一個(作業系統的限制)
  • 邏輯分割是由擴充套件分配持續切割出來的分割槽,如果擴充套件分配被破壞,所有邏輯分割將會被刪除
  • 能夠被格式化後,作為資料存取的分割槽為主要分割與邏輯分割.擴充套件分配無法格式化
  • 分割槽的最小單位為磁柱(cylinder)
  • 邏輯分割的數量依作業系統而不同,在Linux系統中,IDE硬碟最多有59個邏輯分割(5號到63號), SATA硬碟則有11個邏輯分割(5號到15號)
  • 當系統要寫入磁碟時,一定會參考磁碟分割槽表,才能針對某個分割槽進行資料的處理

總結:

  • 扇區(Sector)為最小的物理儲存單位,每個扇區為 512 bytes;
  • 將扇區組成一個圓,那就是磁柱(Cylinder),磁柱是分割槽(partition)的最小單位;
  • 第一個扇區最重要,裡面有:(1)主要啟動區(Master boot record, MBR)及分割表(partition table), 其中 MBR 佔有 446 bytes,而 partition table 則佔有 64 bytes。

輸入/輸出裝置

輸入裝置

分類:

  • 字元:  鍵盤
  • 圖形:  滑鼠器 , 操縱桿 , 光筆
  • 模擬:  語音 , 模數轉化
  • 影象:  攝影機 , 掃描器 , 傳真機
  • 光學閱讀:  光學標記閱讀機 , 光學字元閱讀機

鍵盤分類(以介面型別):

  •  PS∕2介面的
  • USB介面的
  • 無線的

滑鼠分類:

  •  PS∕2介面 , USB介面 ( 以介面型別 )
  • 機械式滑鼠 , 光電式滑鼠 ( 以內部構造 )
  • 兩鍵滑鼠 , 三鍵滑鼠 ( 以按鍵數 )

語音輸入裝置: 主要部分:  輸入器 , 模數轉換器 , 語音識別器

輸出裝置

印表機:

  • 分類:
    • 擊打式印表機
      • 原理:  利用機械動作打擊‘字型’使色帶和列印紙相撞
      • 分類:  活字式列印 , 點陣式列印
      • 特點:  結構簡單,價格便宜
    • 非擊打式印表機
      • 原理:  用各種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印刷字元
      • 分類:  鐳射印表機 , 噴墨式列印
      • 特點:  速度快,質量高,無噪聲,但價格高
  • 主要效能指標:  解析度 , 介面型別 , 列印速度

顯示器:

  • 顯示器解析度:  螢幕上光柵的行數和列數
  • 分類:  陰極射線管顯示器;  液晶顯示器;  等離子顯示器
  • 主要技術指標:  畫素 , 解析度 , 螢幕尺寸 , 重新整理頻率 , 點距 , 畫素色彩

輸入輸出裝置介面和控制方式

輸入輸出裝置介面:

  • 資料傳送:  序列口;  並行口;  程式型介面;  DMA型介面
  • 通用性:  通用介面;   專用介面
  • 功能選擇:  可程式設計介面;  不可程式設計介面

輸入輸出控制方式:

  • 程式查詢方式 :
  • 中斷控制方式:
  • 直接儲存器存取方式
  • 輸入輸出處理機方式

計算機的時標系統

時序控制方式:

同步控制方式:

  • 定義 將操作時間劃分為許多時鐘週期,週期長度固定,每個時間週期完成一步操作,各頁操作應在規定時鐘週期內完成
  • 優缺點
    • 優點:時序關係比較簡單,控制部件在結構上易於集中,設計方便
    • 缺點:在時間安排利用上不經濟
  • 在同步控制方式中,都有統一的時鐘訊號,各種微操作都是在這一時鐘資訊的同步下完成的,稱這一時鐘訊號為計算機主頻,其週期稱為時鐘週期,稱完成一個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時間為機器週期

非同步控制方式:

  • 定義 各項操作按其需要選擇不同的時間,不受統一時鐘週期的約束,各步操作間的銜接與各部件之間資訊交換,採取應答的方式
  • 優缺點:
    • 優點:時間緊湊,能按不同部件,裝置實際需求分配時間
    • 缺點:是實際非同步應答所需控制比較複雜

三級時標系統:

  • 指令週期
  • 機器週期
  • 時鐘週期

影象顯示:

指令週期公式:

指令週期 = 時鐘週期*組成一個機械週期所需T的個數*組成一個指令週期所需M個數

相關推薦

計算機組成原理基礎知識總結

 計算機概述 計算機的基本組成: 儲存器:     實現記憶功能的部件用來存放計算程式及參與運算的各種資料 運算器:     負責資料的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即資料的加工處理 控制器:     負責對程式規定的控制資訊進行分析,控制並協調輸入,輸出操作或記憶體訪問 輸入

計算機組成原理基礎知識-總線

異步 數據信息 兩個 定時 共享 信號線 位數 控制線 線性 二.系統總線 --計算機系統五大部件互連的方式有兩種:   分散連接:各部件之間使用單獨的連線   總線連接:將各部件連到一組公共信息傳輸線上 --總線:是連接多個部件的信息傳輸線,是各部件共享的傳輸介質   特

計算機組成原理基礎知識-概述

通過 div post 分享 應用軟件 特定 二進制表示 中間 inf 一、概述 --計算機系統由“硬件”和“軟件”兩大部分組成。 --計算機的軟件又可以分為兩大類--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又稱系統程序和應用程序)。 --多級層次結構的計算機系統:    -- 馮-諾依

計算機組成原理基礎知識-運算方法

移位 配置 減法 一個 乘除 求反 計算 機器數 邏輯 五.計算機的運算方法 --在計算機中參與運算的數有兩大類:無符號數和有符號數   無符號數:沒有符號的數   有符號數     機器數與真值:機器中:0表示正,1表示負     原碼表示法:把真值的正負用01表示   

計算機組成原理基礎知識-存儲器

cache 性能 ram 問題 和數 刷新 方式 周期表 inf 三.存儲器 --存儲器是計算機系統的記憶設備,用來存放程序和數據 --存儲器的分類 存儲器速度、容量和位價的關系 --主存儲器   -主存的技術指標:主要是存儲容量存儲速度     存儲容量:主存能存放的

計算機組成原理基礎

計算機網路學習的核心內容就是網路協議的學習。網路協議是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資料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準或者說是約定的集合。因為不同使用者的資料終端可能採取的字符集是不同的,兩者需要進行通訊,必須要在一定的標準上進行。一個很形象地比喻就是我們的語言,我們大天朝地廣人多,地方性語言也非常豐富,而且方言之間差距巨大。A

計算機組成原理之儲存器總結---來自北大陸俊林老師的視訊內容(1)

1. 儲存結構概況 2. DRAM和SRAM SRAM 根據外部送入的行地址和列地址生產行選擇訊號和列選擇訊號 選中儲存單元 . SDRAM是在DRAM的基礎上對輸入輸出介面進行同步,從而提高了讀寫效率,而現在更為常

計算機組成原理之儲存器總結---來自北大陸俊林老師的視訊內容(2)

1. 首先科普下 Mbps Mbps=Mbit/s即兆位元每秒。Million bits per second的縮寫 傳輸速率是指裝置的的資料交換能力,也叫“頻寬”,單位是Mbps(兆位/秒),目前主流的集線器頻寬主要有10Mbps、54Mbps

計算機組成原理部分問題總結

是機器字長、指令字長、儲存字長? 機器字長:CPU能同時處理的資料位數 指令字長:1條指令的二進位制程式碼位數; 儲存字長:1個儲存單元所存二進位制程式碼的位數,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的特點 馮氏計算機的特點是 由運算器、控制器、儲存器、輸

計算機組成原理重要知識點總結

1.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 2. 浮點數的表示 浮點數的表示是程式設計裡比較重要的概念,這對於金融計算來講,格式重要。1/3=多少?為什麼推薦使用BigDecimal? Float和Double適合做金融運算麼? 這些都會在浮點數裡找到

計算機組成原理基本知識

暫存器: 在CPU中 地址匯流排: 傳送地址,在記憶體中找到相應的地址。只能是從CPU--- 地址匯流排: 傳送資料,從CPU到外面,或者從外面到CPU 舉例:   mov   [BX],AX cpu先計算出實體地址,再通過地址匯流排(AB)找到記憶體中的地址(數電講過,1

Python基礎班---第一部分(基礎)---Python基礎知識---計算機組成原理

什麼是計算機? 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判斷,還具有儲存記憶功能,且能夠按照程式的執行,自動、高速處理資料。 計算機是由什麼組成的? 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是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大部分組成的。 一、硬體系統: 主要分為主

程式設計必備基礎知識|計算機組成原理篇(02):計算機的分類

計算機基礎方面的知識,對於一些非科班出身的同學來講,一直是他們心中的痛,而對於科班出身的同學,很多同學在工作之後,也意識到自身所學知識的不足與欠缺,想回頭補補基礎知識。關於計算機基礎的課程很多,內容繁雜,但無論是相關書籍還是大學課程,都有點脫離工作。特別地,計算機基礎知識體系龐雜,想要從零學習或者複習都耗時耗

程式設計必備基礎知識|計算機組成原理篇(03):計算機的體系與結構

計算機基礎方面的知識,對於一些非科班出身的同學來講,一直是他們心中的痛,而對於科班出身的同學,很多同學在工作之後,也意識到自身所學知識的不足與欠缺,想回頭補補基礎知識。關於計算機基礎的課程很多,內容繁雜,但無論是相關書籍還是大學課程,都有點脫離工作。特別地,計算機基礎知識體系龐雜,想要從零學習或者複習都耗時耗

程式設計必備基礎知識|計算機組成原理篇(06):計算機的字元與編碼集

計算機基礎方面的知識,對於一些非科班出身的同學來講,一直是他們心中的痛,而對於科班出身的同學,很多同學在工作之後,也意識到自身所學知識的不足與欠缺,想回頭補補基礎知識。關於計算機基礎的課程很多,內容繁雜,但無論是相關書籍還是大學課程,都有點脫離工作。特別地,計算機基礎知識體系龐雜,想要從零學習或者複習都耗時耗

程式設計必備基礎知識|計算機組成原理篇(07):計算機的匯流排

計算機基礎方面的知識,對於一些非科班出身的同學來講,一直是他們心中的痛,而對於科班出身的同學,很多同學在工作之後,也意識到自身所學知識的不足與欠缺,想回頭補補基礎知識。關於計算機基礎的課程很多,內容繁雜,但無論是相關書籍還是大學課程,都有點脫離工作。特別地,計算機基礎知識體系龐雜,想要從零學習或者複習都耗時耗

程式設計必備基礎知識|計算機組成原理篇(08):儲存器

計算機基礎方面的知識,對於一些非科班出身的同學來講,一直是他們心中的痛,而對於科班出身的同學,很多同學在工作之後,也意識到自身所學知識的不足與欠缺,想回頭補補基礎知識。關於計算機基礎的課程很多,內容繁雜,但無論是相關書籍還是大學課程,都有點脫離工作。特別地,計算機基礎知識體系龐雜,想要從零學習或者複習都耗時耗

程式設計必備基礎知識|計算機組成原理篇(09):CPU的控制器和運算器

計算機基礎方面的知識,對於一些非科班出身的同學來講,一直是他們心中的痛,而對於科班出身的同學,很多同學在工作之後,也意識到自身所學知識的不足與欠缺,想回頭補補基礎知識。關於計算機基礎的課程很多,內容繁雜,但無論是相關書籍還是大學課程,都有點脫離工作。特別地,計算機基礎知識體系龐雜,想要從零學習或者複習都耗時耗

計算機組成原理面試總結

計算機系統概述 發展歷程 電子管,電晶體,積體電路 層次結構 基本組成:運算器、控制器、儲存器、IO 軟體分類:系統軟體、應用軟體 工作過程 效能指標 吞吐量,響應時間,CPU時鐘週期,主頻,CPI,CPU執行時間,MIPS,MFLOPS 資料的表示和運算 數制編碼 數制

【搞定網路協議】之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總結

本文按照五層網路模型進行基礎知識點的總結: 目   錄: 各層網路協議總覽: 1、各層的協議單元 2、各層的主要協議 3 、網絡卡、路由器、交換機 一  應用層 1、HTTP協議 2、DHCP協議 3、DNS協議和HTTP請求過程